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疗法的治病机理初探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0246903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艾灸疗法的治病机理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艾灸疗法的治病机理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艾灸疗法的治病机理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艾灸疗法的治病机理初探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艾灸疗法的治病机理初探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艾灸疗法的治病机理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艾灸疗法的治病机理初探(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艾灸疗法的治病机理初探艾灸疗法的治病机理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局部温热刺激效应灸疗是一种在人体某特定部位通过艾火刺激,以达到治病防病目的的治疗方法,施灸点皮肤内温度最高在56左右。皮下与肌层内的温度变化和表皮不同,灸刺激不仅涉及浅层,也涉及深层。正是这种温热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使局部的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促进炎症、斑痕、浮肿、粘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同时又能使汗腺分泌增加,有利于代谢产物的排泄;还可引起大脑皮层抑制的扩散,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发挥镇静、镇痛作用;同时温热作用还能促进药物的吸收。研究发现艾灸

2、具有近红外辐射作用。人体既是一个红外辐射源,又是一个良好的红外吸收体,艾灸的近红外辐射为肌体的活动提供了必要的能量,艾灸所发出的近红外光量子能为肌体所调控。在艾灸疗法过程中,近红外辐射作用于人体穴位时,具有较高的穿透能力,是一种有利于刺激穴位的信息照射,在“产生受激共振”的基础上,借助于反馈调节机制,纠正病理状态下能量/信息代谢的紊乱状态,调控肌体的免疫力,从而达到恢复正常机能的目的。 2.经络调节作用经络学说是中医学说的重要内容,也是灸疗学的理论基础。人是一个整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是互相协调的,这种互相协调关系,主要是靠肌体自控调节系统实现的。皮部起着接收器和效应器的作用,经络起着传递信息

3、和联络的作用,头脑综合分析处理信息、发出指令、起着指挥的作用,即皮部、经络系统、 大脑、四肢百骸、五脏六腑,这也是生物全息论的研究结果,医学已证明,即便是一种微小的局部性病变,也会呈现全身肌体失调的一切反映(如皮肤红肿,可引起发烧、全身不适),因此,经络是一个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的调控系统。因此在穴位上施灸时,由于艾火的温热刺激,才产生相互激发、相互协同、作用迭加的结果,导致生理上的放大效应。 3.其它作用灸疗的治疗作用还可以通过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实现,而且这种作用呈双向调节的特征,即低者可以升高,高者可以使之降低,因为艾灸施于穴位,首先刺激了穴位本身,激发了经气、调动了经脉的功能、使之更好的

4、发挥行气血和阴阳的整体作用,而且激活皮肤中某些神经末梢酶类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因而对疾病的治疗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综上所述,艾灸的作用机理,是通过艾灸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效应,传递到经络系统,调动人体的免疫功能,作用于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病变部位,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的调整,在相互协同相互激发的作用下,产生治疗上的倍数效应。保健灸调整机体亚健康状态90例亚健康是现代人的叫法,有很多病理症状,按照西医的理论和方法,再先进的检测手段也不能检测出来,但是病人自己就是觉得有病,身体不舒服。因此在西医界就开始流行这种叫法,并逐渐在外界流行。其实在中医辨证论治的诊断下,从阴阳五行的角度看,病因和症

5、状应该是明确的,它可以达到西医的现代检测手段所没有的精度。保健灸调整机体亚健康状态90例(济南市中医医院,山东 250012)艾灸对机体亚健康状态的调整,不能用治疗二字概括。目前在人们生活中,虽然机体亚健康状态,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很难定位是哪一种病,但是确实存在这一现象。笔者于2000年2月2002年3月,采用艾灸百会、大椎、足三里等穴的方法对90例亚健康状态者(机体疲劳征)进行了保健灸,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90例,均为灸疗临床门诊保健者,其中男57例,女33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56岁;每日学习及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者80例,8小时以内10例;脑力劳动者70例,体力劳

