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药物市场分析.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0254090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肿瘤药物市场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抗肿瘤药物市场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抗肿瘤药物市场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抗肿瘤药物市场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抗肿瘤药物市场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抗肿瘤药物市场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肿瘤药物市场分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抗肿瘤药物市场分析1 肿瘤发病率概述 1.1 世界肿瘤发病情况 据世界卫生组织1997年度报道,1996年全球58亿人口中因癌症死亡的有630万人,约占总死亡人数的12%,其中近60%为肺癌、胃癌、乳腺癌、结肠直肠癌、口腔癌、肝癌、宫颈癌及食管癌,是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2大死因。从1996年以来全球每年新确诊的肿瘤患者均在1030万以上,到1999年底全球肿瘤患者总数已逾4000万人。世界卫生组织2001年报道,世界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比 1990年上升了22%,今后 20年还将上升大约50%。近年来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胃癌发病率略有下降,但癌症总体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西方发达国家

2、(以美、英、德、法、意等为代表),较易发的癌症类型依次为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结肠癌、直肠癌和卵巢癌。 1.2 我国癌症发病情况和癌症种类介绍 流行病学研究提示,我国不仅肿瘤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而且兼有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高发谱并存的特点。据国家卫生部信息中心的报道,近年来危害我国民众的主要癌症类型依次为胃癌(21.76%)、肝癌(17.83%)、肺癌(15.19%)、食管癌(15.02%)、结直肠癌(含肛门肿瘤,4.54%)、白血病(3.53%)、子宫颈癌(1.64%)、鼻咽癌(1.53%)和乳腺癌(1.49%)。据我国卫生部统计,20世纪90年代我国肿瘤发病率已上升为127例/10万人

3、。近年来我国每年新增肿瘤患者160170万人,总数估计在450万人左右。 表1 2005年世界抗肿瘤药物市场预测(单位:亿美元)2000年2005年20002005年年平均增长率(%)老产品132.10181.606.6创新治疗药物15.8085.5040.2合计147.90267.1012.5数据来源:Business(Communications)公司 2 抗肿瘤药物概述 2.1 世界抗肿瘤药物概述 目前抗肿瘤药物占世界药品市场总销售额的4.2%左右,畅销品种除紫杉醇 (目前销售额为10亿美元左右)外,还有吉西他滨(gemcitabine)、托泊替康(topotecan)、多西他赛 (do

4、cetaxel) 和泰索帝 (taxotere)。后3种抗肿瘤药物的世界销售额合计超过4亿美元,3年后有望超过10亿美元。这三种药物对发病率较高的肺癌、乳腺癌、卵巢癌、结直肠癌和前列腺癌的治疗均有出色表现。 近年随着纳米分子医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肿瘤发生机制的阐述、抗肿瘤靶点的寻找、新型抗肿瘤药物的开发以及治疗手段的创新和综合运用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在20002005年期间,整个市场规模将增长近1倍,预计将上市134种治疗癌症的新药 (包括创新产品以及药物的新配方或新适应证)。创新药物市场目前估计在15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40.2%,到2005年总额将达到86亿美元。 2.2 我国抗

5、肿瘤药物开发概述 我国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工作近年来发展很快,仅200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抗肿瘤药物药理学的自由申请项目就达40项,已成为药理学中申请项目最多的分支学科。其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天然抗肿瘤活性物质的开发,寻找新的药物作用靶点,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深入探讨抗肿瘤药物的分子作用机制等,内容大多针对难治性实体瘤,如肝癌、肺癌和鼻咽癌等。 目前我国生产的抗肿瘤药物几乎全是仿制药品,从1993年我国开始对药品授予专利及对符合条件的药品给予行政保护后,我国仿制国外新药的确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一些国外近年来开发上市的新品种 (如长春瑞滨、替尼泊苷、表柔比星、雌莫司汀和亮丙瑞林等) 因涉及到专利保护问题,只

