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0253904 上传时间:2023-10-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5.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题及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题及答案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14题。(8分)央视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既体现了家风对中国人的无声滋润和深刻影响,也反映了人们对家风传统日渐甲的无奈和感慨。家风又指门风,是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标准和乙方法。中国古人的家风受传统儒家思想影响至深,古往今来,中国文人留下了不少家风联,令晚辈,深受教益。如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唯俭与勤绵世泽莫如行善,振家声还是读书养性却是扶正义,等,都成为言传和身教的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儒家思想的核心,齐家重要的一点便是正家风。家风的形成,无关贫富,无关文化,只关德行。好的家风,

2、承载着一个家庭的美德,是一种无形的强大精神力量。家风正,自会人才辈出,涌现国之脊梁;家风不正,则多出纨绔子弟,不孝子孙。因此,古之名门旺族无不重视家风建设。清代名臣曾国藩治家教子有方,不管天下风云变换,曾家始终保持着谨严的家风,对子孙后代熏陶渐染。因此,曾氏家族造就了庞大的人才群体,创造了丰富的文化成果。1.文中加点词语的注音和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脊梁(j)人才辈出B.纨绔(k)不孝子孙C.渐染(jin)名门旺族D.承载(zi)风云变换2.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三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流失处世准则B.流失处事法则C.流逝处事法则D.流逝处世准则3.填入文中处的成语,最

3、恰当的一项是(2分)A.感同身受B.感慨万千C.耳濡目染D.耳闻目睹4.在文中处填入对联的下联,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换门不改旧家风B.宗功显世树家风C.出闺宜守我家风D.修身只为正家风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他提出的王道,是指儒家以仁义治天下的政治主张。B.战国末期的著名思想家荀子,是儒家重要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后天的学习能让自己日益完善。D.韩愈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在师说中所提到的传道,是指传授儒家的道统。6.下面文段取材于红楼梦第十五回中北静王与贾政的对话,对其中加点词的解说和使用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水溶(北静王)见他

4、(宝玉)语言清楚,谈吐有致,一面又向贾政笑道:令郎真乃龙驹凤雏,非小王在家父前唐突,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未可量也。贾政忙陪笑道:犬子岂敢谬承金奖水溶又道:若令郎在家难以用功,不妨常到寒第。小王虽不才,却多蒙海上众名士凡至都者,未有不另垂青目贾政忙躬身答应。A.令郎:是说话人对对方有成就的儿子的尊称,使用不正确。B.家父:是晚辈对对方父亲的敬称,使用正确。C.犬子:是父亲对别人介绍自己儿子时的谦称,使用正确。D.寒第:是说话人对贫寒人家的讳称,使用不正确。二、古诗文默写(6分)7.按要求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6分)1、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2、谨庠序之教,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孟子寡人之于国也)3、_,_是琵琶行全诗的主旨,表现了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共鸣。4、关于积累的重要性,老子和荀子都有过形象的论述。荀子的劝学中_,_两句与老子中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意思相近。三、任务型写作(4分)8.某校我和名著有个约会文化艺术节将于2022年5月5日拉开帷幕,届时将举行课本剧展演活动。高一年级参演的两个剧目是红楼梦和高老头,请任选其中的一个,设计一则海报宣传语。(50字以内)(4分)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15分)凡山陵之高,非削成而崛起也,必步增而稍上焉;川谷之卑,非截断而颠陷也,必陂池而稍下焉。是故积上不止,必致嵩山之高;积下不已,必极黄泉之深。非独山川也,

6、人行亦然,有布衣积善不怠,必致颜、闵之贤,积恶不休,必致桀、跖之名。非独布衣也,人臣亦然,积正不倦,必生节义之志,积邪不止,必生暴弑之心。非独人臣也,国君亦然。政教积德,必致安泰之福,举错数失,必致危亡之祸。故仲尼曰:汤、武非一善而王也,桀、纣非一恶而亡也。三代之废兴也在其所积积善多者虽有一恶是为过失未足以亡积恶多者虽有一善是为误中未足以存人君闻此可以悚惧布衣闻此可以改容。是故君子战战栗栗,日慎一日,克己三省,不见是图。孔子曰: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谓无益而不为也,以小恶谓无伤而不去也。是以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也。故圣人常慎其微也。文王小心翼翼,武王夙夜敬止,思慎