6、动者20例。排除观察对象:指接收抗疲劳保健灸的人员,应是查体健康,无任何疾患情况。即抗机体疲劳应建立在超负荷工作之余出现的亚健康状态,有任何疾病者都不作观察对象。2 保健方法2.2选择穴位接收保健者取俯伏坐位,选百会、大椎、足三里、承山、气海、颈枢穴(奇穴、位于第4颈椎棘突下)。2.2 操作方法取穴定位后,首先采用蓝墨水棉签定标,然后取纯艾条,点燃一端,距穴位3 cm处左右回旋灸及雀啄灸交替使用,每穴灸57分钟,待穴处出现温热舒适感觉时为度,施灸结束后用右手中指尖轻轻在穴位上叩击数下。每次需要30分钟左右,隔日1次,5次为一疗程。3 保健观察本组90例,在接受保健灸1个小时之内,机体疲劳迅速解

7、除者50例,占55.6%;接收保健3个小时之内机体疲劳较快解除者30例,占33.3%;接收保健8小时之内缓慢解除疲劳者9例,占10.0%;无效1例,占1.1%。总有效率98.9%。有效者在24小时之内均无反弹。4 典型案例李,男,41岁,高级经济师。2000年3月20日初诊。主诉:脑力劳动12个小时后精神不振,全身疲劳。查体:T 36.2,P 80次/分,R 20次/分,Bp 128/80 mmHg。精神不振,机体疲倦,全身酸软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和。临床健康查体排除其它疾患。中医辨证:神气劳损。治则:养神气,抗疲劳。采用上述艾灸调整机体亚健康状态方法,灸疗1次后,自觉上述表现完全消失,

8、且感到第2天工作精力充沛,共接受灸疗5次,身体强健有力,精力充沛,随访1年,未复发。5 体会机体亚健康状态(机体疲劳征),应属祖国医学神气不足的范畴。因为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也就是对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以及脏腑精、气、血、津液活动外在表现的高度概括。灵枢平人绝谷载:“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也就是说人的后天水谷之精气不断充养先天之精气,则人体气血旺盛,五脏六腑调和,生命力才强健,精力就充沛。择足三里穴(足阳明胃经合穴)补后天,旨在以生水谷之精气,大椎穴以鼓动振作阳气精神,百会穴为六阳之会,以升阳降浊,醒脑养神;气海穴以强壮身体,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据现代医学有关资料证明,机体无规律地过度疲劳

9、,起初引起免疫力下降,易患感昌,逐渐出现心脑血管的早期劳损现象。因为机体过度疲劳,易消耗人体内部的气血津液,即现代医学所论述的三羧循环代谢紊乱,久而久之,无氧代谢产物自由基在体内堆积,乳酸增多,故使微循环、心脑肾受到侵害,其发展进程是机体疲劳机体内部功能紊乱出现心脑肾等组织器官病变。目前随着人们的工作学习节律加快,人们的第二职业不断扩大,促使人们的机体潜在能量逐渐透支,从而出现过劳死现象。对此,医学界也该有应对措施,与时俱进,使亚健康状态得到应有重视。艾灸不失为一种较理想的方法。几个保健灸常用穴位介绍及使用方法保健灸可以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增加红、白细胞的数量和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10、调整和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 (1)、灸足三里: 足三里是阳明胃经的合穴,为五月俞穴之一, 为全身最重要的强壮穴。具有健脾胃,助运化,调气血,扶正气,壮元阳,桔风邪及强身壮体益寿的作用,俗话说. 若要安 (足)三里不干,是古今最常用的保健穴。常用法采用艾条温和灸或化脓灸。用温和灸每次10-15分钟,灸至局部有温热感出现红晕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每月灸10次。 (2)、灸关元穴: 关元属任脉经穴,为足二阴与任脉之会,手太阳小肠的募穴。具有温肾固精,益气回阳,培元固本,理气和血,通调冲任及强壮的作用,灸之能调整膀脱的张力,促进垂体 性腺功能,提高机

11、体免疫力,防病强身保健。古人有关元主诸虚百才员。对防治遗尿、遗精,习惯性便秘等有较好效果。为中老年人保健灸常用穴。采用艾灶无疤痕灸或艾条温和灸,药物 (附子饼)敷灸,每次每穴5壮或15-20分钟,灸至小腹温暖舒适,局部皮肤红晕发热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每月灸10次。注意孕妇忌用。 (3)、灸气;每穴: 气海穴属任脉经穴,为保健要穴。具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调理冲任及强壮作用,灸之能调整胃肠及肾的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对腹泻、遗尿、阳痪、遗精、月经不调、崩漏、中风、不孕有防治作用。古人有气海者,人元气所生之地也.常采用艾灶灸、艾条温和灸。灸法同关元。 (4)、灸肾俞穴: 肾俞穴为足太阳膀脱经之背

