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论文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0199090 上传时间:2024-02-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辩证法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自然辩证法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自然辩证法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自然辩证法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自然辩证法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辩证法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辩证法论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摘要 “富有创新精神”是建设自主创新型国家的基本要求。它体现了创新国际化的本质要求和趋向,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创新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并赋予其国际意义和新的时代内涵。创新不仅是一种思维方式,而且是一种国家体系。创新驱动的创新要素主要表现为学习是创新驱动的基础,能力是创新驱动的核心,人才是创新驱动的关键,科学发展是创新驱动的目的等。它不仅蕴涵了创新要素密切相关、联动创新的深刻内容,而且从创新型国家体系的高端诠释了创新驱动的战略机理,集中体现了学习型政党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本质特征。创新驱动作为现代意义上的创新观有着极为丰富深刻的动态内容,表现为理论创新观、发展方式转变

2、创新观、科技金融创新观、文化教育创新观、党建创新观等,并催生一系列创新理论形态和创新实践形态。积极建构创新驱动的动力结构系统包括目标布局创新、“问题域”定位创新、价值驱动创新、国家创新体系的制度管理保障创新以及改革、开放、发展的整合创新等,这是知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创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型国家或“创新经济体”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必然选择。关键词 创新驱动战略思想;知识创新;创新型国家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科学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

3、,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驱动的战略思想,以知识创新为核心理念,从经济发展方式角度立论,旨在使我国跨过“要素驱动”和“效率驱动”两大阶段,走“创新驱动”、内生发展的新路。它既是对关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规律认识的深化、关于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发展演进规律的把握、关于现代化理论和思想的当代发展和完善,是中国版的创新学,也是对全球化发展演进的创新国际化规律的把握,是符合人类发展文明、创新规律的世界版的创新学。因此,“富有创新精神”,以创新驱动战略思想为导向,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本要

4、求,也是把握经济全球化创新国际化的机遇、应对其时代挑战的重大战略选择。一、创新驱动战略思想的基本内涵创新(Innovation)概念最早是由熊彼特教授在20世纪2030年代提出来的。创新思想可追溯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提出的自然科学在技术进步中的作用。研究创新概念不断演化的历史脉络,不仅可以把握创新驱动战略思想与创新概念演化轨迹相契合,而且赋予创新以新的时代精神。创新驱动战略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包括其创新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使历史和现实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更加富有时代内涵与价值。创新驱动战略思想不仅与创新概念演化轨迹相契合,而且赋予创新以新的时代精神。创新从概念到创新理论经历了一个演化

5、的过程。关于创新理论的演化至少可以归纳为四个层面:“一是创新的内容,由新发明在技术和商业模式上的第一次应用扩大到包括发明、创新和创新的扩散的三个方面,并且由技术创新上升到科技创新。二是创新的主体由企业的创新,扩展到包含产学研在内的国家创新体系和国家竞争优势的创新。”三是技术经济学与制度经济学日渐融合,制度创新与管理创新在技术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明显。四是知识创新随着知识经济来临,知识流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更加重要,由此对学习特别是组织性学习的要求更高。从一定意义上讲,学习型创新是最聪明、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创新方式。综观上述,胡锦涛同志提出创新驱动的战略思想,以知识创新为核心理念,站在时代

6、高端,承旧启新,继往开来,其跨过“要素驱动”、“效率驱动”本身就是一种突破和超越,集中体现了具有中国智慧的创新境界、价值诉求和动力之源,更加彰显其时代特征与魅力。二、创新驱动战略思想的战略机理“创新不仅是一种思维方式,而且是一种国家体系。”创新驱动的创新要素主要表现为学习是创新驱动的基础,能力是创新驱动的核心,人才是创新驱动的关键,科学发展是创新驱动的目的等。它不仅蕴涵了创新要素密切相关、联动创新的深刻内容,而且从创新型国家体系的高端诠释了创新驱动的战略机理,体现了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根本要求。到目前为止,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以物为本、以资为本和以人为本三个主要阶段,形成了物本、资本和人本三种最基

