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中药材种植业分析范文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0169029 上传时间:2022-09-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亳州市中药材种植业分析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亳州市中药材种植业分析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亳州市中药材种植业分析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亳州市中药材种植业分析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亳州市中药材种植业分析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亳州市中药材种植业分析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亳州市中药材种植业分析范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wd.亳州市中药材种植业分析摘要: 亳州市作为安徽省中药产业的核心,中药材种植业迎来了新的开展机遇。在开展过程中,种植规模小、盈利能力弱、质量参差不齐等一些问题也凸显出来,本文对亳州市中药材种植业目前的开展现状和开展优势进展陈述,然后对其存在的种植以散户为主,集约化程度不高、农民种植风险大,缺乏政策指引、质量监控体系不完善,中药材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进展分析,并提出种植基地化和规模化、政府引导,加强推广、源头控制质量,科学采摘运输等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亳州市中药材种植业的进一步安康开展提供参考。关键词: 中药材种植 中药材交易市场 种植基地 集约化 一、 亳州市中药材种植业的开展现状亳州市位

2、于安徽省西北部, 被誉为“华佗故里,药材之乡,是中国四大药都之首,素有“药不到亳州不灵,药不过亳州不全之誉。自2000年亳州组建地级市以来,中药材种植业开展迅速,农民个人收入增多,农村面貌焕然一新,2011年,科技部正式批准安徽省建设“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自2000年亳州组建地级市以来,亳州的中药事业得到快速开展,目前已是全国知名的中药材集散地,种植中药材规模不断增大、种类不断增多。中药材种植专业村近千个,主要分布在谯城区和涡阳县境内,中药材种植面积约有6万多公顷,品种多达200多个,从事中药材种植、加工和销售的人员有100多万人,有药业生产企业100多家,中药材每年交易额可以到达20

3、0亿元.2010-2012年,亳州市中药材种植产值分别到达27亿元、31亿元和35亿元,产值实现了3年持续增长。在扩大种植面积的同时不断优化生产模式、调整品种构造,采用套种、复种的种植模式和高、中、低结合,长短效益互补的种植构造,大力推进规模化种植,现有企业种植基地24个,种植专业合作社43个,种植大户有96个,主要种植品种有白芍、白术、牡丹、桔梗、菊花、知母、瓜蒌、花粉、板蓝根和丹参等29个品种。近几年,亳州不断推进良好农业标准GAP基地建设,已有德昌药业16个品种亳广药业10个品种、千草药业4个品种、协和成药业4个品种通过GAP认证,另外济人药业、华佗国药、雷允上药业和沪谯饮片厂等都在积极

4、建设GAP种植基地。种植模式优化,标准化种植得到大力推广。二、 亳州市中药材种植业的开展优势 一资源丰富,“药都之首亳州种植中药材资源丰富,现有170多种药材资源可以利用.而且亳州人早就有种植中药材的传统和习惯。种植历史悠久,现有十几万种植技术纯熟的药农,便于推广中药材的种植。1995年,江泽民总书记视察亳州命笔 “华佗故里,药材之乡,亳州早在古代就被称为 “药都,现在更是开展成为闻名遐迩的“四大药都之首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有影响力。 二市场空缺,需求量大由于时代的快速开展,高速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导致人们工作压力不断增大,使很多人处于亚安康状态。因此,中医养生逐渐兴起,中药材需求量不断增大。另外

5、,随着各国医学界对中医中药的认识逐渐深入,中药被越来越多的外国病人承受,所以,中药材出库的需求量逐渐增多。 三中国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始建于1994年,被命名为 “中国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经过十几年的运行,由于其硬件设施等级低、形象差、服务功能弱等原因,2013年11月24日级别更高、规模更大的“康美亳州华佗国际中药城投入使用,在新交易中心设置了“药农直销区,选择最优经营地段,以最低的租金、提供最便捷的服务,重点扶持药农进入市场交易,直接在市场内设点销售自产药材。另外,亳州还有乡镇地产药材交易市场,如十九里地产药材交易市场、五马地产中材交易市场等,方便药农出售自产中药材等。四

6、地处中原,方便输出亳州市是安徽省省辖市,位于皖西北边陲,黄淮平原南端,西北与河南省接壤,西南与阜阳市毗连,东与淮北市、蚌埠市相倚,东南与淮南市为邻。交通便利,京九铁路纵贯全境,311、105国道和307国道在市内穿插穿过,规划中的商商丘景景德镇高速公路与正在建设中的界阜蚌高速公路将在境内穿过,四通八达的公铁水路构成便捷的交通网络。三、 亳州市中药材种植业存在的问题一种植以散户为主,集约化程度不高目前亳州中药材种植以散户为主,以2012年为例,亳州中药材种植面积为7.3万公顷,其中散户种植6.6万公顷,散户种植面积约占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的90%以上,而亳州市的96个药材种植大户和24家药业企业的

7、中药材规模化种植仅有6千多公顷.单品种种植面积超过3000公顷的仅有白芍、白术、牡丹和白芷4个品种,药材种植面积在3000公顷以上的乡镇仅有3个。 二农民种植风险大,缺乏政策指引国家在农民种粮、种油茶和植树方面都有相应补贴,但是种植中药材政府无相应补助。由于政府无相应的种植引导机制,导致药农种植的盲目性。中药材价格的市场行情不稳定,价格时涨时跌,所以药农从事中药材种植要承当很大的风险,如2011年的中药价格行情无论是药农还是药商都历历在目,9成以上的中药材价格都在下降,其中有不少跌幅超过50%,有的药材的价格甚至跌到原价的一成。2011年药菊花价格大跌,到了采收的季节无人采收,因为采收后销售额

