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审定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0232894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审定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审定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审定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审定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审定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审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审定(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审定班级:_ 姓名:_1. 小古文阅读。燧明国 不识四时昼夜,有火树名燧木,屈盘万顷。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於其国,息此树下。有鸟若鸮 ,啄树则灿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人。注释:燧明国:传说中的国家名。四时昼夜:春夏秋冬和白天黑夜。屈盘:曲折盘结。至:到。息:休息。鸮(xio):鸱鸮(ch),鸟类的一科,头大,嘴短而弯曲,吃鼠、兔、昆虫等小动物,对农业有益。感:感悟。1(理解句子)结合注释,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1)燧明国不识四时昼夜。_(2)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_2这段文字讲述了燧人_的故事。3大自然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它教给了我们许

2、多生存的本领,故事中的圣人就是受“_”(用文中的原句回答)这一自然现象的启发,悟出了钻木取火的道理。4古今中外,依据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而发明创造的事例不胜枚举,试举一例。_2. 阅读铁杵成针,回答问题。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1李白小时候的读书态度任何?(用短文原句回答)_2他在路过一条小溪的时候,遇见了谁?她在干什么?(用短文原句回答)_3李白了解情况后,反应如何?做出了怎样的举动?(用短文原句回答)_4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_5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得出的一个成语是:_3. 读句子,按要求完

3、成练习。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1此句中“尝”的意思是( )A.尝试B.曾经2请在此句中用“/”标出朗读停顿。3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通过本学期开展的历史人物故事会,你还了解的历史人物故事有_。4. 课外类文阅读。曹冲称象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chng chn)物以载之,则校(xio jio)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选自三国志(注释)智意:知识和判断能力。群下:部下,下属。校:比较。太祖:曹操,即曹冲之父。施行焉:按这个办法做了。1用“”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4、。2“时孙权曾致巨象”这句话中“致”的意思是( )A.送给。B.到来。C.精密。3文中哪句话赞美了曹冲虽年幼却聪明过人?用“”画出相关语句。4曹冲想出来的称象的好办法是什么?请你将其描述出来。_5你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称象呢?_5. 课内阅读。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1.解释下列词。题:_。西林:_。只缘:_。不识:_。横看:_。题西林壁的作者是_代诗人_,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不同位置观看_的感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3.俗话说:“当事者迷,旁观者清。”诗中有哪句诗说明这个道理,请填在横线上。_

5、4.这首诗中,有三组反义词,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 ) ( )( ) ( )( )5.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 )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调查了解,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6. 课内阅读。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把短文中的句子补充完整。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尝与诸小儿游(_)A经常 B曾经 C尝试(2)唯戎不动(_) A但是 B唯一 C只

6、有3王戎不去摘路边李子的原因是_(用文中原句回答)4读了这个故事,你能从王戎身上学到什么?_5历史人物故事,生动有趣,给人智慧和启迪,历经千百年仍然广为流传。你还知道哪些历史人物故事,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写一写,与大家分享。_7. 小古文阅读。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绳人也。注释 抟(tun):用手将松散的物质搓捏成团。剧务:工作繁重。力不暇供:力不从心。1这则小古文讲的是_的神话故事,关于女娲还有另一个神话故事是_。2请用“/”划出下面句子的停顿。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3“乃引绳于泥中,举以

7、为人。”这句理解正确的是( )A.于是女娲便用草绳置于泥中,举起绳子一甩,泥浆洒落在地上,变成一个个的人。B.于是女娲便用草绳置于泥中,举起绳子就变成一个人。4请用“”划出造人过程的句子,再结合句子谈谈神话故事的特点?_5神话故事知多少:中国神话故事里,有许多伟大的神:看到“天地开辟”一词,会想起化作万物无私奉献的_;看到“太阳”,会想起执着的_和勇猛无敌的_;看到“百草五谷”,会想起勇于开拓的_。外国神话故事也很经典,你最喜欢的故事有_、_。8. 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的题目。嫦娥奔月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嫦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1“嫦娥奔月”中的“奔”是个多音字,在这里

8、读音是_,意思是_。(A紧赶,赶忙或赶急事;B奔走,急跑。)这个读音还能组成词语_。它另一个读音是_,可以组成词语_。2给下列下划线的字注音。羿_请不死之药蟾蜍_3嫦娥是怎样飞上月亮的?(请引用原文回答。)_4故事为什么说嫦娥飞上月亮变成了丑陋的蟾蜍?_5远古人借助神话寄托自己的幻想,在嫦娥奔月中,人们的幻想是什么?实现了吗?请举例说明。 _6你还积累了哪些带“月”字的成语,请写在下面。(至少2个) _9.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王冕求学(节选)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

9、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牧牛陇上_(2)窃入学舍_2翻译句子。已而复如初。_3画线的句子让我们想到另一位古人也是这样刻苦读书的,你知道他的名字和他的故事吗?_4你认为王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_10. 课内阅读。精卫填海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写出加点字词的意思。炎帝之少女:_ 以堙于东海:_2这则神话选自_,精卫是神话中_的名字,传说是_的小女儿溺水身亡后的化身。3神话拥有无穷魅力就是因为它具有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读了这个故事,精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_11. 阅读课内语段,完成练

10、习。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尝与诸小儿游。_诸儿竞走取之。_唯戎不动。_人问之。_2下列对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看见路旁的李子树上有许多李子,压折了树枝。B.看见路旁的李子树被很多孩子折断了树枝。C.看见许多孩子在折路旁李子树的枝条。D.看见路旁的李子树上有许多李子,李子树被很多孩子折断了枝条。3王戎知道“此必苦李”的原因是()A.他看到一群孩子在吃李子,听他们说不好吃。B.他善于观察,看出了李子不好吃。C.他不爱吃李子,认为李子都不好吃。D.他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深入思考,推测出道边李子树上的李子不好吃。12. 阅读古文,完成下面各题。_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n)于泥中,举以为人。(注释)抟(tun):揉成团。剧务:工作繁多。暇:空闲。1文中“未有人民”的“未”是什么意思?(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