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四难孔子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0229104 上传时间:2023-12-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5.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子路四难孔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子路四难孔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子路四难孔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子路四难孔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子路四难孔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子路四难孔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子路四难孔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子路四难孔子在论语当中,记载了许多有关孔子和学生们的故事,而子路因 为身体强壮,武艺高强,是孔子在“渺渺途程,漠漠平林,垒垒高山, 滚滚大江”之间奔波的好帮手。如果没有子路一路辅佐孔子游历,那么, 孔子在周游列国途中所遇到的困难将会更多。因为子路性格爽朗,为人 仗义,喜欢跟着孔子一路跑,又因为身体好,力气大,所以一路上问路 借粮的体力活经常是他抢先去做,因此在途中也特别有缘能够碰到那些 隐士和狂人。子路四难孔子的故事,就发生在孔子周游列国期间,其中二难则因 卫灵公而起。话说卫灵公有位夫人叫南子,非常的美丽动人,卫灵公很 是庞爱她,春花秋月的时节里,经常与南子一起乘车到处游玩。乘着装 饰花丽的马

2、车,前呼后拥地走在大街上,那真是观者如堵。由于卫灵公 庞爱南子的缘故,因此就有一些人为了谋得权位,走起了“夫人路线”, 经常向南子送些珍玩及爱物,求南子在晚上敲床头鼓,好让自己谋得一 官半职,图他个荣华富贵。想不到这一招还真灵验,因此走夫子路线的人是日益的增多,而且 在国内流传了这样二句话:“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奥”,是房 屋的西南角,是古代尊者居坐之处,也是祭祀设神主的地方。“灶”,指厨房,一般设在靠北的那一边,古代以南为尊,以北为卑。而灶也有 个灶神,礼记中说:“灶者,老妇之祭也。”因为厨房一般都由妇 人所主持,所以这个灶神也就由妇人主持祭拜了。而厨房里的灶神比起 神主来,自然是神主

3、尊贵,如今却在国内流传说:“与其媚于奥,宁可 媚于灶。”也由此可见南子的女权地位,已经暗地里超过了卫灵公。孔子在卫国,虽然说还算得到了优待,但并没有得到一官半职。有 一位卫灵公的大臣叫王孙贾,觉得孔子不开窍,似乎相点拨孔子一下, 所以有一天见到孔子,就拉孔子到一边说:“你可知道与其媚于奥, 宁媚于灶,是什么意思吗?”孔子当然知道这话的意思,而且也老早就听说了这二句“求官经”:“与其献媚于王上,宁可献媚于夫人”。孔子的信念是:“宁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孔子的理念是要救 世与传承文化,并不是为了谋得自身的富贵而已。所以他面对巧言令色 的世道人心,面对不如曲中求取的劝告,他就说过:“不义而富且贵,

4、 于我如浮云。”因此,孔子现在对于王孙贾的这一问话,毫不犹豫地回 答说:“不是这样!一个人如果获罪于天,那就无可祈祷了。”这一回 答真可谓振聋发聩,虽然当时也许没有振醒迷糊的王孙贾,但其气势与 其真理之音,且因此而流传于后代。后来,不知道什么缘故,也许是因为孔子的名气太大了,所以有关 孔子的故事慢慢地传到了南子的耳朵里,南子觉得十分好奇,所以想要 见见孔子。于是一天向卫灵公撒娇说:“听说我国来了一位鲁国的大儒, 名叫孔子,学问才能都非常好。有关他的故事很多,他到底是一位什么 样的人物?有这样了不起的本事。王上你经常召见他,下次是否把他叫 来,好让妾也见识一下?”对于夫人的请求,卫灵公自然是百依

5、百顺。第二天一早,卫灵公便下令派人召见孔子。对于君上的召见,出于 礼仪,孔子自然是没办法推辞的。于是就进宫面见了卫灵公,同时,又 依礼见了南子。本来,孔子见南子,也不是什么失礼的事,也不是什么 大不了的事,可是人心难测,因此一场风波因此而起。孔子进见了南子, 引来了卫国朝中一班人的妒忌,他们恐怕孔子与南子见面,因此会被南 子看重。如果孔子一旦被南子看重,南子只要在卫灵公耳边一吹风,孔 子马上会被加官进爵。而孔子一旦得了权位,免不了要推行德政,如果 这样一来,就会成为他们富贵路上的障碍。因此,马上就对孔子开展了 攻击,一时间,有关孔子的流言蜚语就流传了开来:“还说孔子是什么大儒,还说不想媚于灶,

