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易错成语解释及例句_形容父母的成语解释例句有哪些?常用描写父母的成语63个.docx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0240654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易错成语解释及例句_形容父母的成语解释例句有哪些?常用描写父母的成语63个.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易错成语解释及例句_形容父母的成语解释例句有哪些?常用描写父母的成语63个.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易错成语解释及例句_形容父母的成语解释例句有哪些?常用描写父母的成语63个.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易错成语解释及例句_形容父母的成语解释例句有哪些?常用描写父母的成语63个.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易错成语解释及例句_形容父母的成语解释例句有哪些?常用描写父母的成语63个.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易错成语解释及例句_形容父母的成语解释例句有哪些?常用描写父母的成语63个.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易错成语解释及例句_形容父母的成语解释例句有哪些?常用描写父母的成语63个.docx(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易错成语解释及例句_形容父母的成语解释例句有哪些?常用描写父母的成语63个成语解释:哀:悲伤;毁:损坏身体;骨立:形容极瘦,只剩下骨架。旧时形容在父母丧中因过度哀痛而瘦得只剩一把骨头。 成语出处:后汉书韦彪传:“孝行纯至,父母卒,哀毁三年,不出庐寝。服竟,羸瘠骨立异形,医疗数年乃起。”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 例句:众亲戚已到,商议在本族亲房立了一个儿子过来,然后大殓治丧。蘧公子哀毁骨立,极尽半子之谊。(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二回) 成语解释:骄子:父母溺爱骄纵的儿子。老天爷的宠儿。原指强盛的北方民族胡人,后也指为父母溺爱、放纵不受管束的儿子。 成语出处:汉书

2、匈奴传上:“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 例句:有人能增加些美到世上去,这人便是天之骄子。(冰心寄小读者通讯九) 成语解释:苫:草荐。睡在草荐上,头枕着土块。古时宗法所规定的居父母丧的礼节。 成语出处:仪礼既夕礼:“居倚庐,寝苫枕块。” 例句:下了艰,却不愿守着居丧的礼节,在那寝苫枕块的时候,还要寻那阳台巫峡的风流。(清张春帆宦海第十五回) 成语解释:比方客居他乡,思念父母。 成语出处:新唐书狄仁杰传:“荐授并州法曹参军,亲在河阳。仁杰登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 例句:客中思亲云白云孤飞。(宋胡继宗书言故事天文类) 成语解释:亲:指

3、父母;舍:居住。比方思念父母的话。 成语出处:新唐书狄仁杰传:“荐授并州法曹参军,亲在河阳。仁杰登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 成语解释:传奇春秋时有个老菜子,很孝顺,七十岁了有时还穿着彩色衣服,扮成幼儿,引父母发笑。后作为孝顺父母的典故。成语解释:老牛舔小牛。比方父母疼爱子女。 成语出处:后汉书杨彪传:“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例句:老牛舐犊,情所难禁。(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七十七回) 成语解释:比方因父母亡故,孝子不能奉养的哀痛。 成语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例句:先父公弼,作宦黄州,因而流

4、寓岐亭,不幸风木含悲,年来独与妻房柳氏,谐其伉俪。(明汪廷讷狮吼记叙别) 成语解释:创:创伤;痛:痛苦。受了很大创伤,苦痛很深。原指哀痛父母之丧,如同体受重创。后多比方患病很大的损害和苦痛。 成语出处:礼记三年问:“创巨者其日久,痛甚者其愈迟;三年者,称情而立文,所以为至痛极也。” 成语解释:春晖:春天的阳光;比方父母对儿女的慈祥抚养。寸草:一寸长的小草;比方子女对父母的哺育之恩的无限感戴心情。 成语出处:唐孟郊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成语解释:椿:多年生落叶乔木;萱:古人以为可以使人忘忧的萱草。椿萱:喻父母,古称父为“椿庭”,母为“萱堂”。比方父母健在。 成语出处:汉牟融送徐浩

