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理想课堂.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0185069 上传时间:2022-09-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什么是理想课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什么是理想课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什么是理想课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什么是理想课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什么是理想课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什么是理想课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什么是理想课堂.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什么是理想课堂? 这显然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话题,似乎每个人都有话说。比如笔者在网上搜到前些年在张家港市举行过一场“理想课堂”专题交流,朱永新老师亲自参与讨论,数百位教育工作者参与其中,许多观点让人受益匪浅,且让我们听听他们的说法(大意摘要):薄俊生(常熟市实验小学校长):理想的课堂应该是生活化和选择化的课堂。 薛法根(吴江市盛泽实验小学校长):理想的课堂应该是智慧的课堂。 蒋俊兴(张家港市实验小学校长):理想的课堂应该是无拘无束的课堂。 高万祥(张家港高级中学校长):理想的课堂应该是人文的课堂。 朱永新:理想课堂至少具有三要素:真实性、兴奋性、有效性。 远到孔孟,近到杜威,再到我们现在的新课程、

2、新教育,教育界对理想课堂(或理想教学)的探讨,从来没有停止过,但至今仍未形成统一的认识。 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时代背景变迁、地域文化不同、学生基础高低、学科文理之别、教师专长各异如此众多的可变因素,使得每一节课都会有自己的个性,每一位教师都会有自己的课堂理解与教学选择。为理想课堂寻找一个标准答案,也许注定了永远只能是一个“理想”。一出戏是否理想,应该是观众说了算;一首歌是否理想,应该是听众说了算;一道菜是否理想,应该是食客说了算。一堂课是否理想,不应仅听教育专家或教师本人的一厢情愿,我们应更多地关注最有评价权的听众学生的感受。 是的,教无定法,但若一定要为所有课堂定一个统一的理想,

3、“学生喜欢”当然是不二选择。 “学生喜欢”说来朴实做来难 一堂课,让一个学生喜欢容易,让所有学生都喜欢很难。 一位教师,偶尔上一堂让学生喜欢的课容易,每堂课都让学生喜欢很难。 一所学校,有一位教师的课学生喜欢容易,让所有或大多数教师的课学生喜欢很难。 少数学生喜欢的课,不算“理想课堂”。那些不喜欢听课的后进生,往往才是课堂教学的难点所在。照顾全面,让各层次学生均有所得,不仅考验教师的教学技术,还需要教师拥有不放弃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情怀。 偶尔一堂课学生喜欢,只要多讲几个小故事就可以了。要让每节课都生动传神,要让课堂后的学生获得学业成功的喜悦,打造学生长期喜欢的理想课堂,则要求教师拥有内外兼修的功

4、底、倾心从教的毅力。 人性相通,没有人喜欢枯燥乏味的课堂,不管你的课堂理念如何高明、知识讲解如何高深。且看一位学生的“大作”:“屈指算来,已经做了两个月的新生以鄙人集两个月的功力分析,教师的水平大体可分为三等,能让学生们个个挺直腰杆,随自己天南海北,上天入地,此乃上等;能抓住时机在学生半梦半醒,眼睛半睁半闭,将睡未睡之际,突然炸雷似的一声吼:别睡了!此为中等;当然自己在讲台上讲得唾沫横飞,学生在台下睡得,口水直淌,鼾声如雷,则为下等” 一所学校,应该创造条件让教师教得轻松,但作为学校,更应该努力让学生学得愉快,进而考得理想。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因各种长期复杂的原因,仍墨守“一支粉笔一张嘴”机械

5、讲授教学方式的“中下等”教师,在绝大多数地区和学校都拥有相当大的比例。对许多学校来说,促进教师教学魅力的提升,其难度和意义都远大于教学理念培训和教学模式推广。 “学生喜欢”小话题亦有大意义 “理想课堂”不等于“有趣课堂”,但“无趣课堂”一定不是“理想课堂”,甚至不是合格课堂。枯燥乏味的课堂,往往只能依靠教师威信和动机教育保证听课效率,这违背了孩子的身心规律,必然导致较高的教育失败率。 学生成长过程中存在这样两条典型“路线”: 1、喜欢听某老师的课喜欢这个老师喜欢这个学科这个学科考出好成绩老师表扬、找到自信喜欢学习所有学科都有进步喜欢学校热爱社会积极人生2、 不喜欢听某老师的课不喜欢这个老师不喜

6、欢这个学科这个学科成绩下降老师批评、形成逆反不喜欢学习学习总成绩下降学业失败不喜欢学校对抗社会消极人生 “学生喜欢”是一切课堂教学研究的前提。现代孩子的成长主要在学校,学校教育阵地主要是课堂,听课已经是学生生命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中的绝大多数问题,都可以在课堂中找到答案。而在课堂这个源头中,学生是否喜欢听课、能否坚持听完课听好课,是一切课堂问题的基础,其他所有的课堂教学研究,只有在解决了这个问题后才有意义。 “学生喜欢”也是一切课堂教学研究的归宿。一位教师,要想上得一门好课,一门让所有学生一直喜欢的好课,他的课堂必须兼具学识智慧、生活情趣、自由互动、充沛激情、真诚赏识、丰富高效等教学魅力。作

