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第4课教学设计(经典版).docx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0178258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4课教学设计(经典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4课教学设计(经典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4课教学设计(经典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4课教学设计(经典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4课教学设计(经典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4课教学设计(经典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一第4课教学设计(经典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习水县绿洲高级中学 胡德均1.知识与能力 (1)识记废行省、设三司;胡惟庸案;废丞相,权分六部 (2)识记内阁制的出现和发展 (3)识记清楚政治制度的变化;军机处的设置(4)理解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 (5) 理解军机处的设置,不仅提高了行政效率,也加强了君主专制 2.过程与方法 (1) 将教材的部分内容设计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史注意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2) 通过阅读分析教材材料和补充的相关材料,学习从史料中获得有效信息,体会原始材料对认识历史的作用。 (3) 通过比较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使学生掌握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1)

2、 使学生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2) 使学生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是造成中国近代落后和被侵略的原因之一,激发学生为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高中学生自身的知识、个性与社会性都比初中有了较为充分的发展,他们具有强烈的探究世界的动机,他们的分析能力、辩证思维也明显增强,而且获得比较丰富的学习策略。对于本课内容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时接触过,但对它的认识比较肤浅,大多停留在表层,没有形成系统、深刻的认识。重点: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措施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一、重点

3、: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措施。二、难点:1、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2、 明清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导入设计 出示材料:官员商朝礼仪的变化: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代之以礼。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生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前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官员商朝奏事也均有座。到了宋代,官员上朝必须站着奏事。至明清大臣奏事连站都不行了,必须跪着。明代自朱元璋起,就明文规定,“大朝仪”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时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认真阅读材料。思考:两汉、隋唐和明清时期的官员上朝时,礼仪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学生:老师:官员上朝时的礼仪由站着(两汉)

4、坐着(隋唐)跪着(明清)。这种变化说明皇帝地位越来越高,权力越来越大,而官员地位(包括宰相)在逐渐下降。到明清时,君权更加突出,君主专制空前加强,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第四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2.授新课一、废除宰相制度大家阅读第一个子目的内容,思考: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600多年的宰相制度,为什么到明清时被废除了呢?是什么原因促使它发生的?学生:老师:(补充总结)依据同学说的我们可以分为一下几个原因。明初初年,胡惟庸任宰相时,权倾朝野,骄恣擅权,他的种种行为已经直接严重威胁到了皇权,最终找来了杀身之祸,胡惟庸案也就成为宰相制度废除的直接原因;此外宰相制度的废除还有它的

5、历史原因,在上一课的学习中我们得知,在元朝后期,宰相的全是越来越大,有时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的继承,致使皇权不稳。明太祖朱元璋正是鉴于这一点一直对丞相的使用存有戒心。大家刚才已经阅读过历史纵横的内容了,思考明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削弱地方权利?学生:废行中书省,设三司老师:朱元璋在地方采取的措施虽然使地方军政大权归于中央,当另一方面又使统领中央各部的宰相,职权过大,这就成为了宰相制度废除的具体原因。那么,同学思考下,尽管宰相职权有所扩大,但如果他还是在皇帝在控制之下,并不能威胁到皇位的稳固,是否有必要一定要废除它呢?学生:没必要老师:对!因此我们就能很容易的了解到宰相制度的废除根本原因还

6、是在于相权的过大,已经威胁到皇权的地位,迫使明太祖朱元璋不得不废除宰相制度。 但是在我国,提起“宰相”,可谓无人不知。辅助皇帝,统领群僚。纵览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被称为“宰相”,其实在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宰相”并不是一个正是的名称。我们可以回忆下,在以往的朝代中,“宰相”的正是官名有秦汉的丞相;唐代的中书、门下和上书的三省长官;宋代是中书门下的最高长官,元代为中书省的长官。尽管“宰相”不是某种管制正是的名称,但这个称谓却是十分贴切的,通过查阅字典,我们可以知道“宰”的本义为“主宰”,“相”的本义是“辅佐”,这两个词将宰相的特点进行了高度概括,辅佐皇帝,统领百官。请同学们结合这两个特点和以前所

7、学知识,讨论在封建社会宰相的存在有何作用?大家这里请注意一点评价一个事物的时候一定要一分为二的看,既要看到积极的一面,通史也要看到消极的一面,这样才有利于我们全面的看待一件事物。 学生:积极:辅佐皇帝,参与决策,分掌行政; 消极:相权过大,威胁皇权,造成君相矛盾,政局动荡。 老师:积极: 通过同学的总结我们就不难理解宰相制度的积极作用就在于它使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解决了君相之间的矛盾,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二、 内阁的出现 老师: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其用意在于一劳永逸地解决君相矛盾,但废相之后,宰相制度的积极作用也就自然消失了,这会造成什么消极后果呢? 据史料记载:所用的国家大事都要由明太祖一

