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纶会馆平移施组.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0218707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3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锦纶会馆平移施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锦纶会馆平移施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锦纶会馆平移施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锦纶会馆平移施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锦纶会馆平移施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锦纶会馆平移施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锦纶会馆平移施组.doc(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州市锦纶会馆平移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一、 工程概况 广州市锦纶会馆位于广州市荔湾区西来新街21号,始建于清朝雍正元年(1723年),其间共进行了五次重建或修缮。会馆座北向南,三进三路,中路主体建筑为三开间,由前至后为头门、中堂、后堂、硬山锅耳墙形式。会馆占地面积为668平方米,建筑面积为695平方米。 现由于广州市中变中程世纪路施工,锦纶会馆必须进行平移,以腾出道路施工场地。根据广州市有关单位确定的新会馆位置红线图,共需进行纵向平移90m,横向平移30m。在平移前需对该建筑物进行临时加固,确保平移施工不影响会馆的原貌和结构。二、 工程地质情况 根据场地地质勘察报告显示,该场区由上而下工程地质情况

2、如下:1、 杂填土,褐黑色,稍密,建筑垃圾为主,含砖瓦碎块石等硬物占20%60%,层厚0.61.5m。2、 素填土,褐黑色,可塑;粘性土为主,含少量砖瓦碎及贝壳,层厚01.2m3、 淤泥:灰黑色,饱和,流塑,含少量粉细砂,层厚3.45.7m。4、 淤泥质砂:灰黑,松散稍密,淤泥约占30%,层厚01.5m。5、 细砂:灰黑,中密,含少量淤泥质,层厚11.5m。三、 施工总体部署 根据本工程内容及施工要求,施工总体部署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临时加固施工,钻孔桩施工;夹梁,斜梁及上、下轨道施工。该阶段施工任务重,工艺复杂,难度大,阶段工期控制在50天内完成。第二阶段:会馆平移,该阶段施工期间调集

3、大量施工人员及技术骨干一起进行平移,整个平移过程要求在高度严格监控下完成,确保会馆结构不受损坏,顺利完成平移。平移时间计划用10天完成。第三阶段;包括接墙柱、拆除上轨道,进行永久加固等修复施工,计划用20天完成。考虑到本工程工艺繁多,工期紧密等特点,许多工序必须同时开工,并要进行流水作业,整个施工流程安排如下:首次临时加固室内钻桩室外钻桩夹梁施工桩顶钢板预埋横梁及斜梁施工二次临时加固室外下轨道纵向下轨道施工反力装置制安纵向上轨道施工土方开挖-0.6m以下断墙(基础底掏土)纵向平移安装横向上轨道横向平移接墙柱拆除上下轨道进行永久加固拆除临时加固其他恢复工作四、 主要分部(项)工程技术措施及施工方

4、法4.1首次临时加固4.1.1临时加固部位的确定以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对锦纶会馆结构现状勘察与结构签定报告为依据,个别腐烂严重构件和鉴别为危险的构件要由设计和文物专家现场确定特别加固措施。4.1.2临时加固斜拉钢管应尽量避免妨碍钻孔桩施工。4.1.3斜钢管与砖墙竖向钢管的连接采用专用脚手架连接螺丝固定。4.2钻孔桩施工4.2.1施工顺序放线确定桩位移开障碍物钻机就位调正钻孔钻至设计要求深度一次清孔起钻落放套管二次清孔落筑水下砼移机落放钢笼移机4.2.2钻桩施工技术参数及要求桩位放线必须准确,位置偏差不能超过5cm。桩身垂直度控制0.5%,泥浆比重于1.051.2之间。清孔完毕后,孔底沉渣厚度不

5、能超过10cm。灌注桩砼水灰比小于0.6,坍落度于1318之间。砼浇筑速度控制在0.6m3/分钟左右,导管底部插入砼中29m之间,导管搭接长度为2m左右。桩头砼超灌高度必须50cm。保护层厚度50mm,钢笼要符合设计要求长度。 钻桩在本工程中至关重要,必须严格控制各项技术参数和要求,在施工过程中要确保各方面工作及时到位,加快钻孔施工进度。钻孔过程中搞好泥浆护壁,防止有塌孔现象发生,确保建筑物结构安全。4.3上轨道体系施工 放线土方开挖掏石钢筋绑扎(预留横梁钢筋)制模浇筑柱位托换4.3.2施工技术措施 土方开挖前先将地台花岗岩麻石挖出,抬到指定位置归堆保管。 穿过基础横梁位置要将该处基础石块掏出

