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不发热的光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几乎不发热的光源.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几乎不发热的光源 在漆黑漆黑的大海深处,有几只深海乌贼在游动,它们的身上同时发出几种不同颜色的光白光、蓝光、青光、红光,扑朔迷离,令人目不暇接。这种乌贼遇到敌人时,并不喷射墨汁,而是喷射出一种能发光的液体,在海水中形成“光幕”,追猎的敌人往往被这种突如其来的亮光弄得晕头转向,不知所措 夏夜,繁星点点,一只只萤火虫飞来飞去。它们的尾部一会儿亮,一会儿暗,仿佛是一盏盏闪亮的“小灯”大西洋的海底一种名叫海洋羽毛的海洋生物,它的长相酷似一根长长的钓鱼竿。“鱼竿”的一头插在洋底的淤泥里,另一头顶着一只生有触手的“圆碟”。突然间,“鱼竿”和“圆碟”发出蓝色的荧光,原来,是猎物光临了乌贼、萤火虫和“海洋羽毛
2、”为什么会发光?它们发出的又是什么光?科学家告诉我们,发光生物是为了捕食、逃避敌害和吸引配偶才发光的。总而言之,它们是为了自己的生存才发光的。发光生物借助于自身的能量发出光来,这种发光过程其实是一种化学反应。由于在这个过程中化学能直接转化成了光能,所以它的发光效率几乎接近100,只放出极少量的热,这种光因而被称作冷光。学习萤火虫近年来,人们开始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萤火虫,深入探索其发光机理,以便仿制和应用这种神秘之光,造福人类。科学家们已经发现,萤火虫的发光器官位于腹部的后侧,它由透明的表皮、发光组织及其反射层组成。发光细胞内含有荧光素和荧光素酶,荧光素在荧光素酶的作用下发生氧化,并发出耀眼的光芒
3、。进一步研究后科学家又发现,萤火虫的荧光素在发光时,一个荧光素分子只能释放出一个光子。荧光素酶能使荧光素百分之百地变成光能,荧光不含红外线、紫外线,波长约为560纳米,光温在0.001以下,是一种名副其实的“冷光”。有氧气的时候,在荧光素酶的催化下,荧光素与氧结合,释放出能量,再传递给荧光素酶,使之受激化而发出光来。这样,荧光素就不断地氧化成氧化荧光素,氧化荧光素经萤火虫体内的三磷酸腺苷提供能量,又将氧化荧光素还原成荧光素,荧光素又可继续起作用而发出亮光。如此反复,“冷光”就源源不断地发出来了。荧光闪闪的菌类有些细菌能发出蓝绿色或黄绿色的光,我们叫它发光菌。发光菌如果寄生在鸭蛋上,鸭蛋也会发光
4、。有关鸭蛋发光的奇异现象,早在11世纪时的北宋时期,我国杰出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中就曾有过记载。在1980年,我国有关科学刊物上也报道了江苏省射阳县一位农民发现发光鸭蛋的趣事。发光菌不仅能寄生在动物上,也能附生在植物上(如柳树根、烂木头等。几年前。江苏省丹徒县一位老大娘,发现村边的一棵老柳树夜间发光,并用这棵发光柳树的根治好了长期治疗无效的腹痛症。我国科学工作者对发光柳树进行了研究,并分离出了一种发光真菌假蜜环菌,人们都称假蜜环菌为“亮菌”。有些毒蘑菇也能发光。我国1000多年前唐代的本草拾遗中便记载有:“夜中有光者有毒”。在日本,有一种毒蘑菇叫日本平菇,菌丝和子实体都能发出很强的光。如果把1
