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文学的发展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0240068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代文学的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元代文学的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元代文学的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元代文学的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元代文学的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元代文学的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代文学的发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元代文学概况元代在中国古代史中虽然时间不长,但元代文学却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 的里程碑意义。它的突出标志就是自元代文学始,叙事性文学第一次取代传统的抒情性文学 而占据文坛的主导地位;同时,古代文学的审美情趣也因此发生了由“温柔敦厚”而转向“自 然酣畅”的历史性新变化。因此,我们说,在中国古代文学的演进历程中,元代文学处于一 个新的转折期:即新兴的通俗的戏剧小说开始取代传统的典雅的诗文词赋的正宗地位,从此, 叙事性文学逐渐成为文坛创作的主流。一、元曲在元代文学中,成就最高的是元曲。它包括叙事体的剧曲和抒情体的散曲。元曲是元代 文学之主流,亦是一代文学之代表。剧曲包括杂剧和南戏,其中,

2、成就最为辉煌的是杂剧, 它是中国戏剧成熟的标志,也是元代文学最高峰的标志。(一)、剧曲杂剧和南戏元杂剧是以宋杂剧和金院本为基础,把唱、念、舞等艺术结合起来表演故事,并用北曲 演唱的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元杂剧之所以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崛起并兴盛一时,主要 是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都市经济的繁荣、通俗文艺的发展、戏剧演出的社会化和商业化 以及市民阶层的娱乐需求,为元杂剧的繁盛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群众基础。2、元代以 前的诸种歌舞伎艺,尤其是宋、金以来戏剧事业本身的进步,为元杂剧的产生提供了丰富而 深厚的艺术实践。4、最高统治者对歌舞戏曲的爱好和提倡,鼓励了元杂剧的发展。4、也是 最主要的,大批

3、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文人沦落下层,成为剧本的创作者,他们的直接介入, 大大提高了元杂剧的艺术品位,这是元杂剧得以繁盛的根本保证。元杂剧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元杂剧的黄金时期。大都(今北京)是前 期杂剧创作的中心,剧作家也主要是北方人。元杂剧前期大家纷出,佳作叠现。产生出了伟 大的戏剧家关汉卿,杰出的戏剧家王实甫、马致远、白朴,著名的杂剧作家高文秀、杨显之、 纪君祥、石君宝等。他们创作出了窦娥冤、救风尘、西厢记、汉宫秋、梧桐雨、 墙头马上、李逵负荆、赵氏孤儿等等优秀的剧作。后期是元杂剧由鼎盛逐步走向衰 落的时期。这一时期除少数作品成就较高外,大部分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不如前期。后 期的

4、著名剧作家有郑光祖、乔吉、宫天挺、秦简夫等,优秀作品有倩女离魂 (郑光祖)、 两世姻缘(乔吉)等。还需指出的是,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韵序中第一次把关汉卿、郑光祖、白朴、王实 甫并列,而现在大家公认的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另外,元杂剧的 最高成就,是四大悲愤和四大爱情剧,元杂剧的四大悲剧:窦娥冤 (关汉卿)汉宫秋(马 致远)梧桐雨(白朴)赵氏孤儿(纪君祥);四大爱情剧:拜月亭(汉卿)西厢记 (王实甫)墙头马上(白朴)倩女离魂(郑光祖)南戏是南戏文、南曲戏文的简称,是与北方杂剧相对而言的。它是用轻柔婉转的南方曲 调演唱的戏剧形式,最初产生在南宋时期的浙江温州一带,所以又称温州杂剧或

5、永嘉杂剧。南戏是明清传奇的前身。南戏的形式至元末基本定型,元代后期出现的著名南戏有高明 创作的琵琶记和尚不能确定作者的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 四大传奇,后四者又简称为荆、刘、拜、杀。其中琵琶记代表了南戏创作的最高成就, 被誉为“南戏之祖”。(二)、散曲散曲作为元代韵文的主体,散曲是与剧曲相对而言的,它是金元时期北方兴起的可合着 乐曲歌唱的一种新型抒情诗体,在元代又被称为乐府。在体式上,散曲大体上可以分为小令 和套数两种。所谓小令,又称“叶儿”,是独立的单曲,即每首由一曲组成;套数又称散套, 是连贯成套的曲子,每首由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组成。元代散曲的发展也以元成宗大德年间为界

