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的意义价值及其内容.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0211582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命教育的意义价值及其内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生命教育的意义价值及其内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生命教育的意义价值及其内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生命教育的意义价值及其内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命教育的意义价值及其内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命教育的意义价值及其内容.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命教育的意義價值及其內容黎建球 教授輔仁大學哲學系 壹、緒論貳、特性參、結構肆、內容伍、結論壹、 緒論 生命教育是全人教育 1 的核心,在實施生命教育的過程中,必須注意到全人教育的基本目標及理念,由於全人教育的理念是建立在整體性、一貫性、全程性及完整性上,因此,對於這些基本特質,首先要有所瞭解:(一) 所謂整體性,是指人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這一個整體誠如是由物質與精神二者所構成,缺一不可,柏拉圖 2 所言,生命的結構整體大於部分的總合而非生命結構是整體等於部分的總合,這就是指出生命與非生命結構的不同,而生命結構和非生命結構之所以不同,就在於生命結構拆散為部分再結合之後,它已不再為生命結構,

2、因此,不能以物質結構的因素來論究並決定生命的價值,如此,生命的尊嚴才得以保持。(二) 所謂一貫性,則是指全人教育的理想、目標、課程及發展,並不侷限於學校學習的階段,它是涵蓋人的一生,甚至於生命的整體性發展上,我們相信精神是無限的,而肉體則是有限的,一旦肉體毀消之後,精神仍然長存,因此,生命的意義不祇在於現世生命、甚至現世社會地位的消長,而是精神生命的完美與發展,而在現世有限的歲月中,我們所應看重的,是在現實生命中如何學習到無限精神生活的方法,這種精神生活學習的內容,不只是在學校的課程中,設定看幾本好書,聽幾首音樂,欣賞幾部好看的電影就夠了,而是要學習如何使自己有可能獲得無限的精神生存,甚至有可

3、能與無限精神生命的最後原因,有所契合,因此,所謂的一貫性,乃是專注生命精神的內涵及其結果上而言。(三) 所謂全程性,乃是指出全人教育的課程內容,不但在整體性上,一貫性上的結構是一致但完整的,更指出生命教育是建立在學前教育、學校教育及社會教育的一致性上,它沒有所謂學習的階段,更無所謂的重點教學內容,它是一致性、一貫性的在每一個階段都以整體性的面貌呈現,而在每一階段中所呈現的不同,祇是強調的重點及隨著身心靈發展的需要而有所不同而已,也因此,國民小學與國民中學雖有不同的教材,但教育的內涵卻是一致的,同樣的,社會教育雖看重社會生活的具體面,但是,其內在含義並無顯著不同,如同杜威 3 所說,如果學校教育

4、和社會教育的目的及內容都不同,則學校教育存在的意義又何在?因此,所謂的全程性並無所謂的階段性,這和近日所強調的終身學習是一致的,而終身學習,就是學習生命。(四) 所謂完整性,乃是指出每一個階段的教材,既是獨立的,且是完整的。所謂獨立的乃是說明每一個階段都有其獨力發展的單元,但每一個單元和其前後單元都是前後連貫,彼此呼應的,我們可以先設想,在學校教育這一個階段,如果先區分為國民教育(包含國小六年和國中三年)、高中教育及大學教育三個階段,則我們無法要求每一位國民,在受完九年的國民教育之後,必須再進入高中或大學,因此,教材的完整性,就變得非常的重要,一旦,一位國民受完國民教育,不再升學之時,如果我們

5、的教材既不能自成單元,且不完整時,對他而言,國民教育的學習結果,並不足以保證他在進入社會之後,仍能接續生命的學習。因此,我們在了解生命教育是全人教育的核心之後,就可理解,在人生的發展過程中,如何建構生命學習的發展體系,才是生命教育的核心目標。 貳、 特性 不可諱言的,生命教育在人生發展的階段中,並無所謂的成熟期或適應期,所以有這種期別的分別,祇是就生命的有限性、社會性及目標性而言,並不是就生命的本身及其所賦予的價值而言,一位小朋友,他發揮其生命的價值,因為勇於救人而犧牲自己的生命和一位軍人為保衛國家而犧牲自己的生命,不是同樣的可歌可泣嗎?因此,生命教育不是從量上觀察生命的成果,而是從質上觀察、