7、本的社会存在逻辑。因此,发展观决定发展,科学发展观决定科学发展,也决定创新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即一种理智、合理、普适的发展理念,可简单地概括为人是目的和物是目的。人是目的,物也是目的,尽人性亦要尽物性,物性与人性于此而相悦无碍、相得益彰,这就为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社会与社会等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最好的理论指导。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也是创新驱动的根本目的。中国发展是世界发展的一部分,从一定意义上说,

8、科学发展观也是世界的发展观。具有世界意义的科学发展观就是和平发展观,即主张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科学发展观本身蕴涵着空间、时间、系统、价值四大取向,体现了多维创新,即数量维(发展)、主体维亦称价值维(人本)、质量维(协调)、时间维(持续),深刻表达了当今人类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懈追求,不仅对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从世界发展理论的传承维度来看,实现了对世界发展观的吸纳与创新。简言之,创新驱动是以实现科学发展为目的的集成创新、多维驱动和开放式创新。三、价值驱动创新创新来源于“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创新来源于“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价值是人类对于自我发展的本质发现、创造

9、与创新的要素本体。价值包含人的意识与生命的双重发展,包含人与外在自然的统一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科学方法与价值方法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方法,注重从人的角度考察问题,即考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的意义。创新驱动的主体是人,创新驱动是内生的、能动自觉的,必须实现“要我创新”向“我要创新”能动的转换。实践证明,创新驱动是价值驱动的实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我们要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解决前进中各种矛盾和问题的根本方法来把握,作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动力来运用,作为共产党人不变的精神价值来追求,不断以新的认识、新的思路、新的举措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局面。要在创新结构和思路上实现“三大转变”:投资拉

10、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资源依赖向科技依托转变、生产制造向设计创造转变,努力使创新驱动成为新时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四、科学改革观、科学开放观、科学发展观整合创新打造自主创新型国家发展模式的新平台创新型国家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动态系统工程。不同国家,处于不同发展阶段,走着不同的发展道路,必然形成不同的发展模式。中国创新体系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进阶段。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构与建设虽然卓有成效,但距离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尚有较大差距,与全球化创新浪潮、创新国际化的趋势和时代要求更是相距甚远。而国家创新体系不是单一的、线性的、静态的、封闭的体系,而是网络型、动态的、变化的

11、、开放的系统结构,我们必须直面全球创新体系。科学本质上是国际的。国家创新体系以“大科学”为纽带,以国际合作为平台,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科技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日益凸显并成为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现代形式,世界科学技术发展面临一系列新趋势。基于大科学在科学的发展中发挥着关键的基础作用,并且与国家的长远利益、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和外交实力密切相关,各国都重视发展大科学。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科学国际合作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如何开展大科学国际合作,以确保研究目标的成功实现已经成为自主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一个重大命题。“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国际秩序转变带来的许多经济、社会和安全等问题需要科学技术来解决

12、。与科技有关的事务已经开始走到国际事务的最前台。科学技术成为外交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背景对我国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外交、科技政策及科技体制、科技管理都提出了新的战略要求。我们要建构以国家创新系统建设为核心的科技金融政策体系,积极稳妥地参与国际科技合作、科技外交和国际高端金融业等,努力建成国内层面的以自主创新为基点的和谐的创新型国家,建构国际层面的以自主创新为立足点的开放型自主创新型“国际合作的国家创新体系”。在对外开放与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互补互动中,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自主创新型的现代化强国或日“创新经济体”而奋斗!郑 州 轻 工 业 学 院研 究 生 课 程 考 试考 生 姓 名 刘 强 考 生 学 号 331304000041 系、 年 级 材料与化工学院2013级 科 目 类 别 非学位课 考 试 科 目 自然辩证法概论 考 试 日 期 2013.01.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