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器型图例及名称由来.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0234422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2.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紫砂壶器型图例及名称由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紫砂壶器型图例及名称由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紫砂壶器型图例及名称由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紫砂壶器型图例及名称由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紫砂壶器型图例及名称由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紫砂壶器型图例及名称由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紫砂壶器型图例及名称由来.doc(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紫砂壶器型图例及名称由来一、石瓢 “石瓢”最早称为“石铫”,“铫”在辞海中释为“吊子,一种有柄,有流的小烹器”。“铫”从金属器皿变为陶器,最早见于北宋大学士苏轼试院煎茶诗:“且学公家作名钦,砖炉石铫行相随”。苏东坡把金属“铫”改为石“铫”,这与当时的茶道有着密切的关系。苏东坡贬官到宜兴蜀山教书,发现当地的紫色砂罐煮茶比铜、铁器皿味道好,于是他就地取材,模仿金属吊子设计了一把既有“流”(壶嘴),又有“梁”(壶提)的砂陶之“铫”用来煮茶,这“铫”也即后人所称的“东坡提梁”壶,这可谓最早的紫砂“石铫”壶。从留传于世的石铫壶看,至陈曼生、杨彭年时期,已有了很大的变化,更趋向文人化、艺术化。“曼生石铫”

2、主要特色是上小下大,重心下垂,使用稳当,壶嘴为矮而有力的直筒形,出水畅顺,壶身呈“金字塔”式,观赏端庄。“曼生石铫”与“子沾石铫”相比,虽同为彭年所制,但前者更显饱满而丰润,后者则刚烈而古拙,这可能是因人的个性而在壶的艺术上表现。那么,紫砂“石铫”何时称“石瓢”呢?这应从顾景舟时期说起,顾引用古文“弱水三千,仅饮一瓢”,“石铫”应称“石瓢”,从此相沿均称石瓢壶。一、石瓢(顾景舟作品)image003.jpg(32.29 KB)下载次数:82010-4-19 14:18:30一、石瓢(李昌鸿作品)二、仿古壶 一说清代邵大亨初创,原意是壶体仿照鼓型,后人仿制做这种壶形就成了仿古代壶型的意思了。另说

3、最早见于近代赵松亭按吴大徴授意所作,身扁、腹鼓、颈高、盖板平滑,壶盖与口沿子母线吻合严密,合成圆线饱满,扁钮有力,虹钮有势,二弯流胥出自然 ;圆圈把匀势而起,有些款把圆下有垂,富于灵动,整体骨肉亭匀,收展有度,有一气呵成之畅。image005.jpg(105.22 KB)下载次数:102010-4-19 14:20:02二、仿古壶(王寅春作品)image007.jpg(39.51 KB)下载次数:92010-4-19 14:20:02二、仿古壶(徐金根作品)三、西施壶倒把西施原名叫“文旦壶”,文旦壶中的格调高雅者,原先叫“西施乳”,言壶之形若美女西施之丰乳,确实此壶象丰满的乳房,壶纽象乳头,流

4、短而略粗,把为倒耳之形,盖采用截盖式,壶底近底处内收,一捺底,后人觉“西施乳”不雅,改称“倒把西施壶”。首创者徐友泉,明末清初吴梅鼎给了徐友泉极高的评价,称“若夫综古今而合度,极变化以从心,技而近乎道者,其友泉徐子乎。”吴梅鼎之所以为世人所识,实在是因为写了一篇千五百字的阳羡茗壶赋。吴氏曾祖是明正德进士吴颐山,正德进士何许人也,不太清楚,只是他的家童名声太盛,叫“供春”。吴颐山少时在宜兴金沙寺读书,家童供春服侍少主的同时,据说偷学了寺僧制壶,不经意间,成了紫砂壶史上的鼻祖。然后经历了赵梁、董翰、元畅、时朋“四大名家”,然后是时鹏之子时大彬一家独大,时大彬有一高足,就是徐友泉了。而吴梅鼎的父亲和

5、徐友泉交好,并请其到家中研制紫砂壶,成就了一段佳话。吴梅鼎更是耳濡目染,友泉晚年自叹“吾之精,终不如时之粗”时,他不知道,紫砂史册上,已经有了他浓重的一image009.jpg(53.14 KB)下载次数:92010-4-19 14:21:17三、西施壶(顾景舟作品)image011.jpg(180.83 KB)下载次数:72010-4-19 14:21:17三、西施壶(吕尧臣作品)四、掇球壶 掇球壶是典型的几何型传统圆壶式,也是最优秀的紫砂壶代表款式之一,它的基本造形是壶钮,壶盖,身壶,由小中大三个顺序排列的球体组成,壶腹为大球,壶盖为小球,似小球掇于大球上故称掇球壶掇球壶在盖沿和口沿各塑一

