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经济收敛性的空间面板模型讨究.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0206538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区域经济收敛性的空间面板模型讨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区域经济收敛性的空间面板模型讨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国区域经济收敛性的空间面板模型讨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国区域经济收敛性的空间面板模型讨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国区域经济收敛性的空间面板模型讨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区域经济收敛性的空间面板模型讨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区域经济收敛性的空间面板模型讨究.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区域经济收敛性的空间面板模型讨究来源:经济论文网 摘要:本文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最新研究,利用1990200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考虑了空间的相关性之后,19902009年期间中国经济存在全域性收敛。中国各区域之间存在着正空间相关性,并且相邻地区的人均GDP存量和人均GDP增长率对于本地区的人均GDP增长有正相关的作用。如果以1998年为分界,那么19901998年间中国区域经济的收敛是显著的,但是1998年之后各区域的发展呈现发散趋势。关键词:区域经济 口收敛空间计量经济学一、简介近30年来,中国经济经历了快速稳定的增长,这是使得全世界瞩目的成就。但是中国是一个大国,

2、不仅是人口众多,还有地域辽阔。因此,中国的经济发展,逐渐呈现出地区之间的不均衡。这种区域发展的不均衡,对中国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威胁。经济增长的领域里,学者们对于区域经济的收敛性问题也尤为关注。因此,探讨中国经济区域的收敛性问题,在学术上和实践意义上都非常重要。而收敛性问题的焦点在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是会趋于收敛,还是会趋于发散。由于中国区域经济是否存在收敛性的问题在学术上一直是比较受人关注的,因此有不少学者之前做了很多有意义的工作。关于中国区域经济收敛性的检验结果,大部分学者认为不存在全域性的无条件口收敛,但存在条件收敛。还有部分学者认为存在俱乐部收敛的现象。魏后凯(1997)对19

3、781995年中国区域经济的 收敛进行了研究,他发现19781995年间总体上中国各地区人均GDP增长趋于收敛,高收入地区与低收入地区间人均GDP差距大约以每年2 的速度缩小。而分阶段来看,19781985年各地区人均GDP增长收敛的速度相对较快,而19851995年则不存在显著的收敛性。蔡肪、都阳(2000),沈坤荣、马俊(2002)等学者的研究发现,中国在改革以来的地区经济发展中,不存在全域性的无条件口收敛,但是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存在俱乐部收敛。如果考虑到人力资本禀赋等因素后,中国地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着有条件趋同 王铮、葛昭攀的研究(2002)对1985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做了研究分

4、析,他们发现,就全国来说,不存在所谓的绝对收敛,但是存在条件收敛。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存在俱乐部收敛。相对全国发展水平,东部地区的稳态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保持在平均水平附近,西部则落后于中部。林毅夫、刘明兴(2003)通过对19811999年区域经济 收敛的回归分析发现,中国区域经济的条件 收敛是成立的。董先安(2004)的研究也发现存在显著的俱乐部收敛。彭国华(2005)进行了对19822002年中国省区TFP的收敛检验,他发现全国范围内没有绝对收敛,只有条件收敛。三大地区中只有东部地区存在俱乐部收敛现象。许召元、李善同(2006)也认为1990年以来中国的地区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条件收敛

5、。张茹(2008)通过对19782005年中国省际增长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1990年前,中国地区绝对收敛趋势显著,西部地区的收敛速度最快而东部地区的收敛最慢 而1990年后,地区经济增长不存在绝对收敛。整个时段,中国地区存在条件收敛,收敛速度大约为每年22%,并且东中西部内部以及沿海、内陆地区内部均存在显著的俱乐部收敛。近些年来,随着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发展,许多学者发觉国家或一个国家各个地区之间可能存在着紧密的空间相关性,而忽略了这种空间相关的模型可能导致估计值的偏倚和不一致。因此国内也有学者建立了包含空间相关的实证模型来研究中国地区之间的收敛性问题。大部分学者的研究都发现,在考虑空间相关性

