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0228346 上传时间:2023-12-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周长之比等于相似比。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2、能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计算问题。 3、通过探究、讨论、猜想、证明,让学生经历探索相似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体会如何探索研究问题。4、经历观察、引导、实践、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运用自己的观点教学重点难点探究“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与几个性质的应用。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周长之比

2、等于相似比”的证明。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猜想证明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引入课题回顾要点,提出问题 :演示多媒体1 1什么叫相似三角形?判定方法有哪些?2、相似三角形的有哪些基本特征?3、除了这些基本性质外,还有什么性质呢?问题1、2由学生集体回答或个别回答。问题3以设问方式提出设问置疑,引出课题新授一探究相似三角形对应高、中线、角平分线之比等于相似比情境引入通过格点图显示相似三角形中对应高、中线、角平分线的比使学生形象直观的看到它们与相似比的关系。 教师做好引导点拨,然后以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提出问题让学生证明【问题】图24.3.9中,ABC和ABC是两个相似三角形,

3、相似比为k,其中AD、AD是BC、BC上高,那么AD、AD的比等于相似比K吗?(图形略)解:ABCABCB=B又AD、AD是高,ADB=ADB= 900ADBADB【结论】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 相似三角形对应中线的比等于相似比 相似三角形对应角平分线的比等于相似比学生观察思考,口答格点图显示问题,探究结论。然后与老师共同完成证明问题的解答过程,最后得出相应的结论。当堂训练(填一填)演示多媒体示3安排学生观察、思考与交流,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数学材料的能力与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证明的过程通过老师书写出来,培养学生规范书写证明过程的习惯。新授二探究相似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问题】两个

4、相似三角形周长比会等于相似比吗?(多媒体演示验证,最后得出结论成立性)【问题】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什么?图24310中(1)、(2)、(3)分别是边长为1、2、3的等边三角形,它们都相似(见教材探索图示)(2)与(1)的相似比 2:1 ,(2)与(1)的面积比 4:1 ;(3)与(1)的相似比 3:1 ,(3)与(1)的面积比 9:1 【猜想】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即:当相似比k时,面积比【证明】详见课本第61页证明过程学生口答之中,问题可解。学生观察课本第60页图形,完成填空,小组交流讨论猜想一般结论,然后师生共同完成证明过程。运用多媒体显示,通过图形形象直观使问题得到解决。使

5、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归纳猜想,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从特殊到一般的猜想证明思路。应用训练基本题型训练 (演示多媒体)当堂训练1、2、3学生先思考后口答训练1、2。训练3学生黑板板书过程,师生共同完成。这是性质的直接应用,注意学生的规范书写解题过程。知识小结提问学生: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有哪些?然后多媒体演示1、 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2、 相似三角形的对应高之比,对应角平分线之比、对应中线之比、周长之比等于相似比。3、 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师生共同小结,使知识系统化。利用提问式小结,引导学生梳理知识。拓展训练多媒体演示 训练题显示(两个题)课外完成【作业布置】习题24.3

6、第6题 及 81页 第11题【板书设计】一回顾二. 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三解:ABCABCB=B又AD、AD是高,ADB=ADB= 900ADBADB 四. 结论 1.相似三角形的对应高之比,对应角平分线之比、对应中线之比、周长之比 等于相似比。2.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附:PPT 课件讲义母板 略教学反思 本节的主要内容主要是导出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并进行初步运用,让学生经历相似三角形性质探索的过程,提高数学思考、分析和探究活动能力,体会相似三角形中的变量与不变量,体会其中蕴涵的数学思想。 这节课基本上做到了 1.目标定位准确,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目标是教学的导

7、向轮、风向标。这节课目标明确,围绕教学任务逐层深入,提起学生思维兴趣,师生配合默契。2.教学过程流畅,教学设计环环紧扣,把学生思维一步步推向高潮,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达到课前预设的“思维步步高”的效果。教学过程的实施阶段,从类比“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入手,结合多媒体演示,让学生明确新知识的来源。在操作、猜想、证明、运用各阶段,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和学习新知的兴趣。3.细节很完美。在定理证明、强调注意点、关键点时,言简意赅,表达到位,课堂及时反馈。 同时也看到自己的不足,本节课在定理的证明阶段,本来是计划教师证明一个,剩下两个由学生说思路,课后完成证明过程,起到复习巩固的目的。但是由于自己放不开手,怕学生不会,在学生说时一再仔细强调导致最后时间不充分。其实回头想想:应该更大胆一些,放开一些,让学生有更大的思维空间;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