7、为学校的管理者,不可能对所有学科的课堂提出高明的指导性意见,但只要抓住“让学生喜欢”这个牛鼻子,其他一切的课堂教学提升都会顺水而来。 “学生喜欢”让教师具有更明确的努力方向。不同教师的教学特长不一样,有的长于语言,有的长于设计,有的长于互动,有的长于引导,有的长于激情,有的长于唯美,有的长于风趣在不违背教育教学基本规律的情况下,应该允许教师保持并发展个性。学校管理的经验表明,过于具体过于统一的教学理念或教学模式,可以让教师在公开课时走秀,在课堂形式上附会,但在应考压力下的日常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会不由自主的选择回到他们自认为效率最高、驾轻就熟的老路。而“学生喜欢”这个原则,则既可登大雅之堂,又可

8、入日常课堂,既与先进教学理念不相矛盾,又与应考教学相得益彰。行政教学管理中,往往只有“学生喜欢”这样的评价标准,才能让所有学科的教师心服口服。 “学生喜欢”模糊要求亦有具体经验 任何教师都想让自己的课堂魅力四射。看着学生发光的小眼、发红的小脸,是上课教师最大的享受。不可否认,许多无趣课堂的背后是教师的心有余而力不足。 学生喜欢的课堂应该是一场“多幕剧”。诗歌韵律,平平仄仄才能扣人心弦;剧本故事,跌宕起伏方可引人入胜。上课如演出,变幻多姿也应是课堂本色。 要设计多维多变的教学方法。人的注意有时象青蛙的眼睛,只对变化的事物感兴趣。教学方法多样化的实质就是调动学生更多的感官注意,讲授、朗读、实验、对

9、话、演示、表演、游戏、录象、欣赏、练习等教学手法的不断切换,可以使学生口、耳、眼、手等肢体感官得以全面参与并交替休息,取得听课效率的最大化。 要设计完整丰富的课堂结构。课堂如文章,也讲究“凤头、猪肚、豹尾”;课堂如故事,也应有新奇迷人的开局,波澜壮阔的高潮,点睛传神的收尾。从心理学上讲,就是要给学生一个渐入佳境的过程。 要设计流畅自然的环节转换。教学场景切换、教学方法变换、教学媒体转换是否自然协调,将极大的影响课堂情境的生成,进而影响课堂的整体效果。环节转换最忌突兀,应注意知识上承上启下,逻辑上顺应思维,引导上婉转平滑。 单调者乏味,变幻者迷人,“多幕”的课堂才能更理想。 学生喜欢的课堂需要教

10、师“换位”备课。点心是否可口,不能仅根据厨师的口味;学生是否喜欢,不能仅根据教师的爱好。我们听课时常发现,教师以一则新闻或一张图片引入,满以为学生能一下子被吸引并进入课堂佳境,可事实上学生却丝毫提不起兴趣。原因很简单,教师忽略了当代学生获取信息的丰富性,还在把学生当做山沟里的娃娃。 知识准备仅仅是备课的基础环节,理想的备课,需要教师蹲下身子,研究孩子的基础、阅历、喜好、情感,站在学生的视角看问题。 听懂易会是学生喜欢的前提。一道例题,讲透了不代表听懂了,听懂了不代表学会了,学会了不代表会用了。教师不能根据自己的思维决定课堂进度,必须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思维基础,给学生顿悟的时间,给学生练习

11、的机会,给学生交流的过程。听得懂、学得会、用得好,才能让学生找到自信,踊跃向前。 宽松高效是学生喜欢的基础。从头讲到尾的课堂学生不会喜欢,孩子的精力集中时间是有限的,无论多么精妙的讲述,讲得过长就变成了喋喋不休。留有余韵是一种高明的教育技巧,没有人喜欢填鸭式、一言堂。至于提前上课、“拖课”等拼消耗的做法更是理想课堂的大敌。 快乐轻松是学生喜欢的催化剂。没有笑声的课堂学生不会喜欢。有人说过,如果一节课连一次学生的大笑都没有,这节课一定是失败的。虽然“学生喜欢”与“幽默风趣”不能画等号,但做教师的,有责任让孩子在学习中体验开心快乐,保持孩子对知识的乐观感受。 享受成功是学生喜欢的强心剂。没有掌声的

12、课堂学生不会喜欢,赏识的力量是无穷的。人心相通,你喜欢他他就会喜欢你,成人儿童都一样。真正的喜欢是靠打动心灵赢得的,一句赞赏、一个眼神、一阵掌声可以让一个孩子保持一堂课甚至一天的美好心情。教师必须靠赏识、尊重、关爱等内在力量才能赢得学生持久的喜欢。 学生喜欢的课堂需要教师重视课外功夫。教师个人的形象魅力、人格魅力、学识魅力、个性魅力会在无形中从课外走向课内,影响着学生对课堂的感情。 教师得体的穿着、脱俗的谈吐、娴雅的举止、美好的姿态,是内在气质的自然流露,可在审美上增加学生对课堂的亲近。教师的善良与关爱、宽容与公正、敬业与正直等优良人品,是吸引学生的最根本原因,可在情感上支撑学生对课堂的喜爱。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赢得人心,枯燥的自学也会其乐融融;失去人心,精彩的表演也将面临抵制。 我们常在听课后给上得好的教师一句最高评价:“真羡慕你,你的学生是那样的喜欢你!”是的,有此境界,其他所有的理念、程序、模式,都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 理想的课堂其实功在课外,绝不仅限于学识的高低、技术的高明、理念的先进。 “学生喜欢”看似简单朴实,实则内涵无穷。上一门学生喜欢的课,应该成为所有教师的永恒追求;架设平台、引领方向,促使教师在课堂上赢得学生的人心,应该成为一所学校甚至整个教育界的共同使命。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