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网络教育(徐XX).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0207393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少年网络教育(徐XX).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青少年网络教育(徐XX).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青少年网络教育(徐XX).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青少年网络教育(徐XX).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青少年网络教育(徐XX).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少年网络教育(徐XX).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少年网络教育(徐XX).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一、前言1二、网络给青少年带来新的变化1三、青少年网络德育教育面临挑战3四、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网络的对策研究4五、结论6参考文献7浅谈青少年网络教育12秋社工 徐XX 内容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21世纪是网络的世纪,人类已经进入互联网的世界,大量快捷信息的使用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给人以管理知识和处理信息的便捷,又存在让人痴迷甚至难以自拔的危险,特别在这样一个容易失控的崭新领域里,给青少年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也给青少年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本文分析网络时代带给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新变化、并针对当前青少年网络教育工作提出对策。 关键词:青少年;网

2、络;道德教育 一、前言 据悉,全国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学校已有77000多所,并建立6000多个校园网。孩子们从小学习使用互联网已成大势所趋。也就是说,互联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日益普及,使人类的学习、生活、工作方式得到了极大改善,为人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生存空间。与此同时也应看到,计算机犯罪等问题也衍生开来,对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青少年网络犯罪行为时有发生。这些迫切需要我们尽快采取措施加强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 二、网络给青少年带来新的变化 (一)网络有助于创新青少年思想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利用网络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教育者可以以网友的身份和青少年 在网上“毫

3、无顾忌”地进行真实心态的平等交流,这对于德育工作者摸清、摸准青少年的思想并开展正面引导和全方位沟通提供了新的快捷的方法。此外,由于网络信息的传播具有实时性和交互性的特点,青少年可以同时和多个教育者或教育信息保持快速互动,从而提高思想互动的频率,提高教育效果;由于网络信息具有可下载性、可储存性等延时性特点,可延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思想互动的时间,为青少年提供“全天候”的思想引导和教育。还可以网上相约,网下聚会,实现网上德育工作的滋润和补充,从而及时化解矛盾,起到温暖人心,调动积极性,激发创造力的作用。 (二)提供了学习求知的新渠道。在我国目前教育资源不能满足当下需求的情况下,网络提供了一个新的学习

4、校园。学习者无论是在何时何地都能接受高等教育,学到在校大学生学习的所有课程、修满学分、获得学位。这对于正处于应试教育体制下的青少年来说绝对是一种最好的解脱,它不但有利于其身心健康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家庭乃至社会的稳定。 (三)开拓了青少年的视野,提高了青少年的综合素质。上网令青少年的政治视野、知识范畴更加开阔。可以了解到一些从生活中不能学习到的知识,走出中国的知识与文化。通过上网,有机会与各种各样的人交流,接触到社会各层次的事件,提高了青少年的综合素质。通过上网阅览各种类的有益图书,触类旁通,提高青少年自身文化素养。 三、青少年网络德育教育面临挑战 (一)信息垃圾弱化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意识。网上信

5、息很多与色情有关,上网找开浏览器,只要连上了网络,就会时不时跳出一些与色情有关的网络窗口。大部分的青少年在网上经不起好奇心的引诱,无意中接触到黄色信息。还有一些非法组织或个人也在网上发布扰乱政治经济的黑色信息,蛊惑青少年。这种信息垃圾将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意识,污染青少年的心灵,严重时将误导青少年的行为。 (二)网络游戏的不良影响。随着大量游戏的发明推广,会上网的青少年而不会玩网络游戏已经是跟不上青少年中的所谓的潮流了。但因青少年心理未发育健全,人生观,价值观还处于一个狭隘的空间,对于网络游戏,一旦陷入,就不易抽身。在生活中不能实现的各种目标,在各类网络游戏中似乎都能实现,心理得到了大大的满足。

6、在游戏中化身为侠客,驰骋江湖,肆意人生。这类人随着网络的大众化,已经成为不少青少年网迷的崇拜偶像。但是这些英雄、偶像所传达的价值标准和社会规范却往往是暴力、征服、唯我独尊、兵不厌诈、投机取巧等有悖于社会规范的错误观念,这就容易造成青少年人标准紊乱、丧失社会责任感、产生角色认同危机或发生角色混淆。 (三)荒废学业问题。青少年自控能力比较差,又不善于取舍,沉湎于网上浏览而荒废学业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对这个问题不可忽视。时间一去不复返,在应努力汲取知识的时期,一味沉迷于网络,浪费了时间与时机,等醒悟到自己的学业已在不知不觉中荒废时,为时已晚。 (四)由网络走向犯罪。大量事实报道青少年因网络游戏而走了极

