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10章-机械与人1-教学设计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0255167 上传时间:2023-10-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10章-机械与人1-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10章-机械与人1-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10章-机械与人1-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10章-机械与人1-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10章-机械与人1-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10章-机械与人1-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10章-机械与人1-教学设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优质资料第10章 机械与人1 教学设计姓名课题课型时间机械与人专题回归课学导目标知识目标:知道杠杆的五要素、杠杆的分类、动滑轮和滑轮组物体移动距离和拉力的距离关系,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决定因素及转化。技能目标:会使用动、定滑轮,能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理解功率的意义、机械效率,会相关计算。进一步经历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过程、影响机械效率高低因素及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的过程,掌握实验中注意的事项及研究方法。情感目标:通过对机械与人的学习,体验机械在生活、生产中应用,体现学以致用的思想,提高学习中的效率,发挥最大的潜能。 学导重点及方法 重点:建立能量的初步概念,理解动能、重力势

2、能的概念及影响它们大小的因素,这是理解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变化及其转化的前提基础,是学习的重点,难点:理解并能用实例说明物体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具体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问题预设1学校为了更好的帮助同学们在冬季除雪购置了一批铁锨,铁锨在使用过程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写出判断依据;判断杠杆种类的关键是什么?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什么?2我们学校每周一都要进行升旗仪式,旗手在下面拉绳国旗就上升,蕴含了什么物理知识?把你知道的动滑轮和滑轮组的知识写下来。3在打扫卫生时,有的同学提水桶进教室,有的擦黑板,有的把凳子搬到桌子上,其中做功的是什么?试分析做功的必要因素。

3、4我们用水桶从井中提水时,做的功中哪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若桶不小心掉到了井里,把桶捞出时呢?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总是一定的吗?其大小与何因素有关? 5王亚平的第一次“太空授课”在神十上完成,那么神十在升空时,它的动能和势能是如何变化的?动能、势能大小与何因素有关?探究实验中注意什么问题?举一个实例说明能量转化的具体过程。过 程时控学导内容设计情境创设2分钟 机械在人的生活生产中有许多的利用,这是什么机械还记得吗?他有什么优点,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机械与人的所有内容。目标咀嚼2分钟 同学们认真阅读一遍问题导读单,圈点勾画关键词,说一说本节自己的目标。明确本节的目标。(认真阅读,通过问题知道自己本节

4、的学习任务。)自学指导10分钟1自学要求:时间10分钟,进一步解决问题引领的问题,并将解决方案记录在记录本上,书写要认真、规范,写出问题的答题要点、思路、拓展;同时再次发现新的围绕本节目标的生活实际问题。2教师巡视检查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引领和纠正,同时关注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和成绩较差的小组进行个辅,发现问题较多的话做好引领,后2分钟提醒学生注意时间,加快学习速度。若经思考后解决不了的问题可小声与临位交流解决。同时教师根据各小组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好评价。(教师对学生进行整个学习过程进行督促和指导。(并个辅成绩薄弱的小组的物理学科长和成绩较差的学生)。名单:并对各小组的学生的学习情况

5、进行评价)杠杆的分类及应用2个辅前面的好学生,主要是对学生的个别小问题的指出,平时要注意,比如单子的完成,以及这一段时间的态度问题等。季克文王茂军赵敬之律荣浩刘子龙李赢闫玉振郑梦雨刘志科杨天龙王玉赵云龙朱鹏龙李桐刘国名司新兰王浩张新康王洁陈强刘杰王嘉昕李文哲赵宁宁王鑫杨纪念李宗祥艾伊贝张羽王振国宗婷婷燕喜悦并对各小组的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讨论指导6分钟11教师:同学们在自学中非常认真,特别是 组的某某同学,给相应的小组加2分,我们利用十二分钟的时间进行下一个环节,1前6分钟学科长把问题分配给组内同学,让组内的每个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在小组进行展讲,展讲过程中要以答案思路和拓展的方式进行展讲

6、。22分钟交流、讨论再次发现的问题,如有疑惑设计成情景性的问题写到小组相应的位置处。3. 1分钟老师标注BC类问题4. 后3分钟小组认领标注有BC的问题,学科长在组员帮助下做好展讲准备。注意这个过程小组一定准备好展讲问题答案思路和拓展。(可以提前板演)5要求学科长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老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倾听,参与,给予相应的指导和疑难问题的点拨。并鼓励每个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个辅:整体较差的小组。1学校为了更好的帮助同学们在冬季除雪购置了一批铁锨,铁锨在使用过程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写出判断依据;判断杠杆种类的关键是什么?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多次测量的目

