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教程】地理一轮规范特训:3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0247969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版教程】地理一轮规范特训:3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金版教程】地理一轮规范特训:3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金版教程】地理一轮规范特训:3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金版教程】地理一轮规范特训:3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金版教程】地理一轮规范特训:3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版教程】地理一轮规范特训:3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版教程】地理一轮规范特训:3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学年地理教学精品资料 2019.5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1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后面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2015河南师大附中测试读“东北地区年干燥度等值线图”(年干燥度为年可能蒸发量与年降水量的比值),完成12题。1、两地年干燥度有明显差异的原因是()A地的海拔高于地B地比地距海近C地的蒸发量大于地D地的降水多于地答案D解析、两地海拔高度有差异,但不是其干燥度差异的主要原因,A错;地比地距海近,有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B错;地的降水量大于地,但蒸发量小于地,C错;地处于长白山东侧,山地迎风坡,降水多于背风坡的地,D正确。2对图中甲地正确的叙述

2、是()A流经该地的大河有凌汛现象B地广人多,粮食商品率高C种植冬小麦、甜菜、亚麻等农作物D沼泽广布,是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答案A解析甲地为三江平原,有松花江等大河,有凌汛现象,A正确;该地地广人稀,机械化耕作,粮食商品率高,B错; 甲地区无法种植冬小麦,C错;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是热量,D错。 2016四川成都诊断测试下图为我国某地区1985年和2000年城市、交通图,读图回答34题。3由图不能直接得出的结论是()A城市数量增多B城市用地规模扩大C城市人口增多D城市人口比重提高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图中城市数量增多,城市的规模随着城市的发展逐渐扩大;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增多;城市人口比

3、重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图中无法推断总人口的变化状况,故D项符合题意。4影响该地区西部交通线稀少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地形崎岖 B暴雨频发 C冻土广布 D矿产稀少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影响交通线布局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即气候、地形、水源等是影响交通线布局主要自然区位因素,而从图中可直观的看出该地区西部主要是以山地地形为主,所以选A。2015无锡模拟读我国某地1980年与2012年土地资源利用对比图,完成56题。5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地()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农业生产以城郊农业为主人口数量明显增加城镇化进程加快A B C D答案C解析1980年该地土地利用以小麦、水稻为主,荒山面积较小

4、,因而并不能得出该地的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两个年份该地的土地利用都以水稻为主;对比两图可知该地居民点数量变多,规模变大,说明人口数量明显增加,城镇化进程加快。62012年与1980年相比,该地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反映出()荒山主要转变为林地水稻田面积变化较小麦田全部转变为果、林农场选址的主导因素是市场A B C D答案D解析对比两图可知,该地荒山主要转变为牧场;水稻田面积变化较小;麦田部分转变为果、林;农场位于城镇附近,因而选址的主导因素是市场。2016浙江严州中学模拟中国的饮食文化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演变至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菜系及相应的饮食习惯。一个地方饮食的建立与许多因素都

5、有关联,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地理环境。结合下图,回答78题。7关于该地区农业生产与饮食习惯的描述正确的是()A甲区更适合发展水稻种植B乙区域更适合发展苹果等林业生产C该地区人们离不开牛羊奶酪和肉食D该地区饮食为“饭稻羹鱼”“山珍海味”答案D解析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河网稠密,应该是有“鱼米之乡”之称的江南地区,故饮食为“饭稻羹鱼”;图示该区域临海,又因区域界线一般为山地,故饮食又有“山珍海味”;注意甲地为多条河流的源头,应该是山地地形而不宜发展水稻种植;乙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势低平而应发展水稻种植。8下列饮食习惯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山西人爱吃醋与该地区水土流失,土壤中钙较少有关重

6、庆人喜辣的食俗多与该区域冬季气候较同纬度气温更低、湿度更大有关北方人喜爱咸是因为冬季寒冷干燥,新鲜蔬菜少,形成了腌制蔬菜的习俗南方人喜爱甜食与南方多雨,光热条件好,盛产甘蔗有关A B C D答案D解析当地气候条件决定了当地的物产,而物产会影响饮食习惯,故、正确。山西人爱吃醋与当地“水硬”(碱性强)有关,重庆人喜辣与气候潮湿有关。2015湖北八校二模如图为我国某温带地区不同系统人口、耕地、草场资源统计图。读图,回答911题。9关于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耕地面积:农牧结合区草甸草原区荒漠草原区B该地不可能出现水土流失C荒漠草原区人口总数少,对环境破坏小,环境质量好D草甸草原区植被覆盖率高,不会出

