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的写作格式.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0207465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后感的写作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读后感的写作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读后感的写作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读后感的写作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读后感的写作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读后感的写作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后感的写作格式.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后感的写作格式读后感是读了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将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写成的文章.它是读书笔记的一种形式.常写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自学能力,帮助学生丰富知识,提高写作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辨别善恶,真伪的能力. 读后感是中学生学习写作的一种重要形式,写作规范的读后感是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写作能力. (一)读后感引议联结的橄榄型结构特点.引简要引述原文内容,尤其是要对材料中自己感触最深的内容做简要介绍.议就原文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或写作特点等谈感受,要集中力量谈自己感触最深,能有话可说的某个方面来写.联联系自身和社会实际做深入的议论,避免就事论事,泛泛而谈,更宜

2、避免牵强附会.结总结全文,发出号召。 以上四部分中,议和联是重点,是核心;而引和结为次要部分,可以形象的比喻为橄榄型“结构”。 引议联结的结构只是一般的写法,不必拘泥,写成新的八股文. 联要联系自身或社会的实际情况,不要空发议论.还要避免联系自身时就一味检讨自己的呆板写法.(二)读后感写作的基本思路如下:(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引)(2)亮明基本观点.

3、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议)(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联)(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

4、,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结) 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 (三)写读后感应注意以下问题:首先,要重视读 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其次,要准确选择感受点 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

5、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1、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2、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3、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 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

6、要加以选择.作为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四)读后感写作方法步骤: 1、读原文,抓重点认真阅读原文,多读几遍,从字词句到文章的布局谋篇,直至文章中心.力求读懂,抓住自己体会最深的一点,延伸下去,展开丰富的联想.如果没有读懂原文,没有了解中心,那怎么能有深刻的感受呢如果没有深刻的感受,就不能写出感人的文章.2、摆好位,侧重感读懂了原文,并不是就能写好读后感,在写好应注意方法:一般文中既要有读的内容,这部分是文章的开头,应概括介绍读的内容或对自己有深刻启示的语句应略

7、写,从而引发自己感的内容.又要有感的内容,结合实际,要和读的内容紧密联系,写具体做到读,感相联,有略有详,有感而发.3、抓住点,联实际.有的学生读文章后会有很多感受,写读后感是不能面面俱到,这样就使内容杂乱,中心不明确.所以应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自己的身平经历,深入写下去,升化中心,这样就做到了中心明确,观点鲜明,使人读起来亲切舒服.(五)读后感写作例文 要 珍 惜 时 间 匆匆读后感 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匆匆,细腻的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所感到的无奈和惋惜之情. 时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是由过去,现在,将来构成的连绵不断的系统.是物质的运动,变化的持续性的表

8、现.时间没有声音,没有影子,没有踪迹.每个人都拥有时间,但是,有些人却无法合理支配时间,只能让时间从他们的身边悄悄溜走. 我记得有这么一句话: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一天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最偏私,给任何人一天都不是二十四小时.你是否觉得这句话自相矛盾呢不,不矛盾.我们都知道一天有二十四小时,这是时间的公平之处.那为什么时间又是偏私的呢因为这些人随意浪费时间,任凭时间飞快地流逝,一天一事无成.他抛弃了时间,时间也抛弃了他.因此,他的二十四小时是短暂的.而有些人合理安排时间,珍惜时间,不虚度时光,利用时间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并且达到事半功倍的效率,他们用二十四小时做了平常人需要二十五小时,二十六

9、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才能完成的事情.他们的二十四小时是漫长的. 赢得了时间,就赢得了一切.列宁的这句话彻底地反映了时间的珍贵.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就说明了一个人年青时不珍惜大好时光,到老了只能白白地叹息.如果年青力壮的时候就努力学习,那他就赢得了时间,也就赢得了一切,也不会为年老时碌碌无为,而感到悲伤. 有些人虽然知道应珍惜时间,却不知如何去做.有些人以为每天都慌忙地做许多工作,就是珍惜时间;有些人以为把一天的时间都塞满事情,也不管事情是否有意义,就是珍惜时间;也有些人以为从早到晚一心一意忙着票子,房子,位子,车子,就是珍惜时间.他们统统都有错了,珍惜时间不是整天都忙碌地去工作,不是去干些

10、毫无意义的事情,更不是视庸俗为潮流,视利已为高尚,一生只为自己谋求利益.既然来到这个世界就应该抓紧时间成就一番事业,抓紧时间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建设祖国,造福于民,用仅有的时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才是珍惜时间的最终目的.燕子去了又来,杨柳枯了再青,桃花谢了又开.我们曾经赤裸裸地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偏走这一遭啊我们何不趁此大好时光,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为达成珍惜时间的最终目的而奋斗呢 古人曾说过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长歌行一诗中也提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每当我听到这珍惜时间的句子时,我就想起了朱子清的散文匆匆.这篇文章讲的是时间一去不复返,不要虚

11、度光阴.从中我体会到时间就是金钱,联想到了自己已度过了四千六百多个日日夜夜,而这四千六百多个日日夜夜我却干了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四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 我曾听说过这样一个笑话:一个公司人员向老板请假,公司老板对他说,一年365天,52个双休日,减去这104天,还剩261天,你每天还有16个小时不在工作岗位上,减去这170天,还剩91天,你每天用30分钟喝咖啡,用掉23天,还剩68天,你每天吃饭用1小时,用去46天,还剩22天,你通常每年向公司请2天病假,只剩20天,每年有5个节假日,公司不上班,减去这5天,还剩下15天,公司每年慷慨地向你放14天假,这样算下来

12、,你工作时间只剩1天,而你还要请这1天假.读完这则笑话,我不仅哈哈大笑起来,笑完又有一丝寒意,虽然这位老板计算时间的办法不一定准确,但是这足以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 朋友,每当你打电脑的时候,日子从键盘上过去,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屏幕里闪去.朋友,人生虽短暂,但细细地算一算,一生中我们有多少时间是用在工作,学习上呢记得陈忠实曾经说过:无论往后生命历程中遇到怎样挫折,怎样的委屈,不要动摇,不必辩解,走你自己的路吧!因为任何动摇包括辩解,都会耗费心力,耗费时间,耗费生命,不要耽搁自己的行程.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而我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我不禁想起了一句话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呀.朋友们,珍惜时间吧!时间就是金钱!就是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