7、的是什么?疑:实验只测量一组数据,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具有偶然性;将单位不同的两个物理量相加。有一组同学只测出了一组数据,这样得出的结论具有偶然性;并且还将两个单位不同的物理进行相加,这是错误的杠杆平衡条件是规律性结论,必须经过多次实验验证才行,只有一次实验数据,偶然性太大,不能反映普遍规律;单位不同的两个量是不能相加的杠杆必须在水平位置平衡可以克服杠杆自身重力的影响(使杠杆水平平衡时杠杆自身重力的力臂为0);可以直接从杠杆上读出力臂的大小 若用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必须沿竖直方向便于直接从杠杆上读出力臂的大小拓展:关于杠杆的基础知识杠杆的五要素: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

8、杠杆。 2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3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F2L2或写成 。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108奥运会上我国举重运动员龙清泉,以挺举160公斤成绩夺得冠军,那么他在举起不动的过程中做功了吗?由此你还想到了那些有关的力学知识? 答案:举起不动时,他对杠铃没有做功。还可以想到力作用是相互的。思路:判断力对物体

9、是否做功,可以从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在该力的方向上是否移动了距离来进行判断。因为虽然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在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所以没有做功。拓展:(1)你背着书包走水平路到学校,你对书包向上的力是否做了功? 力的方向和物体移动的方向垂直,物体在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S=0 (2)你用力推墙,墙没动你是否对墙做了功?有力作用在物体中,但物体没有移动距离,S=0(3)我将手中的粉笔水平丢出,粉笔在空中飞行,我是否对粉笔做了功?物体没有受到力,是靠惯性移动 ,F=02. 举重是我国的优势体育项目。一位身高180cm的运动员和一位身高160cm的运动员,若在挺举项目中用相同时间,把同样重的杠铃举起

10、,如果他们对杠铃所做的功分别为W1和W2,功率分别为P1和P2,试着比较他们,那么功率的定义方法与速度的定义方法相同,是什么方法,你学过的什么物理量也是用此方法定义的?分别写下它们的定义来并体会建立这些概念的过程。设身高为180cm的人为甲;身高为160cm的人为乙;两人举起杠铃质量相同,杠铃重相同,甲比乙高,举起的高度:h甲h乙,举起杠铃做功W=Gh,举起杠铃做的功:W1W2,P= Wt;举起杠铃用的时间相同,做功功率:P1P2;展讲指导精讲点拨9分钟要求1认真快速的完成问题训练单,书写要认真,要认真审题。2.思考 问题训练单上的题目所考查的内容是什么?考查了什么样的知识点。注意题目的完成时

11、要先易后难。教师预设:5王亚平的第一次“太空授课”在神十上完成,那么神十在升空时,它的动能和势能是如何变化的?动能、势能大小与何因素有关?探究实验中注意什么问题?举一个实例说明能量转化的具体过程。释疑: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 故火箭发射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增大,动能增大。质量不变,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大。因此不是动能转化成重力势能,而是别的能转化成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动能的影响因素有两个,即速度和质量。研究时要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在实验时要研究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就要控制质量相同,那么通过该变小球下滑的高度从而达到改变小球的速度的目的,来研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

12、而要研究与质量之间的关系时,要控制小球下滑的高度相同,从而使小球的速度相同,从而来研究动能与质量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水平面上木块运动的距离的远近来体现小球的动能的大小。拓展:1. 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被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在对接的过程中,天宫一号和飞船之间的位置发生变化,相对于飞船是运动的,而在对接成功后,天宫一号和飞船之间的位置是静止的。注意是对接过程中和对接完成后。飞行器经大气层下落时2.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成内能,因此会出现在大气层烧尽现象,该选项说法正确.3. 在太空中因为是真空,所

13、以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用电磁波传递信息;本题通过火箭发射以及飞行器对接考查其中的相关知识,注重了物理知识与科技的联系,是中考的热点.训练指导15分钟1合上课本,开始考试,认真审题,做题。2思考做题所用的知识和方法3教师做好评价和及时的强调和指导。问题预设4一个人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F将不同质量的物体分别在光滑水平面、粗糙水平面和粗糙斜面上沿力的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S,该力在这三个过程中所做的功分别为W1、W2、W3,关于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W1W2W3 BW1W2W3 CW1W2W3 DW1W2W3释疑:功的计算公式: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功=力距离),W=FS。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N,距离的单位是m,功的单位是Nm,它有一个专用名称叫做焦耳,简称焦,用符号J表示,1J=1Nm。在利用该公式进行计算时的注意点: (1)力与物体移动的距离在方向上必须一致;(2)力与物体移动的距离必须对应于同一物体;(3)力与物体移动的距离必须对应于同一段时间。打点收获4分钟1.回顾本节所学、所思、所想,同伴之间相互说一说本节的收获。2.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说出自己的收获。3.教师提问2-3名同学,其他同学也可自告奋勇的表达。导后反思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