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考化学适应性试题[1].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0229922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中考化学适应性试题[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5年中考化学适应性试题[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5年中考化学适应性试题[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5年中考化学适应性试题[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5年中考化学适应性试题[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中考化学适应性试题[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中考化学适应性试题[1].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罗田县实验中学2015年中考化学适应性试题(一)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S:32 Ca:40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7至14题号共8个小题计16分)7、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8、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中正确的是:A. 有机物:甲烷、乙醇、乙酸 B. 复合肥料:尿素、硝酸钾、磷酸氢二铵C. 混合物:煤、石油、冰水共存物 D. 合成材料:合金、合成橡胶、合成纤维9、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10、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述的意义:相符合的是 :FeCl2氯化亚铁 2Ca2+2个钙离子 O22个氧原子 H2O1个水分

2、子 2H2个氢元素 A B C D11、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A. 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 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液变成红色,则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一定是酸性溶液C. 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则其他物质也不能继续溶解在该饱和溶液中D. 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则纯净物一定都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12、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性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甲的溶解度比乙大B. t1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5C. t2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D. 将等质量甲、乙的

3、两种溶液分别由t3降温至t2,析出甲的质量一定比析出乙的质量大 13右图是探究铁锈蚀条件的装置。调节L端与R端的液面高度一致,塞紧木塞,一周后观察。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b管中铁钉不会锈蚀 BL端与R端液面高度仍然保持一致C该实验说明铁锈蚀与空气、水有关D若将a管中的水改为食盐水能加快铁的锈蚀14根据右图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推测甲为 A铜 B碳酸钠 C氧化铜 D氢氧化钡选择题答题卡题号7891011 121314答案五、填空与说明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19分。)36、(5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根据实验1、实验2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 实验二(1)实验一中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2)实验一发生的反应 (填“能”或“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3)实验二反应的实验目的是 。(4)实验二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5)写出二氧化碳的一种用途是 。37、(5分)化学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请运用化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常温下,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是因为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氢氧化钙、黏土和沙子掺水混合而成的建筑材料俗称“三合土”,在空气中会生成碳酸钙而变得坚硬,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能把铁从磁铁矿石中还原出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工业生产中常用稀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该反应的

5、化学方程式为 。(5) 工人师傅在切割铁板时常用硫酸铜溶液划线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38、(5分)化学支撑科技,化学改变生活。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材料创新”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神舟十号“飞船的发射让航天员再次访问”天宫一号”。“天宫一号”资源舱舱段使用了铝锂合金材料代替传统材料,铝锂合金属于 材料(填“金属”“合成”或“复合”)。(2)“科学膳食”是人类健康的保障。小明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你建议他饮用含 的运动饮料(填六大营养素之一)。(3)“安全意识”在我们心中共鸣。天然气或沼气已在城乡普遍入户,为了及时发现漏气,可在厨房墙壁的方安装报警器(填“上”或“下”)。 (4)水是生命

6、之源,但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使硬水软化的一种最常用方法是 。(5)铸铁管容易生锈,请你提出一种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 。39、(4分)右图中,A、B、C、D、E、F、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F为单质,B为氧化物,C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D、E、G属于不同类别的物质,G由两种元素组成。“ ”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请回答:(1)物质G的化学式为 ;ABCDEFG(2)D和E发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3)写出AB的化学方程式 。 (4)物质F可以是 或 (具体写两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化学式)六、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3分)40、某地

7、一辆满载浓硫酸的罐车翻倒,导致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20t泄漏,并向路基两边蔓延。接到报警后消防官兵立即赶来并用石灰浆(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钙)中和硫酸解除了险情。请计算中和泄漏的浓硫酸理论上需要氢氧化钙的质量。七、探究与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2分)41、(6分)根据如图回答问题。(1)仪器的名称是。(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若用E装置收集的氧气,来完成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内要预留适量的水(图F所示),水的作用是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用D装置收集后,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 ,说明瓶中已充满二氧

8、化碳。向该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后,观察到溶液变浑浊,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2、(6分)蔡河中学九(3)的章强同学用氢氧化钙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和他一起完成探究活动。【提出问题】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作出猜想】猜想一:溶质只有氯化钙。猜想二:溶质中有CaCl2和Ca(OH)2。猜想三:溶液中有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方案设计】方案方法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方案一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酚酞不变色猜想一正

9、确酚酞变红色猜想二正确方案二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 溶液至过量 猜想三正确【方案反思】方案一不能证明猜想一正确的理由是 。【拓展与应用】实验证明猜想三是正确的。要想使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钙,你认为应该进行的实验步骤是 。【结论】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黄冈市2015年中考化学适应性试题答案命题人:黄冈市浠水县蔡河中学 陈小兵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8个共16分)7、 D解析:A. 石油分馏得到煤油、柴油等物质,实质是根据石油的各组分的沸点不同,将石油蒸馏实现分离,得到不同的石油产品,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物理变化。B.

10、 灯泡通电后发光、放热的过程中电能转化成光能和热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 湿衣服晾干的过程中,水分蒸发属于物理变化;D. 淀粉转化成葡萄糖的过程中,在酶的催化作用下淀粉发生化学变化转化成了葡萄糖,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综上所述,选D。8、A解析:A. 无机物通常指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有机物通常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甲烷、乙醇、乙酸都属于有机物,故选项正确;B. 复合肥是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化肥。尿素中只含氮一种营养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错误;C. 冰水共存物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D. 合成材料是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的简称,包括日常生活中用得最多的塑

11、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而合金是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在一起形成的混合物,故选项错误;综上所述,选A。9、 D解析:A. 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口没有紧挨、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所示操作错误;B. 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俯视刻度,操作错误;C. 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 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D。10、C解析:O2表示一个氧分

12、子(两个氧原子构成了一个氧分子)或氧气。 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2H表示2个氢原子。钠离子应写为Na+,+1Na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故选C11、B解析:A. 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酸和碱的反应,盐酸和氧化铜就是酸和氧化物的反应,因此不是中和反应,故推理错误;B. 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酸性,故正确;C. 饱和溶液是该温度下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但仍然可以溶解其他的物质,故推理错误;D. 纯净物的构成微粒,可能是分子、原子或离子,故错误;综上所述;选B。12、 C解析:本题考查了学

13、生对溶解度曲线的意义的了解和应用。A. 不指明温度,无法判断溶解度大小,故A错误;B. 在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20g,也就是在该温度下的100g水中溶解20g甲物质就达到饱和状态,此刻溶质的质量为20g,溶液的质量为120g,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为16,故B错误;C. 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在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等,故C正确;D. 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则其饱和溶液降温后,会有晶体析出,但没有说明溶液是否饱和,无法判断析出晶体的多少,故D错误;综上所述,选C。13、C解析: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反应后质量分数减小的物质是反应物,质量分数增大的物质是生成物,由图中物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可知,甲和乙的质量分数减小,是反应物,丙物质的质量分数增大,是生成物,而丁物质的质量分数不变,丁物质可能是催化剂。由以上分析可知,甲和乙物质反应生成了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