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打教学大纲 (2).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0235568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散打教学大纲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散打教学大纲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散打教学大纲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散打教学大纲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散打教学大纲 (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散打教学大纲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散打教学大纲 (2).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武汉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武术散打(专选)课程教学大纲(一)说明、课程定义:一门全面系统的教授武术散打基本理论、技术、战术和培养专项教学训练、裁判能力的课程。、编写依据:本大纲是依据我院2006/2007学年修订的武汉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学生实际和结合多年来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目的任务:(1)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团结拼搏、勇于进取的优良品德及良好的职业道德风范。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的精髓,忠诚党的武术教育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较全面掌握武术散打专项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的基础知识。(3)较全面掌握武术散打专项的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和基本战术,达到武术散打一级运动员

2、水平。(4)掌握武术散打教学与训练的一般原理、方法、形式和手段,及教学、训练计划的制订和实践能力。(5)具有组织省、市级竞赛的能力和经验,裁判等级达二级以上水平。(6)较全面了解武术散打科研的信息、内容、方法和实施步骤,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独立完成毕业论文。、课程编号:B04007a。、学时与学分:576学时(其中理论课46学时,技术课490学时,实践课40学时 ),22学分。(二)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 、总学时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项目教学安排总计理论课技术课实践课学时4649040576百分比(%)8857100学 分22、理论课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序号教学基本内容学 期小计一二三四五六1散打概论4

3、42散打技术分析443散打技能训练444散打战术及其训练445散打运动员的智能及其训练446散打教学与训练667散打运动员赛前训练与恢复448散打竞赛临场指导的原则与方法449散打科学研究的内容与方法4410散打竞赛规则与裁判法6611世界流行技击术简介2 2合计4810888 46、技术课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序号教学基本内容 学 期小计一二三 四 五六1体能训练20101010106662基本技术3040242016101403靶法训练162016161810964战术训练616161810665技能培养1216161610706实战比赛46884307教学训练实践46101010408技术考

4、查考试24444422合计681009810010064530(三)教学内容与知识点、理论课教学内容(1)第一章:散打概论第一节:散打的概念第二节:散打的简史第三节:散打的分类第四节:散打的特点第五节:散打的作用知识点:散打概念;发展简史;散打的分类;特点和作用;学习散打的注意事项。(2)第一章:散打技术分析第一节:散打技术概念第二节:散打技术原理第三节:散打技术运用时的动态变化与调节第四节:散打技术运用的战机第五节:散打技术运用的规律第六节:散打技术要求知识点:技术概念、作用、性质;动作的结构及表现特征;技术原理;动态变化与调节,技术运用规律和战机。(3)第三章:散打技能训练第一节:散打技能

5、的概念第二节:散打技能训练的因素第三节:散打技能的训练方法第四节:散打技能训练的要求知识点:技能的概念;技能训练的因素;训练方法和要求。(4)第四章:散打战术及其训练第一节:散打战术概论第二节:散打战术意识第三节: 散打战术形式第四节:散打战术运用第五节:散打战术训练知识点:散打战术的作用、意义;战术原则;战术形式与运用:战术训练的方法。(5)第五章:散打运动员的智能及其训练第一节:散打运动员智能概述第二节: 散打运动员智能的表现形式第三节:散打运动员智能训练的方法与手段知识点:智能的概念;散打智能的内容和作用;智能的表现形式;智能训练的方法。(6)第六章:散打教学与训练第一节:散打教学方法第

6、二节:散打训练方法第三节:散打训练计划的制定知识点:教学与训练的原则、方法和手段;年度、阶段、周、课训练计划的制定。(7)第七章:散打运动员赛前训练与恢复第一节:散打运动员赛前训练的目的与任务第二节:散打运动员赛前训练的特点第三节:散打运动员赛前训练的安排第四节:散打运动员体重的控制知识点:赛前训练的目的与任务;赛前训练的时间、内容与负荷特点;控制和合理减体重的方法及要求;科学安排赛前训练。(8)第八章:散打竞赛临场指挥的原则与方法第一节: 临场指挥的意义与特点第二节: 临场指挥的基本原则与要求第三节:临场指挥的内容与方法第四节:影响散打竞赛临场指挥效果的因素知识点:临场指挥作用与特点;临场指

7、挥的原则与要求;临场指挥内容与方法;临场指挥应注意的问题。(9)第九章:散打科学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第一节:散打科研的内容与发展趋势第二节:散打科研的程序与方法知识点:散打科研领域与内容;科研的程序与方法。(10)第十章:散打竞赛规则与裁判法第一节:散打竞赛的组织第二节:散打竞赛的编排第三节:散打竞赛规则第四节:散打竞赛裁判法知识点:竞赛的组织与编排;体重称量;得分部位与禁击部位;得分方法;胜负评定;裁判员的职责与裁判方法。(11)第十一章:世界流行技击术简介第一节:拳 击第二节:摔 跤第三节: 跆拳道第四节:空手道第五节:柔 道第六节:泰 拳第七节:自由搏击知识点:世界流行技击术的发展概况;基本

