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基础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详解.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0218894 上传时间:2024-01-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基础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详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基础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详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基础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详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基础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详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基础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详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基础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详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基础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详解.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考研专业课培训专家网址: 浙江大学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基础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详解考试科目: 基础心理学一、 名词概念解释: ( 每题5分, 共60分) 1自我功效论2人本主义心理学3皮层的言语区4神经冲动的化学传导5知觉的恒常性6特征整合论7心境与应激8正强化与负强化9投射测验10两种人格理论模式11H.A.Simon12基于物体的选择注意二、 回答问题( 每题15分, 共90分) 1试述感受性和感受阈限以及感觉大小与刺激强度的关系。2试述并评价几种主要的能力理论。3你如何看待短时记忆容量问题? 什么是工作记忆? 为什么它是认知心理

2、学研究的关键问题? 4什么是部件认知( RBC) 理论? 它与传统模式识别理论相比有什么进步? 有什么不足? 5什么是Stroop效应? 什么是反应选择? 你认为两者有关吗? 为什么? 6试阐述”心理旋转”和”心理扫描”的典型实验, 你认为它们对心理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哪里? 参考答案浙江大学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 基础心理学一、 名词概念解释: ( 每题 5分, 共60分) 1.自我功效论: 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班杜拉提出了效能期望的概念, 认为人对自己行为能力存在推测。这种期望能够产生自我效能感。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 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3、; 替代经验; 言语劝说; 情绪唤醒等。2.人本主义心理学: 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流派。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人本主义是注重人的独特性, 主张人是一种自由的、 有理性的生物, 具有个人发展的潜能, 与动物本质上完全不同。她们认为人的意识主要受自己自我意识的支配, 要想充分了解人的行为, 就必须考虑到人具有一种指向个人成长的基本需要。3.皮层的言语区: 是大脑皮层分区中的概念。对大多数人来说, 言语区主要定位在大脑左半球, 它由较广大的脑区组成。若损坏了这些区域将引起各种形式的失语症。言语区包括言语运动区, 即布鲁德曼第44、 45区, 亦称布洛卡区。这个区域受损会发生运动性失语症;

4、 在颞叶上方、 靠近枕叶处有一个言语听觉中枢, 与理解口头言语有关, 也称为威尔尼克区。损伤这个区域将引起听觉性失语症; 在顶枕叶交界处, 还有言语视觉中枢, 损坏这个区域将出现理解书面语言的障碍。 考研专业课培训专家网址: 4.神经冲动的化学传导: 是脑内神经信号传递的一种主要形式。当神经冲动到达轴突末梢时, 有些突触小泡突然破裂, 并经过突触前膜的张口处将存储的神经递质释放出来。当这种神经递质经过突触间隙后, 就迅速作用于突触后膜, 并激发突触后神经元内的分子受体( 另一种化学物质) , 从而打开或关掉膜内的某些离子通道, 改变了膜的通透性, 并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 实现神经兴奋的

5、传递。5.知觉的恒常性: 是指当知觉条件发生一定的变化时, 知觉的映象依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现象。常见的知觉恒常性有亮度恒常性、 大小恒常性、 形状恒常性等。恒常性使人在不同的条件下, 始终保持对事物原来面貌的认识, 保证了知觉的精确性。6. 特征整合论: 是关于注意加工的理论。受Neisser的影响, Treisman和Gelade( 1980) 根据知觉的特征分析说, 提出了一个影响较大的注意新理论特征整合论。她们将注意分为两个阶段, 即前注意加工和集中加工。前注意加工以自动的平行的方式对一些基本特征进行加工, 形成特征地图, 迅速而无需注意。集中注意则对特征地图进行扫描, 进行特征整合, 形

6、成对象。7. 心境与应激: 心境是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这种状态具有弥漫性, 它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 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应激是指人对某种以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这种状态的产生与人对自己能力的估计有关。人在应激状态下, 会引起机体的一系列生物性反应。持续的应激状态会对身体造成损害。8. 正强化与负强化: 是强化的两种基本形式。强化是指能增强反应率的效果。正强化是增加个体喜欢的刺激物, 提高所希望得到的行为频率。负强化是给个体厌恶刺激物, 消退不适宜的行为, 增加适宜行为的频率。两种强化都是为了增加反应的频率。9. 投射测验: 是一种人格测验技术。要求被试

7、者对一些模棱两可或模糊不清、 结构不明确的刺激做出描述或反应, 经过对这些反应的分析来推断被试的内在心理特点。它主要用于对人格、 动机等内容的测量。经过投射技术能够使被试不愿表现的个性特征、 内容冲突和态度更容易地表示出来, 因而在对人格结构、 内容的深度分析上有独特的功能。可是这种技术评分比较困难, 主观性比较大。10.两种人格理论模式: 是指气质类型学说和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盖伦进一步确定了气质类型, 提出人的四种气质类型是胆汁质、 多血质、 粘液质、 抑郁质。巴甫洛夫依据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 即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强度、 平衡性和灵活性, 划分了四种类型。11.H.A.Simon: 是美

8、国人工智能界的”四大领袖”之一。Simon和Newell于1976年提出了物理符号系统假设, 认为物理符号系统是表现智能行为必要和充分的条件。这样, 能够把任何信息加工系统看成是一个具体的物理系统, 如人的神经系统、 计算机的构造系统等。这些工作推动了人工智能研究的发展。12.基于物体的选择注意: 是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领域。针对”选择性注意选择的究竟是什么”这一脑智研究的焦点问题, 经过人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和蜜蜂的行为实验, 有力支持了 ”基于物体的选择性注意”理论和以拓扑性质为基础的视觉基本表示的理论。二、 回答问题( 每题15分, 共90分) 1.试述感受性和感受阈限以及感觉大小与刺激

