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语文总复习专练:文言文翻译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0248892 上传时间:2023-10-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三语文总复习专练:文言文翻译人教版高三总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0届高三语文总复习专练:文言文翻译人教版高三总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0届高三语文总复习专练:文言文翻译人教版高三总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20届高三语文总复习专练:文言文翻译人教版高三总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20届高三语文总复习专练:文言文翻译人教版高三总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高三语文总复习专练:文言文翻译人教版高三总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三语文总复习专练:文言文翻译人教版高三总复习(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届高三语文总复习专练:文言文翻译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专题02文言文阅读 【考纲解读】 1考查的能力层级为理解分析,侧重于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和传统文化的涵泳和积淀。 2考查的内容涵盖了文言文阅读的主要考点: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及意义、断句、文言翻译(句式、通假、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多种文言现象均有涉猎)、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的归纳概括。 3考查形式及体例:从体裁来看,以史传文为主,大多撷取自“二十四史”,具体以人物传记为主。通过人物事迹的描述,逐渐归纳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偶尔穿插一两句作者的观点。从题材上看,涉及忠君爱国、驰骋疆场、秉公办事、为官清廉等;从作品的时代来看,以汉唐、

2、宋元明时期的作品为主;从题型来看,近几年全国试卷多是三个客观题加一个主观题(文言翻译);部分地区如北京卷、江苏卷等,可能有人物事迹的归纳、事物成败的原因归纳等主观题。 4真题举隅:2016年选用了宋史.曾公亮传明史陈登云传明史.傅理传;2017年选用了宋书.谢弘微传;后汉书.赵悫传宋史.许将传,2018年选用了晋书.鲁芝传后汉书.王涣列传宋史.范纯礼传等。 5应对策略:课内夯实基础,课外多做演练。熟记古文名篇,达到烂熟于心的地步,才能学以致用。 【文言漫话】 1文言文是相对于20世纪初叶肇始的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白话文”而言的。文言文,用词典雅,语句精粹,或抑扬顿挫,音韵朗朗,如诗如歌;或汪洋

3、恣肆,纵横捭阖,说理见长。流连于子曰诗云中,徜徉于“苏海韩潮”的美文中,获得的是心智的开启和审美的愉悦。 2多数学生从初中开始接触文言文,到参加高考,至少也是六年的历练,但是晨读晚练、记背讲练,费了好多工夫就是不怎见效果。文言文的学习成为学生心中永远的阵痛,网上流行的话语,中学生有三怕,一篇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或许有些夸张,但文言文教学的事半功倍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3高考文言文还算是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范畴,非常符合“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特点。高考文言文长得怎么样?阅读材料的字数一般在650字左右,所选文本故事内容相对集中,语言朴实,多是比较浅显易懂的文言文。笔者预计2020年高考

4、仍然会从“二十四史”中选用文言文阅读材料。传记人物特点。人物多为忠直、爱民的官吏,骁勇善战、战功卓著的名将能士。比如2016年高考选用的人物中,曾公亮通晓典章制度,为民兴利除弊,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等;陈登云不畏权贵、弹劾贵妃之父,敢于直言,检举多名重臣,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等;傅玮参与编纂文献。劝谏讲究策略,为官清正廉洁等。来护儿在瀛州刺史任上推行善政,深得百姓爱戴,且重视许诺,廉于财利,不修治产业,行军用兵,也颇有谋略,善于安抚士兵,赏罚处置严明 增分技巧 【增分意识】 1得分意识。考生要有强烈的得分意识,每一个作答环节都必须臻善臻美,力求选择题满分,主观题得高分! 2草稿意识。不是只

5、有数理化学科才打草稿,语文的主观题作答一定要有草稿纸上书写作答的意识,甚至养成良好使用草稿纸的习惯。尤其是文言文的翻译,必须要在草稿本上简单梳理,再誊写,这样卷面美,得分高。 3角色代入意识。文言文都是讲述一个传主的生平事迹的,或讲述其丰功伟绩,或叙述其清正廉明,读传记的时候,就像读身边的人物一样,甚至把自己想象成传主,去揣摩故事情节。比如,传主被调任某地方为官,时遇旱灾,百姓或相信鬼神,或四处乞讨,盗贼又蜂拥而起。作为考生,你就要想我遇到了该怎么办?然后继续阅读明确史上的传主是如何平息这件事的。 4揣摩命题意图的意识。必须要养成揣摩命题意图的意识,这个题考我哪一个知识点,命题者的导向是什么,

6、他的答案拟制有什么内在的规律和特点。这些东西需要老师经常引领学生去思考,去实践,进而形成作答的硬核素养。 【增分技巧】 1熟悉题型,勤加练习。古语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一定要熟悉文言文的考查题型。目前主要是三个选择,一个主观翻译的模式。主要为浪线断句、加点词的解说正确与否(侧重于文学常识的识记);内容的概括分析;文言语句翻译或其他概述归纳题、分析探究题。(具体操作方法,见后面的“模板”版块) 2断句题,自始至终,要抓住主语,明确“什么人做什么,什么事怎么样”。同时,利用文言句子的常见标志,比如表停顿的标志“曰”“云”或句末的语气词“乎”“哉”“矣”以及对称结构去判断。如果是选择题型断句,

7、要比较选项特点进行筛选。如果是主观题断句,要看要求,断几处,等等。(后面有断句歌,可以参考。) 3分析概括文章内容,要细读文本,筛选比对。尤其是要防止命题设置的陷阱,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强加因果等逻辑陷阱。如果是主观题型概括内容,归纳事件等,一定要学会摘引关键词,适当提炼概括,因为往往有要求用自己的话回答。 4附录:断句歌 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章法内容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动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

