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类药.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0169174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8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糖皮质激素类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糖皮质激素类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糖皮质激素类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糖皮质激素类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糖皮质激素类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糖皮质激素类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皮质激素类药.doc(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糖皮质激素类药临床应用的糖皮质激素类药大多是半合成品,常用药有可的松、氢化可的松、泼尼松、泼尼松龙、地塞米松等,其作用大同小异,惟作用强弱、维持时间长短及对水盐代谢、糖代谢的影响大小有差异。1.药理作用(1)抗炎。糖皮质激素类药有强大的抗炎作用,对各种因素引起的炎症都有对抗作用(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免疫因素)。对炎症的各个时期都有抑制作用:在炎症早期可减轻渗出、水肿、毛细血管扩张、炎性细胞浸润及吞噬反应,缓解红、肿、热、痛症状;在炎症后期可抑制毛细血管及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延缓肉芽组织的形成,从而防止组织的粘连和瘢痕形成,减轻后遗症。其抗炎作用与下列因素有关:稳定溶酶体膜,减少蛋白酶等水解酶的

2、释放,抑制组织细胞的降解;抑制致炎物质如前列腺素、白三烯的释放;促进黏多糖合成,减少其降解,保护细胞间基质;降低炎症时毛细血管的通透性等。(2)抗毒素。通过稳定溶酶体膜、减少内热原的释放和降低体温调节中枢对热原的敏感性,提高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力,减轻其对机体的损害。但对内毒素无中和及破坏作用,对细菌外毒素无作用。(3)抗免疫。对免疫过程均有抑制作用。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和处理;阻碍免疫母细胞的增殖;使血中淋巴细胞分布减少;抑制B细胞转化为浆细胞,使抗体生成减少;并抑制补体的形成,影响体液免疫反应;抑制免疫反应引起的炎症反应。(4)抗休克。除与上述抗炎、抗毒素、抗免疫作用有关外,还因糖皮

3、质激素类药物具有下列作用:增强心肌收缩力、解除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稳定溶酶体膜、减少心肌抑制因子的形成;降低血管对缩血管活性物质的敏感性。(5)对血液成分的影响。能刺激骨髓造血功能,增加红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数量及血红蛋白含量;但使血中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减少。2.用途(1)严重感染。如中毒性菌痢、中毒性肺炎、重症伤寒、败血症等。用糖皮质激素的目的是消除对机体有害的炎症和过敏反应,迅速缓解症状,为病因治疗争取时间。因无抗菌作用,并降低机体免疫功能,故必须合用足量有效的抗菌药物。对病毒性感染一般不用,但对严重传染性肝炎、流行性乙型脑炎,可酌情使用。(2)过敏性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糖皮质

4、激素对荨麻疹、支气管哮喘、枯草热、血清病、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过敏性疾病和风湿病、类风湿病、红斑狼疮、多发性心肌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缓解症状。(3)用于炎症以防止后遗症。人体重要器官如脑膜、胸膜、心瓣膜、眼睑、角膜、虹膜等发生炎症后,由于组织损伤及修复时产生的粘连和瘢痕,会严重影响这些器官的功能,而糖皮质激素具有很强的抗炎作用,早期应用可防止组织过度破坏及粘连或瘢痕的形成。(4)休克。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可用于各种休克。(5)血液病。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过敏性紫癜有一定疗效。3.不良反应(1)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为GCS使代谢紊乱所致。停药后可消

5、失。(2)诱发或加重感染。必要时应并用足量抗生素。(3)诱发或加重溃疡病。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禁用。(4)诱发胰腺炎。(5)诱发精神病。有癫痫或精神病史者禁用或慎用。(6)诱发糖尿病。有糖尿病史者禁用。(7)其他:诱发高血压和动脉硬化、骨质疏松、肌肉萎缩、伤口愈合延缓。4.停药反应(1)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久用GCS后,可致皮质萎缩。突然停药后,可因体内缺乏GCS而引发肾上腺危象。因此停药要缓慢,逐渐减量。(2)反跳现象。常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制剂特点及应用吴方建主任药师 常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制剂特点及应用 吴方建主任药师 1、糖皮质激素概述2、常用糖皮质激素药物制剂3、影响糖皮质激素应用

