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脉要精微.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0181008 上传时间:2023-12-1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单元 脉要精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第八单元 脉要精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八单元 脉要精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八单元 脉要精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八单元 脉要精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八单元 脉要精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单元 脉要精微.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单元 脉要精微 【教学要求】 1熟悉诊法常以平旦的原理,四诊合参的原则。2熟悉察五色、视精明的要领;掌握观五脏有余不足,形之盛衰的意义;了解察四时脉象,尺肤诊等诊断方法。3掌握平息调脉法,熟悉“闰以太息”的含义。4熟悉虚里诊的诊察内容及意义。5熟悉“脉从阴阳病易已,脉逆阴阳病难已”的意义及临床诊断价值。6熟悉脉以胃气为本的意义及真脏脉和胃气脉的区别。7了解寸口脉与尺肤脉的合参;水肿、黄疸;胃疸病的临床特点。8掌握“四难”、“四易”的概念及临床意义;“五实”、“五虚”的概念、转机及临床意义。9了解五脏之色的诊断。10熟悉气口独为五脏主的原理。11了解反迷信的观点;医患合作的思想。12了解医者

2、诊病易犯的“五过”,以及必须遵循的“四德”及其现实意义。13了解“脱精”、“失营”的机理。14了解“治病之道,气内为宝”,“守数据治,无失俞理”的含义。15了解临病人问所便的意义。 【教学内容】1诊法常以平旦的原理。2四诊合参,决死生之分的纲领。3脉象主病:视精明,察五色的善恶;察五脏得守失守;察形之盛衰以知五脏得强失强。4脉应四时。5尺肤诊的部位,脏腑的分布,诊断的意义。6平息调脉的意义。7四季的平、病、死脉。8虚里诊及其临床意义。9尺肤诊与脉诊合参;水肿、黄疸、妊娠的脉象。10“脉从阴阳病易已,脉逆阴阳病难已”的意义及临床诊断价值。11胃气脉和真脏脉。12“四易”、“四难”的含义及临床意义

3、。13五实证、五虚证及其转机的临床意义。14五脏之色的诊断。15气口独为五脏主的原理。16反迷信的观点;医患合作的思想。17医者诊病的“五过”、“四德”及其现实意义。18“脱精”、“失营”的机理。19“治病之道,气内为宝”,“守数据治,无失俞理”的含义。20临病人问所便的意义。 【教学时数】8学时。第八单元 脉要精微授课时数:6学时(2学时)素问脉要精微论篇解脉,脉诊。这里泛指诊法。要,要领、大要之意。精微,精湛微妙。本篇讨论了望、闻、问、切的四种诊察方法,其中以脉诊为重点,故篇名冠以“脉要”,加之论理精确入微,所以称为脉要精微论。主要内容1、论述了脉诊的最佳时间。2、论述了脉诊与其他各种诊法

4、相配合。3、论述了脉象与四时的关系。4、论述了脉象主病和脉色合参。5、论述了尺肤诊法。授课时数:共4学时学习要求1、从气血运行于体内外环境的关系,理解“诊法常以平旦”的意义。2、掌握脉诊的原理及其在诊断中的价值。3、掌握望精明、辨五色的原理、要点及临床意义。4、掌握五脏“失守”“失强”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意义。5、从人与天地四时相应的观点,理解四时脉象变化的一般规律及临床意义。6、掌握四诊合参的重要意义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7、了解尺肤部的脏腑分布。原文801(一级)黄帝问曰:诊法何如?岐伯对曰: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切脉动静,而

5、视精明,察五色,现五藏有余不足,六府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注释1、诊法:诊病的原则和方法。按原文“诊法常以平旦”,诊法在此当指诊脉。2、平旦:太阳刚升出地平线之时,即清晨、早晨。3、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阴气、阳气,指运行于阴经与阳经之气。 4、气血未乱:指体内气血未受到疾病以外因素的干扰,其盛衰状态能够真实地反映出来。5、有过之脉:指有病变的脉象。 过,过失、异常。6、动静:指脉象的变化。7、视精明:精明,指眼睛、眼神。眼神,是脏腑精气上注于目的表现。8、察五色:色,指面部颜色,五色与五脏相配。9、参伍:彼此相参互证之意。分析 一、本节原文指出了脉诊以“平旦”为最佳。二、本节还

