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留守子女现状调查2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0176498 上传时间:2023-12-22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民工留守子女现状调查2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农民工留守子女现状调查2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农民工留守子女现状调查2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农民工留守子女现状调查2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农民工留守子女现状调查2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民工留守子女现状调查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民工留守子女现状调查2(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本土文化教育为平台的农民工留守子女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以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为例2210721冯淑安;指导教师:俞如旺提要 本课题的研究,基于本土文化教育的理念,以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为主渠道,切实为农民工留守子女营造健康、平等、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使他们个性得到张扬、创造性得到培养,快乐、幸福、自由地成长。本课题在调查农民工留守子女现状的基础,结合仙居的实际,充分吸收中外理论的合理内核,提出切实可行的目标和框架思路,拟就仙居县农民工留守子女乡土文化资源库的形成、仙居县农民工留守子女文化教育基地的建立、仙居县农民工留守子女校内外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仙居县农民工留守子女校园民间艺术文化的实践策略、特

2、殊农民工留守子女的个案研究等方面展开论述和研究,以供同行借鉴。关键词 农民工 留守子女 本土文化 快乐体验一、农民工留守子女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寄托了父母生活的所有希望。在父母眼中,孩子如蕴藏无限生机的种子,积聚了他们太多的理想和信仰。然而,生活让一部分父母漂泊异乡,导致不少孩子留守家乡。经商,产生近2X万留守子女。按照全国3亿6千万儿童来计算,每18个孩子就有1个没能与父母共同生活。童年,原本应充满甜美的温情,然而,农民工留守子女却因“留守”而在他们的成长途中留下了种种问题!(一)农民工留守子女的生存状态与快乐体验据仙居县妇联等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县每年有12万人外

3、出务工经商,登记在册的农民工留守子女有近8000名,占全县儿童总数近9。其中安岭、上张、广度以及朱溪等乡镇劳务输出比较多的山区乡镇,农民工留守子女的数量相对较多。以朱溪镇为例,目前外出打工经商人数达1万余人,占全镇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据统计,今年春季,朱溪中学在校生23人,父母外出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0%,朱溪小学在校生140人,父母外出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3%。我们对仙居城区的实验小学的农民工留守子女进行调查统计(不包括父母一方外出经商的儿童),全校有学生200人,农民工留守子女28人,占%,城区高于农村。1农民工留守子女的生存现状父母外出之后,农民工留守子女只能和现在的监护人生活在一起。在父母

4、外出的日子里,这些农民工留守子女不仅失去了以前父母在家时对他们的关爱,也感受到了家庭主要成员缺失所带来的家庭气氛的冷清。在对农民工留守子女的调查和访谈中,我们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他们内心对父母的思念和担心,以及对亲情的强烈渴盼。调查中,我们也同样感受到:对于农民工留守子女来说,父母的外出不仅让他们缺少了关爱和照顾,也影响了他们的安全感和自信心。一是农民工留守子女心理问题。父母外出务工,不仅让农民工留守子女感觉到了内心的孤单与忧虑,并且由于父母与子女之间长时间缺少沟通与交流,导致了孩子与父母情感上的隔膜与疏远。因此农民工留守子女很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自卑心理、被遗弃

5、感(安全感缺失)、怨恨感、封闭性格、攻击性格(破坏性格)等。在调查中发现,尽管有31的外出务工父母一个星期左右与孩子联系一次,.5%的半个月或一个月与孩子联系一次,但父母探家情况多为半年以上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由于父母常年在外,长期和孩子分离,对孩子缺少关爱,缺乏交流沟通,导致亲情缺失,监护不力,致使一些农民工留守子女软弱无助,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调查发现农民工留守子女生存状态堪忧,下表是农民工留守子女调查表中情感体验内容的分析:调查表题号调查内容选项所选人数农民工留守子女总数比率%你平时生活愉快吗?C多数时间不愉快3829你觉得父母不在身边对你最大的影响是什么?A孤单缺少关爱282