6、評估、學習及努力的目標,而在生命教育的實質內涵上,我們特別看重生命的超越性、普遍性、層級性及責任性的意義上。(一) 從生命的層級性而言,生命的層級是以發揮生命的意義與價值為目標,從有限的生命而言,乃是如何以發揮個人甚至全體人類的生命的能量為目標,例如,從學習的結果而言,從小學、中學、大學甚至社會,不斷的學習,以造成自己健全的人格就是,又如在社會生活中,如何使個人的潛能不斷的開發,使自己能完全的適應個人的能力及需要,因此,所謂的層級性,從大而言,就是將自己有限的生命可以發展成無限生命的可能;從小而言,則是在有限生命中的每一個階段或過程中,都能有適性的發展,如此,生命的價值才得以呈現,生命的圓滿性

7、,才得以落實。(二) 就生命的超越性而言,生命的觀點和社會、制度及文化的觀點可能有些不同,雖然,我們可以說,社會、制度及文化都是由人所構成的,但在其構成的過程及因素中,卻不一定都是具有生命高層級的因素,因此,如果祇以成形的制度及文化來做為生命發展的目標及因素,則生命的限制必然產生,如此,層層相因,則生命必萎縮甚至死亡,因此,生命的獨立性、獨特性、超越性,必須被首先考慮到,如果教育的過程中,不能提振生命的獨立性,則生命的盎然生氣會被摧折,同樣的,生命的獨特性不能加以尊重,則制度下的同化力,將使得每一個生命的自體發展受到限制,最後,使得每一個生命都成了相似,而失去其存在的意義與價值,因此,培養生命

8、的思考力及判斷力,乃是使生命可以獨立於制度及文化之外,建構更偉大的生命體系。(三) 就生命的普遍性而言,生命的目的在成就其偉大,在使其能竭盡所能的、無所不能的發展,因此,生命就其之所以為生命而言,祇要能有發展的機會,就無所不能的發展,這可以印證於大自然中所有生命發展的特性來觀察,除非受到限制,不然,他們將無限的發展,更如,人體所受到細菌的影響而言,更是如此,癌細胞或HIV細胞在人體上的橫行無忌,是人死亡的重要原因,即使人的科技發展在已逐漸有效控制這些病菌,但一當患者使用化療時,不但癌細胞受到限制,就是對人體有益的細胞也受到傷害,如此,可以說明,生命在其內在的發展而言,是要求無限的發展,是要求能

9、有超脫有形制度及限制的思考學習內容,因此,培養生命中的尊嚴及尊重,建立一個每一個人都可以適性發展的環境,使生命在其發展的每一個階段中,都可以擁有無限的可能。(四) 就生命的責任性而言,生命的教導不祇是要去向制度及文化負責,而是要向生命自己負責,生命的教育,不祇是消極的去接受制度及文化所賦予的責任,而是要主動的去檢視制度及文化中所賦與的生命意義及價值,由於不是所有的制度及文化都是建立生命的尊嚴上,因此,生命的學習就在培養及尊重生命本身所有的意義及價值,我們相信也接受每一個人都要去學習,但我們無法認同,所有的學習都要經由制度及文化中去獲得,這樣的要求,不祇是扼殺了文化本身的意義,甚至更戕害了生命的

10、尊嚴,由於生命本身所擁有的豐富性,使得生命有能力可以向自己去學習,這種內張力的結構是來自於生命本身擁有無限的可能及向無限發展的特質,我們很難斷言,生命自性發展的後果,但是,如果生命可以發展到向生命學習且可以向無限發展時,則可以說,這樣的生命力道及幅度必然優於制度及文化中的限制性,因此,生命教育的實質內容,是在培養每一個生命都有主動的能力去為生命的發展負責,而不是把一己的生命限制在制度及文化的框架中,以為祇要完成社會及文化的要求,生命的責任就算達成。 參、 結構 生命教育的基本結構是建立在希望、無限、圓滿及能力上,因為生命本身並無所謂的絕望,之所以會有如此的結果,是因為有限的制度及文化傳承的價值

11、,已內化於生命的能力中,使生命失去了生命所原本擁有的能力,由於社會的制度,造成了法律及社會關係,在一個侷限的環境中,大家都以此為生活的全部內含及生命的全部意義,如此,生命受到了制約。父以傳子,子以傳孫的文化遺產,成了失望及有限的重要來源,努力、奮鬥更成了成功的唯一憑藉。其實,生命的本質並不是要求成功,而是要求發展,發展的目標原本是竭盡所能的發展生命的意義及價值,使生命具有的豐厚性、完美性、無限性都能呈現,因此,生命教育的結構必須以創造性、實踐性、系統化及情操化為其內容。(一) 從創造性而言,生命的意義與價值並不在複製同樣的生命體,其意義在創造是屬於人的,甚至超越人的生命價值,如果人祇因循著人的