6、之后,中国区域经济存在全域的绝对收敛。林广平、龙志和、吴梅(2005)采用空间经济计量方法,研究了中国28个省市19782002年间实际人均GDP的 收敛情况,发现1978年以来中国地区之间存在绝对收敛的趋势,但收敛的速度越来越慢。吴玉鸣(2006)采用了19782002年中国省级数据,验证了当考虑空间自相关的影响后,各省域间表现出较为显著的条件趋同迹象。张晓旭、冯宗宪(2008)发现在考虑了空间相关之后,中国区域经济存在卢绝对收敛。潘文卿(2010)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将省区间的关联效应纳入模型后发现,中国在改革开放的3O年里存在着在全域范围内的 绝对收敛特征。但是1990年前后两个阶段呈现不

7、同的收敛特征,1990年前,不仅全国范围内的绝对收敛特征显著,而且存在着东部与中西部两大收敛“俱乐部”;1990年后,全国范围内的 绝对收敛已不复存在,过去的两大收敛“俱乐部”也分化成了东、中、西三大收敛“俱乐部”。史修松、赵曙东(2011)引入空间计量方法,发现在考虑空间依赖性的情况下,经济增长具有较为显著的全域性收敛。本文的研究是在之前丰富的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最新的空间计量经济学研究,对于中国各省市之间的收敛性问题作一重新探讨。本文的研究不同于之前的研究在于:(1)利用15Elhorst(2010)提出的空间计量方法,通过空间德宾模型结合固定效应模型来进行估计和推断。(2)通过计算自变

8、量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来说明是否存在空间溢出性。本文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是简介。第二部分引入经济增长的收敛性理论。第三部分简要介绍面板数据模型。第四部分阐述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和本文要用到的计量方法。第五部分描述要用到的数据。第六部分建立实证模型,并进行估计和推断,得到结果。第七部分是结论。二、经济增长收敛性理论自2O世纪6O年代中期以索洛为代表的新古典增长理论开始,经济增长模型已成为地区发展的一种主要理论范式。在新古典模型中,长期内人均收入的增长率趋同于技术进步率,而增长率随着资本密集度而变化:资本劳动比率越高,人均收人增长率越低。这意味着两个方面,其一,从时间序列上来看,当一个国家或者

9、地区的资本密集度(即资本劳动比率)上升,一个国家的增长率随着时间而下降。其二,从横截面的数据来看,在进行跨国跨地区比较中,有更高资本密集度(即资本劳动比率)的国家增长较慢。这种人均产出增长率与初始资本劳动比率间的负关系,在许多实证研究中得到了检验。经济理论把这种可能的关系称为经济增长的收敛。一般来说,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可以分为 收敛,口收敛与俱乐部收敛。 收敛是指不同国家或者地区间人均收入的离差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小。而口收敛是指初期人均产出水平较低的国家或者地区比人均产出水平较高的国家或者地区具有更高的人均增长率。因而经过一段时期之后,落后国家或者地区就会赶上发达国家或者地区,达到同样的速度

10、稳定的发展。显而易见, 收敛是对人均产出存量的描述,而 收敛是对人均产出增量的研究。其中 收敛又包含条件收敛与绝对收敛两种情况。条件卢收敛是指在控制了一系列其他因素后,比如人力资本的水平,技术进步,制度因素等,不同国家或者地区呈现收敛性。而绝对口收敛是指即使不加入控制变量,不同国家或者地区也呈现收敛性。一些学者将收敛性的理解进一步深化,提出了“俱乐部收敛”的概念,它是指在初期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经济集团内部,其增长速度和发展水平趋于收敛,而集团之间往往并不收敛。这就意味着,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各自的内部可能存在着收敛现象,但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之间不存在收敛性。三、面板数据方法我们知道,面板数据模型

