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中华太极事业做为毕生使命的人(人物采访范文)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0241717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把中华太极事业做为毕生使命的人(人物采访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把中华太极事业做为毕生使命的人(人物采访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把中华太极事业做为毕生使命的人(人物采访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把中华太极事业做为毕生使命的人(人物采访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把中华太极事业做为毕生使命的人(人物采访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把中华太极事业做为毕生使命的人(人物采访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把中华太极事业做为毕生使命的人(人物采访范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把中华太极事业做为毕生使命的人访中华国际太极拳联合会主席李宝廷人物介绍: 李宝廷主席,师承于陈式太极拳第十七世传人“太极一人”陈发科先生的亲传弟子“太 极巨星”洪均生先生,被尊为当代中国著名太极拳家、实战武术家。著有洪式太极拳、 陈发科太极拳技击讲堂、中华太极拳等。现任中华国际太极拳联合会主席,北京中太 宙然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前言: 有人将武侠小说视为中国式的成人童话,随着电脑特技的不断提高,武侠影视剧拍得越来越 玄,可信度却越来越低。在很多人眼中,那个尚武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如今的中国武术, 只不过是靠着电脑特技“吹”出来的。其实e时代的今天,那个神秘的武林世界依然存在, 中国的

2、传统武术,依然有大批守望者将之代代传承,发扬光大。李主席就是其中的一位佼佼 者。他方正的脸庞,眼睛炯炯有神,时时露出自信的微笑,浑身充满朝气。他说话声音不高,不 紧不慢,却谈笑风生,举手投足中自有一股底蕴,使人折服。说起太极拳,李主席打开了话 匣子,侃侃而谈,他讲起了自己的过去和现在,讲起了太极拳事业的现状及未来 拜师学艺三十年风雨习武路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是中华武学的杰出代表。它的一招一式既符合技击防身 的需要,又符合现代科学强身健体的原理,适合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的人们学习和锻炼。它 以轻灵自然、松圆雄浑、缜密缠绵、刚柔相济的螺旋运动形式和富有实战性的武术技巧而著 称。长期习练

3、,即可强身健体,技击防身,又能陶冶情操,修心养性,还能培养不卑不亢的 精武精神和人生境界,是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是中华武学的瑰宝。其师,师承“太极一人” 陈发科的洪均生先生,倾其毕生所学著成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纠正了太极拳历史上存 在的种种讹误,用现代科学螺旋运动原理阐明了太极拳的基本规律,并具体诠释了螺旋 运动的具体方法,对发展太极拳做出了卓越贡献。今年 54 岁的李主席,原来是一名国家公务员。也许是自身性格从打小就沉稳老练的关系, 初中时候的李主席就对太极拳产生浓厚兴趣。当时他跟随学校的体育老师习练陈式国家套路, 后来又学吴式太极拳。上世纪八十年代,经朋友介绍认识了“太极巨星”洪均生先生的

4、徒弟 牛克林先生,学习“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以半师半友相称。经牛先生引见,拜在洪老身 边习武多年。从此拳不离手,精炼拳技,习拳已有30 多年。几十年如一日,李主席养成了多年的习惯抽空忙闲练拳,每天至少练拳30 遍, (一直持 续三个小时以上)。李主席常说:“太极拳技击功夫,必须要按照正确方法,还要出功出力, 否则难登太极大雅之堂。”李主席就是这样身体力行,几十年勤练不辍,无怨无悔,功到自 然成。他不但功夫精湛,而且思想水平高,他高瞻远瞩,把中华太极做为毕生追求的事业。 他亲手创建的中华太极拳及联合会,目的就是把中华太极事业做大做强。二、正本清源什么才是真正的太极 一提起太极拳,大部分人尤其是

5、中青年往往会说它是“老人拳”,人们对太极拳的认识还很 肤浅,认为那些肢体缓慢优雅的组合运动就是太极拳。现在国家推广的还主要是太极拳竞赛 套路及简化太极拳,大部分的太极拳比赛仍以竞赛套路为主,参赛人员名次的确定主要根据 其拳架演练的情况来定。所谓太极推手比赛、武林争霸擂台赛,也主要是比拼体力,以散打 和摔跤为主要得分手段,哪有真正的太极功夫? 李主席觉得,现在很多人不了解中国武术,对中国武术产生质疑,这与影视剧、武侠小说的 误导、扭曲有着很大关系。而现在的动作片,多数只追求动作华丽、好看,大量运用特技, 结果弄巧成拙,给人一种华而不实的感觉,反而令人对中国功夫产生质疑,让人觉得是“花 拳绣腿”。