12、法則,則人將永遠無法逾越人所自限的生命法則,人也將自困於人所自限的生命法則,因此,生命的價值,乃在能突破生命的框限,從有限走向無限,從剎那走向永恆,將生命置於無可制量的境界,而所謂的創造性,則在擺脫制式的思考法則,使自己可以自由的,毫無拘束的追求奧古斯定 4 說:自由就是一種可以追求幸福的權利。 5 自由雖名為選擇權,但就生命的本質而言,自由的目的,就在選擇符合生命本質的事物,因此,自由真正的詮釋不是無所拘束或為所欲為,而是在生命尊嚴與價值的前提下的行為,也因此,創造性的生命內含,也如同柏格森 6 所言的生命的奮進 7 ,由於生命所擁有的特質,本就是有超越自己的能力,而超越自己,本就是生命的特

13、性之一,因此,使生命成為活躍,且具活力,是生命教育最基本的目的。(二) 就實踐性而言,有限生命的形成,是託付於社會及文化制度之中,由於社會制度及文化環境是歷代人類生活實踐所累積下來的成果,也是人類在大自然爭勝過程中的成績,因此,大家都相信,這一套制度或方法,是人類創造文明的最佳法門,人類由蠻荒到文明,由茹毛飲血到知禮守義,由被大自然控制到控制大自然,甚至從被造、被生到可造、可生,都是這一套制度的功效,這一套制度在在說明了,人在有限生命世界中的實踐性及有效性,同樣的,在無限生命的領域中,人類需要開發的領域仍然不可計數,雖然,有前賢的努力,創發了宗教及神秘方法,但也祇能說明人心的嚮往及生命的目的,

14、而對於生命內在的渴望永不失落的信念,則不可能來自一己完全的追求及信念上就可以落實,必須有生命的對話及更高於一己生命的力量的引導,生命內在的實踐性,才有可能落實在永恆的故鄉,不然,都祇是有限生命制度的憑藉及生命中失落的遺憾與無奈。(三) 就系統化而言,科學的發展,本來就在提供系統化追求的內涵及可以依據的法則,這從希臘時期哲學家的努力就可以發現,他們先是從外在的環境中觀察宇宙的基本原理,後來發覺不可行之後,才回到內心,然後找出基本原理,並以此基本原理建構出生命的發展及人生的體系,而同樣的,中國古代的哲學家們,也曾經經歷過相似的過程,因此,我們可以發覺在所有有心於尋求生命意義的人們中,都在企圖找出生

15、命的旋律及其基本規律,並由此旋律中,能譜出美麗的生命之歌,雖然,在現實生活中,有多少的制度及文化,也曾譜出動人的生命詩歌,但他們所讚頌的,並不是那些制度或文化,而是生命本身,因此,我們接受制度之可制約性及規程化,是否使生命原本所擁有的自我旋律受到限制,如此,更富彈性的機制及可衡量的生命本身,才是系統化的主要內容,如此,在有形與無形之間,二者的交互運用,互相尊重,才會譜出生命的完美之歌,也才能結構出生命之路。(四) 就情操化而言,生命的情操在充分顯現生命的豐富及其包容性,生命雖是有機的,卻是無可限量的,生命無法像斗升一樣的有稜有角,也無法想像機械體一樣的永遠呈現慣性的動作,生命中的意出言表,常是

16、令人嘆服的,因此,生命中的情操,在表現其境界,讓人可以永遠有攀登的動力及方向,而生命的情操,從具體的感受到無形的感動,從鰥寡孤獨廢疾者的關懷到體天地萬物之一體,都是生命情操的展現,生命的情操,就是在體會到生命的精神及力量,去感受生命中那種似無若有的無限堂奧,去感動生命中在脆弱中的堅強,猶如巴斯卡 8 所說:人是會思想的蘆葦。更是體會有限世界中的孤獨及寂寞,實是源自對自己生命中無力的空虛與沈淪,因此,昇華自己的動機,操練自己的行為,端肅自己的目標,一心一意以生命的美善為個人生命的發展,如此,生命才能在百轉千迴中展現出那份風華絕世的精彩,也才能顯現出廣大悉備的真實善美內含,生命教育的精神才能呈現。 肆、 內容 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