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反应的处理100问(1-100).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0188309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接种反应的处理100问(1-10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预防接种反应的处理100问(1-10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预防接种反应的处理100问(1-10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预防接种反应的处理100问(1-100).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预防接种反应的处理100问(1-100).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预防接种反应的处理100问(1-10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接种反应的处理100问(1-100).doc(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预防接种反应的处理100问(1-100)1、什么是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受种者接种疫苗后机体发生的损害并不一定都是由接种疫苗引起怕,有的确实与接种疫苗有关:有的则与接种疫苗并无关系,只是在时间上有关联;在机体损害的性质未明确前,这种情况称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发生的可能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且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这个定义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病例的发生与预防接种存在合理的时间关联性,即必须是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发生的;、受种者机体产生一定的组织器官或功能方面的损害或行为异常;、病例在就诊时接诊医生怀疑病例的发生与预防接种有

2、关。2、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有哪些类型?引起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原因十分,经过调查分析,按其发生原因分为以下5种类型: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偶合症、事故、心因性反应、原因不明。3、什么是预防接种不良反应?预防接种网是通过接种疫苗使受种者获得抗感染的免疫力。但是,任何疫苗作为抗原,对人体来说,都是1种大分子的或异体物质,个别受种者接种疫苗后在发生正常免疫反应的同时产生一些对机体有损害的反应,称为预防接种不良反应。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与接种疫苗有关,它包括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2种。4、什么是预防接种的一般反应?在预防接种时或预防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

3、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称为一般反应,它包括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2种。其临床表现和强度随疫苗而异。一般反应的特点:反应程度局限在一定限度内,除个别人因机体差异反应略重外,多属轻微,一般不会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或生活。反应过程是一过性的而不是持久性的,大多在2-3天即可恢复。反应不会引起不可恢复的组织器官损害,或功能上的障碍(卡介苗局部瘢痕除外);无后遗症。一般反应,有人称为正常反应。认为没有反应,就没有效果;反应愈大,效果愈好,其实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接种疫苗后,有些反应可能是建立免疫应答必须发生的条件,或者是免疫应答本身的过程,这类反应可能是不可能避免的。但过重的反应毕竟会给受种者带来不必

4、要的痛苦,并且可能带来危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疫苗质量的不断改进,一般反应是可以避免和减少的。5、发生预防接种局部一般反应的原因是什么?预防接种,如注射、划痕本身可造成简单而轻微的疼痛和局部组织损伤。在损伤组织中,由于特异性或非特异性抗原成分的刺激而引起炎症反应。普通疫苗、类毒素、血清等引起的局部反应均属简单的浆液性炎症,合并为血管反应、血液变化和细胞浸润的一种综合现象。灭活疫苗或多或少保留有某种程度的毒性反应,如百白破联合疫苗,其中百日咳疫苗的某些成分,注射后局部红肿反应较严重。接种减毒活疫苗,活的细菌或病毒在接种部位增殖引起局部炎症,如接种卡介苗后局部出现红、肿、脓疱或溃疡等反应,即是这

5、种感染所造成的结果。由于机体对疫苗的附加物(如防腐剂、培养基、吸附剂等)及其酸碱度的刺激而造成不同程度的红肿反应,如吸附疫苗能引起注射部位的硬结。6、接种疫苗后的局部一般反应有哪些临床表现?如何处理?接种疫苗后的局部一般反应和全身一般反应绝非孤立发生,全身反应总是伴随着局部反应发生,而局部反应实际上是全身反应的一种局部表现。因而一切反应都有相互联系的全身和局部的变化,不过往往从表面上不易觉察。局部一般反应的临床表现为:部分受种者接种疫苗后数小时至24小时内在接种部位发生局部红肿浸润,并有轻度肿胀和疼痛。一般红晕平均直径在0.5-2.5厘米称弱反应,在2.6-5.0厘米称中反应,在5.0厘米以上

