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发展农业.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0228173 上传时间:2023-11-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因地制宜发展农业.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第二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设计思路适时适当地为学生补充时事资料和相关背景资料,拓展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学习能够向课外延伸;从学生的生活世界引出典型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和支持学生大胆反问和逆向思维,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提供广阔的空间,以实现多维度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处地位,明确农业包括的部门;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说明我国农业分布上的地区差异及其形成原因;会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进一步发展学生用图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尊重客观规律,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增强环保意识;养成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国情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方法与过程通过

2、读图分析和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判断和概括相关规律和得出结论。教学重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教学难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意义。教学用具CAI课件。教学方法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与内容 媒体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入新课 展示文本内容:十七大报告指出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是立足我国国情和符合农村实际的重大决策呈现课题 提问:“三农”的含义?为什么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任务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指出:我国拥有13亿人口,其中8亿为农民,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江泽民同志指出: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让我们

3、把目光聚焦在中国的农业。 思考、回答: 农村、农业、农民;农村不发达;农业人口多; 讲授新课滚动展示农业的五业:种植、林、牧、副、渔图片提问: 农业由哪几个部门组成? 看图、思考、回答:农、林、牧、副、渔。要求: 1. 每人开列一日三餐的食物清单,并进行分类,看看都是哪些农业部门提供的?2. 看看自己的着装,都是由哪些农业部门提供的?3 .想一想,哪些生活用品与农业有关?比比看,谁写出的最多?农业可以为哪些工业生产厂家提供原料?4. 从生产和消费的环节看,农村的8亿农民,又意味着什么?思考、回答:蔬菜、米、面由种植业提供;肉、奶由畜牧业提供;鱼、虾由渔业提供;茶叶、水果由林业提供等。 棉布、丝

4、绸由种植业提供;毛制品、皮制品由畜牧业提供等。竹、木家具、装饰布艺、竹篮木筷、某些药品、香水、化妆品,也是以农产品为原料制成的。 思考并做出回答:木材加工厂、酿酒厂、食品加工厂、毛纺厂、棉纺厂、面粉厂、饮料厂等等。 巨大的消费市场。提问:上述四个活动,你将如何总结农业的地位和作用。 指出:所以我们说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 思考、回答:人们的吃、穿、用都离不开农业;某些工业也需要农业提供生产原料;同时又为工业产品提供巨大的消费市场。 农业的地区分布东西部差异呈现“中国农业地区分布图” 提问:指导学生按下列步骤读图分析: 1. 我国农业差异最明显的地区是哪两个部分? 2. 这两部

5、分的界线大致与我们学习过的什么界线一致? 3. 东西两部分分别是什么农业类型?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 降水稀少的西部地区,要发展种植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该地区种植业应分布在哪?分小组进行共同研究,写出发言提纲,并派出学生到讲台指图讲解。播放有关食用油的广告录像一则呈现表格提问:广告中的食用油以什么为原料?超市有哪些品牌的食用油?什么原料榨取的?提出并提问:大豆、油菜、花生叫做油料作物。你能举出一些粮食作物的例子吗?你能解释为什么“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提出:农业深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有较强的地域性,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错综复杂。农业地区分布明显,以种植业、林业、

6、渔业为主的东部也有明显的南北差异。要求:看图完成表格。指出:如何概括农作物的分布规律? 思考,回答: “金龙鱼”“福临门”“鲁花”等。大豆、油菜、花生、葵花籽等。思考、回答:小麦、玉米、水稻等。淮河以南以北自然环境不同所致。 看图、分析、完成表格填写。回答“南稻北麦”“南甘蔗北甜菜”。农业发展因地制宜 呈现“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提出并提问:农作物的生长受到热量条件、水分条件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北小麦南水稻”“北甜菜南甘蔗”的格局。那么图中反映出什么条件也影响农业的分布?为什么会影响农业的分布?看这幅图你能联想一个什么成语? 提出:“因地制宜”不仅仅是发展农业必须遵从的客观规律,也是人类一切

7、生产活动都应遵循的规律。试想图中如果在河湖区“围湖造田”,在牧草区“毁草开荒”会导致什么后果。 指出: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自己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涵。 看图、回答:“地形”;“地形影响气温和降水,从而影响农业的分布”;“因地制宜”。 倾听、讨论、发言。使湖泊失去对河水的调蓄功能,加重洪水威胁。土地沙化、水土流失、风沙扬尘等。导致该地区环境恶化。倾听、领悟。呈现“影响农业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图片提出并提问: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还受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请看图并就其中一个条件举例加以说明和证实。 看图、举例。 本课小结提出

