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的应用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0240108 上传时间:2023-09-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的应用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的应用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的应用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的应用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的应用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的应用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的应用教学设计.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的应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分析1、了解两角和的余弦,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切)公式的推导,了解这些公式的内在联系,经历由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导出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切)公式的探究过程。2、掌握两角和与差正(余)弦,正切公式的特点与功能,能运用上述公式进行简单的求值、化简、凑角,解决比较简单的有关的应用问题能力目标。3、通过“给值求值问题”与“给值求角问题”探究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问题转化思想和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识推导、论证新知识的探索能力;培养学生进行数学交流,获得数学知识的能力。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已经学习了一学期的高中课程内容后,在思想和思维模式上已经适应了高中的课程和高

2、中的教学方式。学生能适应自主探究、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动手操作能力强,勇于创新,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只要教师创设情境合理,精心设计问题串,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学生能很快地构建起新的数学知识,教师只要作必要的归纳,就会帮助学生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层面。同时为了更熟练地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需加强学生的课堂练习。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正弦、余弦正切两角和公式的前2课时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正余弦两角和公式,学习了如何求两角和与差的求值,并学习了特殊角用两角和与差的求法,例如已知75,15,105,进而学习“给值求值问题”与“给值求角问题”(如下面的检测作业7,8,10)。在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公式

3、的学习之后,两角和的正切公式与正余弦公式有很多做法类似,但又有一定的区别.学生已经学习了直接用公式求“给值求值问题”,这些方法在本节课的例1,2中也适用,但是在例2中用直接求法比较繁琐,这时启发学生思考,转变思考角度引入“凑角”思想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存在的不足主要有:(1)对两角和公式理解不够,表现在应用公式求值时,将公式中符号写错.(2)公式的灵活运用,逆用求值学生不熟练,理解不透彻.(3)不能选择正确的两角和公式,在正用、逆用公式容易选错公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应用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求值2、在“给值求值”类问题中凑角方法掌握及灵活运用。教学难点:探索过程的组织和适

4、当引导,这里不仅有学习积极性的问题,还有探索过程必用的基础知识是否已经具备的问题,运用已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问题,等等.四、学法与教学用具1. 学法:启发式教学 2.教法:讲练结合、转化化归、总结归纳3. 教学用具:多媒体五、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cos(-) cos() , sin() , sin()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教师点评,突出正余弦公式的易错点,公式特点、记忆方法。【设计意图】复习正余弦公式,加深正余弦公式记忆,同时强调公式的逆用.注意使用条件及公式的变形化简求值 (1)cos 50cos 20sin 50sin 20_.(2)sin 20cos 10cos 160 sin 10_

5、. (3) cos(45)cos sin(45)sin _.【师生活动】学生做检测练习,教师点评,突出正余弦公式的特点,根据题目特点结合公式特点选取正确公式。【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检测,了解学生对上一节课的掌握程度,是否具备学习新课的条件2、回归课本问题一:给值求值问题 例1:已知sin ,cos(),均第三象限,求cos(-)的值【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并板演典型的做法:直接求值法 解法1:直接求值法 (板书)【教学情景预设】师: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求解该题?生:使用两角差余弦公式. 师:非常好,大家尝试做一下,并思考除了这种方法还有没有其他方法?生:求角。思考. 师:我们在

6、使用公式直接求解时需要求出sin ,cos,sin ,cos四个值生:是的师:不错,注意,的范围对应所在想象,进而确定四个值的正负师:但是,有没有其他方法呢,或者有没有其他思考角度?生:。思考,师:好,我们先接着再看下面这个问题活学活用 (1):若sin(),是第二象限角,sin,是第三象限角,求cos()的值【设计意图】通过一个相似题图让学对公式灵活运用,并复习诱导公式。让学生先了解解题的方向,先做一个初步判断,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类比迁移”,在会做的前提下,尽量寻求最优或者较优的方法例2:已知cos ,cos(),均为锐角,求cos 的值 【师生活动】学生解决问题,教师提示学生:这个题目

7、直接使用公式求解过程繁琐,有没有简单方法师:类比例1,引入凑角法,由老师展示凑角法师:与学生方法直接方法对比,凸显凑角法的简洁,并将思维进行提升(整体思想,换元思想)【设计意图】让学生尝试并践行刚才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不同方法的异同点. 小结:_ _ 【师生活动】师:在“给值求值问题”有哪些方法?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最好?生:尝试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对求“给值求值问题”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给值求值的解题策略(1)已知某些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另外一些角的三角函数值,要注意观察已知角与所求表达式中角的关系,即拆角与凑角(2)由于和、差角与单角是相对的,因此解题过程中根据需要灵活地进行拆角或凑角的变换

8、常见角的变换有:(); ;2()(); 2()()活学活用(2):已知,cos(),sin(),求cos 2的值 活学活用 (3)已知,cos(),sin(),求cos 2与cos 2的值【师生活动】学生尝试解决变式训练2,教师视学生情况给以适当的提示,特别注意凑角方法,凑角范围,进而确定四个值的正负.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凑角”思想及用凑角方法解题问题二:给值求角问题 例3:已知cos ,cos(),则_.【师生活动】师生共同解决例3:求“给值求角问题”哪些方法?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最好?生:尝试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对求“给值求角问题”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提升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一题多

9、变变条件若例3中变为:已知cos ,cos(),且0,求的值【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求“给值求角问题”的方法灵活运用. 3、总结4、作业与测试1sin 105_.2(1)sin 20cos 10cos 160 sin 10_;(2)cos(35)cos(25)sin(35)sin(25) _3coscossinsin_.4已知cos(),sin ,且,则cos ()5已知,sin ,则sin_.6已知cos (为第一象限角),求cos,sin的值7、已知cos ,cos(),且,均为锐角,求cos 的值8、已知cos ,(0,),tan(),求tan 及tan(2)9已知,sin ,则tan_.1

10、0已知tan 2,tan ,其中0,.(1)求tan();(2)求的值思考题:若sin,cos,且0,求sin()的值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总共设置三个例题,目的是通过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自主梳理、总结,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本节课的教学理念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科学的灵活迁移能力。设计本节课之后,我想让学生在知识上:掌握两角和与差正余弦公式应用,运用“凑角”思想解决“给值求值问题”“给值求角问题”。在能力上:培养学生自主迁移知识形成的过程的能力,总结提升知识的能力。通过对例题的分析,使学生掌握解题的思想和方法;对变式训练的操作,使学生巩固知识点的掌握;通过当堂检测,判断学生的收获;通过课后拓展提高,开阔学生视野,拓宽知识面。希望通过本节课,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