6、称强反应。个别受种者除有红晕浸润外,可能有局部淋巴结肿大或淋巴管炎,虽然红晕平均直径不超过5.0厘米但伴有淋巴结炎或淋巴管炎也属强反应。此种反应一般在24-48小时消退,很少持续3-4天者。如有些疫苗含有微量残余甲醇,则红晕面积偏大,出现较早,但大多数在24小时消退。接种某些减毒活疫苗可表现为特殊形式的局部反应,如皮内接种卡介苗后2周左右在局部出现红肿,约4-5周出现直径0.5厘米以下的浅表溃疡及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直径在1.0厘米以下,一般在2个月左右结痂。少数儿童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后5-7天可出现散在皮疹。使用含有吸附剂的疫苗,在急性炎症过后,渗出物中的纤维蛋白成分逐渐增加而进入修复期,由

7、于吸附剂难以吸收,炎症持续的时间较长,能在2-4内出现局部硬结反应。局部一般反应的处理方法是:一般不需要任何处理,经过适当休息,即可恢复正常。较重的局部炎症可用干净的毛巾热敷,每日数次,每次10-15分钟可消肿,减少疼痛。但是卡介苗的局部反应不能热敷。对特殊敏感的人可考虑给予小量镇痛退热药,一般每日2-3次,连续1-2日即可。7、发生接种疫苗后全身一般反应的原因是什么?异性蛋白的刺激引起,如菌体蛋白、血清蛋白等异性蛋白,接种后可引起机体发热。接种减毒活疫苗,实际上是一次轻度的人工感染,可以发生与该微生物固有的生物学特性有关的临床症状。由于疫苗毒株在体内增殖要经过一定的潜伏期才出现体温上升,因而

8、发热一般出现较迟,如麻疹疫苗接种后6-12日才出现发热,有时还可出现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和皮疹,但程度较轻。热原质引起的发热反应。许多革兰阴性细菌如伤寒杆菌、流行性脑膜炎双球菌等制备的疫苗,因含残存的内毒素成分,注入人体可引起发热反应。疫苗本身某种程度的毒性引起的毒性反应。用以制备疫苗的疑团细菌和病毒,或多或少保留其固有的生物学特性。如内毒素引起通常所见的头晕、怕冷、乏力和周身不适等,还有是某些疫苗所具有的特异毒性反应,如流感的发热、畏寒和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等。疫苗中的某些化学药品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反射性地引起胃肠道症状;发热也可能会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8、全身一般反应的临床表现?部分受种者于接种灭

9、活疫苗后5-6小时或24小时左右体温升高,一般持续1-2日,很少有3日以上者。体温在37.1-37.5称弱反应,37.6-38.5称中反应,38.6以上称强反应。但个别人在注射含内毒素的疫苗时,发热可能提前,往往在接种疫苗后2-4小时即有发热,6-12小时达高峰,持续1-2天。注射减毒活疫苗后,出现发热反应的时间稍晚,个别受种者在接种麻疹疫苗或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后5-7天会出现短暂的发热,但消失很快。除体温上升外,部分受种者可能伴有头痛、眩晕、恶寒、乏力和周身不适等毒性反应,一般持续1-2天。个别受种者可以发生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一般以接种当天多见,很少有持续2-3天者。全身一

10、般反应的处理方法是:加强观察,一般不需任何处理,必要时适当休息,多喝开水,注意保暖,防止继发其他疾病。全身反应严重的可作对症处理。高热、头痛可给解热镇痛药,如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成人0.5g,儿童10-15mg/kg,必要时4-6小时1次,1天不超过4次。恶心、呕吐给予维生素B6;腹痛者服颠茄制剂;腹泻可服吸附与收敛药硅碳银(矽炭银)或碱式碳酸铋(次碳酸铋),每日2-3次。硫酸阿托品对呕吐、腹泻、腹痛均有效,但需慎用。高热不退或伴有其他并发症者,则应密切观察病情,必要时送医院观察治疗。9、为什么有些受种者接种疫苗后会在注射局部出现红肿炎症?红肿是炎症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预防接种时普遍

