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态自然观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0154938 上传时间:2023-08-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生态自然观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论生态自然观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论生态自然观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论生态自然观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论生态自然观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生态自然观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生态自然观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生态自然观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联系十八大会议的内容)2012级研究生测绘地理信息学院测绘科学与技术摘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必须牢固树立生态自然意识、生态经济意识、生态社会意识, 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善待地球, 科学发展 ,就是要正确对待地球自然系统,特别是要珍惜地球母亲赐予我们的自然资源,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关键词:生态自然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前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因此,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必须运用生态学和生态经济

2、学原理认识观察人与自然的关系, 牢固树立生态自然意识, 生态经济意识、生态社会意识。1、树立生态自然观念生态自然观是当代人针对现代生态危机进行反思的结果,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生态自然观的核心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关注人类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1。第一,生态自然观并非简单回到天然自然观,它既是对人工自然观的某种扬弃,又是向天然自然观的某种复归,是更高层次上两种自然观的辩证综合。第二,生态自然观并不是对一般生态科学、生态哲学或环境伦理学等的讨论和重复,而是对环境科学、生态科学等进行哲学概括形成的自然观的一种新理论形态。它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生态自然界。第三,生态自然观是出于对自然观的历史研究

3、的理性思考提出的,它产生于生态自然进入实践领域之初,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生态自然观的理论研究对生态自然的实践活动具有很重要的指导价值。现代生态自然观是一种在考虑后人生存与发展的同时,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突出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科技为先导,以重点地区智力开发为突破口,把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在开发中保护,使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法制化,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科学化,促进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统一,逐步使自然环境、人类发展走向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的自然观。2、生态自然观中人与自然关系及和谐共处理念 2.1 生态自然观中人与

4、自然关系人类是自然界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自从人类从自然中分化出来,自然界才进入了人的对象领域。人类对于自然的关系,也就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从自然支配人、人是自然的奴隶的采集渔猎时代到原始农业的产生,人从自然的奴隶逐渐成为自然的主人,出现产业革命即创造农业生态系统、农业文明和创造工业生态系统的工业文明时期,人类与自然抗争,并逐渐取得对自然的支配地位。现代生产活动从根本上改变了原始的自然生态环境系统,引起了人与自然的尖锐对立,时至今日,才认识到人既不是自然的奴隶也不是自然的主人,而是共存共荣的伙伴关系2。2.2生态自然观中的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共处理念生态自然观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人是自然界

5、的相对主体,人类的社会经济必须继续向前发展。同时,要清醒认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和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努力做到在与自然和谐共处中,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从理论层面上看,它应是人与自然互相适应的辨证统一、互动和谐;从实践层面上讲,它应有人与自然双方均处于既被改造又应保护的关系之中。人是自然界的产物, 人离不开自然, 一旦脱离自然,人就无法生存和发展。人与自然是一种对象性的共存、共生和共荣的关系。因此,必须坚持四项原则: 一是坚持消耗最小资源获取最大财富的原则; 二是坚持生态系统的特殊性原则; 三是坚持生态系统的均衡性原则; 四是坚持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原则。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

6、不断提高和人类对客观自然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在人类社会不同的发展阶段,人类对人与自然的认识有显著的不同。当前大规模的、无序的人类活动已打破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和生态结构,正深刻地影响和改变地球生态系统的演变路径和方向,对人类生存安全构成了极其严峻的挑战。 3、确立生态文明的新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天成的。人不能选择脱离自然的道路,只能选择某种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与自然的关系。在人的能力空前提高的今天,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人的价值观、生活方式、社会关系等诸多因素的协调和谐。生态文明发展到今天,不能不说是人类开始了为有效遏制生态危机,为自己重建一个可以使儿孙万代永续发

7、展的绿色家园做了一次有益的伟大尝试。针对工业文明所带来的人口、环境与发展悖论,应该确立一种新的文明即生态文明,也就是人与自然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文明4-7。 .1 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科学的自然观与社会发展观 首先,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是一种真正的平等、和谐的统一,即提倡把人类的利益和自然的利益统一起来的自然观。其次,在社会发展观方面,我们必须确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把对自然的合理开发和积极保护统一起来。我们不能离开对自然的开发、利用,单纯强调对自然的保护,使保护变成被动的适应,那样就无法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就会使社会进步缓慢乃至倒退。 .2 全民动员,培养人们的生态文明意

8、识 生态文明是在工业文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同时又是对工业文明的超越。伴随着工业文明的向前发展,生态文明将会成为未来社会的主要文明形态。 (1)加强生态文明观念的教育 生态文明观念的核心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塑,即必须认识到:人既是自然的主人,又是自然的存在物;人既利用自然,又必须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当前最重要的是转变环境教育观念。要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高度树立正确的自然观、环境价值观。 (2)加强生态道德教育。 生态道德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生态环境的渐趋恶化,需要把生态道德教育提上议事日程。通过这种教育,增强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道德意识,使之认识到,生态道德是人类道德的

9、重要方面,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是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所应履行的道德义务与责任。 4、十八大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胡锦涛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

10、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一是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二是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要节约集约利用资

11、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三是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水利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

12、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四是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

13、环境的良好风气。5、结语 人类在无止境的改造破坏生态平衡的过程中,无意中给我们的未来埋下了巨大的隐形炸弹,这种生态自然环境被破后所产生的后果使我们目前所取得的种种经济成果可以瞬息化为乌有,从而给自然、社会和人类造成灾难性影响。只有我们能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意识、行为、科技、社会等方面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是一种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这种理想需要我们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思想观念等方面进行变革、创新,这是一项艰巨、持久的挑战性工作。在新世纪,我们要把这种理想作为指引经济社会发展的灯塔,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不断推陈出新,实现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新飞跃,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生态自然观并使之成为整个社会自觉的内驱力,使人类真正地自我觉醒和自我约束,才能做到人与自然的平等协调发展。参考文献 : 1李倩,论生态自然观与可持续发展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6;2陶柱标,自然辩证法概论新编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刘仁胜,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各谐发展的生态学论述,北京,教学与研究,2006;5张瑞,生态自然观与可持续发展观关系之我见,科技信息专题论述,2007;6徐喜爱,树立生态自然观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