6、看,现在还不是在 媚于灶?看来孔子是个口是心非的人。”“看来孔子还是个好色之徒啊!所以现在想法子去求见南子,一来 可以一饱眼福,二来嘛,还可以因此找个进阶,求得富贵。”反正是各种难听的流言都有,流言传到了子路耳里,这一位性情耿 直,血气方刚的勇士那里受得了,也不心里面分析分析,还真以为孔子 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似的,一刻也不能忍耐,决定要面责先生。只见 子路气虎虎跑来见孔子,说了一大堆道听途说的话,责问孔子想“媚于 灶”是不是真的?说先生真如传说的那样,那自己真是很羞于做先生的 学生了。孔子被逼得没有办法了,看着子路对流言似信非信,又气又急的样 子,心里觉得有些好笑。孔子知道子路的性格,喜难直

7、来直往,快刀斩 乱麻,所以孔子也就不婆婆妈妈地与他解释,就直接跟子路说道:“我 如果违背了以前所说的话,就一定遭到天谴,不得好死。”看到孔子这样发誓,子路又怨又急的心顿时静了下来,想到先生平 日里为人志道据德,依仁游艺,好学不厌,诲人不倦,岂是流言所传的 那种人,聪明的子路马上反省过来,知道自己错怪了先生,只好低下头 红着脸,闭口不言。孔子见子路这付样子,也不好说他什么,孔子教育 子路说:“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为人要有自己的智见,不可以人云 亦云。”子路告辞出去后,孔子耳闻目睹近日所发生的事情,加上数十年的 亲身经历,看到人们不知道通达,不是固守于常礼,便是固执于成见, 不由得大起感叹:“中

8、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有一天,卫灵公向孔子请教军事战略,孔子一向反对不义之战,他 认为无义之战不但不利于国家的富强,反而更加使百姓受害,国家遭殃, 因而心中不愿意为之出谋划策。于是便推脱说:“对于礼仪之事,我还 知道一些;对于军旅之事,我还没有学过。”卫灵公听了怏怏不乐,孔 子明白“道不同,不相为谋”。于是,第二天一早,就带领学生离开了 卫国。一连几日奔波到了陈国,因为所带粮食不多,加上将要战争的传闻, 使得到处人心惶惶。因为一旦战争爆发,粮食将成为战时的首缺物资, 所以人们为了避免战乱之苦,争相收藏粮食。路上行人也日见稀少,村 落也是荒芜的多,孔子一行走在萧条不平的路上,在陈没多

9、少日子就断 了粮食,附近又没地方可以借粮。一连几天,孔子和学生又饿又累地向 前行进,然而身体总究抵挡不住饥寒的侵袭,许多学生因饥饿而生了病, 而且病得很重,病得不能起来了。子路饿着肚子,见同学们这般情形, 心中的感慨真是难以自解:常闻善者天报之以福,不善者天报之以灾, 先生这样积德怀仁,为什么还会这样倒霉,而遭受如此穷困呢?真是天 理不公啊!子路想来想去想不通,情急之下,不由得快步来到了孔子跟 前,气虎虎地抱怨道:“请问先生,君子也有穷境嘛?”孔子虽然忍着饥饿面有菜色,但神色依然如故,孔子一见子路开口, 便已知道子路的心思,孔子开导子路说:“君子也会遇到穷境,但是君 子在遇到穷境时,仍然能够坚

10、持自己的志向与操守,不因穷困而改变。而小人就不同了,小人一遇到穷困就会变节,便什么丧天害理的事情都 会做出来。你可知道,作为一个仁人,怎么能够为了自己的求生而去害 人呢?作为一个仁人,宁肯舍弃自己生命也不可以去害仁啊!”孔子不由地感叹道:“由啊!知德者真是少啊!但是,正因为知德 者少,我们更应该把祖先的美德传承下去,而不必在意一己之生命与一 时的困苦。所以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孔子带领学生周游列国好几年了,风餐露宿,一路颠沛,也不知道 吃了多少苦,而救民水火,为政以德的身手却一直没有机会施展。当时 鲁国很乱,有权臣季氏把持朝政,横征暴敛,国内因此盗贼并起,难以 收拾。大夫执政

11、,而诸侯大权旁落,因此引起了有些地方官员的仿效, 鲁国费邑(今山东省鱼台县)的公山弗扰也起了不臣之心,居然宣布费 邑独立,大概也想尝一尝称王的味道。然而称王容易,要治国就难了。 公山弗扰早就知道孔子是治邦安国的能手,所以就派人来请孔子,想请 孔子帮助治理费邑。孔子听了,一时也难于决定,如果用“春秋大义”来定论,公山弗 扰有“叛”国之罪。但是,春秋的天下是你抢我夺,发生“子弑其父, 臣弑其君”的事情很多,有多少政权是名正言顺而得来的呢?身处春秋 乱世,而欲辅佐尧舜,这恐怕是不现实的。从长计议,唯有先求一方安 土,先行播些周公的种子,保住一片周朝的文脉,以期望将来而能够生 根开花。心想如果公山弗扰