11、存在的现象,它是机体对各种具有操作刺激物的应答性反应。表现为局部组织变质、渗出和增生。接种疫苗时,多采用注射方法,其本身就能刺激人体造成轻微的创伤而引起炎症;同时,疫苗本身是一种异物,且有一定的毒性,疫苗的酸碱度、渗透压,以及所含的防腐剂,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另外,接种活疫苗实质是引发一次轻度的人工感染,除能引起与该微生物毒力相似的轻度感染过程外,也可伴有炎症反应。接种不同的疫苗可有不同的炎症表现,如急性炎症、亚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等。多数疫苗引起的局部反应都属于简单的浆液性炎症,减毒不当或灭活不全的疫苗可引起出血性炎症,操作不当或消毒不严可引起化脓性炎症,注射含有吸附剂的疫苗可发生硬结

12、或无菌性化脓,接种卡介苗的脓疱则纯属生物学特异性炎症。从免疫学角度看,炎症反应是由于抗原与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相互作用,导致细胞释放各种炎症介质,或激活血浆或组织液中的炎症介质所致。接种疫苗引起的炎症固然可能会对受种者造成损害,但它也有利于血液中的特异性补体、抗体等产生,加强防御作用。10、为什么有些受种者接种疫苗后会在注射局部出现硬结?硬结反应是急性炎症发展后期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在注射百白破联合疫苗等含有吸附剂疫苗时常易发生,数月后才慢慢消失。其病理学特点是,渗出的细胞中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占优势,并向异物集中吞噬清除小块异物,而对难以清除的大块异物则在其周围出现“异物巨噬细胞”。如果异物存在

13、较久,其周围则形成肉芽组织,并逐渐瘢痕化而成为1个坚硬的结缔组织性包囊(硬结)。11、为什么有些受种者接种疫苗后会出现发热?发热是接种疫苗后最常见的反应,主要原因是由于致热原而引起。致热原是一种高分子的磷脂、多糖和蛋白质复合物,以脂多糖为主,其中的类脂A具有毒性。致热原主要存在革兰阴性杆菌的细胞壁中,当菌体自溶或以人工方法使细菌裂解后方能释放出来,故称为内毒素。它可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发热;也可作用于机体的网状内皮细胞、皮核细胞,特别是中性料细胞,使之释放内源性致热原,再改变体温中枢的功能状态,使产热和散热失去相对的平衡,即产热增加,散热减少,而引起发热。除致热原外

14、,疫苗作为一种异性蛋白及其接种后的炎症反应,也会引起发热。活疫苗接种相当于一次轻度的人工自然感染,少数人也会有发热反应。发热的本质是机体的一种适应性防御反应。一定限度的发热,由于代谢增强,白细胞增加,网状内皮系统的功能包括吞噬作用、抗体形成和肝脏的解毒功能都相应增强,从而有助于消除病原,对人体有利。但发热持续过久或过高,则引起各个系统的功能障碍,如因消化吸收不良,体内营养物质过度消耗,机体抵抗力也降低以至衰竭,体温过高可发生惊厥和昏迷,甚至危及生命,对这些不利方面要引起重视12、发生预防接种一般反应后,家长应该怎么办?无论是局部反应还是全身反应,一般都无需特殊处理,只需适当休息,多饮开水,注意

15、保暖,防止继发其他疾病就可以了。对较重的局部反应,可用清洁毛巾热敷,每日数次,每次10-15分钟,可帮助消肿,减少疼痛,但卡介苗的局部反应不能热敷。对较重的全身反应,可采取对症治疗,如有高热、头痛,可适当给予退热药。13、什么是预防接种的异常反应?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称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也是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其发生率极低,但反应相对较重,需要临床处置。绝大多数的异常反应经过临床治疗后不留永久性损害。诊断为预防接种异常应必须符合以下4个条件:必须使用合格的疫苗:所使用的疫苗应

16、经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正式批准注册;通过国家药品检定机构批质量检验,获得“生物制品批签发合格证”;流通渠道符合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规定;疫苗冷藏储运符合要求;在有效期内使用。必须实施规范性操作:接种单位和工作人员经过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论证;按照卫生部下发的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规定实施接种,并做到安全注射。符合以上4个条件同时有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及行为异常等。相关的各方均无过错: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在明确诊断前,涉及到疫苗生产、疫苗批发企业,接种单位和受种者几个方面。真正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是一种无过错的反应,如涉及到有关部门存在过错则不是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如疫苗生产、批发企业因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属于产品质量事故;如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给受种者造成损害属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