6、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元曲作家的活动主要集中在北方的大都,作者中最有成就的仍是关汉卿、马致远、 白朴、张养浩等人。他们的作品真率爽朗,风格浑朴自然,带有浓厚的市井生活气息,最能 体现散曲通俗化、口语化的本色。其中马致远的散曲成就居全元之冠。后期元曲作家的活动中心转移到了南方的临安,此时出现了许多专写散曲的作家,较为 著名的有张可久、乔吉、睢景臣等。他们的作品大多含蓄凝练,风格清雅典丽,格律谨严, 辞藻雕琢,逐渐脱离了前期俚俗生动、质朴坦率的风格,体现了元代散曲由通俗化向文人化 发展的趋势。二、白话小说话本小说和讲史话本与元曲大力发展的同时,通俗文学的另一重要样式一一白话小说在元代继续盛行。在

7、继 承唐宋以来说话伎艺的基础上,元代话本小说的创作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由于元代话本与 宋代话本之间区别很小,很难将它们区别开来,所以一般统称为“宋元话本”。元代的话本 小说有两种:话本小说和讲史话本。所谓“小说”和“讲史”,大体上相当于今天的短篇小 说和长篇小说。“讲史话本”通称平话,又称评话,大多是根据各种正史、野史和民间传说改编而成的。 宋元讲史话本一般篇幅较长,分卷分目,文字质朴浅拙,情节生动曲折,有虚有实,成为后 来长篇白话章回小说的发端。如讲经话本唐三藏取经诗话就对西游记的成书着有直 接影响。宋元话本第一次用白话文来描写社会日常生活,开创了白话小说这一崭新的文学样式, 并为明代拟话本

8、短篇白话小说的出现开了先路。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三、诗文创作相对于戏剧、小说创作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而言,元代正统的诗文创作要逊色许多。元代 的诗文作品很少有爱国热情的宣泄,更多地是在感叹世事和歌咏隐逸,并在其中抒发自己的 彷徨苦闷,带有浓厚的悲情与幻灭之感。元代前期的诗、词、散文,主要作家,在北方,除元好问外,重要作家还有刘因、姚燧、 卢挚等;南方主要是由宋入元的赵孟頫、戴表元、邓牧等。元代中期,随着元仁宗延祐初年科举制度的恢复,诗文创作也活跃起来,出现了虞集、 杨载、范梈、揭傒斯等所谓“元诗四大家”。元代后期,主要诗人有王冕、杨维桢等。其中,杨维桢的诗号称“铁崖体”,标新领异,

9、别具一格,他的诗想象奇崛,气势飞动,与李贺的诗风一脉相承。关汉卿杂剧的题材内容关汉卿,字汉卿,名不详,号已斋,又作一斋。关汉卿是元杂剧的奠基人,也是我国 古代最杰出的戏剧家,被后世称为杂剧之祖。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 曲四大家”。1958 年,在他的戏剧创作700 周年之际,曾作为世界文化名人受到各国人民的 纪念。关汉卿一生创作杂剧60余种,今存18种,现在全部收入关汉卿戏曲集中。18 种杂剧从题材内容讲大致可分为三类:1、揭露社会黑暗,反映民间疾苦,歌颂人民反抗斗争的作品。 从题材上讲,这类作品多属于公案剧。代表作有窦娥冤、蝴蝶梦、鲁斋郎等, 其中窦娥冤是关汉卿整个杂剧创作

10、的代表作。2、反映妇女命运和为改变命运所进行的反抗与斗争,歌颂她们的智慧与美德的作品。 这类作品从题材上讲属于儿女风情剧,大都充满喜剧气氛。作品有救风尘、望江亭、 拜月亭、谢天香、诈妮子、金线池等。其中救风尘和望江亭是关剧中著 名的喜剧代表作。救风尘全名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是一部著名的喜剧,同著名悲剧窦娥冤同 属关汉卿的重要代表作。剧写汴梁妓女宋引章急于从良,但她年轻幼稚、贪图富贵,禁不住纨绔子弟周舍虚情假 义、甜言蜜语的哄骗,不顾同行姐妹赵盼儿的苦苦劝阻,抛弃了原来与他有婚约的忠厚秀才 安秀实,嫁给了周舍。而周舍原本是个喜新厌旧、惯于玩弄妇女的花花公子,婚后宋引章被 朝打暮骂,几乎被活活折磨死

11、,只好写信求救于赵盼儿。赵盼儿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针对周舍好色的本性,她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带上结婚的财物,找到周舍,假说自己要 嫁给他,但他必须休了宋引章,赵盼儿的美丽,使得周舍欢天喜地,于是写了休书休了宋引 章,结果既没娶到赵盼儿,又使宋引章逃出了虎口,弄了个赔了夫人又折兵,后经太守审理, 宋引章与安秀实团圆。剧本成功塑造了妓女赵盼儿的感人形象,她与窦娥一样,有着同样的反抗精神、但个性 却迥然不同。3、歌颂古代英雄,表现时代精神的作品。这类作品从题材上讲属历史剧,作品有单刀会、西蜀梦、哭存孝等,其中单 刀会是关汉卿历史剧中最出色的代表作。单刀会全名关大王独赴单刀会,以三国故事为题材

