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课堂第二课初二学生观后感8篇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0193824 上传时间:2023-01-1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宫课堂第二课初二学生观后感8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天宫课堂第二课初二学生观后感8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天宫课堂第二课初二学生观后感8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天宫课堂第二课初二学生观后感8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天宫课堂第二课初二学生观后感8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天宫课堂第二课初二学生观后感8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宫课堂第二课初二学生观后感8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宫课堂第二课初二学生观后感8篇天宫课堂第二课初二学生观后感8篇天宫课堂第二课初二学生观后感一 登陆太空,一个遥远而美丽的梦,我们实现了。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将相互配合进行授课,航天员在轨演示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介绍与展示空间科学设施,重在传播普及空间科学知识,还有航天专家科普火箭运行原理。太空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上。每一次跨越都经历了航天人无数次的计算和检测,以确保万无一失,中国航天技术师借鉴前人的技术,而且自主创新,中国的太空站将成为世界科学发展进步的平台,为人类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中国航天现有八大系统,

2、航天员系统,空间应用系统,载人飞船系统,运载火箭系统,发射场系统,监控通讯系统,着落机系统,空间实验系统以神七号,公一号为起点的中国空间站建设,中国的科技研究带来了更大的舞台。今天,航天员在太空授课,听着他的讲解,我感到有多少科学知识是我们不知道的?过饱和乙酸钠溶液形成液体球,液体球结晶外观像冰球实为热球;液桥实验是水在表面张力作用下将两个塑料板连接起来;在空间站,水和油并没有自然分层. 探索、揭露太空的奥秘,人类一定会在此方面更进一步。 天宫课堂第二课初二学生观后感二 今天我观看了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首次太空授课,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翟志刚老师、王亚平老师和叶光富老师为我们展示了科学的神奇 让我

3、最震撼的实验是太空冰雪实验,王亚平老师利用过饱和乙酸钠溶液,制作了一颗冰球。其实它的原理是只有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才会出现结晶沉淀。如果溶液未达到饱和状态,它会继续溶解,不会结晶。地面上受重力影响,液体从杯子底部开始往上结晶。在太空失重环境下,像漫天飞雪一样,液体的四面八方都结晶。在杯子边缘和空中等,每个方位,每个有水的地方,都有出现结晶的现象。而且,这种结晶会比地面上的更为舒展。堆积起来的晶体会像雪花一样落下来,浪漫壮观。所有这个液体球长得像冰球,其实是热球。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我们应该探索未知的领域,让科学与我们共同成长 。 天宫课堂第二课初二学生观后感三 今天我们观看了中央电视台的天

4、宫课堂,从中我获取了许多知识。我知道了1992年,我国确立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第一步上的去,回的来,第二部出的去,对的上第三步造船为建站,建站为应用。中国能取得如此,宏伟的航天成就离不开几代航天员的艰苦奋斗。 接下来,主持人老师为我们讲了几个重要的知识点,首先,失重,的重力并没有消失,接着老师,通过一个小实验解释了完全失重现象。接下来,老师又告诉我们地球引力提供了空间圆圈运动的向心力。最激动人心的时候到了,航空站的几位老师亲自为我们介绍了几个实验。首先是太空冰雪实验,过饱和乙酸钠溶液形成液体球,结晶和颗粒打破液体稳定状态,迅速结晶,而液体球结晶外观像冰球实为热球。第二个实验是水在表面张力作用下

5、,将两个塑料板连接起来。第三个实验告诉我们,在空间站水和油并没有自然分层。迅速旋转小瓶时,水油在离心作用下实现分层。接下来是天地互动环节。让我印象最深的问题就是第一位网友提出的在空间站里流眼泪是怎样的?回答是在,空间站内无法自然流泪,而是眼泪在眼眶中打转,或者在眼角停留。 此次活动对我的感受是,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一个有利于国家的人。 天宫课堂第二课初二学生观后感四 继去年12月9日第一次天宫授课后,今天的第二次天宫授课也拉开了序幕。 本次授课分为陆地课堂和天宫课堂两个部分。 首先,陆地课堂的老师为我们讲述了中国载人技术的发展。中国在1992年时提出了载人技术三步走战略:第一步:上得去,回

