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湘教版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 第三章 第三节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0219304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湘教版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 第三章 第三节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地理湘教版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 第三章 第三节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地理湘教版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 第三章 第三节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地理湘教版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 第三章 第三节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地理湘教版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 第三章 第三节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湘教版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 第三章 第三节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湘教版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 第三章 第三节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 Word版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庖丁巧解牛知识巧学一、工业区位因素1工业区位的概念工业区位是指工业企业的经济地理位置,以及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与相关事物的联系。生产主要在工厂里进行。在工厂里,劳动力(工人、技术人员等)利用动力(燃料、电能)和机械设备,将原料制成产品的过程。2工业区位影响因素(1)主要的工业区位影响因素工业不像农业那样受自然条件的严格限制。工业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小,除场地和水源外,工业生产一般不要求更多的自然因素投入,这就使工业生产在地域上比农业生产灵活得多,并且除极少数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外,绝大多数工业可在任何季节进行连续性生产,即与农业生产相比,工业生产在地域上具有灵活性,在季节上具有连续性。

2、一般来说,运输、土地和集聚是影响工业区位的三大主要因素,如下所示。(2)工业生产类型的划分及其分布、发展特点工业生产的类型可划分为资源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其分布及特点如表3-8所示。表3-8类型主要部门生产分布发展资源密集型采掘工业、农产品加工工业严重依赖自然资源受自然资源分布的制约受土地生产力和矿产储量的限制,发展时需要进行一定的控制,并要有长远规划资金密集型钢铁、化工等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对原材料的依赖性仍很严重这类工业与资源密集型工业一起往往形成大规模的工业区产品多数处于成熟期,很少有产品创新。企业可以采用新的生产过程和生产方法取代过时的生产过程和方法劳动密集型纺

3、织业、普通服装制造业、装配业等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劳动力工资水平的影响较大分布在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地区产品处在成熟期和衰退期,需要改善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技术密集型微电子工业、核工业、航天工业、激光工业等从产品的研究到生产都要求有高技术水平分布在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发达的地区产品多处于增长期和开发期,不断有新产品问世,产品的更新速度很快(3)不同的工业企业影响其主导区位因素也有差异,按影响工业企业的主要因素可分为原料导向型、市场导向型、动力导向型、廉价劳动力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其特点和区位选择如表3-9所示。表3-9工业类型工业特点部门举例区位选择原则原料导向型工业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原料

4、成本较高的工业甜菜制糖、甘蔗制糖、水产品加工、水果罐头等接近原料产地市场导向型工业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较高的工业啤酒、汽水、家具、印刷、石油加工、棉布等接近消费市场动力导向型工业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的工业钢铁、冶金(炼铝)、化学等重工业接近能源供应地(火电厂或水电站)廉价劳动力导向型工业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工业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等工业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技术导向型工业技术要求高的工业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等工业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4)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在工业区位选择时,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总是尽量将工厂区位选择在原料、动力充足、劳动力质优价

5、廉、市场消费量大的地区。现实中,人们总是把工厂建在具有明显优势条件的地方,因而出现不同指向型工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这些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是在不断变化的;工业区位并不能完全以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为目的,工业区位还需考虑社会因素、环境因素,其中环境效益更需慎重考虑。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各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也在不断变化,其原因及表现如图3-18所示。图3-18误区警示 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是绝对的。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有些工厂的区位选择可能考虑其他因素,例如伊春建设家具厂就是符合接近原料产地的原则。(5)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自然资源:原料、动力(燃料)。自然条件:

6、主要指工业布局区域的地质、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状况,以及有无大的自然灾害。在地形起伏较大、自然灾害频繁的地区,尤其是洪水威胁的地区,不宜布局大型工业企业。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状况、交通运输条件、劳动力供给,以及投资环境和经济政策。一般成衣加工业宜布局在劳动力较多、工资水平比较低的地区,高级时装的设计和加工则需要靠近消费水平较高的大城市。一些享受优惠政策的工业开发区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成为工业投资优先考虑的区位因素之一。生产技术因素:包括生产设备与工艺、从业人员素质与科技开发水平等。市场因素环境生态因素:环境生态状况对工业布局的影响越来越大。知识拓展 风向频率与

7、工业布局的关系风向频率是以“玫瑰花”形式表示各方向上气流状况重复率的统计图形,所用的资料可以是一月内的或一年内的,但通常采用一个地区多年的平均统计资料,其类型一般有风向玫瑰图和风速玫瑰图。风向玫瑰图又称风频图,是将风向分为8个或16个方位,在各方向线上按各方向风的出现频率,截取相应的长度,将相邻方向线上的截点用直线联结的闭合折线图形(如图3-19)。在图3-19中该地区最大风频的风向为北风,约为20(每一间隔代表风向频率5);中心圆圈内的数字代表静风的频率。图3-19如果用这种方法表示各方向的平均风速,就成为风速玫瑰图。风速玫瑰图还有其他形式,如图3-20,其中图乙为风频风速玫瑰图,每一方向上