12、真的是诚意相召,如果借费邑小试身手,也 可以造福一方百姓,留下一片东周礼乐的遗风,也不失为一件美事。如 果不把一生的学问留在世上,那真是人生的一大憾事。自己与学生到处 周游,就是为了寻找可以用武之地,现在既然有机会上门来,就应该去 把握。虽然公山弗扰是“叛”,但可以导之使“正”。当然,公山弗扰 如果不是真心相邀,那又当别论了。但是,没到费邑之前,这事很难作 出正确的判断。因此,孔子想应该前往考察一番再说,反正自己现在也 是到处周游,趁机前往费地一游又有何妨。孔子便对费邑的使者说:“好吧,我们就先一同乘车前往,等到了 那里再作决定吧。”费邑的使者一听很高兴,只要孔子肯同往,自己的使命就算是圆满

13、完成了。听孔子这么话,站在一旁的子路不高兴了,马上发表反对意见:“这种人能成什么大器,何必到公山氏那里去。”孔子说:“他既然召我,岂是没有缘故的。如有用我者,我可以把 国治理得象东周一样啊!”历史的命运就是这样可悲,社会发展的劫运就是这样难以挽回,所 以春秋的许多贤人智士,深感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时代已经到了周 易所说的天地否卦,这个时候的社会,犹如天地不交,久旱不雨一 般,当权者穷奢极侈,而百姓则食不果腹,而且受到比虎还猛的苛政压 逼。正人君子难以立足于朝,而奸邪小人偏得横通,正可谓是:“小人 道长,而君子道消。”天下已然到了动荡不安之期,而人力又难以挽狂 澜于既倒,于是许多君子纷纷选择了“

14、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 而怀之。”以各种身份形象隐居于山野。孔子并不是不知道天下大势,孔子曾经感叹:要见到周公治国的风 范,恐怕只有在梦里了。孔子想要尽人事以回天命,想方设法寻找传播 周朝文化的机会,可惜是这一群斗筲之人,只知有我,不知道有天下大 义,只顾着你争我斗,哪里管千秋的文化命脉。子路自然不知道孔子的深意,当然孔子也料到公山氏的德行,与季 氏是一丘之狢,好不到那里去。即然子路反对,孔子是无可无不可的人, 也就决定不去了。后来有人看了这段语录,还以为孔子耐不住寂寞,想 要出去做官,这是以我之心而度人之腹。俗话说上行而下效,始作俑者既然作出了窃国的榜样,下面的官吏 自然也就纷纷仿效,

15、如鲁国的季氏做了榜样,公山氏也就照搬照抄。当 然照抄的不至公山氏一个,这时候,晋国的佛(音:必)肸(音:西)在 也依样画葫芦,在中牟(春秋晋邑,故址在今河南鹤壁市西)想搞独立 王国。当然,碰到的问题仍然与公山氏一样,造反容易治国难。要想治 平一方国土,可不象拿起刀来打打杀杀,只要一股意气和勇气就可以的。佛肸有一天召一班谋臣商议:如何使中牟安定下来?如何使中牟富强起来?问国中可有这样的能人?这一班谋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说话。心底里思量:自己哪 里有这个本事,自己的本事是看风使舵,奉承拍马。如何为政?如何富 国?没学过。过了好大一会功夫,有一个机灵点的谋臣开口说:“大王,治国的 能人有一位,

16、只是不在我们国内。如果能够请得他来,一定能够富国强 兵,称霸天下。”佛肸一听大喜,马上问道:“哪人是谁?他有何本事?”谋臣答道:“那人姓孔名丘,人称孔子。他有周公之才,曾出仕鲁 国,不出数月,就把鲁国治理的风气大变,政绩斐然。后来因为旁边的 齐国,害怕鲁国如些下去强大起来,会成为霸国,所以想法子要搞跨鲁 国。因此使了一条美人计,就把孔子给挤跑了。现在如果能把孔子 请来,何愁我国不强盛起来。”佛肸一听一乐,连声说:“言之有理”。马上传令:派人去请孔子。中牟的使者来到孔子驻地,子路也在孔子身边。使者面见孔子,行 过常礼之后,把话如此这般一说,请孔子到中牟主持国政。孔子仍然是 老想法,抓住一切可以传播周朝文化的机会,所以愿意前往一行,以便 探个究竟,看看佛肸是不是真心。子路一看这情景不乐意了,开口说道:以前我听先生说过: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今佛肸据 中牟以叛,而先生却欲前往,这是什么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