6、5你闲暇时玩耍的内容主要是?A看电视4220和谁在一起你最开心?A家人628二是农民工留守子女教育问题。父母在外打工,大多数农民工留守子女由祖父母或亲戚照顾,很多祖辈没有辅导能力,亲戚也没有像父母那样花精力辅导孩子的学习。因此,大部分农民工留守子女学习成绩下降,有些还由于厌学等原因逃学。三是农民工留守子女道德行为问题。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道德约束,一些农民工留守子女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出现行为偏差,农民工留守子女违法违纪案件呈现上升趋势。四是农民工留守子女安全问题。据全国妇联对省市农村农民工留守子女状况调查显示,部分农民工留守子女因父母不在身边,经常受到同学、邻居的欺负,一些

7、地方还出现了强奸留守女童的恶性案件。2.农民工留守子女的快乐体验相对缺失大多数农民工留守子女均有不同程度的行为障碍,这是由于家庭教育的残缺造成的。农民工留守子女往往缺乏生活上的教养和学习上的指导,加上父母不在的阴影,致使他们丧失生活的信心。他们长时间在不完整的家庭环境下生活,受到的成功刺激太少,体验不到成功的快乐,即便偶然有了一点成绩也不会有人重视,做事也就越来越糟,甚至陷入一种一做事就做坏的怪圈,因此他们也就失去了必要的信心去支撑他们的行为。由于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而容易受到外界不良行为的影响,对立情绪与行为的反社会因素比较严重。这就必然会影响农民工留守子女身心的正常发展和成就体验的相对缺失。

8、农民工留守子女因为留守,临时监护人无法向他们的父母一样将时间花在孩子的身上。因此,在课余,在节假日,农民工留守子女就失去了很多实践活动的机会。相对来说,农民工留守子女参加校外兴趣班的比率也比较低,他们少的不仅仅是学习自己喜欢活动的机会,也少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快乐的体验也就擦肩而过了。农民工留守子女因为留守,还会失去一些亲子活动的机会,他们缺少活动的经历,少了快乐的体验。(二)农民工留守子女本土文化教育实施的必要性不难发现,农民工留守子女最希望父母看望自己,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农民工留守子女因为留守使心灵蒙上阴影,他们并不快乐。调查还发现农民工留守子女生存状态堪忧:有40%的农民工留守子女感觉平

9、时大多不快乐,心情不轻松;有5%的农民工留守子女闲暇时主要看电视;60%的农民工留守子女认为与父母在一起最开心;55的农民工留守子女觉得父母不在身边对自己影响最大的是情感孤单、缺少关爱,他们最希望父母看望自己,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农民工留守子女因为留守使心灵蒙上阴影,他们并不快乐。综上所述,课题组认为迫切需要对这方面的工作做深入的研究,以期改变农民工留守子女所面临的困境。1对农民工留守子女实施本土文化教育是时代的要求现有相当一部分孩子,不会说方言,对家乡特殊的风俗习惯知之甚少,对于传统节日没有认知等。相反,在孩子的成长空间中,给他强烈冲击的却是英语、肯德基和圣诞节等外来文化。当我们的本土文化逐

10、渐衰退或被摧毁时,对于生存于这一文化体系之下的人来说就意味着精神家园的倒塌,就会感觉失去了自己的“根”。农民工留守子女因留守缺少家庭的温暖,他们需要同伴的认同,需要社会的认同。本土文化的获得和增长,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所面临的问题,更好地解决问题,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农民工留守子女在属于自己的本土文化体系中,才会有真正的自由感,才能产生真实的“力量感”。农民工留守子女这一群体更需学习、保护本土文化,使它们得到传承和发扬。2对农民工留守子女实施本土文化教育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需要义务教育法指出:“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