6、,并预埋横梁钢筋,然后与夹梁一起分段浇筑。 夹梁钢筋绑扎时必须预留出横梁钢筋、下一段夹梁钢梁钢筋及斜梁钢筋。4.3.3施工技术要求 钢筋砼夹梁应分段施工,一段长度不应超过5m。 夹梁与原基础之间界面应清洗干净,凿去浮渣。 夹梁所夹之墙若为空心墙,则在墙中灌满M5.0水砂浆。 夹梁作为永久结构埋在地下,其标高按图控制。 夹梁的轴线位置跟墙基走,可适当折曲。 夹梁下穿角钢尽量让角钢贴住基底。 夹梁在部分地方(与横梁交接处)需凿开基础而连通。 横梁不需底模,但底面要平整,满足标高要求,标高误差不超过15mm。 横梁施工前通过加临时支顶方法对柱进行临时托换,横梁施工完后,将临时支顶撑在横梁上。 柱托换

7、采用钢夹梁的方法,将钢夹梁在柱脚凹槽处,钢夹梁固定在横梁上。 (11)上轨道底面水平度同下轨道顶面。 (12)同一方向上轨道需平行,其轴线误差不大于5mm。4.4二次临时加固4.4.1施工顺序: 夹墙架加固夹柱架加固屋顶梁加固4.4.2施工技术措施 本脚手架的整体稳定性技术要求难度大,各连接处的技术要求高,考虑到顶架夹墙架的整体稳定性采取如下措施: 顶架、夹墙架、夹柱架的主体钢管立柱: 为满足平移工作人员在平移过程中有较大的操作空间,及保证顶架对屋顶的荷重承托需要,本工程纵向立柱以紧靠外墙内侧、紧靠木(石)柱外侧面立柱,并采取斜挑办法保证柱距为1.3米。 用扫地杆将各立柱固定于平移平台上方,根

8、据平移操作人员需要第二度钢管横杆高度为1.51.8米,以后每隔0.6m设置横杆。 屋顶荷载传递处理(屋面顶架):利用纵横1.3米间距的钢管立柱搭设至屋顶后,紧贴屋面木桁条下方每1.3m设置48钢管八字对龙承托木桁条。48钢管对龙下方纵横1.3m设置钢管大横杆作底托后承重之用。通过钢管八字对龙,底托大横杆、钢扣件、立杆将屋顶荷重全部传递到平移平台。 将东西向的外墙面每1.5m设置48钢管夹墙,用48钢管里外用扣收紧扣死,每一个拉结点在1.6m至1.8米之间,高度是在基础梁至底部位,排夹墙架上、中、下和48钢管扣紧,使建筑物的墙身稳定性加大。 室内的四方石柱及园木柱的定位处理方法,从上至下、由左到

9、右,上、中、下用48钢管每2m一度成井字形通连,互相拉结扣紧使之在平移过程中所有柱拉连成一整体。保证不发生倾斜。为了使整个建筑物在平移中能够里外上下连成一整体,内墙每隔4m搭设一排射墙架用来对墙体支撑、收紧、固定,使外墙与室内顶架连成一整体,而且内部柱间墙及所有柱位连接一起,杜绝在平移过程中墙体、木柱子的松脱偏移现象。4.4.3施工技术要求 临时加固确保楼房在平移过程中不发生破坏,重点保护墙柱不发生倾斜变形及保护梁板结构不发生垂直变形。 采用脚手架网架对整个上部结构进行临时加固,网架顶部托住各梁板结构,网架侧面顶住各墙柱结构。网架搁在上轨道体系上,以随楼房一起平移。 内外网架在允许穿墙的部位(