6、得来。第二步:出得去,对得上。第三步:造船为建站,建站为应用。严格执行该战略后,中国的航天载人事业持续发展,处于一个稳步上升的趋势。 随后,两位老师为我们做了三个关于失重,万有引力以及向心力的实验。比如说:将一杯装有一半水的杯子放在系有细绳的玻璃板上并作圆周运动,水却不会洒出来,这是由于圆周运动需要向心力来维持轨道,而万有引力恰好提供了这一向心力,所以水才不会洒出来,在太空中绕地球旋转的太空站其实也是同理。 接下来,画面切到了在太空中的天宫课堂。由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位老师为我们带来课程。三位宇航员为我们介绍了许多在空间站中才会出现的有趣科学现象以及空间站内一些设施的作用。通过这些实验告诉

7、了我们一些太空与地面上的不同之处,传授给我们知识与经验。 同时,在这次课程中我了解到,宇航员在太空中是需要做各种实验的。包括医学,物理学,材料学,心理学和生命科学等多门学科,平日工作繁忙,还有每日检查太空舱设备等任务,十分辛苦。 正如王永志老师所说:如同运动员在起跑线上晚了一步,我们就是要以比别人更大的步伐、更快的速度来追赶。希望中国的航天事业能继续精进,成为探索浩瀚宇宙的引领者。 天宫课堂第二课初二学生观后感五 今天下午,我们参观了一堂奇妙的天宫课堂。与平常的课堂不同,这次我们的老师在距离地面400公里的神州十三号空间站中天地互联,实时互动。我们的老师是著名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老师

8、。三位老师在遥远的空空间站中互相配合,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太空实验。 第一个实验是太空冰雪实验。航天员将碱性的小苏打和酸性的白醋在太空中混合后,形成的不是我们想象的混合液体,而是太空液体球,这个表面上看上去的冰球其实是内部酸碱化合作用后产生巨大热量的热球。真是神奇! 第二个实验是液桥演示实验。航天员在两块液桥板表面挤上了水珠,在水珠表面张力的作用下,水珠互相融合拉伸形成一座由水做成的液桥。如何形成更长的液桥,是一个值得继续思考的问题。 第三个实验是水油分离实验。我们知道在地球上,由于油密度小,水密度大,油水混合后,无论如何摇晃都能很轻松地进行油水自然分离;而在太空中,水和油是不能自然分离,而只有

9、把容器甩起来即利用离心机的原理,水和油才能轻松分离。 第四个实验是太空抛物实验。航天员将冰墩墩向前抛去,不会向我们想象的朝地下下落而是朝着抛的方向继续匀速直线飘移,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原理在太空中的应用。 天宫课堂第二课带给我很多神奇的体验,在传播普及空间科学知识的同时,激发了我们青少年不断追寻科学梦、实现航天梦的热情。 天宫课堂第二课初二学生观后感六 康德曾说:世界上有两样东西能深深地震撼我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的星空。无论是神舟飞天、嫦娥奔月、天宫升腾、还是天问探火,对于星辰大海的探索,中国航天事业的一辈辈人的脚步不停。不忘宇航心,飞扬问天梦。 我心

