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教学设计(教案)辨志小学高翔.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0222118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修改)教学设计(教案)辨志小学高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修改)教学设计(教案)辨志小学高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修改)教学设计(教案)辨志小学高翔.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修改)教学设计(教案)辨志小学高翔.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修改)教学设计(教案)辨志小学高翔.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修改)教学设计(教案)辨志小学高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修改)教学设计(教案)辨志小学高翔.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教案)模板基本信息学 科美术年 级三年级教学形式上课教 师高翔单 位绍兴市斗门镇辨志小学课题名称四季歌学情分析本堂课是浙江人民美术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第5册,第6课的内容。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这节课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了解一年四季的知识,运用自然界的各种景物来表现四季的不同特征。通过对四季景物的观察、比较、描绘,提高观察和表现能力。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四季的意味,体会出画中情境。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四季中不同季节景色的对比,让学生观察比较出每个季节独有的景物和色彩,以及这些色彩带给人们的感觉。2.过程与方法选择一个或几个季节,用油画棒绘画出四季的不同景物,从中对

2、每个季节加以区分。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四季、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力。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不同季节的感受,以及不同颜色给人不同的感受,运用冷暖色调体现出不同的季节。抓住四季的象征性景物,绘画出四季的象征性景物。教学难点:将对颜色的不同感受,对季节的不同感受,通过四季象征性的景物表现出来。教学过程1.课前导入在上课之前,老师想给同学们看四张图片。现在,老师想说,用一种颜色代表一个季节,那么你们会给每个季节搭配什么样的颜色呢?(红、黄、蓝、绿为主色调的图片)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每个季节的颜色有初步了解。2.不同颜色给人带来的不同感

3、受对于春天和秋天,我想大家都没有争议,春天草木丛生,秋天果实丰收(图片)但是,老师现在有一个问题,同学们有没有见过夏天什么东西是红色的,冬天什么东西是蓝色的吗?为什么用红色表示夏天,用蓝色表示冬天呢?当你们看到红色的时候,你们会想到什么?师:炎热,热情,火,燃烧,暖和当你们看到蓝色的时候你们会想到什么?师:大海,天空,寒冷那么我们可不可以用红色来表现冬天,蓝色来表现夏天呢?师:像红色、橙色、黄色这些我们看了之后会让我们感觉到温暖的颜色,我们就叫做暖色调;蓝色、青色这些看了之后感觉到寒冷的颜色,我们就叫做冷色调。设计意图:了解不同色彩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同时让学生对冷暖色调有了初步的了解。3.引

4、出题目那么,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就用这四种颜色给我们带来的不同感受来欣赏一下四季的美景。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四季歌。4.看西瓜、雪人的图,分组讨论。刚才,我们说到可以用红色代表夏天,那我想请问下同学们在夏天的时候我们都能够看到什么东西呢?(出示夏天的图片) 我们看到这幅图片之后有什么感受呢?有没有觉得暖洋洋的感觉,如果是你,你还可以在画写什么东西更加明确的感受到夏天的炎热呢?师:游泳、西瓜、知了,穿短袖的人看到这张照片,你想到了什么季节?刚才,我们说过了蓝色是冷色调,那么,如果是你,你会用蓝色来表现什么事物呢?师:滑冰、堆雪人、打雪仗、下雪、冬眠5.小组讨论,春天和秋天可以描绘什么样的景

5、色春:小燕子、桃花、梨花、迎春花、放风筝、百花齐放、打高尔夫秋:金黄稻穗、火红枫叶、菊花、桂花、大雁南飞、水果熟了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思维,发挥想象力。引起学生对每个季节有哪些独特的事物的思考。6.欣赏优秀作品,拓宽学生思路(1)欣赏优秀的学生作品,让学生们自己发现画面上有什么东西。(2)欣赏大师作品。设计意图:通过对优秀作品的欣赏,能够让学生对画面的完整感有个了解,知道什么是好的画。7作业练习,教师指导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季节进行创作。(要求:抓住这个季节的色彩特点以及主要事物)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8作品展示将学生中优秀的作品拿到投影仪上面观看,并且让学生自己分析自己的作品。9.课后延伸收集有关四季的材料(诗歌、图片)板书设计作业或预习自我评价细节还有待提高。组长评议或同行评议(可选多人): 评议一单位: 姓名: 日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