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化学 第五章共聚合习题.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0242101 上传时间:2023-10-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分子化学 第五章共聚合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分子化学 第五章共聚合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分子化学 第五章共聚合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分子化学 第五章共聚合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分子化学 第五章共聚合习题.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习题与思考题1 按大分子的微结构,共聚物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它们的结构有何差异?在这些共聚物名 称中,对前后单体的位置有何规定。2 试用动力学和统计理论两种方法推导二元共聚物组成微分方程,并用比例法导出F1f1关系式。试用动力学和几率两种方法推导二元共聚物组成微分方程,并用比例法导出F1f1关系式。几率和统计理论一样!3 当r1 = r2 = 1; r1 = r2 = 0; r1 0, r2 = 0及r1 r2 = 1等特殊情况下,dM1/dM2=f(M1/M2)及F1 = f(f1)的函数关系如何?4 试讨论二元共聚物组成微分方程的适用范围。5 试举例说明两种单体进行理想共聚、恒比共聚和交替共

2、聚的必要条件。并画出相应的共聚物组成示意图。6 示例画出下列各对竞聚率的共聚物组成曲线,并说明其特征。f1= 0.5时,低转化率阶段的F1约为多少?r10.010.01010.2r20.0100157. 苯乙烯(M1)与丁二烯(M2)在5进行自由基乳液共聚合,其r1= 0.64, r2= 1.38。已知两单体的均聚链增长速率常数分别49和25.1 L/mol.s。(1) 计算共聚时的增长反应速度常数(2) 比较两单体及两链自由基的反应活性的大小。(3) 作出此体系的F1f1曲线。(4) 要制备组成较均一的共聚物,需采取什么措施?8. 两单体的竞聚率r1 = 2.0,r2 = 0.5, 如=0.

3、50,转化率c = 50,求共聚物的平均组成。9. 分子量为 72 、53 的两单体进行共聚,实验数据为: 单体中M1,Wt %202550607080共聚物中M1,Wt %25.530.559.369.578.686.4试用线性化法求竞聚率r1、r2 。10.为什么要对共聚物的组成进行控制?控制共聚物组成的方法有哪几种?各适用于什么情 况?11.在生产AS树脂(丙烯腈和苯乙烯共聚物)时,丙烯腈(M1)和苯乙烯(M2)的投料重量比为 24:76。该体系的r1 = 0.04, r2 = 0.40。若采取混合单体一次投料法,并在高转化率下 停止反应,请讨论所得共聚物组成的均匀性。12.在自由基共聚

4、反应中,苯乙烯单体的相对活性远大于醋酸乙烯酯。若在醋酸乙烯酯均聚 时加入少量苯乙烯,将会如何?为什么?13.试述Q、e 概念,如何根据Q、e值来判断单体间的共聚倾向?14.由Q、e值计算苯乙烯丁二烯和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竞聚率。 (丁二烯的Q2.39, e = -1.05;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Q0.74,e 0.40)。15.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苯乙烯、马来酸酐、醋酸乙烯酯、丙烯腈等单体与丁二 烯共聚,试以交替倾向的次序排列,并说明原因。16.分别用自由基、正离子和负离子型引发体系使苯乙烯(M1)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2)共聚。 起始原料组成(f1)00.5,共聚物中F1的实测值列于下表

5、,相应的曲线如图(5-11)所示引发体系反应温度()F1( mol % )光6051SnCl430 99BPO6051K (液氨中)-30 1热13051Na(液氨中)-30 99请回答下列问题(1) 指出每种引发体系所对应的反应机理。(2) 图中三根组成曲线分别对应于哪几种引发体系。(3) 从单体结构及引发体系解释表中F1的数值,及F1-f1曲线形状产生的原因。17某理想共聚体系,r1 = 4.0,r2 = 0.25, 原料组成M1/M2= 1,试求(1) 1 M1、2 M1 及4 M1序列各占XM1序列的百分数(PM1)x;(2) 1 M1、2 M1 及4 M1序列的重量百分率()x;(3) 数均链段长度及18.试讨论离子型共聚反应的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