6、条粗细不同的烧线,这种上粗下细复合在一起的双线,称为天压地或文武线,子母线民国时期程寿珍所作掇球壶为掇球中的精品 本帖最后由 萧三 于 2010-4-19 1436 编辑 image013.jpg(171.56 KB)下载次数:102010-4-19 14:22:36(邵大亨作品)image015.jpg(52.41 KB)下载次数:102010-4-19 14:22:36(吕尧臣作品)五、文旦壶文旦创于明未清初,形与西施、贵妃壶相近,后两者为清中末后所创,重玲珑娇秀,前者则重古拙,这也与当时艺术审美注重相关,“文旦”文字释义为:“文”指柔和、外表、容态;“旦”指戏曲中扮演女性的角色。文旦壶曾

7、一老壶铭:何必凤凰夸御茗,浣女词前落日尘,松竹开三迳,花落鸟啼水自流。亦有书记载:文旦“果之美味,江浦之橘,云梦之柚。”那么由此可知,文旦壶在这里的创意又似乎是水果柚的仿生器,文旦柚,金黄色,食之清甜甘酸,金黄色本身就是一种艳丽的颜色,而那成熟的果实清甜甘酸的滋味,就象女人的情感,含蓄而绵长。在这里,一把紫砂壶的仿生态,也充分体现了古代女性化的柔美与雅丽。现文旦、西施、贵妃变化很多,每个陶手都以自己的方法在演绎而成,高矮肥瘦,自然壶名也让人有点难以分辩。清代文人吴梅鼎曾经称赞文旦壶说:“至于摹形象体,殚精毕异;韵敌美人(美人肩),格高西子(西施乳)。”是啊,在文人的眼中,文旦壶的韵味风格堪比美

8、人之肩,柔若无骨;又似西施那动人的曲线,丰神绰约,俊俏天成。 本帖最后由 萧三 于 2010-4-19 1421 编辑 image017.jpg(27.12 KB)下载次数:82010-4-19 14:23:21TOP六、秦权壶秦权:秦统一六国后统一了度量衡,“权”就是用来称量重量用的秤砣;“秦权”壶就是仿其外型。谁最早创制了秦权壶,不得而知。但晚清梅友竹与韵石合作,一如当年陈鸿寿与杨彭年的传奇。紫砂题铭,直追曼生,神采翻飞。“载船春茗桃源卖,自有人家带秤来。” 桃源卖茶,以壶为秤。充满了想象的意境和潇洒不羁的情趣。最早秦权壶采用的是环耳形把手。后来不知何人所为,改成了龙形把手。龙之于中华文化

9、,有着数不尽的故事。山海经海内经中说,禹的父亲鲧,为了给百姓治水,私自窃取了上天的息壤,被天帝殛杀于羽山之野,终年不见天日,只有叫做烛龙的神龙,口衔蜡烛,带来一线光明。鲧死后精魂不散,尸体三年不腐,天帝怕他复活,派人带“吴刀”为鲧剖腹。在鲧的躯体被剖开的时候,从他腹中跳出一条虬龙,盘曲腾空,这就是鲧的儿子大禹。而鲧的尸体也同时化为一条黄龙,沉入羽渊。另外,在大禹治水过程中也得到了应龙的帮助,进而奠定了夏朝建立的基础秦权为壶,气度泰然,刚正不阿。光面古拙中意象万千,顾老更是将秦权做成了素器image019.jpg(108.16 KB)下载次数:112010-4-19 14:24:15(顾景舟作品

10、)image021.jpg(43.67 KB)下载次数:82010-4-19 14:24:15(徐汉堂作品)七、井栏壶顾名思义,其造型源于井栏.井栏一词,传统文化中多见,如命理之学中有井栏一格,陈式老架二路太极拳谱第四十一式为回头井栏直入.实际生活中的井栏即井之护栏,亦名井床,井幹.古人掘井多置井栏,有的还置井盖,井顶,井亭,它们即可护井,又能起到美化环境作用.井栏使井口高于地面,在实际生活中至少有三种功能:第一,防止沙尘刮入井中,污水流入井中,起到清洁卫生的作用.加盖井盖,还可阻挡顽童向井中撒尿,歹人向井中投毒.第二,防止人们因天黑或醉酒而不慎跌入井里,特别防止寒冬井边冻冰时汲水人滑入井里.