8、个人来处理,而且这些军国大事不可以有任何一点疏忽。明太祖曾在8天之内平均每天要批阅奏章200多件,处理国事400多件,他没有那么多精力来处理如此繁重的国家大事。(皇帝个人负担加重,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个人裁决,往往失之偏颇,草率)于是,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内阁制由此应运而生。接下来我们就简单了解一下内阁的形成过程首先在明太祖时期,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不过为防止让他们对皇权构成威胁,明太祖将其品秩仅定位正五品,而且所有的国家大事仍由自己独断专行,殿阁大学士少能参与决策。殿阁大学士的设置,为后来的内阁制度奠定了基础。 明成祖时,先后选拔翰林院官员为殿阁大学士,充当自己的顾问,顾问之职又由翰

9、林院移至内阁。尽管此时阁臣的品秩仍是正五品,且不置官署。但相对明太祖时已经开始参与机密事物的决策了,地位有所提高。至此,明代的内阁制度正是确立。 明宣宗时,已授予阁臣票拟之权,可对大臣的各种奏章拟出处理意见工皇帝批答时采用,而且此时的一些阁臣已有了加封的职衔,虽然只是一种荣誉性的虚衔,只支付俸禄而不任职事,但其管制却变成了从一品,超过了六部尚书的正二品官阶,从根本上改变了洪武朝以来殿阁大学士低下的政治地位,不过这里应当注意的是,当时的朝位班次,阁臣列于六部尚书之下,但不管怎样与前明成祖相比,内阁制度又得到一定的发展。 至明神宗时,内阁首辅权势显赫,在朝位班次上,阁臣已经列为六部尚书之上,成内阁

10、的下属机构,至此内阁制度达到全盛。通过阅读历史纵横部分我们可以得知,张居正出任内阁首辅时期,权压六卿,俨然为真宰相。注意老师这里说的是“俨然成为真宰相”,那是否意味着明朝的内阁首辅就是变相重设的宰相呢?请同学试着从二者的权力来源,职责,任免以及对皇权的影响四个方面来进行考虑。(使用PPT展示) 学生: 老师:(结论)通过对内阁首辅与宰相进行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二者是不可以等同的。内阁的职权仅以侍从咨询为主只是作为皇上的顾问,它的机构性质并非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由此可以看出它并不能制约皇权,只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三、 军机处的设立 通过前两个子目的

11、学习,我们已经看到明朝的君主专制得到了强化,但最后还是不可避免地被农民起义推翻了,取而代之的是清朝。清朝是以满洲贵族为主体建立起来的,它也沿袭了君主专制制度,而且在明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以致达到顶峰。 首先在皇太极在位时期,仿照明朝的制度,置六部,设内阁,但是内阁主要负责奏章票拟,没有什么实权,其主要作用的中央行政机构是议政王大臣会议,每当召开会议时,皇太极就会召集八旗旗主一起来商讨军国大事,在这个名义下,很多事情都是由八个旗主决定的,皇太极一个人做不了主。这样,他的皇权受到了限制,虽然是皇帝,可还是要听从议政王大臣会议所作的决定。 康熙帝时,设有南书房,翰林院学士入职,参与机务,起草谕旨。

12、议政王大臣会议会议,内阁,南书房三足鼎立,相互制约,集权于皇帝,皇权得到扩大。到了雍正时期,选亲信,满汉官员任军机大臣,商讨军国大事,跪受笔录,传谕旨。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内阁名存实亡,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下面我们来看一组图片和资料,请大家谈一下通过你对军机处的观察,你对军机处的设置有何感受?(使用PPT展示)学生:(引导学生发现军机处的“简、速、密”)老师:其实军机处不仅整个结构、内景简单。它的机构人员也十分简单,不像内阁人员庞杂,军机处全部办事人员最多而不过三四十人。这是军机处的特点之一“简”。特点之二“速”,就是办事效率高。军机处一切又大臣,章京办理,皇帝有旨得随时承办,而且必须当日

13、事当日毕。又有“廷寄”制度,由军机处交兵部直接发出,或采取日行三百里的“马上飞递”,减少了很多中间环节加快了办事效率。最后就是“密”,军机处地处内廷,外界干扰少,外官不得擅入,皇帝召见军机大臣时,连太监都必须退出。最重要的是,在军机处中军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的作用只是上传下达。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至此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明清时期主要是采取废除宰相,设内阁,之后又设军机处等一系列措施使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最终达到顶峰。那么请同学讨论一下,“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学生:老师:同学回答的很好,下面我们就对明清的君主专制进行下总结。

14、首先我们应该明确名君主专制的加强是与当时社会的小农经济相适应的,它对当时社会起过一些积极作用。 一是政治上,这种制度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在这种高度集权制度下,行政管理效率比较高。纠正前期的弊端,提高办事效率,励精图治,因而会出现康乾盛世等局面。 二是经济上这种制度创造了一种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它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比如明清时期对黄河河道的疏通改道等活动。 到封建社会晚期,君主专制的消极性则占据主导的地位。此时君主专制的高度强化,已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而当时西方许多国家则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社会的的发展步伐从此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从而埋下日后被打挨打的祸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