8、技、战术及打法特点;比赛规则与裁判法;主要训练方法与手段。、技术课教学内容(1)第一章:体能训练、第一节 力 量技术点:卧推、深蹲杠铃,负重半蹲跳,负重平推,仰卧起坐,引体向上,俯卧撑,矮步走,负重打拳、踢腿,打沙包等。、第二节 速 度技术点:60M、100M、200M短冲,各种信号的快速反应练习,技术动作空击练习,打靶练习等。、第三节 耐 力技术点:400M、800M计时跑,3000M变速跑,6KM10KM越野跑,较长时间的技术训练和实战比赛等。、第四节 灵 敏技术点:跑、跳练习,游戏,跳绳,球类比赛,信号反应练习等。、第五节 柔 韧技术点:各种压、踢腿练习,转肩、腰及绕环练习,搬、拉关节韧

9、带练习等。(2)第二章:基本技术、第一节基本功技术点:肩部练习、腰部练习、腿部练习。、第二节预备法技术点:基本预备法、战术预备法。、第三节步 法技术点:进步、退步、上步、击步、盖步、插步、撤步、垫步、跨步、换步、纵步、跃步、闪步、背步。、第四节拳 法技术点:冲拳、掼拳、抄拳、鞭拳、勾拳、弹拳。、第五节腿 法技术点:蹬腿、踹腿、鞭腿、弹腿、摆腿、截腿、勾腿、扫腿、劈腿。、第六节摔 法技术点:夹颈过背、抱腰过背、插肩过背、穿臂过背、抱腿过背、抱腰过胸、抱腿过胸、抱腰搂腿、抱腿前顶、抱腿手别、抱腿别腿、接腿上托、接腿打腿、接腿前切、接单腿涮、接腿勾踢、接腿搂腿、接腿绊腿、接腿转压、夹颈打腿、抽抱打腿

10、、撞胸前切、顿手前推、拨颈勾踢、穿腿靠摔、穿腿扛摔、侧倒推肩、推膝拨腰、压颈推膝。、第七节跌 法技术点:前滚翻、后滚翻、侧滚翻、前倒、后倒、侧倒。、第八节虚引法技术点:左右虚晃、前后虚晃、上下虚晃、步法移动、指上打下、指下打上、指左打右、指右打左、指那打那。、第九节防守法技术点:拨防、格防、压防、挡防、推防、拍防、抱防、退防。、第十节连击法技术点:手法连击、腿法连击、手腿法连击、手摔法连击、腿摔法连击、手腿摔法连击。、第十一节抗击法技术点:头部抗击、手臂抗击、躯干抗击、下肢抗击。、第十二节肘 法技术点:顶肘、撞肘、劈肘、挑肘、砸肘。、第十三节膝 法技术点:顶膝、撞膝、冲膝。、第十四节擒拿法技术

11、点:握腕压肩、握腕携臂、击肘携腕、拉背挫肩、握手别肘、拉臂锁喉、抬肘压肩、拧掌砸肘、握腕压肩、击腹反臂、翻腕压肘、反抓扫肘、扣掌压肩、抓掌压臂、并掌顶腕、抓腕腿肘、卷腕牵羊、扣掌顶腕、抓掌别肘、拉腕切颈、肘击抱腿、提肘锁臂、压腕托肘、抓腕推肘。(3)靶法训练技术点:持靶、打靶的练习方法和手段,以及注意事项。(4)基本战术技术点:直攻战术、佯攻战术、强攻战术、突袭战术、迂回战术、多点战术、重创战术、制长战术、制短战术、反击战术、边角战术、下台战术、心理战术、体力战术。(5)技能培养A、第一节 主动进攻技术点:变点、变线、变面、变距。B、第二节 防守反击技术点:迎击、挡击、抱击、顺击、闪击。C、第

12、三节 攻中防攻技术点:防拳、防腿、防摔。D、第四节 攻中反攻技术点:反攻拳、反攻腿、反攻摔。E、第五节 实战比赛技术点:条件实战、模拟实战、教学实战、比赛实战。(四)考核方法与要求1、考核形式(1)理论考试:采用闭卷的形式,在毕业考试时统一进行。(2)技术考试:由教研室选派3-5名教师,集体进行评分。(3)考试内容:、技 评方法:采用130空击进行技评。内容:拳法空击、腿法空击、综合空击。、技 能以达到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等级运动员标准进行评分。优秀:达到武英级运动员标准。良好:达到一级运动员标准。及格:达到二级运动员标准。不及格:不能达到二级运动员标准。、平时成绩以阶段所学内容,由任课教师随堂和期末进行技评、考查。平时作业、考勤由任课教师记载。2、成绩计算(1)理论考试:40%(2)技术考试:40%(技评25%,技能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