11、可以帮助我们处理省略变量或者不同观测效应的问题。比如通过固定效应模型或者差分方法我们就可以消除这些忽略变量所导致的估计问题。人均产出年增长率的对数,lny 是地区i时期t开始时的人均产出。没有时间下标,这表示它不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f 表示随机误差项,具有双下标,表示它随着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的变化而变化,可以认为是回归模型中一般的随机误差项。如果我们假设 是一个随机变量,那么我们可以用随机效应模型。但是在本文中,我们更多的把鳓当成是表征不同地区特征的值,因此我们将用固定效应模型来进行参数估计和推断。当然,我们也会例行的进行豪斯曼检验,来检验随机效应的估计值是否和固定效应的估计量在统计上有显著

12、差异。四、空间计量方法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另一个假设是封闭经济。对于不同的国家来说,这个假设勉强可以适用。但是对于一个国家的不同区域,即本文的研究对象,显然这个假设太严格了。不同的地区往往有很强的经济关联或者相关性,这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其一是贸易。贸易品的流动在现实经济里是非常普遍且频繁的。其二是生产要素的流动,包括了资本和劳动力。资本会投向资本回报率高的地区,而劳动力则向劳动力工资高的地区流动。其三是技术扩散或者知识溢出。我们在讨论地区收敛问题和研究空间溢出对增长的作用时,往往要区分本地区范围和全国范围的知识溢出效应。本地区范围的知识溢出效应是指本地区的知识积累使得当地的企业收益。因此,这

13、会导致不同地区的差距进一步扩大。而全国范围的知识溢出会使得所有的企业都收益,这意昧着促进地区之间的收敛。空间计量经济学是计量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是用计量方法来处理空间效应(spatial effects)(Anselin,1988)。空间效应可能来自于空间依赖性(Spatial dependence)或者来自于空间异质性(spatialheterogeneity)。许多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工作都是源于对区域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的研究。然而,最近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空间(或社会)的相互作用也受到了主流计量经济学的广泛关注。空间依赖性或者空间的相互关系是指一个地区或者区域的经济变量依赖于它邻近地

14、区或者区域的经济变量。空间相关结构的表达方式是构造一个空间权重矩阵 。一般而言,空间权重矩阵w 里,相邻区域的元素标为1,其他的标为0。这表示,邻近地区对于本地区是有相互作用的关系,而非邻近地区对于本地区没有直接的相互作用关系。空间权重矩阵一般要进行行正规化。空间相互作用的模型,最初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空间自相关模型(SAR,spatial autoregressive mode1),它的模型里包含了一个空间滞后因变量;另一类是空间误差模型(SEM,spatial error mode1),它的模型在误差项里加入了空间结构。在2007年之后,空间计量经济学家开始研究同时包含多种空间结构的计量模

15、型。James LeSage和Kelley Pace(2009)提出支持空间德宾模型(spatial Durbin model,即同时包含空间滞后的因变量和自变量的空间计量模型)。 pWy+ d+ + WxO+ (3)这被视为是应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一个新的发展。空间德宾模型的一个优点是无论真实的数据生成过程是空间滞后模型的还是空间误差模型的,它都能得到无偏的参数估计。许多实证研究者都要考虑是采用一般到具体还是具体到一般的方法。James LeSage和Kelley Pace认为空间德宾模型是模型设定最好的起始点,而Florax et a1(2003)发现对于真实的数据生成过程,从一般线性回归模

16、型出发,通过模型设定的检验拓展到具有空间滞后变量的计量模型,比从一般到具体的方法更好。Elhorst(2010)结合以上两者,提出了以下的方法。他建议首先估计OLS模型,然后通过LM检验或者稳健的LM检验来发现模型是否忽略了空间滞后结构或者空间误差结构。如果检验支持空间滞后结构、空间误差结构或者两者都有,那么就估计空间德宾模型。模型的估计采用最大似然方法(ML),之后用似然比检验(LR test)来检验两个假设:Ho:0 0和H。:目+ 一0。前者的假设检验是考察空间德宾模型是否可以简化为空间滞后模型,后者的假设检验是考察空间德宾模型是否可以简化为空间误差结构。如果两个检验都被拒绝,那么空间德宾模型就是最适合的。如果第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