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夷门歌》诗词赏析.docx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0222778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维《夷门歌》诗词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王维《夷门歌》诗词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王维《夷门歌》诗词赏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王维《夷门歌》诗词赏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王维《夷门歌》诗词赏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王维《夷门歌》诗词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维《夷门歌》诗词赏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王维夷门歌诗词赏析 夷门歌 唐代:王维 七雄雄雌犹未分,攻城杀将何纷纷。 秦兵益围邯郸急,魏王不救平原君。 公子为嬴停驷马,执辔愈恭意愈下。 亥为屠肆鼓刀人,嬴乃夷门抱关者。 非但大方献良谋,意气兼将身命酬。 向风刎颈送公子,七十老翁何所求。 译文 战国七雄的胜败不行知,攻城杀将纷乱甚多。 秦军增兵围困赵都邯郸,魏王畏秦不敢出兵相救。 信陵君为侯嬴驾车过市访友,执辔愈恭颜色愈和。 朱亥是持刀宰杀牲口的屠夫,侯嬴是掌管魏国都城大梁东门锁匙的守门人。 侯嬴不但为信陵君献窃符夺兵之计,而且极重义气,竟以身命相报。 侯嬴甘愿以身命报答信陵君知遇之恩,七十岁老人别无所求。 解释 1.夷(y)门:战国时

2、期,魏国都城大梁的东门。这首诗中所歌颂的侯嬴是夷门的守门官,故名为夷门歌。 2.七雄:战国时期七个主要的诸侯国齐、楚、秦、燕、赵、魏、韩合称“战国七雄”。雄雌:即胜败。 3.纷纷:纷乱。 4.“秦兵”二句:秦军在长平之战大破赵军后,乘胜包围邯郸。平原君夫妇屡次写信向魏国及信陵君求救。魏王畏惧秦国,虽命晋鄙领兵十万驻扎于邺,但是仅仅观望,不敢出兵相救。信陵君屡次劝谏魏王,魏王均不听。邯郸:战国时赵国都城,即今河北邯郸市。 5.魏王:指魏安釐王。公元前260年,秦兵攻赵,在长平坑赵卒四十万,遂围邯郸。赵向魏求救,魏安釐王不应。 6.平原君:即赵胜,战国时赵惠文王之弟,战国四公子之一,也是信陵君的姐

3、夫。任赵相,礼贤下士,门客从多,与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齐国孟尝君齐名,并称为“四公子”。 7.公子:即信陵君,名魏无忌,战国时魏安釐王异母弟,门下有食客三千。 8.嬴(yng):即侯嬴,魏国的隐士,当时是魏国都城大梁监门小吏。信陵君慕其名,亲自执辔御车,迎为上客,为信陵君献计窃虎符,夺兵救赵。为守秘,自刎以报信陵君。 9.驷(s)马:四匹马拉的车子。 10.执辔(pi):驾车。辔:驾奴牲口的嚼子和缰绳。辔:驾奴牲口的嚼子和缰绳。史记魏公子列传载魏有隐士名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愿受。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来宾,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侯生摄敝

4、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公子引车入市,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11.亥:朱亥,战国魏人,有勇力,与侯嬴相善,隐于市,为屠户。后助信陵君救赵。 12.屠肆(s):屠宰铺。肆:旧时指铺子,商店。 13.鼓刀:操刀。鼓:挥舞。 14.抱关者:守门小吏。 15.“非但”二句:写二人帮忙公子窃符救赵的豪侠仗义之举。信陵君于魏王宠姬如姬有恩,侯嬴于是为信陵君献计,请如姬帮助从魏王卧房中偷出兵符,预备夺晋鄙之军救赵却秦。如姬果真窃得兵符。公子行前,侯嬴又说:“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公子即

5、使合了兵符,但是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向王请示,事情就危急了。”于是让他的朋友大力士朱亥和公子一起去,预备在晋鄙不听时击杀他。侯嬴又对公子说:“我年老了,不能跟随公子。等公子到达晋鄙军时,我将自刭以谢公子。”公子至邺,假称魏王派自己来代替晋鄙。晋鄙果真疑心,朱亥遂以大铁椎击杀晋鄙。公子统帅晋鄙军,进击秦军,秦军解邯郸之围而去。 16.“向风”二句:写侯嬴果真自刎,赞美他的仗义轻生,大方任侠。晋书段灼传:“七十老翁,复何所求哉。” 赏析 题材的因袭,包括不同文学形式对同一题材的移植、改编,都有一个再制造的过程。王维桃源行当然是胜利的一例,而他的夷门歌同样也是故事新编式的杰作。 此诗题材出自史记魏公子

6、列传,即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历史故事。但从魏公子列传到夷门歌,有一重要更动:故事仆人公由公子无忌(信陵君)变为夷门侠士侯嬴,从而成为主要是对布衣之士的一曲赞歌。从艺术手法上看,将史传以二千余字篇幅记载的故事改写成缺乏九十字的小型叙事诗,对题材的重新处理,特殊是剪裁提炼上“缩龙成寸”的特别本事,令人叹绝。 诗共十二句,四句一换韵,按韵自成段落。 一至四句交待故事的背景。先写七雄争霸天下的大势,后写“窃符救赵”大事的成因。以“何纷纷”三字道出天下大乱的局面,以“益围邯郸怠”退出状况的紧急,以“不救”二字表现出形势的严峻。 “七雄雄雌犹未分,攻城杀将何纷纷。秦兵益围邯郸急,魏王不救平原君。”四句交代故事

