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三二三单元试题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0156754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必修三二三单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一语文必修三二三单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一语文必修三二三单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一语文必修三二三单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一语文必修三二三单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必修三二三单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必修三二三单元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语文必修三 二三单元试题2009.3(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注意:请将所有题目写在答题纸上一、积累与运用(12分,每题2分)1、下列各组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A鱼凫(f)贾(ji)人铮(zhng)铮恬(tin)然B飞湍(tun)迁谪(zh)饿莩(pio)嘲哳(zh)C逡(qun)巡钿(tin)头迸(bng)裂扪(mn)参D数罟(g)暮霭(i)教坊(fng)崤(yo)函2、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A痒序之教侧身西望长资嗟B转轴拔弦坐中泣下谁最多C良将劲驽故不积跬步D虽有稿暴度长契大 比权量力3、选出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铁骑突出刀枪鸣暮去朝来颜色故恬然自安曲终收拨当心

2、画整顿衣裳起敛容曲罢悯然相逢何必曾相识老大嫁作商人妇今漂沦憔悴ABCD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去来(助词,无意)江口守空船 B.莫辞(拒绝)更坐弹一曲C却(退回)坐促弦弦转急 D.声非加疾(快)也5、对下面诗句的意象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登高首联共写了六种景物:风、天、猿、渚、沙、鸟。分别用“急”“高”“啸哀”“清”“白”“飞回”来描写。十四字写六种景,极为凝练。 B.登高颈联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 C.“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中“瑟”虽只是乐器,在

3、我国诗歌中已浓缩为“哀婉”的特殊意象,就象“杨柳”已浓缩为“离别/送别”意象一样。 D.登高写出了去国怀乡、骨肉分离、病魔缠身、漂泊憔悴、落魄潦倒、冷酷辛酸,全诗句句充满着凄楚悲凉和伤感孤独。 6、下面对诗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两句既表达了对琵琶女的不幸遭遇的同情,又抒发了自己谪居江州的郁闷心情。“天涯沦落”写出了人们对苦难生活的共同感情体验,隐含了社会变化、政治衰落给人造成的痛苦。B.“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两句叙述江边送客的环境。秋夜的江水,枫叶获花,色调暗淡。“瑟瑟”二字点情,景物成了溢满悲凉感情的意象,叠加在一起构成清晰如画的意境,渲染了

4、送别时的凄凉愁惨的气氛。C.“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中“千呼万唤”呼应上文的“忽闻”、寻声“暗问”“移船”,直到“邀相见”,可见琵琶女出场是不得已。“半遮面”的肖像描写表现了她由于身世低微,怕人瞧不起,不好意思,不愿见人的心理。 :D.“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沉吟”的神态与询问有关,反映了琵琶女欲说还休的内心矛盾。“放拨”“插弦中”“整顿”“起敛容”,一系列动作表现了她克服内心障碍,一吐为快的心理活动。二、默写(10分,五选四,每空1分,错一个字不给分)(1)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_,_。(2)登高一诗中整理感慨在永恒时间面前生命是如此短暂的一联诗是:_,_。

5、(3)故木受绳则直,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五陵年少争缠头,_。_,血色罗裙翻酒污。(5)_,_。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6)咏怀古迹中直接写出昭君情感的一联诗是:_,_。三、阅读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回答78题。(7分)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7从诗中可知,诗人这次别离金陵是在_天(季节)。开始时一人独酌,只有_捧出新酿出来的美酒劝客品尝。这时店中的气氛是_的。当_一拥而入时,店中变得_了。(4分)8.古人评论此诗“语不必深,写情已足”,整理是如何把离别之情写得饱满酣畅的呢?试作简要分析。(3分)答:_。四

6、、阅读下面文段,完成9-13题(11分)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9、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7、( )A奋六世之余烈 烈:功业 却匈奴七百余里 却:击退B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言:言论,这里指著作 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践:削平 因:凭借C隳名城,杀豪杰 隳:毁坏 销锋镝 镝:箭头D振长策而御宇内 策:马鞭子。 10、对下列加点词语解说正确的一项是(2分) (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A两个“以为”意思相同,两个“兵”意思相同。B两个“以为”意思相同,两个“兵”意思不同。C两个“以为”意思不同,两个“兵”意思相同。D两个“以为”意思不同,两个“兵”意思不同。11、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奋六世之余

