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读后感.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0194667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曾国藩家书读后感.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曾国藩家书体会永吉十二中 张国清前两天读完了曾国藩家书,感觉获益良多。曾国藩家书共有300多封,分为修身篇、劝学篇、治家篇、理财篇、交友篇、为政篇、用人篇7个部分,是曾国藩一生主要活动及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曾国藩家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近现代许多名人,都曾深受其熏陶,这其中就包括了毛泽东和蒋介石。就教育工作而言,我觉得曾国藩家书中修身、劝学两篇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我的理解,修身是要有德、劝学是要有才,这两个方面不可偏废,古今一矣。不能有德无才,更不能有才而无德,教书育人的终极职责即是培养德才兼备的好学生,为国家和社会和建设输送人才。当然,不是每个学生最后都能成为优秀的人才,

2、可以说大部分学生都被挤落于各种各样的考试之中,最后走向平庸,但这些人也并非和学校无关,相反却是学校重要使命,是这些人够成了社会的大多数,也是这些人决定了社会的整体水平。所以,学校不能只重视升学率,而将教育之根本丢弃,即便是有些学生最后无才,也起码不能使其无德,当他离开校门的时候是有完整的人格和起码的修养的,那么学校的任务也就完成了。反观现实,我们过分重视“才”的教育而忽视了“德”的教育,不仅是学校,家庭教育也是如此。而“才”育又是以应试为目的,并非真才实学。表现之一,学钢琴、学奥数,学生的假期生活被各类培训班填满,学生苦不堪言,家长无可奈何,所为只是为了获得加分。表现之二,学校德育仅停留在口头

3、上、文字上、口号里,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学生反感。表现之三,现在的孩子生活多不能自理,习惯了自己的中心地位,人人为我,我还为我,相当自私,不懂得尊敬自己的老师和父母,遑论他人。表现之四,学校和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非富即贵,官本位文化侵害太深,学生压力大,易自暴自弃。教育流弊乃体制之病,非某个机构和个人所能改变,但教育事关千千万万个孩子和他们背后千千万万个家庭,事关国民社会之根本,学校应该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以培养德才兼备的好学生为目标,以培养对社会无害的合格学生为底线,坚持德育优先,着力健全学生的成功观和价值观,坚持教学上去芜存精,学以致用,强调真才实学和综合能力培养,力求开风气之先。怎样培养

4、德才兼备的学生呢?曾国藩家书中修身、劝学两篇提供了诸多启示。一、成功第一要义在修身明理。曾国藩家书中有句话:“凡人皆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曾国藩是一个具有强烈自律意识的人,他几乎每天都要“吾日三省其身”,他对自己要求极严,对弟弟及子女们同样要求严格,其后人多秉承家风,有极高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曾氏家训如果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要先做人,再成才,成不了才也没关系,只要我们能够通义明理、齐家修身,也能生活得有价值。但现在老师和家长对学生的要求比较偏狭,就是考出好分数,上个好学校,找个好工作,最大理想就是当大官。对于没实现上述目标的,一律是读书失败,沦为普通人,而普通人是

5、没有成功可言的。这个价值认知体系给孩子造成了太大的压力,也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谁说平凡不是一种成功呢?谁也没规定非得挣大钱、当大官才是成功啊,不能把社会的攀比心理当做目标强加给学生,只要对社会无害,还能给周围带来愉悦,生活舒适,内心淡定,不也是一种成功吗?那么,学校就应该向学生灌输正确的成功观,而所有成功的前提都要有一定的道德修养。二、家国观念应与时俱进。曾国藩之所以被誉为“晚晴第一名臣”,是因为他开启了“同治中兴”,挽清王朝大厦于既倒,使其又延续了60年。就个人而言,他较完整的完成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课程,而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则使他备受诟病,这些都不难看出他的忠君体国。从曾国藩的家

6、书中也可以清楚的看到,他对家族是何等的重视,家书中用语一贯谨严恭顺,未有一字乖逆,虽身居显位,在孝悌和教子方面从未失位。我们不能轻易说曾国藩愚忠,也不能轻易说只要是革命是起义就是好的进步的,现在来看,判断一次历史事件究竟是进步还是落后,要看它对整个社会在历史演进中的影响,要看是否有利于厚植国力和体恤国民。中国由治到乱再由乱到治,似乎都是几个演员登台唱戏,你方唱罢我登场,而就是在这样的戏码中,中国渐渐地落后了。家国观念不会过时,顾炎武将“国”和“天下”分开,在他眼里“国”被打上了政权的烙印,而“天下”则是士人眼里理想的追求。现在的学校教育应该有什么样的家国观念呢?我想不再是顾的“家天下”,当然我