7、端犯罪,如一些青少年去网吧玩游戏玩到口袋里不剩一分钱,但又抵制不住玩游戏的欲望,就只能想办法去向家长撒谎要钱,不成就偷,去外面偷、抢;有些甚至玩游戏玩到分不清网络与现实,将在游戏中常用的耍刀弄枪搬到现实中运用了,导致了犯罪。再者,网络游戏必然会占用青少年大量时间精力。青少年和成年人不一样,不仅仅表现在阅历和抵抗诱惑力方面的区别,更重要的是青少年时期一去将永不复返。不像成年人,玩个两三年网游再醒悟,也不算晚,反正年青时期学的技能知识还在。但是青少年在玩个三四年(或者更长,因为其意志力薄弱),再醒悟恐怕也晚/完了。想在那时的社会生活下去恐怕也只有用一些非常手段例如偷,抢。到时,等待的只能是牢狱之灾

8、。 四、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网络的对策研究 (一)从家庭入手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教师,孩子是父母一生的爱。要想孩子在青少年时期正确对待网络,家庭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很多家庭都拥有电脑,孩子上网不是远距离了。家长既不能杜绝青少年上网,又不能听之任之。若拒绝青少年上网,那么在现在这个网络发达的社会,孩子就显得有点跟不上脚步了,若听之任之,则是给机会让网络上的色情,游戏等不良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得不偿失。父母应鼓劲青少年上网多看新闻,了解中国,甚至是全球各地政治事件与一些地方趣事及文化风俗。与学习有关的问题可以在网络上查找,通过网络学习提高青少年的学习文化。父母应时常提醒青少年在上网

9、与不看与色情有关的网络,说明那些对青少年未发育健全的身心有多在的影响,乃到对以后人生道路都是一大影响。 (二)从学校入手 充分认识网上思想渗透问题,强化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必须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使他们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努力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强化爱国主义意识和宏扬民族精神。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有计划地开展一些如何正确上网的课程,适度地对青少年讲解网络弊端,举例说明沉迷网络的危害,让青少年生出警惕之心,从而做到绿色上网。还有就是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校园外部的摊点和校园出租房屋的经营项

10、目要慎重考虑,还有淫秽“口袋书”图书的非法印刷品、网吧,文化部门要采取措施,要求文化产品者、经营者、出版商、商家等,本着对国家,对民族负责的精神,用正确的理论,用优秀的作品,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让青少年以后成为国家的栋梁,为国家作出贡献。 (三)从社会入手社会应以“青少年文明网上行”和“营造绿色网吧”等活动为契机,努力抓好“引导”和“规范”两手。所谓“引导”,就是要通过各种措施,引导青少年主动接触网络,利用网络,远离“数字鸿沟”,不断提高素质。通过各种培训,加强青少年网络知识教育,给青少年充分的“网上空间”。要考虑针对青少年的注意力,专门设立宣传正面信息的网站,增强点击率。适应网络时代的青少年

11、社会化特点,重点培养他们的是非判断能力,让青少年在多元化的价值观体系下,学会鉴别,学会选择。要在思想上为青少年修筑一道“防火墙”,让青少年形成对网络道德的正确认识,增强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养成道德自侓。要加大网络立法力度,对青少年进入网络社会时行法律保护和有效地预防青少年犯罪。所谓“规范”就是对青少年上网场所加大监督力度,规范网吧从业行为。重点在清理地下网吧的基础上,把好四个关口。一是进门关。在所有网吧设立未成年人不准进入标志,加强对进门青少年的审查,确保未成年人不进入公共网吧。二是内容关。在所有网吧安装有关技术防范设备,并杜绝利用网吧经营电子游戏。三是传播关。采取撤消电脑主机磁盘复制功能的作

12、法,确保非健康资讯不通过电子介质进行传播。四是法规关。尽快出台全方位的关于网络管理和青少年上网和网吧经营方面的有关法律规定。同时,要采取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参与的方式,加大对网吧的监督力度,坚决清除非健康网吧。要大力开展“营造绿色网吧”活动,引导网吧业主文明经营,守法经营。 五、结论 互联网在世界范围的飞速发展,使人类获取知识、交流信息更加便捷,也使越来越多的人把“上网”当作生活中的重要内容。针对网络文化的特点和负面影响,我们应该对青少年正面引导,加强社会化教育,建立绿色上网通道、青少年网站和加强网络组织建设,相信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合理可以消除它的弊端,让网络成为真正全面造福人类的工具,使青少年成为有道德的健康的“网上的一代”,让青少年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1、宋元林、陈春萍等: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湖南出版社。 2、漆小萍:解读网络,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 3、苏振芳:网络文化研究互联网与青年社会化,2007年07月。 4、徐仲安,张维东:道德教育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探索,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10月。 5、王文宏,高维钫:网络文化研究,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年01月。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