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巨人贝多芬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0248958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乐巨人贝多芬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音乐巨人贝多芬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音乐巨人贝多芬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音乐巨人贝多芬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音乐巨人贝多芬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音乐巨人贝多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乐巨人贝多芬(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音乐巨人贝多芬何为,原名何敬业,1922年生于浙江定海,历任报纸记者、刊物编辑和电影文学编辑,1937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写过诗歌、小说和散文,1956年后主要从事散文的创作,著有第二次考试、织锦集、临窗集等散文集。本文主要写了乐圣贝多芬的音乐地位和音乐成就无人能及;作为和苦难命运作斗争的代表,贝多芬同样令人崇敬。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说,贝多芬都是一个不平凡的人。本文的独特之处就在于:把贝多芬这样一个伟人还原为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着重表现他内心的痛苦和对不幸命运的顽强抗争。本文的作者显示了高超的肖像描写技巧。不但从远到近、由上到下进行描写,秩序井然,而且以形传神,从贝多芬的肖像描写中,表现出了

2、他的生活遭际、个性气质和特有的精神世界:他那十分陈旧,甚至是不整洁的衣饰,拖在衣服后面的早已失效了的助听器,苦的脸,蓬乱的头发,都在印证着生活的窘迫和苦难的压力。然而,与此同时,他那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的宽阔双肩,有力的大手,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的深邃的眼睛,紧闭的嘴都在显示着他对于不幸遭遇不妥协不屈服的抗争意志。本文层次清晰,脉络清楚,按照访问的顺序,首先从女佣-贝多芬日常生活的见证人的角度,交代了贝多芬的基本生活状况和目前的精神状态。接着,以一个初次拜访贝多芬的眼光,再现了贝多芬的形象。最后,作者让主人自己开口,袒露他的内心世界。以贝多芬对厄运的态度为中心,从外表逐步深入

3、到贝多芬的内心世界,成功地表现出了贝多芬的独特气质和坚强个性。学习本文首先通读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文章结构,理解文章内容。一、字给红色字注音:门槛( ) 怜惜( ) 深邃( ) 下颏( ) 女佣( ) 踌躇( ) 磐石( )二、解释词语杂乱无章:又多又乱,没有条理 踌躇:犹豫巴望:指望磐石:厚而大的石头惹人注目:显眼,引人注意三、学习本文内容1、理清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说说其间写了哪几件事。客人访问贝多芬的过程:女佣开门-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下楼并开始和客人谈话-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贝多芬回忆往事。主要事件:客人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和客

4、人会面,贝多芬回忆他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2、用几句话概括一下作者笔下的贝多芬的形象。贝多芬的形象: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同学们可以各抒已见,既可以结合贝多芬的情况来谈,也可以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来谈。3、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是什么意思?这是一个比喻。贝多芬的意思是说,一般人都以为他很可怕,很难接近,而客人竟然来拜访他,女佣也未经他的允许就让客人进门,他对他们的做法感到吃惊。4、为什么贝多芬说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这需要联系贝多芬耳聋后的心理来分析。一方面,耳聋给贝多芬造成了交流的障碍,常常被人误解,他的社会交往受到极大的约束,耳聋的他比

5、不上一棵树,因为一棵树尚且可以谛听大自然的声音;另一方面,耳聋后的贝多芬远离人世的喧嚣和纷争,获得了心灵的纯净和安宁,就心灵的纯净而言,社会中的人不如树好。5、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贝多芬把耳聋的自己比作是倒落的火山,熔岩指他的创作激情。他的意思是说,正当他对音乐的理解更进一步,创作欲望旺盛之时,遭到耳聋的打击,他不甘心就此放弃他的音乐事业,拼命巴望表现他与不幸命运做斗争的决心。6、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这里的永恒指的是什么? 永恒指作为心灵载体的音乐艺术。这句话是说,贝多芬虽然因为耳聋,与人的交流和沟通发生困难,但是

6、这种局限又使他超越形体和言辞,直接感知人的心灵世界,进而领悟音乐的真谛。音乐成为他忠实的朋友,抚慰他的心灵,并传达他的心声,朋友会离去,会误解他,但是音乐不会,音乐永远陪伴他。7、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贝多芬以他整个的生命和热情从事音乐创作,音乐在贝多芬的笔下和心里,已经成为生命的象征,而乐队只能奏出有声的音符,却不能完美传达心灵的律动和生命的节奏,即贝多芬心里的音乐。四、问题探索。1、贝多芬是著名的音乐家,同学们对于他的音乐有什么了解?2、贝多芬的经历给同学们最深的感触是什么?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学习莫泊桑的短文福楼拜

7、家的星期天,主要应体会两点:一是描写人物的肖像和行动,展示他们的心理,表现其各自的思想性格;二是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特点描写。同学们,我们今天再来认识四位举世闻名的大作家。这四位大作家的形象,被著名的法国文学家莫泊桑精彩逼真地记录在文章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中。我们来学习此文,看作者莫泊桑是怎样刻画人物的。阅读课文,掌握字词。一、读准加红字的音简陋 魅力 荒谬戏谑 迸发 捋二、辨析鉴魅庞签魁宠、本文刻画了四位著名作家的形象,在人物描写上显示了作者莫泊桑卓越的才能。仔细阅读课文,请找出描写四位作家肖像、语言、行动的语句。肖像:蓝色的大眼睛,古高卢斗士式的大胡须福楼拜语言:嗓音特别洪亮。行动:像