7、微眇,早防未萌,故能太平而传子孙。夫圣贤卑革,则登其福。庆封、伯有,荒淫于酒,沈湎无度,以弊其家。晋平殆政,惑以丧志,良臣弗匡,故俱有祸。楚庄、齐威,始有荒淫之行,削弱之败,几于乱亡;中能感悟,勤恤民事,故能中兴,强霸诸侯,当时尊显,后世见思,传为令名,载在图籍。由此言之,布衣人君,其行一也,知己曰明,自胜曰强。夫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此颜子所以3称庶几也。注:陂池:(ptu),坡度平缓的样子。卑革:谦逊的改过。3庶几:借指贤者。(取材于王符潜夫论慎微)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必步增而稍上焉稍:渐渐B.克己三省克:克制C.以弊其家弊:破败D.良臣弗匡匡:纠

8、正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人行亦然填然鼓之B振长策而御宇内罪大而不可解也C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夫圣贤卑革,则登其福D此颜子所以称庶几也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9.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11.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A.文章开篇从自然界中的山陵积上不止和川谷积下不已说起,意在引出下文对人事的论述。B.第二段从布衣人臣人君三方面分别论述了积德、积正、积善可致贤、生志、致福的道理。C.第四段写楚庄王、齐威王能谦虚改过,因此使自己的国家能够重新兴盛,称霸诸侯而名载于史册。12.用斜线(/)给文中的划线处断句。(5分)三代之废兴也在其所积积善

9、多者虽有一恶是为过失未足以亡积恶多者虽有一善是为误中未足以存人君闻此可以悚惧布衣闻此可以改容。13.阅读第三段中孔子所说的话,概括圣人常慎其微的原因。(4分)五、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4、15小题。(7分)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1李白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2。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注:1杜二甫:指杜甫。2徂徕:山名。14.下列关于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诗人与好友离别之时,同游鲁郡一带的池台亭阁,表现出两人深厚的情意。B.颈联中明字化静为动,与王安石诗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异曲同工。C.飞蓬各自远句以蓬草随风飞舞喻与好友离别

10、后自己漂泊无依,难舍之情隐于其中。D.本诗以醉别开始,干杯结束,中间寄以金樽重开的希望,首尾呼应,情味深长。15.有人评论本诗突破了传统送别诗有别必怨,有怨必盈(有离别必有哀怨,有哀怨必充塞于心)的特点,请从所绘之景或所叙之事的角度,结合诗句进行分析。(4分)六、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16分)绳子这天正是赶集的日子。哥代维尔镇的广场上,早已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嘈杂的人声与牲畜声闹成一片。奥希科尔纳老头一到镇上,就径直朝广场走去。见到地上有一小段绳子,他节俭成性,于是,他费劲地弯下身去,从地上拾起这段绳子,正要慢慢起来时,却发现马具匠玛朗丹站在自家门口盯着他。他们曾一起做过生意,结果闹

11、翻了。老头见自己捡一小根绳却被冤家对头瞧个正着,不由得羞惭难当。他赶紧把绳子塞进褂子,然后,假装在地上找什么东西的样子。最后,他探着脑袋,朝集上走去。赶集的人吵吵嚷嚷,缓缓流动,不停地讨价还价,非常活跃,好生热闹。稍迟一点,集市上的人渐渐稀少起来,住在远乡的农民纷纷前往客店。茹尔丹客栈的大厅里,挤满了用餐的客人。大家刚用完午餐,警长就出现在店门口。他发问道:奥希科尔纳老爹在这里吗我在这儿呢。奥希科尔纳应道。警长说:奥希科尔纳老爹,劳驾跟我到镇公所走一趟,镇长有话要同你说。奥希科尔纳老头好不意外,颇为不安。他跟随在警长的后头。镇长正坐在靠背椅上等着他,他开腔了:奥希科尔纳老爹,有人看见您今天上午

