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0218556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 课堂观察是课堂研究广为使用的一种研究方法。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以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课堂观察的基本步骤为:(1)课堂观察前的准备,确定观察的目的和规划。(2)课堂观察,进入课堂及记录资料。(3)课堂观察后的工作,资料的分析和结果的呈现。要进行课堂观察主要分为三个部分:(1)准备阶段:指在进入正式的课堂观察之前所要做的准备工作,包括观察内容的确定,观察提纲的制定,观察方法的选择(定量或定性观察)观察人员的培训等

2、(2)观察阶段:指观察人员进入观察现场进行观察,根据观察提纲对所观察到的内容进行记录(3)分析阶段:指观察结束后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 每学期,我们学校都组织各种各样的听评课活动,有的老师还随时主动地听课。可以说,听评课活动是我们日常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些活动对于促进听课人和讲课人的专业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最近,在济南市十一五规划课题结题鉴定会议上,我们有幸学习了一种专业的听评课形式课堂观察。来自浙江余杭中学的吴江林老师介绍了他们在这方面所作的研究。下面对其核心内容作简单介绍:一、 什么是课堂观察?课堂观察,顾名思义,就是指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

3、以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它源于西方的科学主义思潮,发展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课堂研究专家弗兰德斯于1960年提出“互动分类系统”,即运用一套编码系统记录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分析、改进教学行为,这标志着现代意义的课堂观察的开始。二、课堂观察框架该课题的研究者们为观察课堂构建了一个课堂观察框架,观察者可以从四个维度进行观察,每个维度由5个视角构成,共有20个视角,每个视角由3至5个观察点组成,共68个点。由于篇幅问题,下面仅列出了各维度和视角,供参考: 例如,如果确定从学生学习的“准备

4、”视角去观察,就可以确定下列观察点: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怎样准备的?(指导/独立/合作)?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样?任务完成得怎样(数量/深度/正确率)?再如,如果确定从 “倾听”视角去观察,就可以确定下列观察点:有多少学生(不)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多少时间?有多少学生倾听同学的发言? 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有多少学生发生这些行为?确定了观察点以后,还要设计具体的做记录用的观察量表。例如,如果确定观察的维度是“教师教学对话/指导”观察点是“教师的提问及理答的有效性”,可以设计如下量表进行记录:三、课堂观察的步骤1. 课前会议:课前会议指在课堂

5、观察前,观察者和被观察者集合在一起进行商讨,确定课题观察的目的、重点、制作量表等。其目的是给参与者提供沟通的平台,让观察者了解课情,以便确定观察点。主要内容:一是被观察者说课;二是观察者提问、被观察者进一步阐述;三是双方商议,确定观察点。2. 课中观察:课中观察指观察者进入研究情境,根据所需信息进行记录。观察者进入课堂之后,要按照一定的观察技术要求,根据课前会议制定的观察量表,选择恰当的观察位置和角度,迅速进入观察状态,通过不同的记录方式,将定量和定性方法结合起来,记录观察到的典型行为,记下自己的思考等。3. 课后会议:课后会议就是在观察结束之后,观察者和被观察者针对上课的情况再次开会,进行探

6、讨、分析、总结,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制定后续行动跟进方案。课后会议一般包括自我反思、分析观察结果、思考和对话、提出改进建议等内容。四、课堂观察的意义我们知道,传统的听评课的目的大多都不太明确;听课时较多地关注老师怎样讲;听课记录是随机做;评课时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缺乏科学分析,更缺乏集体研究。比较起来,课堂观察是一种更专业化、合作化和精细化的听评课活动。课堂观察对改善学生课堂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形成学校合作文化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首先,课堂观察主要关注学生是如何学习、会不会学习,以及学得怎样,这与传统的听评课主要关注教师单方的行为有很大不同。其次,课堂观察促使教师由观察他人的课堂而反

7、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条很好的途径。另外,由于课堂观察需要学科组课前研究观察点和课后讨论分析,所以课堂观察也是一种团队合作、教师之间多向互动的过程,课堂观察合作体的形成与活动的开展可以营造一种合作的校园文化,增进教师的责任感。 “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观察量表的基本构成一般包括以下三个基本板块:自变量控制观察:自变量的控制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表现为教师针对主题问题主动预设的各种教学策略,包括具体的学习形式采用,学习方法指导,有意识的强化训练、有针对性地拓展延伸等,每一个具体的步骤都指向主题问题解决的。在

8、课堂观察中,自变量控制观察主要是针对教师具体教学行为的观察、记录。 因变量变化观察:因变量变化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表现为教师的教学策略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反应和变化,表现为可观察的兴趣、情感、态度以及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程度。在课堂观察中,因变量变化观察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包括学习兴趣、行为以及学习效果的观察,记录。数据分析归因、描述。通过对记录数据的分析、归因,描述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是研究的最终结果,也是教学研究最基本的意义所在。相关性越大,越能够积极有效地指导教师调节教学行为,获得最佳教学效果;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也会出现我们预料之外的结论,二者没有相关性或相关性甚微,这样的结论将引导我们尝试以新的途径解决问题。自变量控制观察、因变量变化观察、数据分析归因、描述是校本教研的核心部分,需要授课教师与课堂观察教师共同参与完成。研究成果的有效性更是依赖教师群体的综合素质。只有高素质的教师群体才能有针对性地预设策略,细致入微地观察,真实准确地记录,有理有据地归因,从而获得有价值的研究结论。能科学地设计“课堂观察量”便是走出了校本教研至关重要的一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