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反思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0156489 上传时间:2023-11-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反思(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学习目标】1、自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2、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准确复述课文内容。3、理解“我”的脱险经历带来的人生启示,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学习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学习课文的细节和心理描写,掌握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学习难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文章主旨。【预习】1积累字词(1)给加点字注音:训诫()耸立()迂回()凝视()啜泣()纳罕()瘦骨嶙峋()头晕目眩()陡峭()着眼()小心翼翼()(2)释义训诫:嶙峋:纳罕:啜泣:(3)请用楷书把“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抄写三遍,要工整、规范、力求美观。2朗读课文,要求读音正确、流利。

2、理清文章脉络,复述故事情节,说说你从中悟出了什么生活哲理。(1)文章脉络:(2)复述要求(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情节)(3)悟出的生活哲理:【学习过程】一、导入:二、检查预习:1见预习1、2.2复述课文内容。3整体感知:请学生说说读了这篇课文后的感想。三、重点研读:1有感情地朗读(16)(23)节。2屏幕出示下列问题:(1)找出“我”爬下悬崖的具体动作以及刻画“我”的心理活动的语句,揣摩“我”的心理变化。(2)作者把爬下悬崖的过程描写得如此细致生动,有什么目的?(3)父亲对“我”的指点,哪一处让你感触最深?对你有什么启示?(4)结合文章最后一段,说说你对题目“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理解。3读最

3、后一段,体会文章的主旨。四、质疑探究:1.父亲为什么不把“我”抱下悬崖,而是让“我”自己下来?2.如何评价杰利及其他四个孩子?五、拓展延伸:1.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怎么办?2.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3.读了这篇文章,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战胜生活中的困难?六、教师小结:七、课外作业: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无法不对你残酷(安宁)弟弟考上北京的大学时,与我当年一样大,17岁。母亲要我回去接他上学,我想起这么多年一个人走过的路,便坚决地拒绝了。我说:“有什么不放心的,一个男孩子,连路都不会走,考上大学有什么用?”弟弟不善言语,略略羞涩

4、,普通话又说得蹩脚,扫一下眉眼,便知道是乡村里走出来的。在经历了一个艰难的旅程之后,弟弟终于站在了学校门口,我笑脸迎上来,他的泪一下子流了出来。眼前这个瘦弱青涩的少年,头发蓬松,满脸汗水,嘴唇干裂,额头上有一道轻微的伤痕,看着他我有一刹那的心疼,抬手给他温暖的一掌,说:“祝贺你,终于一个人闯到北京来了!”临走的时候,只给他留了两个月的生活费。我看见他站在衣着光鲜的学生群里,因为素朴而显得那么落寞和孤单。多么像刚入大学的我,因为卑微,进而自卑。我笑笑说:“北京是残酷的,也是宽容的,只要你用心、努力,你也会像姐姐那样,自己养活自己。”我知道弟弟年少,对此不会有太多的理解。他只是难过,为什么那么爱他

5、的姐姐,在北京待了几年,便变得如此不近人情?一个月后,弟弟打电话来,求我给找份兼职。我说:“你的同学也都有姐姐可以找吗?”他没说什么话,便啪的挂断了电话。顷刻,母亲的长途便打了过来,她几乎愤怒地说:“你不给他钱就算了,连份工作也不帮着找,他不依靠你还能依靠谁?”我不知道怎么解释才能让母亲明白,我只是觉得我所吃过的苦他也应该能吃。因为我们都是乡村里走出来的孩子,如果自己不能闯出一条路来,贫困不仅会把所有的希望都熄灭掉,还会留下无穷的恐惧。我最终还是答应母亲,给弟弟一定的帮助。但也只写了封信,告诉他所有可以收集到兼职信息的方法。这些我用了四年的时间积累起来的“财富”,终于让弟弟在一个星期后,找到了

6、一份在杂志社做校对的兼职。在他领了第一份工资后,我去赖他饭吃,他仔细地将要用的钱算好,剩下的,只够在学校食堂里吃顿“小炒”,但我还是很高兴,不住地夸他。他低头不语,忽然像吐粒沙子似的狠狠吐出一句:“同学们都可怜我,这么辛苦地自己养活自己;别人都上网聊天,我还得熬夜看稿子;钱又那么少,连你工资的零头都不到!”我笑道:“可怜算什么,我还被别人耻笑过呢!在现实面前,你如果不用心、不努力,连腰板都挺不直的。”之后的日子,弟弟很少再打电话来。有一次我打电话去,他不在,他的舍友很惊讶地说,他从来没有说过有个在北京工作的姐姐。我知道弟弟仍无法理解我的残酷,但我深知,嘲弄和讥讽,自信与骄傲,都是要经历的,只有

7、这样,他被贫穷折磨着的心,才会愈加坚韧顽强。学期末,我们再见面,是弟弟约的我。在一家算得上档次的咖啡吧里,他很从容地请我“随便点”。面前这个衣着素朴但充满自信的男生,嘴角,很持久地上扬着;言语,也是淡定沉稳;眉宇里,竟是有了点男人的味道,终于不再是那个说话吞吐遇事慌乱的小男孩。在这短短的半年里,他做过校对,卖过杂志,当过家教,刷过盘子,而今,他又拿起了笔,记录青春里的欢笑与泪水,并因此赢得更高的报酬和荣光。他的成熟,比初到北京的我,整整提前了一年。外面飘起了雪花,我们细细地品味着苦中带甜的咖啡,慢慢地欣赏着这个美丽的城市。1.阅读文章,概括“我”对弟弟所做的几件残酷的事。(每件事不能超过12个

8、字)答:我拒绝回家接他上学;2.结合上下文,说说第段加点的“愤怒”都写出了什么。(答:3.文章第段和第段都有对弟弟的具体描写,请问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4.阅读文章,说出作者对弟弟“残酷”的理由,以及作者对弟弟的做法带给你的启示。(不超过150字)【学习反思】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篇自读课文是,是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一个有利契机。所以,在设计这节课,我的思路是让学生合作研究,自主学习,路让学生自己走,我只是起到一个指路人的作用,目的是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研究性学习的好习惯。 于是一改我以往长期主宰课堂长篇大论的习惯,换成学生当主角,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4分钟的课堂上,我一会是参与者,一会是

9、引导者,一会又是点拨者,和学生共同探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人生话题;一会又是提问者,再一次把学生引领到课文中来;一会又是设计者,为学生创设思考的环境氛围学生也随之不断变化角色,不断变换思考学生的兴趣完全被调动出来,整个课堂气氛热闹而无喧哗,紧凑而不紧张,有张有驰。一节课里大多数时间都是学生讨论,交流,发言,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各个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从对本课的学习中,使学生真正领悟到了生活中大困难只要走一步,再走一步,将会取得最终的胜利! 但在这节课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学情估计不足,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孩子们参与热情高我不忍打断他们,导致教学任务在落实的过程中不很到位,最终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引导不够。 最后的分钟,我设计了一个拓展,为了训练学生观察生活和领悟生活的能力,但在这个设计上,有些欠缺,深度不够。 以上是我在这节课完成后的一点思考。 通过这堂课,我明白在今后教学中一定要贯彻一个宗旨训练学生的能力,时时刻刻不忘训练学生,多考虑学生的学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适合学生的学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目标为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