5、诗:“知君此去情偏切,堂上椿萱雪满头。” 成语解释:慈:奉养。返哺:乌雏长大,衔食哺其母。比方子女报答父母的哺育之恩。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薛苞认母其次折:“常言道马有垂缰。犬有那展草,踹踏街心慈乌反哺。” 成语解释:寸草:小草;春晖:春天的阳光。小草微薄的心愿报答不了春日阳光的深情。比方父母的恩情,难报万一。 成语出处:唐孟郊游子吟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成语解释:恩:恩惠;同:犹如。待人的好处、恩惠之大犹如父母一样。 成语出处:唐陈子昂为张著作谢父官表:“伏惟神皇陛下,恩同父母,矜照恳诚,信其赤心,实有馨竭。” 例句:某等众人,正欲如此,与国家出力,建功立业,以为忠臣。今得太尉恩相

6、,力赐保奏,恩同父母。(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八.回) 成语解释:比方子女长大奉养父母,报答恩情。 成语出处: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禽部:“慈鸟:此鸟初生,母哺六十日,长则反哺六十日,可谓慈孝矣。” 例句:他按月把钱寄给乡下的母亲,好让母亲从这反哺之情中来体会儿子对她的孝心。 成语解释:指父母对子女的想望。 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六:“王孙贾年十五,事闵王。王出走,失王之处。其母曰:女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女暮出而不还,则吾倚闾而望。” 成语解释:恨:懊悔;终天:终身。旧指因父母去世而一辈子感到哀思。现指因做错某事而懊悔一辈子。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异卷十八:“丹客住了哭,对富翁道:本待与主翁

7、完成美事,少尽报效之心,论证知遭此大变,抱恨终天!” 例句:今老母已丧,抱恨终天。(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 成语解释:旧时婚姻,由父母包办,还必需有媒人介绍。表示严肃其事。 成语出处:元武汉臣生金阁其次折:“我大茶小礼,三媒六证,亲自娶了个夫人。” 成语解释:指父母哺育子女的恩惠和辛苦。 成语出处:诗经豳风鸱鸮:“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 例句:父母恩勤,养我身兮。(明归有光招张贞女辞) 成语解释:菽水:豆和水,指一般饮食;承欢:侍奉父母使其高兴。指奉养父母,使父母欢快。 成语出处:礼记檀弓下:“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成语解释:形容因居父母丧过度哀痛,身体受到摧残,消瘦憔悴的样子

8、。 成语出处:北史陈孝意传:“在郡菜食斋居,朝夕哀临,每一发声,未尝不绝倒,柴毁骨立,见者哀之。” 成语解释:比方思念父母的心情。 成语出处:新唐书狄仁杰传:“仁杰登奇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 成语解释:先意:超先想到;承旨:遵从意旨。原指不等父母开口就能迎合父母的心愿去做。后指揣摸上级意图,极力奉承。 成语出处:韩非子八奸:“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先意承旨,观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礼记祭义:“君子之所为孝者,先意承志,谕父母于道。” 成语解释:骨肉:比方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指亲人离而复聚。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一折:“待他长大

9、成人后,须教骨肉再团聚。” 成语解释:子女对父母的赡养和殡葬。 成语出处:孟子离娄下:“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 成语解释:比方自食其力,不依靠父母或祖上遗产生活。 成语出处:旧谚:“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 成语解释:原指天空广阔无边,后比方父母的恩德极大。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蓼莪:“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例句:亏得祖父抚养成人,以有今日!这昊天罔极之恩,无从补报万一,思之真是令人愧恨欲死!(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四回) 成语解释:昏:天刚黑;省:探望、问候。晚间侍侯就寝,早上省视问安。旧时侍奉父母的日常礼节。 成语出处: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