6、的因素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 )概述:激素;糖皮质激素定义及分类;构效关系;生理作用;药理作用 1 激素(hormone)源于希腊语,有激发、开动之意。 是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信息分子(化学物质),经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对特定的靶器官、靶细胞产生特定的生物学效应对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和繁殖等有其重要的调节作用。 激素的分类 化学本质分类: 氨基酸衍生物:甲状腺激素、肾上腺髓质激素、松果体激素等。 肽及蛋白质:下丘脑激素、垂体激素、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心肌激素、胃肠道激素、某些胎盘激素等。 类固醇: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等。 脂肪酸衍生物:前列腺素等

7、 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以类固醇为原料合成和分泌所有激素的总称 可的松的发现:1928明尼苏达大学马约医学院菲利浦亨奇(Philip Hench) 黄疸博风湿性关节炎孕妇女关节炎 爱德华肯德尔(EdwardKendal)正在研究肾上腺提纯了4种肾上腺分泌的物质,分别取名叫化合物A、B、E和F 美军、德国、牛肾上腺 1948默克制药公司化合物E 7月26日100毫mgE注入患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的女病人体内人类第一次用内源性的化学物质治好了一种不治之症, 1950年亨奇和肯德尔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糖皮质激素的释放与调节: 1、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HPA)轴 组成的系统,调节基础和应激诱导糖皮质

8、激素的释放 2、糖皮质激素定义和分类 由于主要影响糖代谢过程,故称为糖皮质激素.尚具有强大抗炎作用,故又称为抗炎皮质激素 内源性:可的松、氢化可的松。 可的松只有转化为氢化可的松才有生理活性 外源性:泼尼松、泼尼松龙、甲基泼尼松龙、倍他米松、地塞米松、曲安西龙 3、构效关系: 糖皮质激素化学结构 必须同时:C17上有OH、C11上有C=O或-OHC1-2为双键抗炎作用增强、水盐代谢作用减弱 氢化可的松与可的松关联与差异、泼的松与泼的松龙关联与差异、GS蛋白结合力、HAP轴抑制作用 4、生理效应: 糖代谢:肝肌糖原合成增加,血糖升高 蛋白质代谢:促进分解,抑制合成 脂肪代谢:促进分解,抑制合成

9、- 血胆固醇升高,脂肪重新分布 水电解质代谢:保H2O、Na+,分泌K+、 H+,排钙、磷 核酸代谢:诱导特殊mRNA合成 - 转录一种抑制细胞膜转运功能的蛋白质 - 抑制细胞对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的摄取 5、药理作用 抗炎作用 炎症早期-减轻毛细血管扩张、渗出、白细胞浸润,缓解红肿热痛 炎症后期-抑制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增生,延缓肉芽生长,防止粘连、瘢痕 抗炎机制-GC与靶细胞胞浆内GC受体(GR)结合,再进入核内,影响了参与炎症的一些基因转录而产生抗炎作用。 细胞因子:抑制了一些与慢性炎症有关的细胞因子的转录:白介素1、3、4、5、6、8;肿瘤坏死因子;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炎症介质:抑制

10、了某些炎症介质的产生:白三烯(LT);前列腺素(PG),并促进缓激肽的降解 抑制巨噬细胞中一氧化氮合成酶(NOS) 其利如上所述,其弊:降低机体的防御功能,可致感染扩散、阻碍创口愈合 免疫抑制作用: 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和处理 使血中淋巴细胞减少,移行至其他组织 小剂量主要抑制细胞免疫;大剂量,干扰体液免疫,抗体生成减少 超大剂量抗休克 加强心肌收缩力 改善微循环,扩张痉挛的血管,降低血管对某些缩血管物质敏感性 稳定溶酶体膜,减少心肌抑制因子(MDF)形成 提高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力 其他方面 血液与造血系统 刺激骨髓造血机能,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增加; 中性粒细胞数增加,但功能降低

11、 淋巴细胞减少、淋巴组织萎缩 CNS:兴奋 消化系统: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增多 GS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GS药理作用与不良反应 禁忌症 严重精神病和癫痫; 活动性消化性溃疡; 骨折、创伤修复期;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严重高血压,糖尿病,孕妇; 抗菌药不能控制的感染等。 常用用糖皮质激素药物制剂:1、常用用糖皮质激素药物制剂;2、糖皮质激素药动学特点 3、糖皮质激素剂型、给药途径、效果;4、溶媒和附加剂附加剂;5、糖皮质激素注射剂体外配伍; 6、影响药物静脉混合配置的因素; 2、糖皮质激素制剂药动学特点: 口服吸收速度与其脂溶度成正比 注射给药的吸收速度则与其水溶性程度成正比 约90%以上与血浆