12、。写关羽应东吴鲁肃之邀, 只身赴吴国赴宴的故事。当鲁肃在宴会上提出要索还荆州时,关羽愤然而起,说:从汉高祖 到汉皇叔(刘备)乃是一脉相承的正宗,因而也只有“俺哥哥”才是“汉家基业”的合法继 承人,绝不容他人染指。在元代舞台上如此大张旗鼓地一字一句地突出一个“汉”字,显然不是为了再现历史, 而是意在借古喻今,关汉卿借关羽单刀赴会的故事,满怀激情地歌颂了他维护汉家气节的大 义凛然的坚定立场,不啻是对现实斗争的呼唤,也不难想见,肯定会引起深受民族压迫的广 大观众的强烈共鸣窦娥冤故事的本事及窦娥的性格特征 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典悲剧的代表作之一。 1、窦娥冤故事的本事窦娥冤是从我国长期流

13、传的“东海孝妇”的故事演化而来的,这个故事的记载见于 汉刘向的说苑和晋干宝的搜神记及汉书于定国传中。汉书于定国传中 记载得较为详细,说的是于定国的父亲于公在东海郡当狱吏时,郡里有个寡妇,很孝顺婆婆, 为侍奉婆婆,她矢志不嫁,婆婆于是自缢而死,她的小姑因此诬陷她杀人,把她告到官府, 审理案件的官也不详察,就冤判了她死刑,于公对此力争,最后却没能为她翻案。寡妇死后, 东海郡大旱三年,新来郡守听了于公的话后,洗刷了孝妇罪名,天上立即下起大雨。窦娥 冤吸取了这个故事的外壳,概括了更多、更丰富的社会现实内容。先是通过平民女子窦娥 先遭遇高利贷、夫权、神权和政权的迫害含冤屈死的故事,深刻揭露了当时政治的黑

14、暗和官 吏的草菅人命,后又通过鬼魂复仇,表现了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因此,它虽然取自历 史传说,却反映的是元代的社会现实。2、窦娥形象的性格特征。首先,窦娥具有坚强的反抗精神。窦娥的反抗经历了一个由安于命运到与命运抗争的发 展过程。窦娥小小年纪就经历了人生的重大不幸,但她默默地忍受着,她开始时把自己的不 幸遭遇归之于“命运”,认为“八字儿该载着一世忧”,是“前世里烧香不到头”。她不怨天 不尤人,对生活也不再抱任何幻想,只把希望寄托于渺茫的来世,她以“贞节”与“孝道” 的观念作为约束自己身心言行的信条,又以“节”、“孝”来作为自身防卫的武器,甘愿屈服 于夫权、神权和礼教的约束,只希望服侍婆婆,

15、孤若伶丁地渡过一生。但是邪恶和不幸却不 放过她,张驴儿父子闯进了她宁静的生活。辛酸的经历,磨炼出她的坚强性格,严酷的现实 又培养出她的反抗精神。她终于迈出了由安于命运到与命运的抗争的勇敢的一步。她的反抗 精神,首先表现在对张家父子的逼婚上,当然此时窦娥的反抗,还只是为争个贞洁之名,只 能以贞洁作为自己的反抗武器,在同张驴父子的斗争中,她的反抗性格不断得到发展,性格 由内里刚强开始转向外露的反抗,她最初只是对引狼入室的婆婆埋怨、不满,后来才发展到 张驴儿再三纠缠她时,她一把推倒无耻的张驴儿,同邪恶势力展开了正面交锋。正因为如此, 当张驴儿以“药死公公”的罪名来威胁他时,她毫无惧色,理直气壮地要同张驴儿一起去见 官,宁愿“官休”,也决不向张驴儿低头,但此时的窦娥还是太善良也太天真了,她满以为 “明如镜,清似水”的官府会公正执法,却不料太守桃杌却是个昏官,在桃杌太守的严刑栲 打下,她终于看清了官府贪赃枉法、草官人命的真正本质,这使她的反抗性格又向前发展了 一步,终于喊出了“这都是官吏们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的正义呼声。刑场上,她的 反抗精神达到了顶峰,她面对天地间那个被邪恶势力主宰的世界,发出了愤怒的控诉,这就 是端正好和著名的滚绣球两支曲子: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 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