12、在伯兹维尔的大路上,捡了马纳维尔的乌尔布雷克丢失的皮夹,内有五百法郎及商业票据。这怀疑突如其来,老头目瞪口呆,望着镇长:我,我捡了皮夹我以人格担保,我从来没有见过什么皮夹。有人看见您啦。有人看见我马具商玛朗丹先生。这时,老头才弄明白了事情的缘由。他气得满脸通红,叫冤道:这个混蛋!他看见我捡的,就是这根绳子,镇长先生,您瞧。他从口袋里掏出了那根绳子。镇长摇了摇头,说:您没法叫我相信,玛朗丹是一位讲信誉的人,他怎么会把一根绳子当成一个皮夹老头愤怒起来,他举起一只手,赌咒发誓:我讲的千真万确,镇长先生,一点也不假,我以我的灵魂发誓。他的发誓毫无用处。根据老头的要求,镇长在他身上搜了一遍,结果什么也没

13、搜出来。最后,镇长只好把他打发走了,不过对他讲明,此案还要上报检察院,等候命令再作处理。这件事已在镇上传开了。老头一走出镇公所的大门,就被人围着问这问那。于是,他把捡绳子的经过讲了一遍,大家哄然大笑起来。他气愤不平,极为恼火,逢人便讲自己的遭遇,没完没了。第二天,有个长工把皮夹送还了。据这个长工说,他是在大路上拾到的。这个消息立即传遍四乡,奥希科尔纳也听说了。他马上到各处转悠,把真相大白的故事讲给乡亲们听。他心情舒坦了。然而,他仍感到有点不自在。那些人总是一副嘻嘻哈哈的神情,他似乎觉得有人在背后议论他。下一个星期二,他又去镇上赶集,一心只想再讲讲自己的遭遇。玛朗丹正站在自家门口,见他路过,便乐

14、了起来。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老头莫名其妙。他走到邻村一个庄稼人跟前,又讲起自己的故事。对方没等他讲完,就在他肚皮上一拍:大滑头,得了吧!奥希科尔纳愣住了,为什么把他叫作大滑头他来到客栈,又开始说自己的遭遇。一个马贩子高声嚷道:得啦,一捡到皮夹,另一又还了回去,神不知,鬼不觉啊!奥希科尔纳恍然大悟,原来大家都认为是他捡到皮夹后,又让自己的同伙把皮夹还了回去。他想抗议,客人们却哄堂大笑。在一片嘲笑声中他离开了客栈。愤怒与羞耻堵得他憋气心慌,他感到自己是跳进河里也洗不清了。于是,他又开始诉说自己的遭遇,他日思夜想的就是那根绳子。瞧他,明明在说谎,偏要狡辩。在他背后,大家都这么说。他感觉到了这一切,他使

15、出全身的劲去表白辩解,却无济于事。他委靡憔悴,日胜一日。那些爱取笑的人,老逗他讲绳子故事。渐渐地,他整个精神彻底崩溃了。十二月底,他病倒在床。一月初,他死了,临终前,在昏迷之中,他仍在不停地表白:一小段绳子一小段绳子瞧,就在这里,镇长先生。(取材于莫泊桑的同名小说)16.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主人公奥希科尔纳受诬陷后,逢人便述说自己的遭遇,甚至临终前还在不停地表白,表现出他自尊、执拗的性格。B.长工捡到皮夹并将其送还,事情本该真相大白,但结果却横生枝节,出人意料,这使得小说悬念叠生。C.玛朗丹虽然只出场了两次,但却是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关键人物,与小说主题的表现也有密切关系。D.小说主要运用心理描写来刻画奥希科尔纳,如写他被误解而百般辩解得不到信任时的痛苦,真切传神。E.小说多次写了人们的笑,展现的却是一个令人窒息的社会环境,暗示了主人公悲剧命运的必然性。17.小说以绳子为题目,有哪些含义请加以概括。(4分)18.假如村里人把奥希科尔纳死时的情形告诉了玛朗丹,请写一段文字描绘玛朗丹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