6、能依赖进口以满足临床急需。因此,目前我国抗肿瘤药物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在加强新药创新工作的基础上,抢仿一些临床疗效肯定且应用面相对较广,并已失去专利保护的抗肿瘤新药。 我国抗肿瘤药物的研究生产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现在能生产抗肿瘤药物的企业已发展到近百家,其中主要原料药生产厂20 多家,制剂和中药生产厂60多家。WHO公布的49个常用抗肿瘤药物中,大多数国内都能生产,占总数的86%以上,常规抗肿瘤药物产销量基本可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目前我国年生产抗肿瘤药物约50吨左右,主要分布在上海、江苏、浙江和山东等地。中国抗肿瘤药物产量随着品种与用量的增多而上升,1993年原料药产量为33.44吨,1996年

7、为40.512吨,1999年为44.288吨,2001年产量48.554吨,2002年为56.66吨,2003年完成50.73吨(为2002年同期的89.54%,缺报贵州省及云南省与河南省部分地区数据)。 3 全国样本医院用药分析 根据中国药学会对全国典型城市样本医院用药统计,2002年抗肿瘤药物的购药金额为10.5亿元。当年全国综合医院肿瘤科总床位数为168.38万张,其中样本医院为12.9万张,占7.66%。若按每床用药金额测算,约为8144元/床/年,以此推测2002年全国医院用药市场中抗肿瘤药物总额为137亿元。 中国药学会对全国典型城市样本医院用药统计数据显示 (表2):199920

8、03年5年间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药物使用金额与上年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7.73%、22.55%、6.59%、14.64%和25.93%,基本呈V字形变化趋势。2003年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药物的购药金额204897.5万元,与2002年同期相比增长较大 (统计城市从14个扩大为16个,新增加成都与重庆2个地区的样本医院),但是占购入药品总金额百分比却从2002年的14.64%下降到12.95%。 表2 2003年全国城市样本医院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药物统计分类用药金额(万元)占大类(%)与去年同比(%)烷化剂3063.11.4920.33抗代谢药物14219.46.9427.73植物生物碱和天然药物4

9、1368.420.1910.01细胞毒素类抗生素14301.46.987.06其他抗肿瘤药19997.89.76131.77激素类及相关制剂2754.21.3434.07激素拮抗剂和相关制剂3288.81.6126.19免疫刺激剂46142.322.5229.08各大类抗肿瘤药物在用药金额比例上比较分散,其中用于肺癌、乳腺癌、结肠癌、直肠癌、肝癌和食管癌的产品占2/3以上。 在对我国城市样本医院的调查中,用药金额前100名的品种中有13个品种是抗肿瘤药物和免疫刺激剂 (在前50名中有6个),占医院全部购入药品金额的5.81%。这充分说明抗肿瘤药物和免疫刺激剂已有了不小的市场份额 (表3)。 表

10、3 进入领先前100位中的抗肿瘤药物和免疫调节剂药物名称位序购药金额(万元)占大类药(%)与去年同比(%)紫杉醇1215686.87.6624.79非格司亭1513782.76.7388.99奥沙利铂328888.44.3464.05参麦338848.04.3217.32干扰素417814.43.8123.74康莱特487041.93.445.21表柔比星576210.43.03-6.65异长春花碱595758.82.8132.32吉西他滨635503.32.6945.32香菇多糖695310.02.5948.28白介素-2725140.42.5157.97吡柔比星834565.42.2340

11、.85多西他赛904261.22.08124.23在抗肿瘤药物中,销售金额位于前10名的药品分别是紫杉醇、奥沙利铂、表柔比星、异长春花碱、吉西他滨、吡柔比星、多西他赛以及羟基喜树碱、卡培他滨和甘露聚糖肽。目前合资企业和进口产品所占份额分别为40%和20%左右。 4 抗肿瘤药物的研制与开发热点 据报道,国外目前除已上市的单克隆抗体、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白介素等生物工程产品(含抗癌疫苗)外,正在开发研制中的抗肿瘤药物有以下8大类:(1)抗代谢药如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多位点抗叶酸代谢药等;(2)作用于细胞骨架的抗肿瘤药物如紫杉醇 (可抑制微管蛋白的合成) 和作用于微丝合成的新型抗癌药(主要来自海