10、中这颗科学与宇航的种子,也终在3月23日发芽生长。 在太空冰雪实验中,因过饱和而形成的结晶热冰球;在液桥演示实验中,因水面张力作用而连接起来的桥板;在水油分离实验中,因离心作用而分层的水油瓶.这些神奇的现象,紧紧地揪着我的好奇心,直至结束,当时那份新奇与激动能让我久久难以忘怀,也更加渴望揭开这神秘宇宙的面纱。 犹记挥手告别时,三位宇航员坚定的微笑。我突然想起百年前,鲁迅先生那掷地有声的话: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有一分热,发一份光。当世人都对舒适安逸的生活趋之若鹜,对冗杂艰苦的日子避之不及时,俨然,这三位宇航员,乃至他们身后千千万万的,为中国航天事业付出终身的人们,都做了相反的选择-一片丹心赤诚

11、报国,精益求精奉献航天!如今,中国航天成就举世瞩目,在这背后,离不开一个个探路者的奔赴、求索。是他们的负重前行与默默奉献,才让接连的捷报托起民族新兴的希望! 每个时代终将落幕,每一辈人终将老去。不会总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挡在前头。在科学宇宙中拓路拓荒的重担,终会落在我们肩头。 诚然,会彷徨会迷惘,但青年者,国之魂也!陈独秀在青年杂志的发刊词上曾写:青年如初春,如朝阳,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新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换言之,我们,处于朝阳初生,万事可探寻的风貌年华,有何可怕?有何阻挡? 于我,必要摆托冷气,有一份热,发一份光。纵使无法成为宇航事业的一分子,也要在自己的岗位上

12、尽善尽美;纵使还未到工作奋斗的年纪,也要将奋勇驱前、开拓创新为理想而践行、砥砺。 我必要迎着无上荣光,在科学宇宙中踏路拓荒。为家,为国! 天宫课堂第二课初二学生观后感七 天宫课堂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生动的太空科普课。 三位太空教师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中国空间站的工作和生活场景,还向学生们演示了失重环境下的物体运动、液体表面的张力等等现象,详细介绍了实验背后的原理。学生们也可以向航天员老师提出自己的想法和问题,这样天地协同的双向互动让我们更直接地感受到了太空的神奇,满足了对于未知空间的好奇心。 八年前,王亚平作为神州十号的航天员首次进行太空

13、授课;八年后,随着神舟十三号的升空,中国空间站的设施与运营得到了更好的完善:狭窄的试验舱变成了宽敞的核心舱,精密的仪表与照明系统让课堂更明亮,卫星让我们的太空授课信号满格。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在几年里得到了跨越式发展,科技反哺教育,创新推动发展,科技让少年们触及更高的梦想。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从书中的天宫到身临其境,从画中的嫦娥到无阻的天地互动,沉浸感、参与感满满的天宫课堂让我们对太空有了真切具体的认知,激起了澎湃的航天梦想。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天宫课堂不仅仅只多了一份神秘感,更是在飞天过程中的一次心灵碰撞、一次对于好奇心的回应。让太空课堂成为更多人梦想的起点,这才是天

14、宫课堂的意义所在。 天宫课堂第二课初二学生观后感八 这次的天宫课堂为我们介绍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空间站上仪器设施的使用和原理,令我们收获颇丰。 在学习过程中,老师为我们讲解的失重、向心力等知识点,让我们领会了科学的奇妙和科学家善于创新的精神品质,让我们明白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回望过去,18世纪60年代,世界上爆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瓦特发明的蒸汽机成为了新的动力来源,工作效率远远大于人力,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19世纪60年代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又带领人类走进了电气时代。每一次技术上的创新,都大大增加了社会生产力。我们所看到的空间站,也与科学家们的辛劳成果密切相关。 在宇航员们在空间站里为我们演示的仪器结构之精密、功能之完善、设计之巧妙也都令我们叹为观止。遥望过去,1970年,东方红一号升空,宣告我国在航天事业上的伟大成就;2003年,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登上太空,标志着我国航天工程的历史性突破。仅仅五十个春秋,我国航天便从无到有、从有到强。这些成就都离不开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优越性。 这节课让我们深刻体会到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和科学家们善于创新的精神品质,也让我们感受到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科技工程的飞跃。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我们走向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