7、们也不是要照搬曾国藩的。“家”的方面,我觉得要侧重教学生感恩,要孝敬父母、理解父母,要懂得付出,要教学生自立,自觉抵制家庭溺爱和自私享乐,不能觉得拥有父母全部的爱是理所当然的,要让学生知道爱自己父母就是爱他人的基础;国的方面,我觉得要旗帜鲜明的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旗帜鲜明的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教学生牢牢记住这不是意识形态下的惯性思维,而是无数的有识之士,无数中国优秀儿女经历血与火的洗礼和考验,在付出巨大牺牲后摸索出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上凝固了无数双先辈凝望的眼神,他们在看着我们走下去,这条道路也是我们国家从任人凌辱的艰难岁月走向富民强国的坚强保证,没有这个保证,我

8、们美好的一切将会轻易的失去。什么是民族大义,用你的青春激情和热血去维护这条道路就是大义!什么是爱国,将这条道路作为你的毕生信念就是爱国!我们有责任告诉学生,极端享乐主义和自由主义就是我们的敌人,是导致我们精神消极颓废、组织软弱涣散的敌人。三、学之根本在经世致用。 “潜心有用之学”,类似的话在曾国藩家书中多有提及,曾国藩一生勤学用功,以经史子集筑牢基础,通读兵书、荒政、水利等储备实用之学。用现在的话讲,这种储备就是在累积综合知识,这在今天也是有意义的。曾国藩是大儒,又能带兵打仗,这就得益于他的综合素质。那么现在的经世致用之学应该是什么呢?我觉得就应该是符合时代特色之学,就是能够引导社会科学发展之

9、学,就是能推动社会进步的改革创新之学,就是能强我国防抵御外侮之学。中国经过三十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国民经济领域的改革快于政治领域的改革,上层建筑已经不能进一步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政治领域改革的历史欠账较多。所以学校应当承担起启发引导学生的责任,要能够教学生去正确认识社会目前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引导他们向解决问题的方向去学习去探索,而不是无视问题,更不是视问题无法解决而悲观失望,要让学生明白,没有问题是不能解决的,关键要付出行动,要掌握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眼下的中国正需要社会联动、上下一体的解决问题机制,要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是社会建设的参与者。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

10、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是这个时代最需要的宝贵财富,可以逐步将学生从一张张试卷、一道道题中解放出来,让他们的聪敏才智不在无谓中消耗掉。四、走向成功勿轻言放弃。德才兼备不一定就能成就功业,还要有渡险应变之能和不服输劲头,我们学校怎样教育学生拥有诸如此类过硬的心理素质?值得深思。曾国藩“道德文章冠冕一代”,但也有极其潦倒的时候,但他都咬牙硬挺了过来,如他所说,“一字不说,咬定牙根,徐图自强”,这是真实的曾国藩。虽然在家书中未提及,但曾国藩在与太平军作战时有数次自杀行为,最终都让他涉险过关。真正的强者,并非事事、时时都强,他必定有遭受挫折、失意落魄的时候。失败了,不灰心、不服输,咬紧牙关,积蓄力量

11、,从头再来。人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很难不受挫折,但挫折对于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后果。性格刚强、心理素质过硬的人,往往会将挫折作为激励自己上进的动力,从而脱胎换骨,令人刮目相看。曾国藩说他平生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劲气常抱于胸,则百挫不渝”。失意之时,不灰心、不气馁、不屈服,永不服输,这便是对自身修养最好的磨练。我觉得学校应该增设“挫折教育”,以此锻炼学生心理抗打击能力,增强其在逆境中的生存能力,为其今后走向社会、走向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读完曾国藩家书,不难体会到曾国藩在动荡年月里内心的焦虑和无奈,但他用一封封书信传达了他对修身、齐家的坚守,一肩挑起家国之职,字里行间都是祥和端正之气,传至今天,在给我们以现实启迪之外,还有丝丝安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