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经口的急性毒性评价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0157857 上传时间:2023-04-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鼠经口的急性毒性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鼠经口的急性毒性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鼠经口的急性毒性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鼠经口的急性毒性评价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鼠经口的急性毒性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鼠经口的急性毒性评价(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鼠经口的急性毒性评价食品质量与安全:张志颖指导教师:丁志刚摘要:通过霍恩法对啮齿类动物小白鼠做急性毒性实验,以氯化镁溶液为外源化学物,了解氯化镁溶液对机体是否产生毒效应。确定外源化学物的致死剂量及其他急性毒性参数,通过观察动物中毒表现、毒作用强度和死亡情况,初步评定外源化学物的毒效应特征、靶器官、剂量反应关系和对人体产生损害的危险性。关键词:小白鼠 氯化镁溶液 霍恩法 急性毒性评价1前言 氯化镁常温下为白色结晶,易吸湿,10时失去分子结晶水,在110开始失去部分盐酸而分解,强热转为氧氯化物,其PH约为7,有刺激性,氯化镁是有毒的,其次氯化镁是低毒的。 氯化镁本身的毒性来自其本身凝血的作用,例

2、如卤水点豆腐,就是使蛋白质凝固。假如一定剂量的氯化镁进入血液,血液凝固,人必死无疑。所以说氯化镁对于温血动物来说还是有一定的 杀伤力.制作豆腐时,氯化镁可以作为很好的混凝剂.它常与硫酸镁一起凝固豆奶,由于其营养价值,氯化镁还是婴儿配方奶粉的组成部分。材料与方法2.1 材料 试验动物:健康成年小鼠1只,雌雄各半,体重在1825g之间。仪器与试剂 试验器材:注射器、刻度吸管、容量瓶、小烧杯、滴管、灌胃针、电子天平、镊子、动物体重秤、手套。试验试剂:受试物(氯化镁)、35的苦味酸溶液、0。5%的品红溶液.3实验方法。3。1健康动物选择23.2性别辨认2。33小鼠称重、编号和随机分组 根据霍恩法将小鼠

3、分为4个小组,每组4只.编号1234689101112314151随机数84328264836757212534341除4余数23220010013所在组别二三二二二四四三三一四四一三一一.。4剂量设置(100mg、215/kg、4640mg/kg、000/kg)组号一二三四染毒剂量1mg/g215mgkg464mgk10000mg/kg每组小鼠染毒毫克数27。75mg57。587m12。6280mg2。35氯化镁溶液的配制()氯化镁的量取(称量法) 准确称取12.55g的氯化镁固体,加蒸馏水溶解后,倒入25l容量瓶,混匀,再加蒸馏水定容至刻度.备用浓度为506。3mg/l。(2)氯化镁溶液的

4、稀释等容量稀释法:根据试验确定的四个剂量组剂量(100mg/、2150gkg、4640g/k、0000g/k)将氯化镁稀释分别配制成不同浓度溶液,各个剂量组的动物按20lkBW的容量灌胃,则应配制成四个不同浓度,依次为:5。5ml(1。6ml)、109。1mml(1.ml)、235mg/ml(1。6l)、5063g/ml。3。6灌胃 对四个剂量组的小鼠采用经口灌胃法一次性给予氯化镁溶液,各剂量组的灌胃体积相同,小鼠常用容量为ml/kBW。若一次给予量太大,也可在2h内分23次给予,每次间隔4h,但合并作为一次剂量计算. 试验动物在试验前一般禁食16h左右,不限制饮水。染毒后继续禁食34h。若采

5、用分多次染毒,根据染毒时间长短,必要时可给动物一定量的的食物.。4检测指标 急性毒性实验除了要获得主要参数D50外,还要全面观察动物的各种反应和变化,仔细分析实验动物在染毒后出现的中毒表现、剂量效应、时间分布等,这对于了解外源化学物的毒性作用特征,获取尽可能多的毒性信息非常重要,可以补充LD50表示急性毒性的不足。2。.小鼠中毒症状和死亡情况观察 染毒后要注意观察小鼠中毒表现和死亡情况。观察指标通常包括小鼠外观、行为、分泌物、排泄物、死亡情况(死亡时间、濒死亡前的反应)、体重变化(给药前、试验结束处死动物前各称重一次,观察期间可每天称重一次)等,观察时间为7天,对死亡小鼠和观察期满存活小鼠处死

6、进行大体解剖,认真做好试验记录。试验结束后,要按照试验结果,填写急性毒性试验记录表.组别动物编号体重染毒总剂量g/kg灌胃容量l中毒症状中毒时间死亡时间体重变化记录第一组102000.4ml染毒后活动减少,精神萎靡,抱团睡觉,一天之后回归正常。之后几天小鼠存活,无异常。染毒后g327.4mlg1528g0.ml012g0.4ml第二组128g21504m染毒后活动减少,精神萎靡,四肢抽搐,一天之后回归正常。之后几天小鼠存活,无异常。染毒后2g270。4l2g48g0。ml+6g52g0。ml+3g第三组2646400.ml染毒后颤抖、抽经,四肢抽搐,9号小鼠在夜间死亡。之后几天小鼠存活,无异常

7、。染毒后9号小鼠夜间死亡具体时间不明+g9g04m+g926g.4m-g14250l0g第四组7g100.l染毒后反应剧烈,痛苦的挣扎,呼吸困难,、11号小鼠很快死亡,12号小鼠精神萎靡,在一天之后活动正常.之后几天小鼠存活,无异常。染毒后6、7、号小鼠染毒后两分钟0g78g0.0g28g04l0g129g0。4ml72。42体重 实验动物体重的变化,可以反映动物中毒后的整体变化,是一个比较简便的量化指标。体重降低或增长缓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毒物影响了食欲或消化系统的功能受累而厌食或拒食,可以是体重改变.如果是因毒物影响食物的吸收和利用,也能导致体重变化。还有影响水的摄取或肾功能急性损伤,

8、也可能在体重上有反映。2。4。3病理检查急性毒性实验中,所有的动物包括试验期间死亡、人道处死和实验结束处死的动物都要进行大体解剖检查,记录每只动物大体病理学变化,如脏器外观、大小、色泽的变化,有无充血、出血、水肿或其他改变,出现大体解剖病理改变时应做病理组织学显微镜观察.2。4。4其他指标 急性毒性实验中,还可根据需要进一步扩大观察项目,如体温、心电图和一些生化指标的测定.3结果分析.1试验结果 观察五天后,第一组小鼠无死亡,第二组小鼠无死亡,第三组9号小鼠死亡,其余存活,第四组、7、1号小鼠死亡,2号小鼠存活。.2结果分析由于在实验结果在霍恩表上不能显示,本组实验结果不能求出氯化镁的L50值。可能存在的原因如下:1、 由于是初学者,操作技术不成熟导致实验动物非正常死亡;2、 试验外源化学物剂量设计的不合理,导致LD5求不出来;3、 实验操作时出现的误差,如灌胃时操作不规范,导致药物外泄,使剂量不准确;4、 由于实验环境的影响,使外源化学物氯化镁的毒性没有明显体现;5、 由于第四组存活小鼠的自身体质、对毒物的抵抗力强,没有死亡。6、 文中如有不足,请您见谅!7、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