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智能手机企业产品技术定位硕士.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0223484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1.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土智能手机企业产品技术定位硕士.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本土智能手机企业产品技术定位硕士.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本土智能手机企业产品技术定位硕士.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本土智能手机企业产品技术定位硕士.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本土智能手机企业产品技术定位硕士.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本土智能手机企业产品技术定位硕士.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土智能手机企业产品技术定位硕士.doc(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ZHE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S DISSERTATION 学 院 经济与国际贸易学院 专 业 产业经济学 姓 名 * 论文题目 * 指导教师 唐* 2016年12月硕士学位论文*策略研究2016年12月摘 要目录第一章 绪 论1第一节 问题提出1第二节 文献综述2第三节 研究内容7第四节 技术路线9第二章 本土智能手机企业产品技术定位9第一节 智能手机企业低端定位9第二节 低端定位的内在机制-基于纵向差异模型11第三节 克服创新收益陷阱的策略模式12第三章 本土智能手机企业进入成长障碍21第一节 智能手机行业

2、技术创新特征与现状21第二节 高研发成本的创新障碍27第三节 本土手机企业技术创新实证检验33第四章 本土智能手机企业专利许可和序列创新33第一节 技术许可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33第二节 序列创新对企业之间利益分配的影响34第三节 反垄断政策38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46第一节 主要结论46第二节 政策建议47参考文献49附录52致谢53第一章 绪 论第一节 问题提出 近五年以来,我国智能手机行业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2014年全年,我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达到3.9亿部, 占全国手机出货总量的86%, 约占全球智能手机手机出货量的33%,成为继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市场。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往

3、往是在国外领先企业占据技术优势地位的情况下展开的不对称竞争。在智能手机行业,尽管苹果和三星等企业以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在高端手机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但以中兴、华为、联想、酷派、小米、HTC等为代表的国产手机企业则主要集中生产中低端手机。近年来国产手机的市场份额逐年提高,国外高端手机的市场份额则不断下降。2014年,国产手机市场份额达到了80%,国外手机市场份额仅为20%,这就引出了以下的问题:为什么中国手机企业的低端产品技术定位却获得了较好的市场绩效结果? 我国智能手机行业发展呈现出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市场绝对集中度较高,行业内大多数企业采用的低价竞争策略,导致市场内价格战、产品化同质性严重。在国

4、产品牌占据我国全部智能手机市场60%以上的情况下,通过手机数据库分析可得, 市面上销售的手机当中: 1000元及以下手机约占52.48%, 1000-1999 元之间的约占28.16%, 2000-3000 元约占11.84%, 3000 元以上国产品牌手机已寥寥无几。特殊的价格扎堆现象及行业集中度偏高体现着不健康的竞争,市场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低利润的虚假繁荣现象,超过80%的行业利润被国外品牌占据,国产智能手机行业的低成本优势正在丧失。为此近年来国产手机开始注重其手机专利的技术创新,开始进军高端手机市场,专利申请数量也不断增加,2006-2012年是中兴、华为专利申请的高峰时段,平均每年专利

5、申请在6000件左右。但是进行技术创新往往伴随着巨大的研发成本,在高研发成本下,本土智能手机企业可能面临不盈利的局面,本土企业面临“高研发成本下的进入壁垒问题”。 近五年随着国产手机企业的崛起,国产厂商数量急剧增加,但由于国产厂商的定价行为和核心专利技术的缺失,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本土企业的利润水平, 相较于国外一线品牌, 缺乏对供应链的把控能力和原器件的议价能力, 使得生产成本无法进一步优化。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发达国家正凭借其技术标准和专利技术,不断在全球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跨国公司在高技术领域占据技术优势,并通过“ 专利和技术标准壁垒”来保护企业的利益,通过专利和技术标准占有、许

6、可和转让,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将技术独占优势转化为市场垄断优势,在经济和贸易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将给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追赶带来重重困难和风险 。 本文基于以上三个问题来阐述本土智能手机行业在技术赶超过程中遇到的障碍, 第二节 文献综述 关于智能手机行业的国内外研究主要着眼于智能手机行业进入壁垒、智能手机行业差异化定位、智能手机行业技术追赶三个方面。 一、结构性进入壁垒相关研究 结构性进入壁垒是指在位厂商在利润最大化决策时所产生的有利于保护自己而将潜在进入厂商阻隔在一个行业外的效应,是由产品技术特点、资源供给条件、社会法律制度、以及消费者偏

7、好等因素所形成的壁垒。本土智能手机行业在技术上赶超时面临的结构性进入壁垒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产品差异化壁垒 由产品差异化所形成的进入壁垒是指消费者对在位厂商的产品偏好程度高于新厂商产品,以致引起新厂商产品进入市场的障碍。一般来说,在位厂商利用品牌差异、广告宣传等手段,使其产品和品牌已为消费者所熟悉,其市场形象和信誉已经确立,从而获得了产品差异化优势。品牌差异化是指厂商利用各种途径和手段造成与竞争者同类产品有差异的品牌,以取得消费者的认同。品牌差异化越成功,消费者的忠诚度就越强,市场势力就越大,厂商就有绝对的市场支配权力。这对于其他潜在进入者和新进入者而言,就会形成一种强大的进入障碍,阻

