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声音的产生1.docx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0217702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 声音的产生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7. 声音的产生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7. 声音的产生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7. 声音的产生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7. 声音的产生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7. 声音的产生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 声音的产生1.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课 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声音的产生是青岛2001课标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声音的秘密单元第1课的内容。它属于“科学探究”的目标系列,通过实验和观察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创新能力。主要通过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和常见材料来“制造声音”,并对发声的物体与不发声的物体进行观察、比较,就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积极思考,建立起“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的初步感性认识。最后从正反取证,验证假设,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特别是让学生经历了整个探索求知的过程。 学情分析: 每个学生对声音都有一定的了解,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对于每个人来说,我们无时不刻生活在声音的世

2、界之中,对声音有着最直观的感受,有些学生还通过不同的信息渠道获得了一些声音的知识。但是熟悉的现象并不一定引起学生的关注,学生并不会花很多时间去探究声音的更多奥秘。这恰是我们教学有价值的地方。 教学理念: 科学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所以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处处着眼于以生为本,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探究活动活动中自己感悟。教学法设计:1.教法:创设情景,导入课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延伸拓展,交流收获课后小结。2.学法:倾听观察质疑,实验比较分析,巩固归纳。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探究的实践活动,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通过观察

3、、比较发声物体与不发声物体,能够就观察到的现象积极思考,大胆提出自己的 猜测或理解。 3.愿意把自己对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理解与同学交流分享。 学习重点: 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学习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发生物体与不发声物体,引发思考,并积极地去研究发现物体发声的秘密。 学习准备: 师备:音叉、小鼓 生备:尺子、橡筋、学生记录本。 学习时间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问题引入,揭示课题师:“我们周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声音,大家刚才听到的是什么声音呢?那么大家想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 二、探究内容: 1.使物体发出声音。 师:“你能用哪些办法制造声音?” (1)

4、使钢尺发出声音。 说说自己有什么方法可以让钢尺发出声音? 讨论、分析:为什么按、压钢尺,它们并不发出声音,轻轻敲击、拨动、碰撞,它们却能发出声音? 和同学一起分享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2)使橡皮发出声音。 说说自己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橡皮筋发出声音。 讨论、分析:为什么用力拉橡皮筋,它并不发出声音,轻轻拨动橡皮筋,它却能发出声音?声音和物体有什么关系? 和同学一起分享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2.观察发声的物体。 (1)观察发声的钢尺、橡皮筋。 看看发声的钢尺、橡皮筋有什么特点。 比较发声的钢尺、橡皮筋与不发声的钢尺、橡皮筋有什么不同。 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发现。 3.想一想:我们观察到的发声物体都

5、在振动,如果让它们停止振动,它们还能发声吗? 试一试:想办法让钢尺尺子、橡筋等停止振动,观察它们是不是发声。 说一说:把自己的发现与全班同学一起分享。 三、下面我们再验证一下我们得出的结论 1.观察音叉的振动 (1)观察音叉的振动 看一看:振动的音叉是什么样子的。 试一试: 用一个手指轻轻地接近振动着的音叉,感觉一下音叉的振动。击打过的音叉触及水面,观察水面有什么变化 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怎样解释你所到的现象? 想一想:我们还有哪些办法可以观察到音叉的振动? (2)观察小鼓的振动 观察小鼓发出的声音在什么地方振动。在小鼓上放上绿豆会看见怎样的效果? (3)讨论共享。 说说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6、四、感受人体发声 五、全课总结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发声的物体称为声源。 六、课后实践探密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思考:寒山寺的钟声是如何悠悠荡荡传到诗人耳中的?下节课我们交流讲解。 板书 声音的产生 物体 振动 产生声音 物体 停止振动 声音消失 教学反思: 1.本节课成功之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准备充分 教师和学生都为本节课的探究活动准备了丰富的实验器材。这样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为学生的实践、体验、交流活动提供了保证和较大的发展空间。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性学习。 设计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本节课在

7、教学开始时,在导入环节创设与生活相联系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用高涨的学习热情进入到探究质疑环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拓展延伸中也设计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练习题,为学生树立生活离不开科学的意识,鼓励学生学科学用科学。体现科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本节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在探究过程中,个别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强,在小组内动手操作和回答问题不够积极。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这些学生不善于表达,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 首先,针对不善于表达的学生,教学中尽量为这些学生创设表达的机会,小组讨论时,刻意让小组长多去征求这些同学的看法。鼓励他们多说话,并提示他们认

8、真听相同的意思别人怎样表达。逐步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其次,个别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前多和这些学生沟通并充分准备实验器材,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激发学习兴趣;在设计时抓住儿童的好奇心,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指导,发现他们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或表扬,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同学们感受科学的魅力,从而感受到科学这门课程带给我们的乐趣,引导他们产生对科学的探索,在美妙声音的陪伴下,快乐的成长,努力的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为我们的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科学实验报告记录单班 级学生数指导教师杨立实验学生实验名称声音的产生实验时间 年 月 日实验器材钢尺、橡皮筋、音叉、小鼓实 验 过 程序号过 程 记 录结 论实验一声音观察物体发声钢尺橡皮筋实验三声音观察物体发声通过实验记录,我们发现: 。音叉小鼓得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