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第六单元知识点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0208905 上传时间:2023-08-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上第六单元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八上第六单元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八上第六单元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八上第六单元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八上第六单元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上第六单元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上第六单元知识点(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峡知识点一、基础知识:1、作者:郦道元,字善长,是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撰有水经注,该书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因其文笔绚烂,语言清丽,还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课文选自水经注疏。2、生字词:阙处(qu)、亭午夜分、曦月(x)、夏水襄陵(xing)、沿溯(s)阻绝、绝巘(yn)、哀转(zhun)久绝、飞漱(sh)属引(zh)凄异、山涧(jin)、素湍(tun)绿潭、重岩叠嶂(zhng)、长啸(xio)、隐天蔽日、乘奔(bn)御风、悬泉瀑布、清荣峻茂、晴初霜旦、林寒涧肃3、一词多义1)自1在。例:自三峡七百里中2如果。例:自非亭午夜分2)至1表示另提一件事。例:至于夏水襄陵2到。例

2、:每至晴初霜旦3)属1连接,念“zh”。例:属引凄异2类。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4)绝1消失。例:哀转久绝2极高。例:绝巘多生怪柏4、词类活用1)奔:动词用作名词,指飞奔的马。例: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例: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3)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清波。例:回清倒影4)霜:名词用作动词,指结霜。例:每至晴初霜旦5、古今异义1) 或王命急宣(或:这里当“有”讲。今常用义为:或者)2) 虽乘奔御风(虽:即使。今常用义为:虽然)3)良多趣味(良:的确,实在。今常用义为:良好)4)猿鸣三声泪沾裳(裳:古人穿的下衣,裙的一种。今常用义为:衣服,包括上衣和裤子)5)略无阕处

3、(略:完全、全部的意思。今常用义为:省略)6、通假字:1)阙:同“缺”。豁口,空缺。2) 转:同“啭”。声音曲折。7、特殊句式1)两岸连山:省略句,省略定语“三峡”。2)重岩叠嶂:省略句,省略主语“两岸”。二、理解背诵、默写。1、文中写山之高、峡之窄的句子是:正面: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侧面: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衬托手法)。3、写三峡全景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4、写山高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5、由三峡水流汹涌湍急联想到李白的诗歌是:早发白帝城6、作者写

4、了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的感受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7、写三峡景物一般特色的句子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8、三峡夏季江水的特点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9、描写夏季三峡景色的句子是: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10、描写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是: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11、描写三峡秋季景色的句子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2、文章写三峡春冬景色

5、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也描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三、课文理解:1.三峡总特点: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山高峡长2.全文从从山、水两方面来写。总写山,分写水,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景色。各自特点为:山: 连绵高峻、雄奇险拔高峻美水:夏水:浩大湍急、迅猛凶险奔放美 春冬之景:清荣峻茂、清幽秀丽清幽美 秋景:林寒涧肃、凄清寂静凄婉美3.先山后水的原因:先写山,突出山连绵高峻的特点,为下文写水势做铺垫,正是有如此的山势,才会有如此特殊的水势。4.将夏水最先写的原因:本文重在写水,而水以夏季为最盛,把夏水置于首位,突出长江在三峡段的湍急浩大凶险的特征。5.结

6、尾引用民歌的作用:照应前文,侧面渲染三峡秋天凄清哀伤的气氛,突出凄婉美。也突出了山高峡长的特点。6. 文段中写到猿猴的哀叫,又引用渔者之歌,其用意是什么?答:写猿猴的哀叫和引用渔歌,使人进一步体会到三峡那山高、岭连、峡窄、水长的奇异特征,同时山猿哀鸣,渔歌苍凉,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7、默写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8、节奏划分: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答谢中书书知识点一、基础知识:1、作家作品:陶弘景,字

7、通明,号华阳隐居。南北朝时期著名作家,著有陶隐居集。 2、要点剖析: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语言凝练生动,优美流畅是这篇散文的主要特点,文章以四言为主,节奏谐婉,极富韵味,读来朗朗上口,描绘了山川的秀美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山川之美”的独特看法,流露出对自然的无比热爱以及对俗世的鄙弃情怀。尤其对“山川之美”的描绘生动优美,令人神往。二、赏析:语 句: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和能够和古今山水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三、翻译: 山河的壮美,是