8、烈 六世:指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B履至尊而制六合 六合:东西南北天地,天地四方。C南取百越之地 百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每个部落都有名称,而统称百越。D以愚黔首 黔首:古代称老百姓。12、下列加点的词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2分) ( )A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B以愚黔首。C以弱天下之民。D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13、解释下列加线词语(3分)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五、翻译下列语句(6分,四选三,每题2分)(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七十者衣帛食肉,移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9、(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4)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二景从。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8题。(10分,每小题2分) 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往往也是文学上的高手。 司马迁的史记留下了千百人物的鲜明形象:帝王将相,谋臣策士,游侠优伶,鸡鸣狗盗。时过两千年,光彩犹在。 资治通鉴是编年史,不以人物的传记为主体,但也常有妙笔刻画,有时寥寥几十字,便是一篇绝妙的微型小说。试举一例。 武则天当政时期,为了巩固女皇的统治屡兴大狱。公元692年,一场迫害大臣的所谓谋反案涉及了名臣狄仁杰还有崔献礼等数人,狄仁杰据理申诉,武则天有心赦免从轻发落。于是在金殿上展开了一场争论,那些应运

10、而生的酷吏主张杀,正直的大臣则极力反驳。在这些大臣生死攸关之际,史学家笔头一转,出来一个小小的插曲,记叙了崔献礼的外甥霍献可的一番表演,原文只八十字,不妨引载一下。 殿中侍御史霍献可,献礼之甥也。言于太后曰:“陛下不杀崔献礼,臣请殒命于前。”以头触殿阶,血流沾地,以示为人臣者不私其亲。太后皆不听。献可常以绿帛裹其伤,微露之幞头下,冀太后见之以为忠。 全文写了两个入木三分的精彩细节。一是霍献可为了显示他不徇私情与舅舅截然划清界限,死乞白赖地坚请杀崔献礼。声称若是不杀,他就死,何等毅然决然,公忠体国。当然,他并不真舍命,但也很豁得出去,到了碰头流血的地步。二是事后继续发挥这场自鸣得意的表演效果,他

11、常装模作样地用块绿绸子裹着额上的伤,最妙的是偏把绿绸在帽檐下微微地露出来,好让武后看见不忘他这次表现。你瞧,这绸子的颜色和搁的地方!真是苦心孤诣,怎生想出? 八十字!活画了一个在政治风云中的官场小丑,卑鄙的灵魂,恶心的形象跃然纸上了。这是犀利的史笔,也满可以算得上是一则纪实的小小说。 霍献可原不是要人,谈不到历史上名垂千古,即使在这一案件的风波中,他也是个无足轻重的人物。尽管他极尽表演之能事,以武则天的明察善断也未必拿他当回事。但他无疑是政治舞台上的一种类型,司马温公颇具慧眼匠心,不惜在这部记述历史大事的巨著中,稍带给了他一笔。八十字的刻画,足以使他不朽了。千载之下,我们读来,仍感到这位霍献可

12、丑相毕露,可笑,可鄙,可悲,印象至深。也很有似曾相识,并不陌生之感。谁说历史就只是历史呢? 当然,这则小小说的整理是否可算到司马光的头上还可研究。一部资治通鉴浩如烟海,许多人参加了这个大工程,司马光是个主编。如果只因为他是如果只因为他是大学士请他挂个名领个衔,或者不过听听汇报,作点可有可无的原则指示,并不亲自动手,那么称之为司马光的小说,显然不当。但他为此书穷竭几十年时光,日以继夜,可以说从原始资料的阅读到材料的精选和文字的仔细斟酌加工,都是动了手的。他不是个甩手掌柜,所以我姑以名之。14对照原文,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三项是(2分)A“光彩犹在”四字意在赞美史记一书中形形色色的正面人物形象。B“应

13、运而生”一词,意在惊叹特殊时代产生了特殊人物。C“八十字的刻画,足以使他不朽了”,这既是惊叹司马光的文字功力,又是嘲讽霍献可终成历史“名人”了。D“他不是个甩手掌柜”,这是在暗中批评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挂名领衔,不务实际。E资治通鉴虽是一部著名的编年史,但也不乏有一批绝妙的微型小说。15本文主要就司马光的一篇短文发表议论,可为什么要在第二小节里插上一段史记的评述呢?回答不超过25个字。(2分)16“真是苦心孤诣,怎生想出?”这句话产生了怎样的修辞效果?回答不超过30个字。(2分)17“这是犀利的史笔,也满可以算得上是一则纪实的小小说。”为什么这样说呢?请你写出两点理由。(2分)18.“谁说历史就只是历史呢?”这句话含意很深,含意是什么呢?请根据前文的提示加以回答,不超过25个字。(2分) 七、语言运用14请仿照例句续写两个句子,使其组成结构相同的排比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昭示出李白傲岸不羁的个性;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