8、既反映风频大小(线段的长度),又反映这一方向上的平均风速(线段末段的风羽多少);丙、丁为无量化的风玫瑰简易图,线段的长度表示风频的相对大小。甲 乙丙 丁图3-20工业布局中,要合理安排好工业区与居住区的关系,规模小,无污染的工业可以布局在城内的居民区;而污染较大的企业,应当布局在远离城市的地方,其中可能污染空气和水体的工业应当布局在城市的下风向和水源的下游。在工业区与生活居住区之间设置防护带。工业区与生活居住区之间要求隔开一定的距离,形成绿化卫生防护带。二、工业联系和工业区域在一个地区内,工厂之间、工厂内部的各个生产过程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通过不同的关系彼此联系在一起。1工业联系(1)

9、工业生产系统的构成:由原料投入、生产活动和产品产出三部分组成。(2)工业联系:主要有生产过程的联系、生产产品的联系和生产基础条件的联系。生产过程的联系图3-21生产产品的联系图3-22生产基础条件的联系图3-23误区警示 工业联系就是指工业企业之间的生产联系。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工业联系除了生产上的联系以外,还有非生产上的地理空间联系和非物质的信息联系。(3)工业生产系统的类型全球生产系统产品的生产链是跨地区,甚至是跨国的,生产链的环节分散到世界上的不同地方,形成全球生产系统。地方生产系统产品的生产链在同一个地方,即相关工业部门的企业聚集到一个具体区域,形成地方生产系统。(4)工业链:以中间部

10、门为参照,具有投入联系的部门称为上游工业,具有产出联系的部门称为下游工业。2工业转移和工业集聚(1)工业转移由于各地区的资源供给、劳动力素质、工资水平、市场需求、环境容量是不同的,而且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工业布局相应地会表现明显的趋向性。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不断变化。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发达国家工资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传统工业区日益沉重的环境压力,加之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的明显改善,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由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引起世界制造业重心的转移。(2)转移方向劳动密集型产业: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高质量的产品、迅速创新的产品和高度专

11、业化的服务:发达国家垄断。(3)工业聚集概念:在工业发展中,具有工业联系的工厂往往会在较近的距离内集中在一起,这种现象称为工业的集聚。原因: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协作,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等。意义:工业集聚可以扩大总体生产能力,最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在传统的大批量标准化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如钢铁工业等),协作工厂往往集聚在主要的专业化工厂附近,形成专业化的生产集聚地域(如德国的鲁尔区)。然而,那些高质量的产品、迅速创新的产品和高度专业化的服务,几乎是由少数地区供应的。一些发达国家维持着对高端产品的垄断地位。在新兴工业的发展中,各企业为了更接近高科技地区和产品

12、消费市场,也会形成集聚。误区警示 有生产联系的工业企业之间只能集聚,分散会影响生产效益。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有生产联系的工业,原料及产品运输量小,甚至可以空运,能够分散。跨国公司有世界性的生产网络,利用世界各地的优势条件发展生产,虽分散生产,却取得了最大的效益。方法点拨 因果图记忆工业联系及工业集聚的形成及意义图3-243开发区和专业化产业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设立了大量的开发区,独资引进或合资合作建设了为数众多的工业企业。许多开发区发展方向明确,技术工艺先进,所生产的产品大规模进入国际市场。在引进资金和技术、加强国际经贸交流方面,我国开发区取得了巨大成就。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同一个工业部门的企业由

13、于相对聚集,便于专业化协作、专业商场营销网络、社会化服务等,使上下游企业配套工业得以健康发展,专业化服务部门也随之兴起,形成了专业镇。特色是“一县一品”“一镇一品”“一乡一品”的现象,专业化产业区特征明显。4工业与环境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工厂产出产品的同时,也产出废气、废水、废渣。这些废弃物排入环境,会造成环境污染,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随着世界各地的工业普遍发展,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一方面,工业生产对原材料的需求与自然界中有限的资源、能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另一方面,人类对资源、能源的不合理利用也会造成酸雨等严重的工业污染,并直接破坏环境。误区警示 工业生产的发展对环境的污染是不

14、可避免的。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是人类对资源、能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的,因此是可以在生产过程中解决的。典题热题例1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大量迁入内地。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这种产业迁移()A是第三产业的迁移B是技术指向型产业的迁移C阻碍了迁入地的城市进程D可能对迁入地的环境造成污染(2)香港制造企业迁移的原因有()香港地价较高内地服务业发达内地工资水平较低香港人口数量剧减ABCD解析:第(1)题,考查产业迁移所产生的影响。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的迁移是第二产业的转移,对于迁入地来说,将可能促进城市化进程,但也可能对迁入地环境造成污染。第(2)题,要求分析劳

15、动密集型企业迁移的原因。香港劳动密集型企业迁入内地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看中的是内地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答案:(1)D(2)B易错提示 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的主要特征是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投入因子是劳动力;分析香港劳动密集型企业迁移原因时,容易误认为是由于香港人口数量剧减而引起的;本题还可能由于概念不清,误将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迁移,误认为是第三产业的迁移。技术指向型企业与劳动力指向型企业不能混为一谈。例2如果炼1吨钢需要2吨铁矿石和1吨煤,布局模式最合理的是(代表煤矿区,为铁矿区,为消费市场)()图3-25解析:从节省运费的角度考虑,若钢铁厂布局在铁矿石产地,则运输量仅有2吨;若布局在消费市场或煤产地,则运输量都是3吨。答案:B方法归纳 示意图的判断题的解决办法关键是要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来分析问题,考虑工业区位因素的运输成本的影响,工业布局有不同的指向。例3某外商欲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建立集成电路生产厂,选择厂址时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