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消息二则.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0173875 上传时间:2024-01-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秋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消息二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年秋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消息二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年秋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消息二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年秋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消息二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年秋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消息二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秋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消息二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秋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消息二则.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编辑教材)第一单元1消息二则上课素材【找新闻导语的方法】(1)注意导语的特征.它简明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物、干什么事以及事件的意义等.(2)注意导语的位置.比较短小的新闻(一段话),导语一般是第一句话;比较长的新闻(多段话),导语一般是第一段话.【新闻语言的特点】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为例:(1)语言准确、概括.(2)语言鲜明,富有感情色彩.(3)语言精练,铿锵有力.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读新闻的方法.了解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把握新闻的特点和结构.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边读课文边揣摩作者的态度与倾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2、的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领会本文短小精悍、一气呵成的语言特点.讲授法、朗读法、合作学习法.课件.第1课时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如果让时间倒流,把历史的镜头定格在解放战争的渡江战役上,人类历史上的空前奇观便又在我们眼前重现了:浩浩长江的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的百万雄师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那冲杀的场面、搏击的气势,恢宏如诗,壮美如虹.只要一想起它,无论是革命先辈,还是我们这些后来人,无不感到壮怀激烈,豪情倍增.今天,就让我们学习当年渡江战役的最高统帅毛泽东亲笔撰写的两则新闻,

3、一起重温那段难忘的历史.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背景介绍;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军队主力已被歼灭,但蒋介石仍不甘心失败,在美国的策划下,一面与共产党假意和谈,一面部署江防,企图凭借长江天险阻止人民解放军南进.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反动政府最后拒绝在国内和平协议上签字.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2.文体知识(1)新闻,又称消息.是用概括叙述的方式和简明扼要的文字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典型事实所作的准确简短的报道.(2)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一般

4、包括引标、主标、副标.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它简明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承接导语、揭示主体,对消息事实作具体的叙述与展开.背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依据内容需要,可有可无.来源:学+科+网Z+X+X+K(3)新闻的特点:准确性、真实性、时效性.(4)新闻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可适当穿插议论.(5)新闻的六要素:“五个W”“1个H”,即: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How(如何).3.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芜湖(w) 摧枯拉朽(k)溃退(ku) 荻港(

5、d)4.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溃退】(军队)被打垮而后退.【经营】筹划、组织并管理.【摧枯拉朽】文中指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大声朗读课文,勾画出导语部分.思考:该导语有什么作用?【交流点拨】导语为正文第一句话.从渡江时间及渡江人数两方面简明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总领了全文.2.阅读课文,找出这则新闻的六要素;【交流点拨】何时:1949年4月20日午夜开始;何地:在芜湖、安庆之间;何人:人民解放军;何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何故: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如何:人民解放军攻破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占领长江南岸.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步骤三

6、品味语言感受魅力列举文中表达准确的词语,分析其效果.1.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来源:Zxxk.Com【交流点拨】此句中的“已”和“大约”用词准确.“已”是“已经”,表明解放军三十万人已经渡过长江;“大约”表明三十万人是一个概数,不是确数.2.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交流点拨】此句中的“经营”“溃退”用词准确,“经营”有“筹划、组织并管理”之意,更能反衬解放军的英勇.“溃退”指(军队)被打垮而后退,更能说明国民党军队败退的程度.步骤四精读课文深层探究1.这则消息报道的是一场大战,只用了不到二百字,你觉得效

7、果如何?请说出自己的感觉.作者为什么不详写渡江战斗的情景?【交流点拨】本文不足二百字,却简而不陋,是大手笔,堪称经典.对于渡江和战斗的情景,作者没有详细描写,只是几笔勾勒,粗线条地介绍了渡江的时间、地点及事件的结局.因为敌军“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在三十万大军面前简直不堪一击,所以也不值得去详细介绍.2.小组合作交流:有人认为,消息是客观公正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情,既然是客观报道,就不应在字里行间带有感情色彩.你认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找一找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品味一下.【交流点拨】不认同.其实,这是对新闻语言的片面理解.作者在写新闻时,总会在文中凝聚自己的感情.本文中的“摧枯拉朽