6、李主席向记者讲了一个例子:2007 年他到温州时,师弟的一个学生和一练赵堡太极的壮汉 都说:练太极拳发不出劲来,有劲没处使。听了这话,李主席当场打了一趟二路炮捶。招招 发劲迅猛有力,震脚犹如打夯。二人看后直说过瘾,从来不知太极拳可如此发劲,太极拳也 可以这样威武刚猛。针对现代人对太极拳“花拳绣腿”的误解,李主席多次大声疾呼:无论何时,技击始终是武 术的本质和精髓。不掌握拳理、没有太极拳功夫就不是真正的太极拳。丧失了太极拳拳理拳 法的那些所谓的“太极拳”充其量不过是“太极操”或者“太极舞”。李主席认为技击是太 极拳突出的特点之一,它更是一种武学理念,不是一种简单的肢体动作。这种理念就是阴阳 相济

7、,以柔克刚,对立统一,不卑不亢的尚武精神,更是人类应该达到的崇高思想境界。太 极拳的技击功夫和武学理念很值得当代有识之士去研究、挖掘。国家应该重视太极拳的价值, 聘请有真才实学的太极大师,把他们的经验、训练方法结合到其他体育项目上去为国出力。 此外,我们的社会也需要更多的具有一定经济实力、致力于发展民族武术和太极拳的有志之 士。为了亲身体验一下太极拳技击的威力,记者和李主席也摆上架子感受太极推手的功夫。记者 感觉肢体接触之处,一点力的感觉都没有,但同时又好似他的后备力力大无穷,就像被一股 无形的力量控制住一样,一动就如同被大风吹得站立不住一般。而李老师轻轻一拍,用右手 按住记者的胸口,上肢松肩

8、沉肘,掌部下塌外碾,裆劲一塌,一下就把记者打出一尺多高, 连退几步,记者顿时脸色发白,心跳加速,蹲在地上半天没吱声,感觉体内五脏六腑都好似 翻腾起来,疼痛难当。事后才知道李老师这还只是点到即止看来,“太极拳不管什么式, 都应该有技击的作用,绝不是华而不实的空架子。”此言非虚。据李主席考究:太极拳不是一家或一人所创,它是历代太极明家经验的总结。其中老子就练 过太极拳,孔子也学过太极拳,在汉代古墓的出土文物上也发现了太极图案。太极拳从春秋 时期产生雏形,自杨露禅、陈发科相继进京授拳震惊武林,太极拳才被人们广泛认识,成为 一种高层次的武学文化。这二百多年里,太极拳在飞速的发展及演变着,形成了陈、杨、

9、吴、 武、孙、洪等多家流派。新中国成立以后,太极拳由传统向现代发展,和其他体育项目一样, 日益广泛开展,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目前太极拳的发展状况可以说是有史以来的最高潮,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人都在习练太极 拳,很多外国人也都在潜心研究太极拳。我感觉太极拳未来还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李 主席这样对记者说。的确,自从1978 年邓小平为日本友人题词“太极拳好”,太极拳开始了向国外的广泛传播。 中国传统武术丰富的文化内涵已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认可,欧美、东南亚、日本等国家和地 区,都有太极拳组织机构在活动。据不完全统计,仅美国就已有30 多种太极拳书籍出版, 许多国家成立了太极拳协会

10、等团体,积极与中国进行交流活动。太极拳作为中国特有的民族 体育项目,已经引起很多国际友人的兴趣和爱好。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建立了太极拳组织,太 极拳已经在世界150 余个国家传播,具有关机构统计,有 5 亿以上爱好者在习练。随着北京 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作为中华传统武术代表的太极拳在国际上的影响盛况空前,习练太极拳 的队伍正在继续发展壮大。近年来,虽然以各流派或个人名义成立的太极拳馆校和网站不断出现;以太极拳名义组织的 年会、研讨会、联谊会、交流会、观摩会、比赛等更是盛况空前。但是,反观现在国内的太 极拳产业仅停留在靠几个“太极大师”收门徒、卖技艺,靠自称所谓的“正宗”来吸引少数 太极拳爱好者学几天

11、拳、卖几本书或光碟的初级阶段。太极品牌的开发利用进展缓慢,太极 拳产业还没有形成。中国太极拳事业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东方传统文化的根在中国!”为了能将太极事业在国内外发扬光大,李主席提前离岗,将 太极拳作为自己的终生事业去追求,披肝沥胆,义无反顾。为把太极事业做大做强,李主席 主导绘出了太极战略规划蓝图,创建中华太极拳品牌,不论姓什么,都姓中华,总部设在北 京,面向国内外全方位发展的整体思路。2009 年 4 月中华国际太极拳联合会在北京成立, 总部设在丰台区公益西桥地铁站城南大道大厦,李主席整合了一帮精英,提出了“为太极事 业鞠躬尽瘁”的口号。三、开拓创新将太极事业进行到底 李主席深刻