12、俞穴,具有补肾益精强健腰背,聪耳明目,壮骨健身,温阳散寒等强壮作用。灸之能调整肾;功能,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调整膀脱张力,兴奋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主治肾虚腰痛,精少早哀,诸虚百才员等。对肾虚腰痛、遗精、阳痪、早泄、遗尿、哮喘等有防治作用。可选用艾灶无戒痕灸,艾条温和灸、灸法同足三里。 (5)、灸膏育俞穴: 膏育俞穴为足太阳膀脱经之背俞穴,有调整肺气,养阴润肺,补虚益损的功效。灸之能缓解支气管症孪, 增加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防治肺结核、支气管炎、哮喘、虚劳及一切血证。可选用艾灶元疲痕灸或艾条温和灸。 (6)、灸风门穴: 风门穴属足太阳膀脱经穴,为足太阳膀脱经与督脉交会穴,又称、热府,是风邪出

13、入之门户。具有宜肺解表, 疏散风邪,调整气机的功效。灸之能调整肺功能,增强肺通气量。主治一切风证,防治感冒、鼻炎、肺炎、中风、面瘫等。可选用艾条温和灸,每次10-30分钟,每日l次,每月灸10次。在感冒流行季节,每日施灸l 次,连灸7-10次。 (7)、灸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属足太阴脾穴,为足三阴经之交会,具有保健和胃,调补肝肾,调理经血,主生殖的作用。灸之能调整内分泌功能,女性生殖功能,调整心律、心卒,调整月夷岛素分泌,预防生殖系统疾病。主治肝、脾、肾三脏的疾病。防治各种类型的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神经病和妇科病等多种疾病。可采用艾条温和灸,每次15-20分钟,每日1次,每月灸 10次

14、。 (8)、脐疗: 艾灸熏灼脐疗法,走古代很多医家都非常重视的长寿灸.宋代针灸资生经提出脐灸有壮元阳,益百损延年益寿的作用.朝鲜东宝医鉴称脐灸有.养丹田、助两肾,添精补髓,返老还童,防病延寿之功.随着中医学在世界各地的流传,近年来,在日本,南韩及东南亚各国掀起了新一轮的脐灸热潮,脐灸也引其卓著的疗效,备受众多医家和人民推崇.脐中又名神阀,具有温肾壮阳,健牌和胃,回阳因脱,延年益寿和强壮的作用.用于医治中风虚脱,四肢厥冷,尸厥、癫、腹痛绕脐,腹泻,久病,小便失禁,妇女不孕男子不育,形惫体乏,年老体弱等一切体虚之证。同时, 本穴也有防病治病,抗衰保健和延年益寿之功效。为中老年保健 要穴。 艾灸神阙

15、穴法:用艾叶精油合用,效果史佳,艾叶精油能使体内白血球、红血球增加,血红素与血中钙质份量增高,先用艾叶精油均匀涂擦于神阙穴皮肤表面,然后取艾条施以温和灸,使其产生温热刺激,促进艾油精油渗入俞穴,通行十二经络。以药穴同用,达到更好的保健治病功效。每次灸15-30分钟,每周灸l次。医学入门说. 凡一年四季各熏脐一次,元气坚固,百病不生,益气延年。 神灸堂提示您,每次灸完后喝杯温水,有助身体废物代谢。灸能养生也能美容艾灸为中国最古老的中医医术,属中医外治法,源于远古时代,形成于商周年,历时几千年。灸养生是通过百草之王艾草和13种名贵中草药特制成香条状,点燃后放人温灸器中滚动于经络或患处四周,帮助人体全面温通经络,温补元气,调和气血,润泽面色,散发健康神采。配合能量释放按摩,按摩中着重全身各部位的协调,身体系统与精神意识的和谐,同时在人体的背部用中医刮痧、拔罐、舒经活络精油按摩方法,可疏通经络、淋巴排毒,以达到舒缓压力、放松神经、调节五脏六腑的效果。通过灸疗能充分改善气滞血淤、肿胀酸麻,使人最大限度地释放能量、解除疲劳,享受轻松,达到内外和谐完美统一的最高境界。灸养生有六大功效。1、温肌散寒、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