12、洋生物体内,可利用生物工程技术来生产);(3)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4)拓扑异构酶抑制剂如喜树碱及依托泊苷、柔红霉素等;(5)还原型谷胱甘肽调节剂;(6)肿瘤细胞表面受体阻断剂;(7)核苷转运抑制剂如来自绿茶的“茶多酚”;(8)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在上述8大类抗肿瘤新药中很多为天然药物或来自天然原料的半合成产品。 目前美国对癌症的看法正在发生重大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医生和医学研究人员正在寻找可预防或延缓癌症发生的药物。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过去30年来,美国医学界一直将抗癌的重点放在治疗方面,制药企业与联邦政府花费巨资研究开发治疗肿瘤的药物。虽然今后这方面的努力还将持续,但癌症药物的发展趋势将转为

13、预防重于治疗。目前,正在进行的用于癌症预防的化合物和药品临床研究超过50个。 4.1 正在研制中的天然(中草)抗肿瘤药物 在我国,中草药及其活性成分的抗肿瘤药物研究已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之一。 我国20世纪90年代上市的抗肿瘤药物中除米托蒽醌、羟基脲和顺铂等少数几种抗肿瘤药物为化学合成药外,已上市(或仍在研制阶段)的一系列抗肿瘤药物 (含人体免疫调节剂) 均为从天然草药中提取的成分。目前的抗癌中药大体有4个方面的作用:(1)抑杀肿瘤细胞;(2)调整机体免疫等抗癌潜能,以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延长生命期;(3)提高放化疗效果的增敏作用;(4)降低放化疗毒副反应的减毒作用。 除康莱特(薏苡仁

14、提取物)、榄香烯(莪术油提取物)、三尖杉酯碱等热销品种外,目前已上市和正在研制中的一系列中药抗肿瘤药物 (或免疫调节剂) 中,还有多糖类中药制剂如猪苓多糖、茯苓多糖、香菇多糖、人参多糖、银耳多糖、云芝多糖、地黄多糖、枸杞多糖、猕猴桃多糖、黄芪多糖、当归多糖、绞股蓝多糖、竹荪多糖、刺五加多糖和牛膝多糖等等。多糖类抗肿瘤药物大多为调节人体免疫功能以利于消灭体内肿瘤细胞 (组织)的新型药物。它们不仅不良反应较小,而且具有扶正固本的功能,符合中医的用药原则。 其它正在开发 (或研制) 中的天然抗肿瘤药物有:表鬼臼毒素、蝎毒、姜黄、菝藜(皂甙)、川芎嗪、苦参碱、墓头回(可抗结直肠癌)、瑞香、败酱草与乌骨

15、藤提取物等。 结合现代科学方法来解释中药治疗肿瘤的作用机制可以发现,中药治疗肿瘤的机制几乎可以涵盖所有目前西药开发的热点,如: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喜树碱类化合物、红根草中提取到的有效成分等)、微管蛋白活性抑制剂 (紫杉醇及其衍生物)、抗突变作用 (人参、绞股蓝、黄芪、白术、仙茅、枸杞子、天冬等)、细胞毒作用(莪术挥发油制剂,冬凌草甲素、乙素、大黄、人参、茯苓等)、免疫增强作用(地黄多糖、茯苓多糖、牛膝多糖、丹参、莪术、臼术、灵芝多糖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分化(淫羊藿甙、丹参酮、大蒜素、人参皂甙、苦参、熊胆、巴豆与葛根有效成分等),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榄香烯、柴胡苷、茶多酚类物质等)。 4.2 生物工程重组抗肿瘤药物 据国外医药信息刊物最新报道,已上市的用于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