8、亲兄弟一样地拥抱屠格涅夫肖像:白脸语言:声调轻弱并有点犹豫肖像:头很小却很漂亮都德语言:一来就谈起巴黎的事情,行动:他习惯用手捋着自己的胡子尖肖像:中等身材,微微发胖,左拉语言:他很少讲话,行动:他爬了六层楼梯累得呼呼直喘、读了本文,你认为这四位作家各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福楼拜是热情大方,才智过人。屠格涅夫是老年持重、感情丰富。都德是活泼快乐、言语生动。左拉是坚毅刚强、思想深沉。、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文章第一段写福楼拜家住所的陈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文章开头写住所的陈设,表明福楼拜生活的简朴,创作的勤奋。、通过本文的学习,给你在人物描写上有哪些启迪?要描写人物就要抓住其最显著的特点;可以从肖像、语

9、言、动作等多角度地描写人物;特别是描写群体人物时,还要注意有主次、详略之分。中考解析(上海市)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山村传圣火(1)莺飞草长的阳春三月,浙江义乌西乡山区的天气还相当冷。质朴的山民,还穿着一冬未经洗涤的老布棉衣,晒着太阳聊着重复了几代人的老掉牙的话题,唯一的变化就是脑后的辫子成了稀有品种。当晚霞在西山梁上一消失,村庄便由沉沉的黑夜主宰了一切,死寂得只听见偶尔的狗吠。(2)伏龙山脚下的分水塘村,村边有一口大水塘,它能把泛滥的洪水分成两股向山外泄泻,一股向西北流入浦江县,另一股向东南汇入义乌江,哺育义乌儿女。这一自然地理环境,仿佛早就预示着:时代的潮流,将在这里孕育成一份雄健的

10、动力。(3)在这个群山包围着的小村庄中,陈家五开间宅子西侧面那一间多年未修的柴屋里,每天晚上都漏出丝丝缕缕的灯光,直到黎明。伴着灯光的是陈家老大陈参一,也就是陈望道。晕黄的一圈柏油灯光,照着这个二十九风的年轻人,照着他面前这张用铺板搁成的书桌以及桌上一叠中外文书籍。灯光,自然更集中于狼毫小楷笔锋所至的那一页稿纸,稿纸上,密密麻麻的文字,在他手下一行行慢慢地延伸,延伸随着夜的深沉,气温越来越低,他拎起脚跟边的火笼,拿一支竹片,拨了拨款越来越黯淡的炭火,然后将手搁在上面烘着。这也是他休息的时刻,趁着这机会,他总是像检查有无疏漏似的,翻阅堆在一边的那一叠厚厚的稿纸;第一页,赫然出现了这样五个方方正正

11、的楷书,映得微弱的灯光倏地一亮:(4)共产党宣言(5)这是一部一问世便震颤了旧世界的巨著。他知道这项使命实在太重大太神圣:同样是纸上的文章,传播的却是照亮中华民族心灵的一把圣火,呼唤的是春暖华夏的一声惊雷;使用的同是一支狼毫笔,但一钩一划都是撕破整个旧世界黑幕的一道道闪电,于无声处聆听的却是埋葬旧世界的丧钟!(6)陈望道谨慎地选择了自己的故乡作为完成这项使命的地点。多少个日日夜夜过去了,他呕心沥血翻译着。1920年8月,中文全译本终于面世:白报纸,32弄,共58页;印数一千册;首版封面的五分之四是马克思肖像;译者署名为陈望道;定价为大洋一角。(7)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产党宣言的中文全译本。(

12、8)这是中国境内第一次在印刷品上出现共产主义理论的创始人马克思的肖像。(9)这是在华夏土地上,第一次将马克思主义学说作为一种革命的武器,交到了中国人民大众的手里。(10)这也是第一次,以最通俗易懂最精练有力的中国语言文字,号召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渴望着光明与解放的劳苦大众-(11)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12)共产党宣言的中文全译本受到了当时先进知识分子的热烈欢迎,几天内便销售一空。9月,加印了一千册。几年来,一印再印,仅平民书社1926年1月到5月就重印了十次。共产党宣言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所作的科学阐述,如燎原之火,熊熊燃遍中华大地。(13)星火一旦燎原,就势不可挡。193

13、6年,中国工农红军经历二万五千里长征,翻越千山万水到达了陕北。一个仲夏的夜晚,在陕北保安的一孔窑洞里,在昏黄的油灯下,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面对坐在一张方凳上的美国记者斯诺,谈起他革命理想的形成过程和艰难困苦的革命生涯,感慨地说: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心中,建立起了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第一本就是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就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1第段环境描写的作用是(1)_ ;(2) _ 2第段中这项使命是指_ 。画线句形象地写出了_ 3第段介绍了首版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只有薄薄的58页,而第段却说它是一部巨著,这是因为_4第段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文中反复强调的第一,突出了 _5本文标题山村传圣火中的圣火是指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 _(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6联系全文,简述第一个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的出版所产生的社会反响和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答: _【考点】:阅读记叙文的综合能力【分析】:1本题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有助于对全文的理解。第段环境描写的作用一是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二是表现了当时农民的蒙昧(农村的落后、闭塞)。2本题考查对代词及重点语句的理解。这项使命是指翻译共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