6、强调脉诊必须与望诊相结合,同时根据病人具体症状表现,即四诊合参,综合分析,才能正确诊断疾病,认知病情轻重及预后。原文802(三级)夫脉者,血之府也,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数则烦心,大则病进,上盛则气高,下盛则气胀,代则气衰,细则气少,涩则心痛,浑浑革至如涌泉,病进而色弊,绵绵其去如弦绝,死。注释脉,指脉道,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夫脉者,血之府也。”因为气血在脉道中运行,所以说脉为血之府。全身气血的盛衰情况,可以在脉象上表现出来。原文803(三级)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鹅羽,不欲如盐;青欲如苍壁之泽,不欲如蓝;黄欲如罗裹雄黄,不欲如黄土;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苍。五色

7、精微象见矣,其寿不久也。夫精明者,所以视万物,别白黑,审短长。以长为短,以白为黑,如是则精衰矣。注释1、精明:指眼目的神色。2、五色:指面色。3、气:这里包括了血。分析 提示了望神色的理论依据。“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原文804(一级)五藏者,中之守也。中盛藏满,气胜伤恐者,声如从室中言,是中气之湿也。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此夺气也。衣被不敛,言语善恶不避亲疏者,此神明之乱也。仓凛不藏者,是门户不要也。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得守者生,失守者死。 注释1、五脏者,中之守也:守,指五脏藏精、藏神的功能。2、中盛藏满:中,体内、内脏。盛,邪气壅盛。藏满,气机壅滞。即体内邪气壅盛,脏腑气机壅滞

8、。3、气胜伤恐者:意指脾脏功能失调而善伤于恐。4、声如从室中言:湿阻中焦而致语声重浊不清。 5、中气之湿:中气,指脾胃。6、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语声低微,气不接续,很长时间才能说下句,是气被劫夺所致。分析一、本段原文论述了闻诊和问诊,即从语言和声音的异常来判断疾病的性质;从二便的异常来判断五脏六腑失守的表现,并指出五脏内守的重要性。1 从语言和声音的异常判断疾病的性质2 从二便异常来阐述五脏(脾肾)失守的表现3、指出五脏内守的重要性。二、本段以脏象学说为理论基础。素问五脏别论: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 小结一、原文指出了脉诊以“平旦”为最佳。二、强调脉诊必须与望诊相结合,

9、同时根据病人具体症状表现,即四诊合参,综合分析,才能正确诊断疾病,认知病情轻重及预后。三、“夫脉者,血之府也。”四、 “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五、本段原文论述了闻诊和问诊,即从语言和声音的异常来判断疾病的性质;从二便的异常来判断五脏六腑失守的表现,并指出五脏内守的重要性。(2学时)原文805(一级)夫五藏者,身之强也。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随,府将坏矣。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倭附,筋将惫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得强则生,失强则死。 “夫五脏者,身之强也,得强则生,失强则死。”校注 1、五脏者

10、,身之强也:身,指形体。2、精明:精气神明。一说指目。3、头倾视深:即头低垂不能举,目深陷而无光。4、背曲肩随:随,下垂之意。即背屈曲不能直,肩下垂不能举。5、背者,胸中之府:张志聪:“心肺居于胸中,而俞在肩背,故背为胸中之府。”分析本段主要论述了望形态的异常来测知内脏的病变,并指出五脏是形体强健的根本。一、五脏内藏精气,外养形体,所以脏气充盛,则形体强健。“五脏者,身之强也”“得强则生,失强则死”二、从望形态的异常测知内脏的病变。原文806(三级)帝曰:脉其四时动奈何?知病之所在奈何?知病之所变奈何?是放声合五音,色合五行,脉合阴阳。注释1、四变之动,指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动。2、上下,指脉象的