8、构帮助判。 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 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答题模板 【常见题型模板】 (一)阐述归纳型 【概念】这类题要求考生读懂文本,深入了解事实真相和来龙去脉,重点是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和它所包含的深层意义,在此基础上经过独立思考进行回答。 【提问方式】文章讲述了那几件事? 【提问变体】这些事说明了传主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文中相关事例归纳人物的性格特点?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一般是考查学生归纳人物形象、事迹、性格特点等等。 【答题步骤】 1做这种题,关键是要整体把握全文,然后根据作品中主要人物的言行和事迹去归纳。 2最好用

9、四字短语或形容词归纳人物形象。 3对于事件的梳理要善于依循文章的脉络,用“什么人做什么”“什么事怎么样”的方式进行归纳。 【作答示范】 例如:古大将之才,类出天授。然其临敌制胜也,要皆先识兵势虚实,而以避实击虚为百战百胜之法,文士家作文,亦何独不然?盖意乘问则巧,笔翻空则奇,局逆振则险,词旁搜曲引则畅。虽古今名作如林,亦断无攻坚摭实硬铺直写而其文得佳者。故一题到手,必静相其神理所起止。而实字勘到虚字,更由有字句处勘到无字句处,既入其中,复周索之上下四旁焉,而题无余蕴矣。及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务于他人所数十百言未尽者,予以数言了之,及其幅穷墨止,反觉有数十百言在其笔下。又于他人数言可了者,予更以

10、数十百言,排荡摇曳而出之,及其幅穷墨止,反觉纸上不多一字。如是又何虑文之理明辞达、神完气足也哉!此则所谓避实击虚之法也。大将军得之以用兵,文人得之以作文,纵横天下,有余力矣。 问题:文中先说“予以数言了之”,后说“予更以数十百言,排荡摇曳而出之”,两者并不矛盾,请说说理由。 【答案】因为二者都是“避实击虚”的为文之道的具体表现。对他人已作过详尽的论述,自己只要在简而言之中另有新意。对别人论述中的不到之处,自己就该充分地写出独到的见解来。(或用自己的话说出“详人所略,略人所详”的基本含义也可。) 【解析】此文是以兵家术语来阐述为文之道的。此题要求说明写作时“予以数言了之”与“予更以数十百言,排荡

11、摇曳而出之”的关系,两者表面上似乎矛盾,实际上只要疏通文意,就能想到这“详人所略,略人所详”正是为文之道的根本。这里,当然需要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要用自己的语言来思考和表达。 (二)分析原因型 【提问方式】某某(传主)之所以深受百姓爱戴的原因是什么? 【提问变体】某某为官一方,政绩显赫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分析。 【解答分析】做这种题要懂得原因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等,多角度、多维度作答。 【答题步骤】 (1)回归文本,依循文章的事迹进行归纳。 (2)在草稿本上书写简单要点。 (3)在答题卡上醒目地写出“原因是”等字样,然后分条作答。 【作答示范】 (

12、李)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臣光曰:易曰:“师出以律,否臧凶。”言治众而不用法,无不凶也。李广之将,使人人自便。以广之材,如此焉可也;然不可以为法。何则?其继者难也,况与之并时而为将乎!夫小人之情,乐于安肆而昧于近祸,彼既以程不识为烦扰而乐于从广,且将仇其上而不服。然则简易之害,非徒广军无以禁虏之仓卒

13、而已也!故曰“兵事以严终”,为将者,亦严而已矣。然则效程不识,虽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哉! 问题:从全文看,为什么李广“如此焉可也”,却又“不可以为法”?(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第一问:(1)李广才气高;(2)士卒乐于为他献身。第二问:(1)后继者难以为继;(2)与他同时的将领因军心受扰难以治军;(3)军队无法对付敌人的突然袭击。 【解析】此题设计颇具匠心,它点到了全文的要害,即既然李广治军如此宽松,而士兵却“咸乐为之死”,那为何“不可以为法”呢?显然文中另有深意存焉。我们可从原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进行归纳。“如此焉可也”紧承“李广之将,使人人自便”“以广之材”几句,由此可知原因:(

14、1)是“人人自便”所以“咸乐为之死”;(2)是李广才气高。“不可以为法”后有原因:(1)其继者难也;(2)况与之并时而为将乎;(3)是以禁虏之仓卒而已也。 (三)探究作者创作意图和个性化解决问题型 【提问方式】你对文章中某句话如何评价?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态度? 【提问变体】请结合文章相关情节或相关语句,谈谈你对传主在某某事件处理过程中的观点或看法。 【解答分析】这种题在原文中找不到具体的文字,需要自己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分析作答。只要结合文本分析,符合评价的公正、辩证、多元,言之有理即可。 【答题步骤】 (1)如果需要表达自己的态度,首先要答出“赞同”或“反对”的字样。 (

15、2)结合文本分析,不架空作答,做到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具体做法是“摘录要点,提取整合”。 (3)如果需要联系实际,可以略作延伸和阐发,格式:“在今天,我们依然需要”等。 【作答示范】 半野园者,故相国陈公说岩先生之别墅也。相国既没,距今十有余年,园已废为他室。而其中花木之荟萃,足以娱目;栏槛之回曲,足以却暑雨而生清风;楼阁之高迥,足以挹西山之爽气,如相国在时也。 庚戌之春,余友杭君大宗来京师,寓居其中。余数过从杭君,因以识半野园之概。而是时,杭君之乡人有陈君者,亦寓居于此。已而陈君将之官粤西,顾不能忘情此园,令工画者为图,而介杭君请余文以为之记。 夫天下之山水,攒蹙紧积于东南,而京师车马尘嚣,客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