10、而夏清,昏定而晨省。” 例句:不但将亲戚伴侣一概杜绝了,而且连家庭中昏定晨省,一发都随他的便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六回) 成语解释:凊:凉。冬天使父母暖和,夏天使父母凉快。本指人子孝道。现亦泛称冬暖夏凉。 成语出处: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 例句:一望琼花争怒放。飞越群山,人喜从天降。宫阙常年观白浪,冬温夏凊真佳况。(陈毅蝶恋花访问亚洲三国(一)词) 成语解释:家里贫困,父母年老。旧时指家境困难,又不能离开年老父母出外谋生。成语解释:藉:垫衬。古时居父母之丧,坐卧在草垫上,枕着土块。形容哀思欲绝。 例句:贾珍贾蓉此时为礼法所拘,不免在灵旁藉草枕块,恨苦居丧。(清曹雪芹红楼

11、梦第六十四回) 成语解释:枷:套在脖子上的刑具;锁:用铁环连接而成的刑具。比方儿女既是父母的珍宝,又是负担和包袱。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小张屠其次折:“到来日只少个殃人祸,儿女是金枷玉锁。” 成语解释:晚间侍侯就寝,早上省视问安。旧时侍奉父母的日常礼节。 成语出处: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省。” 成语解释:承欢:旧指侍奉父母;膝下:子女幼时依于父母膝下,故表示幼年。旧指侍奉父母。 成语出处:孝经圣治:“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曰严。” 成语解释:形容父母与子女的关系非常亲密。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精通:“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一体而两分,同气而异息。” 成语解释:封建礼

12、教认为人的身体来自父母,应当终身洁身自爱,以没有受过污辱损害的身体回到父母生我时那样。 成语出处:礼记祭义:“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 成语解释:供给父母的谦辞。 成语出处:论语为政:“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成语解释:丧:死去;考:已死的父亲;妣:已死的母亲。好象死了父母一样地难过。 成语出处:尚书舜典:“二十有八载,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 成语解释:父:指父母;子:子女。父母对子女慈祥,子女对父母孝顺。 成语出处:礼记礼运:“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 成语解释:彘:猪。父母说话算数,教子诚恳无欺。

13、成语出处:韩非子外诸说左上:“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曾子曰: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成语解释:形容对父母非常尽心。 成语出处:晋书王延传:“延事亲色养,夏则扇枕席,冬则以身温被。” 成语解释:终:人死;远:指祖先。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成语出处: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例句:五间正殿前,悬一块闹龙填青匾,写道是:“慎终追远”。(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 成语解释:股:大腿。旧指孝子割舍自己腿上的肉来治疗父母的疾病。成语解释:指对父母或祖先的怀

14、念。 成语出处:礼记祭义:“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非其寒之谓也。” 成语解释:割襟:指腹为婚时,各自割下衣襟,彼此珍藏作为信物。指男女在未诞生前就由其父母订立下婚约。 成语出处:元史刑法志二户婚:“诸男女议婚,有以指腹割衿为定婚者,禁之。” 例句:这两家割襟之盟,果是有之,但工部举家已绝,郎君所遇,乃其幽官,想是夙愿了。(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异第三十回) 成语解释:形容惦念父母。 成语出处:新唐书狄仁杰传:“亲在河阳,仁杰在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 成语解释:原意是独生子因溺爱,助长了骄气,父母反受其害。后比方无依无靠的人恳求别人的救济。 成语出处:后汉书仇览传注引谢丞后汉书:“孤独触乳,骄子骂母。” 成语解释:每日必问安,每餐必在左。指古代诸侯、王室子弟侍奉父母的孝礼。 成语出处:礼记文王世子:“文王之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鸡初鸣而衣服,至于寝门外,问内竖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食下,问所膳。” 例句:太子当鸡鸣而起,问安视膳。(资治通鉴唐纪文宗开成二年) 成语解释: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比方亲人分散,不能团聚。 成语出处:诗经唐风杕杜小序:“杕杜刺时也。君不能亲其宗族,骨肉离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