12、体会到:越是传统武术文化,越需要挖掘和弘扬。在练武、授艺的过程中,为了 保持太极拳传统的原汁原味,李主席带领着众弟子,以传承为已任,呕心沥血、辛勤耕耘、 无私奉献,将人们引入太极拳传统武术文化的圣地。李老师凭借自身的悟性,刻苦的磨练, 对太极拳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一、总结整理一代太极宗师洪均生先生晚年实战技击精粹和自己多年教学实践所得,编著出 版洪式太极拳一书,这是国内外第一部以“洪式太极拳”命名的全面阐述洪式太极拳拳 理拳法的武学专著,洪式太极拳作为太极拳的重要流派正式创立。而且李主席亲自示范,拍 摄录制了配套光盘,综合运用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载体,形象生动地展示了洪式太极拳 的缜密拳

13、法和技击魅力。书与光盘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为广大爱好者学练洪式太极拳开辟 了一条事半功倍的道路。二、首次用现代生物学原理阐明了太极功夫的本质。关于太极拳的本质,陈鑫先生首次提出 “太极拳,缠法也。不明此,即不明拳”;沈家祯、顾留馨首次提出了太极拳的基本规律 螺旋运动,但对如何螺旋未作说明;洪均生先生所著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对太极拳具 体缠法作了详细说明,用现代力学原理阐述了太极拳的内在规律;李主席经过潜心研究,将 螺旋运动原理与巴甫洛夫条件反射理论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太极神明是高度螺旋运动下 的条件反射”的论断,首次用现代生物学原理并结合物理学原理阐明了太极功夫的本质,将 人们对太极拳基本规律

14、的认识又推进了一大步。三、提出了螺旋杠杆理论。关于太极技击的力学原理,太极拳论讲“立如平准,活似车 轮”,陈鑫讲“拳者,权也”,平准就是天平,权就是秤砣。洪均生先生提出了上下两杆秤的 理论,用现代杠杆理论解释了太极技击的力学原理。李主席将滚动摩擦理论与杠杆理论相结 合,提出了螺旋杠杆理论,要求在推手时,我方的力量要向下向前螺旋着向对方重心发力, 才能破坏对方的重心,达到控制对方的目的。四、系统论述了太极劲。太极劲即缠丝劲、掤劲,是通过长期的太极拳锻炼而产生的螺旋内 劲。不懂太极劲就谈不上推手技击。李主席对太极劲进行了科学的分类、定义,详细阐述了 各种太极劲的内在规律、作用和辩证关系,并提出了“

15、即引即发、一引一发、代引代发、一 触即发”的太极螺旋内劲的发劲规律,极大的丰富了太极技击理论。五、系统的提出了学练太极拳的方法体系。太极拳理精法密,想学深、学透十分不易,李主 席总结前人学拳练拳的经验,结合自己多年教学实践,提出了学练太极拳的“十五字”秘诀, 即“勤学苦练德,多听、多看、多问、多试、多思”。前五个字“勤学苦练德”是对学练太 极拳的总体要求。后十个字是说学拳的具体方法,即综合运用眼、耳、口、手、脑,强化学 习,提高效率。怎么练才能出功夫?李主席总结历代宗师练拳经验,提出:“养成每天至少 要练三十遍拳的习惯,将练拳数化量化”。便于操作实践。李主席对记者详细阐述“十五字”秘诀的真意。

16、具体来说,学和练是掌握任何技艺所必不可 缺少的两个要素,勤学苦练是学练达到的一种比较高的境界,但还没有做到极限。太极拳博 大精深、理精法密,只有勤学不辍,才能避免少走弯路,少走弯路就是捷径,才有可能学有 所成。同时,太极拳又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武学,只有通过刻苦锻炼,把所学的拳理拳法练 到自己身上,才能出功夫,才能受益。苦练有三层要求:一是要练对,要根据老师所讲的拳 理拳法,按照规矩去练,否则就是瞎练;二是要练精,练拳时要做到无人若有人,降低重心, 塌好裆劲,动作要开足,但不能开过,做到无过不及;三是要有数量,套路每天至少练三十 遍以上,基本功每天划六千个圈以上。勤学与苦练必需相结合,缺一不可,不可偏颇。德, 不仅是品德高尚,而是世界观的高度,无过不及、不卑不亢是太极精神的最崇高境界,体现 在拳上就叫太极逆劲闭。练武之人连最基本的做人道理(即仁恭礼义信)都不懂,老师不喜 欢;无德更不会有友谊,不可能体会到太极带来的健康快乐。多听就是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