5、0只这种蘑菇堆在一起,它所发出的光,在夜间足可看清书报。这种菌类丛生于山林深处的山毛榉树上,使山林犹如沐浴在月光之下,因此,当地人又管它叫月光蘑菇。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受到灯火管制的日本,曾使用这类发光菌来代替电灯照明。用菌制成“菌灯”,世界上许多地方都有记载。但是,制作菌灯最有名者要算是法国生物学家杜波依斯了。他制作的菌灯,在1900年巴黎博览会上大放异彩。不过,他用的不是发光蘑菇,也不是发光真菌的菌丝体,而是比真菌更小的细菌培养物。他把发光细菌用营养液培养两天,然后用离心机除去清液,将沉淀下来的菌体涂抹在玻璃瓶内壁,就制成了蓝光闪闪的“菌灯”。“火湖”和“海火”在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北部的大巴哈
6、岛上,有一个非常奇妙的湖。每当清风徐来,夜色朦胧之时,人们泛舟湖上,随着船桨的划动,湖面上便形成一片闪闪发光的水波,从桨上滴落下来的无数水珠也发出粼粼碧火,仿佛晶莹剔透的明珠掉进了湖里。尤为奇特的是,此时船的周围也飞起美丽的火花。站在岸边向湖面望去,只见桨儿起落,火花飞舞,闪动着的碧火忽明忽暗,就像天上繁星撒落湖面,真是蔚为壮观。难怪人们把这个湖叫作“火湖”。这种奇异的自然景象在茫茫大海里更是司空见惯,夜航的船员和渔民有时会看到巨轮行驶过的海面上,亮起一道道闪闪发光的水波。那奔腾的海浪犹如一条条火舌,令人眼花缭乱。灿烂的火花织出的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使浩瀚的海洋更加充满神奇的色彩,这就是所谓的“
7、海火”或“海光”。为什么有的湖和海会发光呢?原来在这些湖泊和海洋里生活着许多特有的发光生物。这些发光生物中有大型的鱼虾,也有为数众多,繁衍迅速,个体微小的甲藻、放射虫和细菌。当它们成群结队地在水面上密集出现时,一旦受到船尾螺旋桨的搅动或波浪的冲击等外界刺激,就会大放光芒。海洋细菌的发光率和陆地上的萤火虫一样,是很高的,大大超过一般的蜡烛、白炽灯和日光灯。将经过离心沉淀的0.2克发光细菌培养物,用1万倍的海水稀释,则所发出的光在夜间可使面对面的两人彼此看清对方的脸,并能在离此光源1米的地方读书看报。若把新鲜海萤(一种生活在海洋底部的甲壳动物)放在低温下迅速干燥,研成粉末,使所含的荧光素和荧光素酶
8、不受破坏,便能保持多年。只要把这种粉末加水湿润,它就会立即发光。过去曾有人利用这种发光粉末在军舰上阅读文件。美好的前景科学家们已成功地从萤火虫的发光细胞中分离出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并向萤火虫“取经”,模拟生物发光的机理,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了荧光物质,得到了类似于荧光的冷光。前不久,意大利某公司展出了一种最新研制出的名叫“法宝”新颖台灯。这是首次利用冷光系统设计而成的台灯。该灯独具匠心,小巧玲珑,性能卓越,已取得世界性的专利。由于这种生物灯毋需电源、电线,不用灯泡,它发出的光色彩柔和,适于人的视觉,且不产生热量,因此,在易爆物质的贮存库和充满一氧化碳、氢气等易燃易爆气体的矿井里,尤其是在化学武器贮存库和弹药库里,它是最安全的照明设施。如果把这种灯用于战场,作为军官们夜间查看地图、资料用的战地灯,那也是再好不过了。它不仅携带、使用起来十分方便,而且隐蔽性好,不易暴露目标,即使敌人使用红外微光夜视侦察仪和热成象探测器,在它面前也将变成“瞎子”。又由于冷光源不产生磁场,在排除磁性水雷或深海作业时,它是一种理想的供蛙人用的照明灯具。人类对生物发光的之谜的研究和利用,只是刚刚揭开帷幕。在自然界里,还有很多奥秘有待人们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