7、现扬沙、沙尘天气答案A解析农牧结合区人口最多,人均耕地面积也最多,所以耕地总面积也最多。草甸草原区和荒漠草原区人均耕地面积差异不大,但草甸草原区明显比荒漠草原区人口多,所以耕地总面积要大于荒漠草原区。故A选项正确;图中显示,此地处于农牧过渡地带,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一旦利用不合理,既会发生水土流失,又会发生荒漠化,B、D项错;在三个区中,荒漠草原区是水分条件最差的,生态也最脆弱,C项错误。10有关该地自然环境的推测不可信的是()A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B冬冷夏热,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C河流众多,含沙量小D该地区自然环境地域分异的基础是水分条件答案C解析以草原景观为主的地区,一般降水较少,河流数量不

8、会很多,故C选项不可信。11下列选项中不符合该区域可持续发展方向的是()A利用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优势,发展马铃薯等无公害蔬菜种植B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油料作物产量C以市场为导向,依托资源优势,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D适度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答案B解析草原区降水较少,过度开垦易出现荒漠化问题,故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不宜扩大耕地面积来发展种植业。二、非选择题(共2题,56分)12(2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黄河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图。材料二长江三角洲经济区1991年和2008年各类用地比重变化表。年份水田 旱地 林地 草地 园地199148.0814.

9、4718.720.340.21200841.879.8917.270.040.03年份 城镇 陆地水域滩涂 未利用地19919.657.960.350.22200823.916.350.630.01材料三2009年12月国务院批准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将建成能源基地和石油、盐化工基地。(1)列表对比黄河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农业生产的差异性。(8分)耕作制度(作物熟制)耕地类型粮食作物油料作物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2)根据材料二分析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的主要变化是_、_等,形成原因是_。(6分)(3)分析黄河三角洲建设能源基地和石油、盐化工基地的有利条件。(6分)答

10、案(1)耕作制度(作物熟制)耕地类型粮食作物油料作物黄河三角洲两年三熟旱地小麦、玉米花生长江三角洲一年两熟水田水稻油菜(2)农业用地、荒地在减少城镇用地在增加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3)煤、石油、天然气、海盐等资源丰富;市场广阔(市场需求量大);交通便利;政策支持。解析(1)据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农业生产差异填写即可。(2)分析表格注意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比重变化即可。(3)建设能源基地和石油、盐化工基地,原料来源及丰富程度、市场需求、交通通达性、国家政策是重要影响因素。13(36分)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图为我国两农业生产区域图。材料二乙地50年前初垦时,黑土层一般都有6

11、0至80厘米厚,最厚的地方可达1米,然而仅仅半个世纪,这里的黑土层几乎流失一空。材料三曾经辉煌的东北农业时过境迁,经济效益提升艰难,玉米、水稻、大豆等原来畅销全国并有大量出口的主要农产品,都遭遇到了难卖的尴尬,东北三省出现的这种农产品大量积压、农民增收缓慢、农业经济效益下滑等,被称为“新东北现象”。(1)简述甲区域农业发展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解决途径。(12分)(2)与甲区域相比,乙区域进行农业专业化生产的主要优势是什么?(6分)(3)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反映的是乙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什么问题?针对两个问题可以分别采取什么措施实现可持续发展?(18分) 答案(1)问题:水土流失;湖泊面积萎

12、缩,洪涝灾害多发。措施: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退耕还湖;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农田基本设施建设,提高抗灾能力等。(2)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广,机械化水平和地区专业化生产水平高。(3)材料二反映的是东北地区黑土流失严重,材料三反映东北农业发展存在的市场问题。针对黑土流失,可采取的措施:加强水土保持,进行坡面、沟壑治理,植树造林等;培肥土壤,秸秆还田,施有机肥、草肥等。针对市场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提高粮食的产量,一是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二是要科学种田,提高单位面积粮食的产量;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农业现代化;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

13、全面发展农业,既要保证粮食生产,又要使畜牧、水产、林业等部门全面发展;科技兴农,积极应用和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发展新型农业,如生态农业、种子基因工程等,以科技为先导,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解析(1)甲区域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乙区域位于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且集中在夏季,而流域内植被破坏严重,造成水土流失,围湖造田造成湖泊面积锐减,调洪蓄洪能力不足,洪涝灾害多发。(2)东北地区能够进行农业专业化生产,建立商品粮基地,主要因为该地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3)材料二反映的是东北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土地的破坏,导致黑土流失;材料三反映的是东北农产品的积压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