8、,军无斗志,纷纷溃退”用语简洁,突出了敌军的不堪一击,反衬我军的英勇善战.“不到”“即已”两个词,前一个表明时间短,后一个表明速度快,充分说明了人民解放军锐不可当、势如破竹.这两组词包含了作者对解放军的高度赞扬,也充满了对敌人的嘲笑和讽刺,作者的情感爱憎分明,也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四、当堂演练达成目标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1.课堂小结:本文短小精悍,一气呵成,它所反映的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我军南渡长江,揭开了解放全中国的序幕.这一战役声势浩大,值得报道的动人事迹无数,但是作者正文只用了不到200字,便作了简洁而不失完整的报道,全文气韵生动,令人叹为观止.2.布置作业:完成名师测控本节内容.

9、来源:学#科#网第2课时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泄气(xi)要塞(si)签订(qin) 督战(d)歼灭(jin) 锐不可当(dng)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要塞】在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的、有巩固的防御设备的据点.【业已】已经.【歼灭】消灭(敌人).【锐不可当】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朗读课文,找出本文的导语和主体,说说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总领了全文.【交流点拨】第1、2两句是导语部分,其余部分是主体部分.导语从渡江作战的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总领了全文.2.速读主体部分,思考

10、主体部分写了什么,分几个层次来写,并完成图表.【交流点拨】主体部分具体叙述了人民解放军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情形,并分析了我军克敌制胜的原因.来源:Z.xx.k.Com来源:学科网时间渡江大军地点兵力渡江人数20日夜21日夜中路军安庆芜湖30万30万21日下午5时22日22时西路军九江安庆35万三分之二21日下午5时22日22时东路军南京江阴35万大部3.通读全文,口头复述这则新闻的六要素.【交流点拨】何时:1949年4月20日夜至4月22日22时.何地: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前线.何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何事:我百万大军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何故:国民党反动派拒绝

11、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如何:三路大军横渡长江.二、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步骤三品味语言感受魅力从文中找出例子来进行分析,自由讨论,概括出本文语言方面的特点.【交流点拨】准确.题目“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百万”是实数,中路军30万人;西路军35万人;东路军35万人,人数的确切更体现了报道的真实、准确、严密.简洁而具有气势.如导语中“百万大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再比如“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字里行间洋溢着胜利的豪情.步骤四精读课文深层探究1.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安排?【交流点拨】首先,中

12、路军最早渡江,所以先写;其次,中、西两路所遇敌情一样,并且抵抗都很微弱,东路所遇抵抗较为顽强,所以中、西路合写在前,东路单写在后.2.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哪路详写?哪路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交流点拨】中路军写得较简略,是因为新华社在此前已经有关于中路军的详细报道;此处简略交代即可转入下文.西路军写得稍详,是因为渡江正在进行中,有些事情需要交代,如“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已渡过的“正向南扩展中”,预示了战役的前景.东路军写得最详,因为它所遇抵抗“较为顽强”,胜利来之不易,故作详细报道.一是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情况;二是更详尽地写了战果.三个层次写

13、得有同有异,有详有略,在统一中有变化,避免了重复雷同.3.消息主要用概括叙述,有时可在叙事中插入简要的议论.请找出文中议论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交流点拨】在叙述中路军后,很自然地转入对西路军渡江战况的报道,其中插入简要议论,精辟地说明了人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这是将军事行动放到当时的政治背景中分析得出的结论,具有极大的说服力.三、当堂演练达成目标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1.课堂小结:这篇新闻所报道的渡江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了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这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给我们留

14、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知水平.2.拓展延伸:毛泽东最广为流传的三句话:最鼓舞人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最豪迈、最傲气: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最自信: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3.布置作业:完成名师测控本节内容.四、课后反思查漏补缺学完两则新闻后,我指导学生就两则新闻进行比较阅读,从中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新闻知识的了解和本课内容的理解.另外我还结合生活实际,利用班级报纸来进行拓展学习,提高学生阅读新闻消息的能力.最后创设情境,让学生学当小记者,写一篇简单的新闻(消息).每个课时目标看起来似乎都完成了,知识点的落实在练笔习作来看也基本有效,但个人觉得还存在许多不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