8、:我们用本节课时间学习了有关我国农业的几个问题,让我们一起“盘点”学习的内容,谈一谈自己的收获。 提出: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的差异不仅仅包括水平方向上的差异,也包括垂直方向上的差异,所以应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这对我国这个农业大国的农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回答。复习巩固呈现教科书图4.18 研讨教科书中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思考,并提出布局的理由。展开讨论、发表见解。 布置作业提出要求: 1.调查本地农作物的熟制,主要的粮食作物、油料作物是什么?盛产什么水果?2.撰写一篇短文,介绍当地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课后独立或与同学合作

9、完成。“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第一课时北京市八一中学 卢通生【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用实例说明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难点:理解农业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教学准备】自制相关课件、中国轮廓图【教学过程】引入新课:“要想富,先修路”,有了路,就可以发展各种产业,对于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发展农业就特别重要了。请同学们判断以下产业哪些属于农业?种植水稻、伐木、饲养牲畜、捕鱼、采草药、生产桌椅。我们归纳一下,什么是农业?讲授新课: 人们的衣食住行各方面的产品大多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农业。观察图片“主要农业部门”,从反映的内容看,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获得的产品是动、植物本身。什么是农业?利用动物、植

10、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称为农业。提问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发展农业非常重要,你能说一说发展农业的重要性吗?这么多人需要吃饭、穿衣,粮食、棉花生产很重要;工业生产也需要大量的原料;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活动1请你按照下面的提示再补充例证,具体说明农业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吃种植业能提供的食物畜牧业能提供的食物渔业能提供的食物林业能提供的食物 穿用种植业的产品作原料制成的衣物用畜牧业的产品作原料制成的衣物 用用畜牧业产品加工制作的日常生活用品用林业产品加工制作的日常生活用品过渡我国是一个大国,东部、西部、南方、北方的自然条件差异很大,

11、造成农业的地区分布存在很大差异。通过查找资料,并结合读图“中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图”,你能归纳出我国各地区自然条件的差异造成农业生产的地域差异吗?在读这幅图时,可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我国农业差异最明显的地区是哪两个部分?(2)它们的界线在哪里?(3)东西两部分各有哪些农业类型?(4)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5)在降水稀少的西部地区,种植业分布在哪些地区?为什么会在这些地区发展种植业?(6)在东部地区,各种类型的农业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区?(7)林业集中在我国的哪些地区?哪些属于天然林?哪些属于人工林?(8)我国哪个地区的淡水渔业最发达?西部地区:气候干旱,热、水、土条件的配合上有较大缺陷

12、,绝大部分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农业发展历史较晚,人口稀少,劳动力不足,天然草场广布,大部分地区以畜牧业为主。那里有我国四大牧区。因为降水稀少,农区小而分散,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东部地区:热、水、土条件有较为良好的配合,农业发展历史悠久,人口稠密,是我国绝大部分耕地、农作物、林、渔、副业的集中地区。其中,东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北方与南方地区:东部秦岭一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以旱地作为基本耕地形态,发展了一套旱地农业生

13、产制度,是我国各种旱粮作物的主产区。秦岭一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以水田作为基本耕地形态,发展了一套水田农业生产制度,是水稻以及各种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的主产区。阅读 读图“我国南北方农业分布图”,认识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差异: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和棉花等主要类型。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的影响,我国农作物的地区分布有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粮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麦的地区分布呈现“南稻北麦”的格局。油料生产形成了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糖料作物则呈现明显的“南甘北甜”的分布特点。棉花生产,北方以棉花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活动 在我国西南部的山区中

14、,农作物的种类、耕作制度随海拔高低的不同而不同。请你在教材图“山地垂直气候景观”中的适当部位填上如下四组内容,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为什么该地会呈现这样的分布规律?A.双季稻、香蕉,一年三熟;B.适宜发展林业、牧业;C.玉米、荞麦、燕麦,一年一熟;D.玉米、小麦,一年两熟。结论 山区的农业是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呈带状有规律的分布的。小结 我国各地自然条件差异很大,造成农业生产和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有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教案示例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第二课时北京市八一中学 卢通生【教学重点】1.说出影响农业发展与分布的主要因素;2.说出解决我国的农业问题的基本标准。【教学准备】自制相关课件、图片【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我国各个地区都有农业发展上的优势和不足,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不同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讲授新课: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活动1参考教材图“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回答:(1)粮食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与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2)以下各地区适合开展哪种类型的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