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防舞弊审计的20种主要方法范文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0222136 上传时间:2023-04-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总结防舞弊审计的20种主要方法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总结防舞弊审计的20种主要方法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总结防舞弊审计的20种主要方法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总结防舞弊审计的20种主要方法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总结防舞弊审计的20种主要方法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总结防舞弊审计的20种主要方法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总结防舞弊审计的20种主要方法范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总结防舞弊审计的20种主要方法范文 对会计舞弊及审计方法的探究 会计舞弊是当前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它破坏了经济秩序,扰乱了社会诚信,与构建和谐社会背道而驰。 一、会计舞弊定义 会计舞弊的定义到目前为止,会计舞弊的概念学术界还没有一个较为一致的定义,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a)将会计舞弊用特定术语“不正当行为”表示。美国注册公共会计师协会(aicp)又将“不正当行为”定义为“任何对财务信息的有意错误表述或故意忽略”,这实质上是特指会计舞弊。我国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将舞弊定义为: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员工或第三方使用欺骗手段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

2、。综合上述定义,可以给出一个进一步完善的会计舞弊的表述:会计舞弊是指行为人以获取不正当利益为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和有目的地故意违背真实性原则,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和规章规范,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行为。 二、会计舞弊的常见形式 由于企业经济活动千差万别,经营管理各具特色,财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会计处理方法相当复杂,因而企业会计舞弊形式多种多样。一般常见的形式有如下几种: 一是利用关联交易,人为调节利润。有些企业为了少报利润或偷税,从有关联的企业高价买进原材料,再将产成品低价卖给其他有关联的企业,从而扩大成本费用,少计收入,减少经营利润,偷逃税款。 二是在一定的会计期间内多计或少计收入

3、和费用。有的企业为了达到一定的 目的,将未实现的收入作为收入入账,如在服务或工程未提供完毕之前,就确认收入实现,多计收入;有的企业对已经发生的支出不计入成本等。 三是隐匿或高估负债。有的上市公司为了筹措资金,夸大经营业绩,故意隐匿负债。而一旦问题被揭露出来,公司已经存在着巨大的经营风险,引起股票暴跌。 四是虚构业务。例如,有的企业为套取现金而虚构出差业务,以差旅费的名义从银行多提现金;出纳人员为侵吞现金而虚构支出等。 五是多头开户。有的企业为了偷税,将一部分业务收入转移到其他银行账户;有的是为了转移资金,逃避监督,在多家银行开设账户,供小团体或个人违规使用。 六是隐匿或篡改原始凭证。例如,有的

4、企业会计人员为了多报出差费用,篡改住宿费等原始单据,或者在其他有关系的旅店开住宿发票,多报费用侵吞公款;有的企业为隐瞒收入而隐匿销货发票或开具“大头小尾”的发票等。 七是利用企业内控制度的缺陷进行舞弊。例如,有些企业内控制度不健全,单位空白支票、财务专用章、法人印鉴由出纳人员一人保管,出纳人员私自开具支票,挪用公款。 八是与他人串通进行舞弊。例如,材料采购人员与材料核算人员、仓库保管人员串通,在材料的采购、定价、核算方面做文章,利用出入库方便,侵吞单位材料。 三、会计舞弊的原因 从当前情况来看,企业之所以会频繁发生会计舞弊行为,其主要根源在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无效。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5、的目的就在于发现、防止和纠正错误与舞弊。从理论上讲,一切的错误和舞弊是能够被健全的内 部控制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的。从目前国内企业的现状来看,公司决策权控制在一个或少数几个人手中,内部控制存在严重缺陷,相关职务的管理人员相互勾结,内外串通导致舞弊。这些内在因素的共同影响,削弱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约束力,必然容易诱发会计舞弊行为。 目前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尚有不完善的地方。企业之所以敢进行会计造假,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目前对企业经营业绩进行考核评价的主流方法还不尽科学、合理。目前大部分企业还是把建立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上的营业利润,用来作为评价企业业绩的主要方法。以权责发生制下的营业利润来评价企业经营业

6、绩,其优点是符合目前的会计制度,简便易行。但是,建立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上的营业利润,受成本费用在受益期间摊配的影响较大,而这种摊配的合理与否往往是建立在企业经营者对相关经济事项的“合理预期”的基础上的,因此,其科学性、公允性外界无法准确了解。这就为经营者作假舞弊提供了方便,即使其作了假也不能及时被发现。 对舞弊者处罚不力。舞弊者之所以敢舞弊,主要是因为他们预期舞弊能够带来的利益或好处要远远大于被发现并受到处罚而带来的损失。目前,我国对企业会计舞弊行为的司法处罚还处于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威慑力不足,且在国有及法人股东处于绝对控股地位的情况下,很难认定舞弊造假是为了个人利益。因此,对当事者的处罚也更多