10、如洞口处)连接起来,以形成整体。 砖墙采用内外夹木板的方法加强整体性。 网架的间距可上部小下部大,以保证上部施工空间。 网架立杆下若悬空,可搁放槽钢以支承。 网架挂一层安全网以保证施工安全。 个别危险的部位若临时加固较困难,可先拆下来,平移后再恢复。 宜在进行永久加固后再拆除临时加固,以保安全。 临时加固装架及拆架施工必须细心,防止碰坏文物。4.5下轨道施工4.5.1施工顺序 放线确定下轨道轴线土方开挖安装桩顶钢板下轨道制安上轨道槽钢制安4.5.2施工技术措施 各下轨道放线用经纬仪进行轴线定位,水准仪进行水平定位,确保导管满足设计要求。 土方开挖过程中必须严密监测建筑物沉降及变形。 安装桩顶钢

11、板前,对桩顶要用人工细凿,以保证水平标高及平整度。 上、下轨道槽钢制安时采用分段焊接,各接口互相错开。4.5.3施工技术要求 下轨道分段施工,每段长度不能小于3m。 轴线放线控制在20mm内。 下轨道顶面水平误差不超过3mm。 轨道连接槽钢、钢板焊缝要满足规范要求。 型钢焊接采用E43系列焊条。4.6断墙(掏土)施工4.6. 1施工顺序 基础边土开挖掏土土方外运4.6.2施工技术措施 掏土时采用分段,隔开进行施工,实行边掏土边监测,以检验夹梁体系能否夹住建筑物基础。 掏土每完成一段施工时,在监测结果正常前提下进行下一段掏土施工。4.6.3施工技术要求 掏土高度控制在100mm以内。 掏土时要准

12、备充足石粉作应急措施,当夹梁体系失效时迅速回填石粉,并夯实石粉。4.7平移施工4.7.1平移施工流程一般性准备工作试移纵向平移平移监测下轨道搬移更换滚轴横向平移接墙4.7.2平移一般性准备工作 在平移前必须对夹梁砼试件进行抗压试验,试件达到设计要求强度后方能进行平移。 平移需要的机械设备及材料必须在平移前进场,各设备调试正常后,于平移前一天安装完毕。而所有有关平移的工程技术人员及工人则在试验正常后马上组织进场。 设置好各种平移监测点、基准点,保证平移施工在严密、精确的监测下进行。 布置好平移工程指挥部平台,搞好工地四周围护设施的搭设,避免平移期间因周围群众过多而造成秩序混乱。 与当地气象部门接

13、洽,了解在平移期间气象情况,确保在天气稳定的情况下进行平移。 知会同荔湾区派出所、建设主管部门等相关部门,维护平移期间交通秩序及参观人员秩序,确保平移施工顺利进行。 制订平称紧急措施所需要的设备及材料计划,做好应急措施各顶准备工作。4.7.3试移 试移目的:反力装置效果;确定每级平移完成距离及所需时间;平移中地基承载力及有关沉降变化。 平移试验步骤见下表:级数12345平移距离(mm)510203050完成时间3060120150180 记录好每一级平移实际所需时间与设计时间是否相符,否则作出调整。 试移过程中必须按工程监测要求严格做好各项监测工作。4.7.4正式平移 平移人员安排总指挥轨道搬

14、移组监测组滚轴检查组千斤顶组技术组 平移技术措施a. 平移采用统一行程的电动液压千斤顶,每次平移量由总指挥控制,最大每级平移值为千斤顶的行程值。b. 平移时,所有千斤顶应同步工作,协调同步的工作关键在于每一个组长必须严格执行指挥部命令,在统一指挥下进行。c. 平移过程中,下轨道的搬移工作一般情况下安排在晚上加班施工,通过这样以加快平移施工进度,其操作方法按施工组织设计内有关下轨道铺放规定执行。d. 纵向平移过渡到横向平移的滚轴更换工作必须按跳跃式进行。e. 在平移暂停,或平移全部完成后,接墙期间,上、下轨道间的滚轴双方向用钢楔块楔紧。f. 平移监测人员发现异常情况要马上向指挥部报告,由指挥部作出决定,并采取相应应急处理措施或调整方案,指挥部具有最终决定权。 平移施工技术要求a. 采用分级同步平移方法。b. 滚轴摆放尽量均匀且垂直平移方向,间距为20cm,并通过调整滚轴摆放方向来控制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