8、止竞争者的出现和进入。因为相对于实施品牌差异化的在位厂商而言,潜在的进入者必须支付一笔品牌差异化的成本来对抗在位厂商己占据市场的有利位置和具有优势的市场份额。即使潜在进入者最终能进入该市场,他们可能会发现相对于取得的利润而言,进入的成本太大,因此品牌差异化起到了一种进入壁垒的作用。 其中广告是一种塑造产品差别化壁垒的很好手段。广告可以为消费者提供信息,从而降低消费者的搜寻成本,在为厂商把商品通过广告的着意渲染使得消费者对广告的商品形成主观意识,加深了对商品的差异化认识。一般情况下,在位厂商创造的稳定、忠诚的商品偏好要发生较大幅度的转移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产品的差异化壁垒是普遍存在的。 (2)必

9、要资本量壁垒 必要资本量是指新企业进入市场必须投入的资本。在不同的产业,必要资本量随技术、生产、销售的不同特征而表现出很大的差异。生产过程的资本密集程度越高,比要资本量越大,新企业筹措资金越困难,其资本费用就比在位企业高,因此新企业进入市场的难度就越大,这就是必要比要资本量壁垒。 二、纵向差异化相关研究 产品差异指的是产业内具有竞争关系的企业生产的同类产品,由于产品的质量、款式、性能、销售服务和消费者偏好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的产品之间的不完全替代。产品差异强调的是同类产品之间的不完全替代。 关于产品差异的描述,最早始于豪泰林(Hotelling,1929),他通过建立空间差异化模型来研究消费者对

10、不同产品的偏好。张伯伦(Chamberlin,1933)在其经典著作中讨论了产品差异化,并把竞争性市场分为寡头竞争和垄断竞争,他指出由于产品差异化的存在,垄断竞争的情势与空间差异化模型中的零盈利均衡有所不同。尽管其对寡头竞争的处理十分简单,而且没有得出明确的结论,但是他的开创性研究却十分成功地引导了后来学者对产品差异化的研究,这一研究大部分围绕两个经典模型展开,一是水平差异化问题,随着对产品差异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化,逐渐出现了另一个经典模型即纵向差异研究。 纵向差异是指在产品空间中所有消费者对所提及的大多数特性组合的偏好次序是一致的那些特性之间的差异。描述纵向(垂直)差异时,在价格相等的条件下,

11、关于特性空间有一种自然的排序。最典型的例子是质量,因此纵向差异主要研究有关产品质量的问题,研究厂商如何选择产品质量、如何使高质量产品的生产厂商一直维持高质量产品的生产,而不降低质量谋求短期利益最大化。在纵向差异产品空间中,消费者的偏好次序是一致的,都认为较高的质量是更好的。不同收入的消费者购买不同质量的产品,高收入者购买高质量产品,低收入者购买低质量产品。 Gabszewicz&Thisse(1979)首次分析了在寡头市场企业销售不同质量的商品,他们证明了通过价格竞争市场上会出现一种均衡的结果,在这个均衡中消费者不会购买任何商品中的一种或者所有的消费者购买其中商品中的一种。产品差异的程度和消费

12、者偏好的分布决定了以上哪一种均衡可能实现。企业偏向于生产不同质量的产品这一观点被Shaked and Sutton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阿福纳谢科德和约翰萨顿(Avner ShakedJohn Sutton,1982)在通过产品差异来缓解价格竞争一文中描述了垄断竞争条件下的一个多阶段完美均衡,在这种市场结构下,潜在进入者会通过产品差异进入市场并且获得正的利润。他们证明了产品质量差异可以缓解价格竞争。在产品质量不依赖于生成成本和没有持续的进入威胁下,一个企业会选择最高的产品质量,而其他的企业则会选择最低的产品质量。Hung and Schmitt(1988,1992)引入了企业连续的进入和连续的进入

13、威胁,同时,新进入的企业会面对一个固定的生产成本,如果生产成本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在位企业会阻止进入,如果进入没有被阻止,在位企业会选择高质量,而进入者会选择低质量,并且进入者和在为企业质量之间的比例是不变的。Choi and Shin(1992)强调产品质量与成本是独立的,并且生产成本为零,他们通过拓展Tiroles(1988)的模型来描述在不完全覆盖市场在位企业首先选择质量水平,然后进入者选择了与在为企业一个固定比例(4/7)的质量水平.。以上学者的分析都是基于质量独立于成本这个假定来进行的,而实际上产品质量和成本是有正相关关系的。Donnenfeld and Weber(1992,1995

14、)分析了在一个三个企业的有顺序进入模型中,有一个在为企业,两个潜在进入者,这个模型有两种可能的进入质量选择,一种可能的情况是两个在位企业同时选择他们的质量水平,然后第三个企业随后选择自身的质量水平,另一个情形是这三个企业有顺序的选择各自的质量水平,在他们的分析中,这两种情况的均衡结果是一样的。尤其特别的是在第二种情况下第一个在为企业并不会成为领导者相对于第二个企业来说。但是Ronnen(1991)证明了在质量依赖于成本假定下,第一个在位企业可以成为市场的领导者。这表明了在质量依赖于成本这个前提下,同时进入和有顺序的进入的均衡结果是不同的。Ronnen假定产品的单位成本为零,但是质量是成本的凸函数。Lutz(1993,chap,1)采用了Ronnen的框架来说明企业最好的质量选择和相应的利润水平。在竞争者的可能的质量选择范围内,一个企业首先选择高质量但是当其他竞争者的质量水平增加时,首先选择高质量的企业的利润会减少。在没有固定的成产成本下,低质量企业的利润会随着其他竞争者质量水平的提升而增加。因此,一个企业的最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