7、地倾向于追究法人单位的经济责任,而对参与舞弊的个人的刑事及民事处罚还比较弱,对个人的触动不是很深。这些都助长了作假舞弊的风气。 四、针对会计舞弊的审计方法 审查和评价内部控制系统。从审计角度分析,舞弊的存在与发生,说明被审计单位组织管理上有漏洞,内部控制存在薄弱环节。因此,实施舞弊审计时,需注意对内部控制的审查与评价。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标准包括:被审计单位是否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具体的管理条例及在发现违规行为时应采取的措施;是否建立恰当的授权政策;是否制定了保护资产的政策与程序;是否需要提 出一些协助防止舞弊的建议等。 进行现金流量分析。如果企业的经营业绩优良,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为

8、负数,那么,其经营业绩的真实性、风险性尤为值得审计人员关注,审计人员应重点关注其销售收入的真实性,判断其是否存在虚开销售发票、虚增应收货款的现象;在其真实性可以确认的情况下,审计人员还应关注其销售政策,分析其大幅增加的应收货款收回的可能性,判断企业是否采用明显不合理或风险较大的销售政策“制造”经营业绩。如果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为正数,而其总的现金流量为负数,那么,审计人员应重点关注其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如果企业的某项对外投资数额较大且长期没有投资回报或其回报明显低于正常水平,审计人员应分析该项投资的真实性,判断其是否以对外投资的名义将资金转移到账外进行运作。 进行资产变动分

9、析。如果企业的资产结构变动较大,那么,其变动的必要性、合理性尤为值得审计人员关注。如果企业在报告期内进行了资产重组或资产置换,审计人员应重点关注资产重组或资产置换对企业的影响程度,分析其必要性、合理性、合法性,判断企业是否利用资产重组、资产置换调节利润或逃避税收。如果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资产对外投资、抵押贷款、抵偿债务,审计人员应重点关注相关资产的评估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分析其必要性、合理性,判断企业是否利用资产评估调节资产价值。 进行异常利润分析。企业管理者有时迫切需要良好的销售收入来美化其经营业绩,或达到预先制定的目标。审计人员对于不寻常或不合常规的交易,应保持怀疑态度,单凭合同上的法律文字

10、或条款是不够的,须凭其敏锐的专业嗅觉,对这些条款仔细查核。对于合同上未列示的可能附带的约定,尤其应保持警觉。如果一个企业的利润主要来源于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或营业外收入,审计人员应重点关注上述其他业务收入等事项的真实性,以判断企业是否存在重大会计舞弊。 另外,还应关注存货的异常变动。许多企业利用虚增虚减存货数量,不按配比原则归集和分配成本费用,通过操纵存货盘点掩盖存货舞弊,操纵主营业务成 本,进而操纵利润。在分析企业是否存在存货舞弊时,应重视分析性复核的应用,首先,对存货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测试,已建立的存货内部控制制度未能得到有效执行,审计人员对此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其次,对于价值高、长期账实

11、不符、积压毁损报废的存货账户,审计人员应予以重点关注。再次,加强对存货的监盘和抽盘,在实际监盘时,审计人员不仅要注意存货的数量,而且要注意存货的质量、有效期等相关因素。 进行关联交易分析。如果企业的关联交易没有建立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那么,关联交易的目的尤要引起审计人员的关注。如果一个企业的业务收入、利润主要来源于关联企业,审计人员应重点关注其定价政策以及费用分摊等相关事项,判断其经营业绩在多大程度上依赖关联交易,如果剔除这些关联交易或者将关联交易的价格调整为正常的交易价格,企业的经营业绩将会产生多大的影响,以此判断企业是否存在重大会计舞弊行为。 加大处罚力度。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我国立法机

12、关及有关管理部门先后制订并发布了相关的法规和制度,如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等,但在实际工作中,目前一些企业贯彻执行法规和制度的情况很差,不少单位知法犯法的情况依然存在。因此,加大相关法规和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是我们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对蓄意造假者的惩罚力度不足,只伤其皮毛,不动其筋骨,致使某些单位和个人仍然敢于铤而走险。今后对于恶意造假并产生严重后果者,一定要加大处罚力度,不仅要对有关负责人给以严厉处罚,而且要追究相关单位法律责任,警示后来者不敢重蹈覆辙。 审计人员应具备熟练的专业技能。审计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执业水平,是提高审计人员鉴别舞弊行为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开展舞弊审计的有力保障,也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重要条件。具备熟练的专业技能,要求审计人员在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的驱动下,必须掌握有关舞弊的知识,懂得舞弊的特征、施行舞弊的技术以及与被审计活动有关的舞弊类型。并通过自身的学习和参与社会审计的交流与合作,来提高识别舞弊行为的准确率,保证舞弊审计的恰当性。参考文献: 审计学原理中国审计出版社会计舞弊反思黄世忠企业会计舞弊形式及审计方法杨丽英 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