12、蛋白结合后而无生物活性,具有生物活性的不到10% 在体内的分布并无选择性,但炎症部位由于血流量及血管通透性增加,该处的药物浓度可高于其它器官 在肝中合成,雌激素可促进其合成。主要在肝脏灭活,与葡萄糖醛酸或硫酸结合 淋巴细胞亦有氧化或还原糖皮质激素的能力。近年证明B细胞代谢糖皮质激素比T细胞更快,解释了B细胞比T细胞对糖皮质激素更易耐受的机制 可的松,泼尼松在肝转化为氢化可的松、泼尼松龙而生效。严重肝功能不全的病人不宜应用前者 半衰期和生物效应:对比不同的GC药物主要考虑三方面的药理因素;消除半衰期 血浆中药物浓度降低一半时所需要的时间;效价强度获得特定效应时的药物剂量;生物活性持续时间。 特殊

13、情况下的药代动力学: 肝脏疾病 :严重肝脏疾病的患者,泼尼松龙的血药浓度偏高 肾脏疾病:泼尼松或泼尼松龙以原形从肾脏排泄相对来说并不重要。慢性肾衰竭以及经过肾移植的患者可使血液中的GC浓度增加。肾病综合征患者以及血清白蛋白浓度过低的患者,其泼尼松龙的总浓度下降,但游离药物浓度不变、 老龄:年龄与泼尼松龙的肝、肾清除率呈明显的负相关。年龄越大,游离的泼尼松龙浓度越高 甲亢:由于甲亢患者的吸收减少,肝脏清除率增加,其血浆中游离型和结合型泼尼松龙的浓度均明显低于正常人。 怀孕和哺乳 孕妇对糖皮质激素有良好的耐受。胎盘能将泼尼松龙转化成无活性药物泼尼松,导致母体与脐带中 泼尼松龙的血药浓度比为10:1

14、.相比而言,地塞米松可透过胎盘胎儿与母亲血药浓度相似。 注射液: 4、溶媒和附加剂附加剂:局部止痛剂;0.9%苯甲醇作溶媒可以耐受;1%用溶血现象;2%可引起注射部位硬结 混悬液: 稳定性较差,不应与其他药物或溶液混合滴注;多剂量或反复抽取的装置应注意无菌消毒和操作用前摇匀。 5、糖皮质激素注射剂体外配伍: 氢化可的松:头孢孟多、头孢唑啉、头孢咪唑、头孢西订甲基多吧、拉氧头孢、新生霉素、异丙嗪 血液 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异戊巴比妥;氨苄西林;博来霉素;羧苄西林;维生素C;维生素B12;地西泮;氨茶碱;头孢噻吩。 糖皮质激素注射剂体外配伍: 、甲泼尼龙、;、茶苯海明;、葡萄糖酸钙;、间羟胺;、阿

15、糖胞苷;6、氯化钾;、异丙嗪;、青霉素G钠;、肝素 1、地塞米松;2、阿卡米星;3、盐酸氯丙嗪;4、柔红霉素;5、苯海拉明;6、多沙普伦;7、格隆溴铵;8、劳拉西泮;9、间羟胺;10、昂丹司琼;11、万古霉素 6 影响药物静脉混合配置的因素 药品:1、剂型、规格、浓度、体(容)积、2、成分(主要成分、添加剂);3、pH、渗透压、溶液离子强度、4、药品存放配置环境及条件、5、与溶媒的相容性、6、与包装材料的相容性。 操作:1、溶解顺序、溶媒量;2、影响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的因素 11、药品种类及用法用量 12、药剂学因素 13、ADR 14、病生理因素 疾病 1、药品种类及用法用量 不同的分子结构及药代动力学特点 肝脏首过代谢率:丙酸氟替卡松(PP) 99、布地奈德(BUD) 90、二丙酸倍氯米松(BDP) 6070 妊娠妇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