11、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同时,未成年人保护法指出:“学校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农民工留守子女在学校中占有一定的数量,由于诸多因素,农民工留守子女的总体教育不如父母在家的孩子好,作为学校和老师,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保证每一个孩子有所发展。“本土文化教育”因其“本土”化而足见其吸引力和生命力,每个地方、每个学校都有其独具个性和特色的文化现象。对于寻求发展的学校而言,本土文化教育即是最具学校特色的教育。苏州大学教授朱永新先生在我的教育理想一书中是这样写到特色教育的:“一所优秀的学

12、校必然有其特色所在、优势所在、风格所在,一所学校如果没有特色,就没有强劲的生命力,也就没有了优势。”从形成学校特色教育的框架、拓展学校素质教育外延的角度考虑,因地制宜、因校制宜提出并实施本土文化教育,这不但是丰富学校办学内涵的良好举措,也是学校教育走向创新的最好实践。开展本土文化教育,关爱农民工留守子女,让残缺的心灵不再孤独;为农民工留守子女构建一个和谐、温馨的家,这是每一位教师不懈的追求。3对农民工留守子女实施本土文化教育是农民工留守子女成长的需要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把人类的智能分为八类。他在批判传统智能理论的那种只重视语文和数学智能的一元化观点的基础上,认为我们应该用多元化的观点来看待人

13、类智能。我们从多元智能观的角度来认识农民工留守子女的智能强项,他们有的可能长于运动,有的可能长于言语,我们利用本土文化的资源,结合农民工留守子女的智能强项,开展个性化活动,使农民工留守子女体验成长的快乐。对于农民工留守子女来说,本地的风土人情是他们最熟悉、也是最能接受的,因为他们每天就生活在这种环境中。要使留守孩子接受正常、健全、完善的教育,使他们和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需要开展本土文化教育。本土文化教育的开展,弥补农民工留守子女家庭教育的不足,把对留守孩子的亲情教育、人格教育渗透在本土文化教育中。通过本土文化教育活动让留守孩子感受友情、亲情的温暖,培养留守孩子自尊、自立、自强的人格。近年

14、来,农民工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也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但现今开展的关于农民工留守子女研究的课题多半是农民工留守子女的现状调查研究及一些心理问题等方面内容。我们课题组开展了“以快乐体验为平台的农民工留守子女本土文化教育”的相关研究,不仅让农民工留守子女在本土文化的教育中学知识、学技能,更要关注农民工留守子女的快乐情感,让农民工留守子女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我们课题组更重实践,将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和学校特色活动,多管齐下,为农民工留守子女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使农民工留守子女和其他孩子一样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三)课题的界说快乐体验:体验即亲身体验,也叫体会。是用自己的生命来验证事实,感悟生

15、命,留下印象。快乐体验是体验到的东西使得我们感到幸福或满意,并在大脑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使我们可以随时回想起曾经亲身感受过的生命历程,也因此对未来有所预感。农民工留守子女:在此指因父母外出工作,不是父母亲自监护的儿童。农民工留守子女是时代发展所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这个群体中的很多孩子因为留守而无法享受同龄孩子的快乐。本课题中的农民工留守子女是就读于仙居的农民工留守子女,他们部分来自农村,寄养在亲戚老师家中。本土文化:主要是指一定区域内的本土人民在长期生存和发展历史中文明的逐渐积淀。它是民族生存和发展之基,主要指本地和本民族的文化。本课题中的本土文化主要指乡土文化和校园文化。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我们发现,目前还没有以快乐体验为平台的农民工留守子女本土文化教育的比较全面的研究。本课题通过调查、分析本校农民工留守子女成长的现状,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事实依据;挖掘适合农民工留守子女成长的本土文化资源,积累适合本校农民工留守子女本土文化教育的校本资源,形成学校本土文化教育校本课程。建立农民工留守子女成长的活动基地,并开展一系列的本土文化主题活动,研究形成一套专门针对农民工留守子女本土文化教育比较全面的、科学的内容、途径和策略,从而开辟出适合农民工留守子女成长的本土文化土壤,使他们的个性能在快乐的体验中身心得到全面和谐发展。二、研究的思路与框架以本土文化教育平台的农民工留守子女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