11、浮沉变化。此言自然界有春、夏、秋、冬四时的变化,人体脉象也随之有春弦、夏洪、秋毛、冬石的变化。 自学指导原文从天人相应的观点出发,阐明了人体脉象的变化与四时阴阳变化相应的道理。“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以春应中规,夏应中矩,秋应中衡,冬应中权。”原文807(三级)是知阴盛则梦涉大水恐惧,阳盛则梦大火燔灼,短虫多则梦聚众,长虫多则梦相击毁伤。 自学指导论述了梦与人的生理、心理、病理密切关系。原文808(三级)是故持脉有道,虚静为保。此六者,持脉之大法。注释虚静为保:保,通宝。即言诊脉以清虚宁静最为重要。自学指导 论述了“是故持脉有道,虚静为保。”一、是诊脉时医生应清虚安静。二、是诊脉时患者应清虚安

12、静。原文809(三级)尺内两傍,则季胁也,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胫足中事也。 自学指导尺肤诊:尺肤指前臂内侧从腕横纹至肘横纹间的皮肤。尺肤诊法主要是通过观察、触按尺肤皮肉的大小、缓急、滑涩、坚脆及温度变化,了解疾病的寒热、虚实、表里及脏腑身形的病变,尤其是津液盈亏等。小结一、论述了望形态的异常来测知内脏的病变,并指出五脏是形体强健的根本。二、原文从天人相应的观点出发,阐明了人体脉象的变化与四时阴阳变化相应的道理。三、论述了“是故持脉有道,虚静为保。”四、论述了尺肤诊。思考题1、“平旦诊病”的主要精神是什么?2、如何理解“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 3、举例说明“五脏者中之守”

13、、“五脏者身之强”的诊法意义?(2学时)素问 平人气象论篇解平人,健康无病之人。气象:气,指经脉之气;象,乃是脉体形象。本篇从“平人之常气禀于胃”的道理出发,强调脉以胃气为本,进而对脉息动数变化和四时五脏的平脉、病脉、死脉的脉象予以对比分析,作为诊断疾病,推断预后的依据,因此取名平人气象论。主要内容1、论述了“脉以胃气为本”和“虚里”诊的原理及意义。2、论述了四时五脏的平、病、死脉的体象,鉴别要点及真脏脉的含义。3、论述了尺肤诊及脉尺合参诊法的意义4、论述了水肿、黄疸、胃疸的病机和妊娠脉的特点。学习要求1、掌握掌握健康人的脉象。2、了解“脉以胃气为本”和“虚里”诊的原理及意义。3、了解脉诊、尺

14、肤诊及脉尺合参诊法的意义。4、了解水肿、黄疸、胃疸的病机和妊娠脉的特点。 原文(一级)黄帝问曰:平人何如?岐伯对日: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曰平人。平人者,不病也。常以不病调病人,医不病,故为病人平息以调之为法。人一呼脉一动, 一吸脉一动,曰少气。人一吸脉三动,一吸脉三动而躁,尺热曰病温,尺不热脉滑曰病风,脉涩曰痹。人一呼脉四动以上曰死,脉绝不至日死,乍疏乍数曰死。 注释1、平人:健康无病之人。2、再动:搏动两次。再,两次。3、呼吸定息:一呼一吸及两次呼吸中之间息。4、闰以太息:闰,余也。指人在正常呼吸时,每伴有一次较长的呼吸。5、常以不病调病人:常法是以健康人的呼吸来衡量病人的脉息。6、平息以调之为法:医生调节自己的呼吸,使之均匀,以衡量病人脉息至数,以此作为诊脉常规。 分析 论述了诊脉方法。1、掌握健康人的脉象2、以健康人的脉象为标准3、平调呼吸原文811(一级)“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注释1、胃者,平人之常气:胃气是健康人的正常脉气。分析本节论述了脉以胃气为本。 原文811(三级)春胃微弦曰平,弦多胃少曰肝病,藏真下于肾,肾藏骨髓之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