8、自古以来人们共同谈赏的。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澄澈见底,河流两岸悬崖峭壁,在阳光下各种光彩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葱翠。每当早晨,夜雾将要消歇,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佳美的山水之中。四、背记知识清单: 1、根据提示,默写原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将本文划分为三个层次,并概括层意。第一层:总写山川之美 第二层:描绘山川之美 第三层:议山川之美描写山水相映之美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描写色彩配合之美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写晨昏变

9、化之美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2、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最能表现这种思想感情的是哪一句?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自从南朝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欣赏这种奇景。言外之意作者对谢灵运无比仰慕,作者从山水中发现无尽乐趣,颇为自豪得意,期与谢公比肩之意。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3、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描绘“山川之美”的?观察角度有:A仰视(高峰入云)B俯视(清流见底)C平视:两岸石壁.青竹翠林

10、;时间跨度有:早晨(晓雾将歇),黄昏(夕日欲颓);景物状态有:静景(高峰俱备),动景(晓雾竞跃)感官角度有:视觉(高峰入云), 听觉(猿鸟乱鸣)4、请再写出两句表现山水之美的诗句(分别出自两首不同的诗词):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记承天寺夜游一、作者作品: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为宋代豪放词派的代表。著有东坡全集。 小品文写作者夜游承天寺见到的美景,表现了诗人虽遭贬谪却不以为意的豁达胸襟。运用比喻手法,将随处可见的寻常景物描绘的充满诗情画意,充分表达了作者的艺术才能和豁达宽广的胸襟。全文只有一段,融叙事、写

11、景、抒情于一体。写景生动,将月下庭院点染的清辉四溢,如童话世界。篇末议论,又表现了诗人的旷达胸襟,情景交融,相得益彰。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明确: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二、背记知识清单:1、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被贬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自我排遣忧闷的达观等复杂微妙的感情。2、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旷达3理清文章的思路。答:第一层:(步于中庭)叙事,交待赏月散步的时间、原因。第二层:(庭下如积水盖竹柏影也)写景,写月下庭中景物。第三层:(何夜无月)抒情,面对月光、竹柏疏影抒发感

12、慨。3、作者已经“解衣欲睡”,为什么又“欣然起行”?一方面因为看到月色入户很美,想去赏月。另一方面作者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4、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那一句?其主要内容可以用哪四个字来概括?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庭中月色5、作者同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是产生了一种怎样的错觉?产生这一错觉的原因是什么?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原因是月光下竹枝柏叶的投影。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 “闲人”应如何理解?并非是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首先,“闲人”即清闲的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其次,“闲人”还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为有官无事做而苦闷。7、“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主

13、旨句)这一句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言外之意:那些在官场上追名逐利的人是领略不到这种情趣的。(或惋惜无人赏月,更暗示世人大都醉心于功名利禄,为俗务所累,无暇及此)作者最后这一句慨叹,看似平淡,意在点睛。这句话至少有两层意思:一是讽刺感慨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趋炎附势,奔走钻营,陷入那茫茫宦海而难以自拔,何曾得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二是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当然其中也透出了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最后一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赏月的欣喜、贬谪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8、本文叙事抒情,都突出了一个“闲”字,一是入“夜”即“ 解衣欲睡 ”,可见其“闲”;二是“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 ”,又见其“

14、闲”;三是与张怀民“步于中庭”仔细欣赏 月光和竹柏影 ,足见其“闲”;最后又以“闲人”两字,画龙点睛,抒发作者被贬后有官无事做的苦闷失意 情怀。9、文中不明写月光,但却使月光的意境宛然具现,高度传神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用是写出了月光的皎洁、空灵与优美。10、请再写出一句描写月夜的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三、知识点归类:1、生字词读音:遂(su)寝(qn)藻(zo)荇(xng)交横(hng)2、解词:1月色入户: 门2欣然起行: 高兴地3念无与乐者: 考虑没有人与我同享快乐的人。4遂至承天寺: 于是5相与步于中庭: 一起6庭下积水空明: 清澈透明。7水中藻荇交横: 交错纵横8盖竹柏影也: 原来是9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有闲人罢了。3、词类活用:夕日欲颓:颓,坠落。4、读准下列句子的节奏: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