11、第三,防止井水外溢.井溢在古代被认为是妖象.至于说井栏对环境的美化作用,一是井栏材质之美,如唐,宋,元宫中和贵族就有以金银玛瑙宝石镶嵌井栏的;一是井栏刻字之美,既井栏上镌刻的井名等文字,后者的艺术价值更大些.金石家叶昌炽在一书中,对苏州的古井栏做了一番调查考证,得宋元井栏拓片十余通,其中以杉瀆的亨泉,严衙前的复泉,画禅寺的方便泉等最为著名;书法家顾廷龙还将复泉井栏上的铭文拓下来,装裱成一本大开册页,由吴湖帆作画,章太炎,钱玄同,胡适,张元济,容庚等名人学者题咏,可见学术界人士对井栏文物的珍重.image023.jpg(107.88 KB)下载次数:112010-4-19 14:25:27(顾景

12、舟作品)image025.jpg(24.69 KB)下载次数:72010-4-19 14:25:27(李昌鸿作品)八、水平壶 容量很小,是中國廣東、福建一帶喝功夫茶的器具,在東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也有一定市場。因為喝功夫茶時,壺內要放很多茶葉,僅用開水沖泡,茶汁出不來,還必須將壺放在茶碗或茶海內,用沸水澆淋茶壺的外面,使茶壺浮在熱水中,才能使茶葉泡出來,這就是水平壺名稱的由來。 最著名为惠孟臣水平壶image027.jpg(87.07 KB)下载次数:152010-4-19 14:26:49(王寅春作品)TOP9# 发表于 2010-4-19 14:27:10 | 只看该作者九、华颖 此壶是顾景

13、舟先生根据传统壶体演变所创作品,名为华颖.在古字中没有花字,花为后世字,故而古时花亦用华代之,华颖的华意为花,华颖所表达的意境为:招展的花意.image029.jpg(81.63 KB)下载次数:112010-4-19 14:27:22TOP10# 发表于 2010-4-19 14:27:49 | 只看该作者十、容天壶 取材于源于佛教中的大肚罗汉,取名源于“肚大能容天下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尧臣首创,早期作品壶形偏低,后来壶形较高。要体现此壶的气韵的确很难,需要做壶之人用心体会。在气韵饱满的壶身上添加一微微矮颈,壶盖增高成半球状,平添拙朴童趣。出水效果极佳,用起来确实方便舒适。视觉上稳重大度

14、,在质朴中见深厚。image031.jpg(19.4 KB)下载次数:82010-4-19 14:28:14(吕尧臣作品)十一、龙带壶“龙带”的来历是指壶身上的装饰线如黄帝的玉带!image035.jpg(103.63 KB)下载次数:112010-4-19 14:28:41TOP12# 发表于 2010-4-19 14:28:53 | 只看该作者十二、唐羽壶 唐羽壶创作构思源于唐代宫廷中的羽觞壶,它的造型与之非常贴近,须知,唐人饮茶并非今日沏茶,而是用类似如今沱茶样的茶团和茶饼研碎放入壶中,文火之上慢慢煎煮。有点类似现在煮咖啡。因而壶的手柄一般都较细长,似有羽翼飞升之感。他的创意也可以诠释为

15、唐代陆羽之壶。手中把玩似有拉回时空,重温唐风,再现历史的美妙感觉。image037.jpg(15.52 KB)下载次数:72010-4-19 14:29:14TOP13# 发表于 2010-4-19 14:29:27 | 只看该作者十三、大彬提梁在今天的玩壶人看来,高20.5厘米,口径9.4厘米的大彬提梁实在是一把大壶,可是在明末清初的时候,尚属小物。时大彬最大的贡献之一就是器型上“改大为小”,“改俗为雅”,奠定了紫砂壶基本的审美倾向,使紫砂壶能进入文人生活,成为文房清玩,提升了紫砂壶的文化内涵。这也让时大彬成为紫砂宗源上的第一座高山,让无数后人仰止。粗看很不起眼!大彬提梁身筒成较大且丰满的扁球形,上部圆环状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