7、背景。细分,则前两句写七雄争霸天下的局势,后两句写“窃符救赵”的缘起。粗线钩勒,笔力雄健,“叙得峻洁”(姚鼐)。“何纷纷”三字将攻城杀将、天下大乱的局面形象地表出。传云:“魏安厘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赵都)”,诗只言“围邯郸”,然而“益急”二字传达出一种紧迫气氛,表现出赵国的燃眉之“急”来。于是,与“魏王不救平原君”的轻描淡写,对比之下,又表现出一种无援的无望感。 五至八句,写信陵君礼遇侯生。连用两个“愈”字,一是写出侯生的有意高傲,二是写出魏公子的礼贤。“亥为屠肆鼓刀人,嬴乃夷门抱关者”两句,巧用原文,点化为对仗句。 赵魏唇齿相依,平原君(赵国贤公子)又是信陵君的姊夫。

8、无论就公义私情而言,“不救”都说不过去。无奈魏王惧虎狼之强秦,不敢发兵。但诗笔到此突然顿断,另开一线,写信陵君礼贤下士,并引入主角侯生。 “公子为嬴停驷马,执辔愈恭意愈下。亥为屠肆鼓刀人,嬴乃夷门抱关者。”信陵君之礼遇侯嬴,事本在秦兵围赵之前,故这里是倒插一笔。其作用是,临时中止前面表达,造成悬念,同时运用“切割”时间的方法形成跳动感,使短篇产生不短的效果,即在后文接叙救赵事时,给读者以一种隔了相当一段时间的感觉。信陵君结交侯生事,在史记有一段脍炙人口的、绘声绘色的描写。诗中却把诸多情节,如公子置酒以待,亲自驾车相迎,侯生不让并非礼地要求枉道会客等等,一概略去。单挑面对侯生的高傲“公子执辔愈恭

9、”的细节作突出刻画。又奇妙运用“愈恭”“愈下”两个“愈”字,显示一个时间进程(大事进展过程)。略去的情节,借助于启发读者的联想,得到补充,便有语短事长的效果。两句叙事极略,但紧接二句交代侯嬴身份兼及朱亥,不避繁复,又出人意外地详。“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臣乃市井鼓刀屠者”,都是史传中人物原话。“点化二豪之语,对仗天成,已征墨妙”(赵殿成王右丞诗集笺注),而唱名的方式,使人物情态跃然纸上,颇富戏剧性。两句妙在强调二人卑微的地位,从而突出卑贱者的智勇;同时也突出了公子不以富贵骄士的精神。两人在窃符救赵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故强调并不多余。这段的一略一详,正是白石道人所谓“难说处一语而尽,易说处莫便放过

10、”,贵在匠心独运。 九至十二句专写侯生,与首段照应。以“献奇谋”,即筹划窃符救赵及夺晋鄙军写出其智;以“向风刎颈”写出其义。末两句写得大方豪迈,感人颇深。 “非但大方献奇谋,意气兼将生命酬。向风刎颈送公子,七十老翁何所求!”最终一段专写侯生,既紧承前段又遥接篇首,回到救赵事上来。“献奇谋”,指侯嬴为公子筹划窃符及赚晋鄙军一事,这是救赵的关键之举。“意气”句则指侯嬴于公子至晋鄙军之日北向自刭事。其自刎的动机,是因既得信陵君知遇,又已申燕刀一割之用,终生意愿已足,生命已属多余,故着力表现这一点。末二句谈论更作波澜,说明侯生义举全为意气所激,并非有求于信陵君。大方豪迈,有浓郁抒情风味,故历来为人传诵

11、。二句分用谢承后汉书杨乔语(“侯生为意气刎颈”)和晋书段灼传语(“七十老公复何所求哉!”)而使人不觉,用事自然入妙。诗前两段铺叙、穿插,已蓄足力气,末段则以“非但”、“兼将”递进语式,把诗情推向顶峰。以乐曲为比方,有的曲子结尾要拖一个尾声,有的则在激越外戛然而止。这首诗实行的正是后一种结尾,它如裂帛一声,突然完毕,却有“大方不行止”之感,这手法与悲壮的情事正好适宜。 此诗写战国时隐者义士侯嬴献策救赵,大方捐驱的壮烈行为,热闹歌颂侯嬴和朱亥这些出身下层的英雄人物见义勇为的豪侠精神,也赞扬了信陵君能任用贤才的开明政治风度。 此诗把一个有头有尾的史传故事,择取三个重要情节来表现,组接奇妙、语言精炼、人物形象鲜亮,代表着王维早年乐观进取的一面。唐代是中下层地主阶级学问分子在政治上扬眉吐气的时代,这时消失为数不少的歌咏游侠的诗篇,决不是偶然的。夷门歌故事新编,溶入了新的历史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