9、强度的关系。答: ( 1)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我们生活的这个环境存在许多刺激, 但并不是所有刺激都能引起我们的感觉。例如落在我们皮肤表面的灰尘、 频率高于20 000赫兹的声音、 0级静风(风速小于0.3米秒)、 专注听课时旁边同学轻微的翻书声、 菜市场里两个陌生人的低语等, 我们觉察不到。能引起感觉的刺激, 其强度必须是适宜的。感觉强度依赖于刺激度, 心理学用感受性、 感觉阈限来说明二者的关系。 考研专业课培训专家网址: 感受性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受性一般用感觉阈限来度量。感觉阈限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或刺激强度。感受性越强, 感觉阈限越小; 感受性越弱, 感觉阈限越

10、大。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呈反比例关系。每一种感觉都有两种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绝对感受性和绝对阈限, 差别感受性和差别阈限。( 2) 绝对感受性和绝对阈限绝对感受性指刚刚能觉察出最小刺激强度的能力。绝对域限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绝对感受性能够用绝对阈限来衡量。绝对阈限的值越小, 则绝对感受性越大; 绝对阈限的值越大, 则绝对感受性越小。用公式表示为: E=1/R其中, E为绝对感受性, R为绝对感觉阈限。不同感觉的绝对阈限是不同的, 同一感觉的绝对阈限也会因刺激物的性质和有机体的状况而有所不同。( 3) 差别感受性和差别阈限刚能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异量的能力叫做差别感受性。刚能引起

11、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叫做差别阈限。差别感受性能够用差别阈限来衡量。差别阈限的值越小, 则差别感受性越大; 差别阈限的值越大, 则差别感受性越小。1830年, 德国生理学家韦伯(EHWeber)研究差别阈限时发现, 差别阈限值与原有刺激量之间的比值在很大范围内是稳定的, 即在中等刺激强度的范围内, 对两个刺激物之间的差别感觉, 不是由两个刺激物之间相差的绝对数量来决定的, 而是由两个刺激物之间相差的绝对数量与原刺激量之间的比值来决定。这就是韦伯定律。例如, 对于50克的重物, 如果其差别阈限是l克, 那么该重物必须增加到51克我们才刚能觉察出稍重一些; 对于100克的重物,

12、则必须增加到102克我们才刚能觉察出稍重一些。用公式表示为: K=I/I其中, K为韦伯分数, 是一个常数, I为原刺激量, I为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不同感觉的韦伯分数是不一样的, 在中等刺激强度的范围内, 视觉的韦伯分数是1/100, 听觉的韦伯分数是1/10, 重量感觉的韦伯分数是1/30。2.试述并评价几种主要的能力理论。答: 独立因素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认为人的能力是由许多独立的成分或因素构成的。不同的能力和不同的因素是彼此没有联系的; 能力的发展只是单个能力独立的发展。这种学说很快受到人们的批评。双因素说。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 Spearman) 根据人们完成不同任务时的业绩

13、的相关, 提出能力由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构成。一般因素是人们从事各种活动都需要的能力, 包括观察力、 记忆力、 想像力、 思维能力、 创造力等, 而特殊因素指对某一专业领域的活动中有特殊意义, 并在其中显现出来的能力。如画家的颜色辨别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许多特殊因素与某种普遍因素结合在一起, 就组成了人的智力。这种理论对我们认识能力结构有重要启发, 可是把能力的两个因素对立起来则是不可取的。多因素说。美国心理学家塞斯顿( Thurstone) 应用因素分析方法, 提出了构成能力的七种因素: 词的理解力、 言语流畅性、 数字计算能力、 空间知觉能力、 记忆能力、 知觉的速度以及推理能力。美国心理学

14、家加德纳( Gardner) 提出了组成智力的不同因素, 它们是: 语言能力、 逻辑数理能力、 空间能力、 音乐能力、 身体动觉能力、 人际能力以及自知能力。吉尔福特的三维结构模型。吉尔福特( Guilford) 认为智力能够区分为三个维度: 内容、 操作和产品。智力活动的内容包括听觉、 视觉、 符号、 语义和行为五类; 而智力操作指智力活动的过程, 有认知、 记忆、 发散思维、 聚合 思维和评价等五种; 智力活动的产品是运用智力操作得到的结果, 这些结果能够按单位计算, 能够分类处理, 也能够表现为关系、 转换、 系统以及应用。这种智力结构模型对智力测验工作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考研专业课培

15、训专家网址: 能力的信息加工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 Sternbeg,1985) 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论。她认为一个完备的智力理论应该包括三个方面, 即智力成分亚理论、 智力情景亚理论和智力经验亚理论。智力成分亚理论认为智力包括三种成分及相应的过程, 元成分、 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智力情景亚理论认为智力是指获得与情景拟合的心理活动。智力经验亚理论提出智力包括两种能力, 一种是处理新任务的和新环境所要求的能力, 另一种是信息加工过程自动化的能力。纳格利尔里(Naglieri)和戴斯( Das) 提出的PASS模型是建立在鲁利亚的三个机能系统学说的基础之上的。PASS 是指”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它包含了三层认知系统和四种认知过程。其中注意系统是整个系统的基础; 同时性加工和继时性加工统称为信息加工系统, 处于中间层次; 计划系统处于最高层次。三个系统协调合作, 保证了一切智力活动的运行。这些理论推动了对能力内在结构的分析。3.你如何看待短时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