8、还不够付给工人的采收费用,所以药农们干脆不采收烂在地里,种植成本收不回来,药农损失巨大,严重影响了药农种植的积极性。 三质量监控体系不完善,中药材质量参差不齐由于亳州通过GAP认证的品种较少,GAP基地种植面积小,绝大多数中药材以农户散种模式种植,不能做到科学种植,缺乏标准化的种植质量控制标准的指导,在种植过程中气候条件、栽培方法、土壤酸碱度、农药和化肥等都有可能影响中药材质量。另外,中药材采收季节不标准,中药材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有效成分含量,而有效成分含量受采收时间和采收方法的影响较大,如芍药中的主要有效成分芍药苷的含量在四月中旬、七月和八月时最低,五月、六月、九月和十月含量到达最高。如果在采

9、收时不在适当的采收时间,就难以保证中药材质量。目前亳州尚没有对于药材采收时节监控的体系,所以还有待加强对药农采收中药的时节监管。 四育种基地落后,研究人才缺失虽然亳州在中药材标准化种植中有一定的研究,有局部品种通过GAP认证,但仍需加强中药材种植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如加强种质资源的研究、驯化新品种、培育良种以及建设业推广体系等。四、 促进亳州市中药材种植业开展的对策 一种植基地化和规模化目前,亳州中药材种植 基本都是散户种植,要改变这种集约化程度不高的状况,需要政府在现有种植基地的根基上,重点开展道地药材,扩大农业合作社规模,采用 “公司+基地+农户、“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鼓励药品生

10、产企业和经营企业建设道地药材种植基地,根据市场行情引进新品种,加强GAP基地建设,增加GAP单品种数量。政府应加大对农户的扶持和补助,解决农户种植资金问题,提高药农种植积极性,积极推进中药材种植的基地化和规模化。总投资3.5亿元的亳州现代农业综合开发中药材示范区建设正在积极推进.随着规模化种植的不断推进,将使亳州成为安徽乃至全国最为重要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为亳州的中药饮片生产行业打下根基。 二政府引导,加强推广中药材价格暴涨暴跌,不利于市场的稳定和开展。首先。加大政府监视力度。就要求政府能够建设一个长效机制来应对和引导中药材价格。相关部门要深入市场调研!实时监控中药材价格,制定合理的参照价格标准

11、,加大对扰乱市场秩序和恶意囤货等行为的打击力度。其次,加强药农的指导和培训,政府在中药材种植方面应建设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向药农发布中药材种植面积和价格等信息,让药农能适时地调整种植品种和面积,指导药农种植适销对路的品种;另外,还要加强培训,积极提高药农素质,使药农成为懂技术的新型药农,提高药农对市场的预见性,从而减少风险。最后,应成立中药种植专业合作社,鼓励药农积极参加合作社,减少零散种植,有效提高药农的抗风险力。 三源头控制质量,科学采摘运输要提高中药材质量必须从源头抓起,从种子、种苗、农药、化肥等关键环节着手,加强田间管理。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药农的专业技术培训,让药农掌握科学的种植方法、把握

12、最正确采收期、掌握正确的采收方法。 四加大科研投入,政策吸纳人才加强科学种植,实现可持续性开展,定期开展中药资源调查,建设中药数据库和质资源数据库,了解野生中药材生长情况,对濒危的野生中药资源建设预警机制,加强珍稀濒危中药资源的替代品研究,确保中药的可持续开展。努力选育优良品种,大力开展亳州道地药材,采用现代育种技术优育优良的中药材品种,实现种子和种苗的产业化,建设中药材种质资源和良种繁育产业化基地。开发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药,研究绿色无污染栽培技术,开发绿色中药材。开展中药材标化研究,积极制定无公害中药材标准。参考文献1郑朝贵,汪美英,刘佩民.皖东地区中药材资源的调查、评价与区划.农村生态环

13、境,2002,2:14182丰志培,常向阳.中药材产业组织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农业技术经济,2010,5:55633王法亮,胡继连.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的经营模式研究.农业经济问题,2008,7;55594戴昀弟,杨海斌,王秀全.吉林省中药材产业开展对策研究.经济纵横,2007,9:64655黄璐琦,郭兰萍,崔光红.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基理论研究.中药研究与信息,2005,(8):40446袁国卿.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假设干问题探析.国医论坛,2008,23(2):39407牛倩,王德群,刘耀武.亳州栽培药材的历史变迁.安徽医药,2010,14(2):2322348金光明,王飞,姜云立.皖北中药材种植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6,20(1):8129马安国,周明华,刘中敏.亳州市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开展现状及对策.安徽科技,2012(1):141510邹大光,潘卫三.传统中药产业开展影响因素研究和理论分析.中国药事,2012,263:22122311马灵珍.亳州地区中药材行业现状调查.安徽科技,201412:111212黄晓莉.亳州市养生旅游开展对策研究.科技和产业,2012,12(4):232613岳杰,陈师农.安徽中药材产业开展现状与建议.安徽科技,20153:343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