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茶具(组图).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0152949 上传时间:2023-12-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代茶具(组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明代茶具(组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明代茶具(组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明代茶具(组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明代茶具(组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代茶具(组图).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明代茶具元代时,条形散茶已在全国范围内兴起,饮茶改为直接用沸水冲泡,这样,唐、宋时的炙茶、碾茶、罗茶、煮茶器具成了多余之物,而一些新的茶具品明代茶具,对唐、宋而言,可谓是一次大的变革,因为唐、宋时人们以饮饼茶为主,采用的是煎茶法或点茶法和与此相应的茶具。种脱颖而出。明代对这些新的茶具品种是一次定型,因为从明代至今,人们使用的茶具品种基本上无多大变化,仅仅在茶具式样或质地上有所变化。另外,由于明人饮的是条形散茶,贮茶焙茶器具比唐、宋时显得更为重要。而饮茶之前,用水淋洗茶,又是明人饮茶所特有的,因此就饮茶全过程而言,当时所需的茶具,明高濂遵生八笺中列了16件, 另加总贮茶器具7件,合计23件。这些

2、器具,名称显得古雅奇特。属茶具的有: 商象,即古石鼎,用以煎茶烧水;归结,即竹扫帚,用以涤壶;分盈,即杓子,用以量水;递火,即火斗,用以搬火;降红,即铜火筋,用以簇火;执权,即茶秤,用以秤茶;团风,即竹扇,用以发火;漉尘,即茶洗,用以淋洗茶;静沸,即竹架,用以支;注春,即瓦壶,用以注茶汤;运锋,即果刀,用以切果;甘钝,即木砧墩,用以搁具;啜香,即瓷瓦瓯,用以品茶;撩云,即竹茶匙,用以取果;纳敬,即竹茶,用以放盏;受污,即拭抹布,用以洁瓯。属总贮茶器的有:苦节君,即竹炉,用以生火烧水;建城,即箬制的笼,用以高阁贮茶;云屯,即瓷瓶,用以舀水烧水;乌府,即竹制的篮,用以盛炭;水曹,即瓷缸瓦缶,用以贮

3、水;器局,即竹编方箱,用以收放茶具;外有品司,即竹编提盒,用以收贮各品茶叶。其实,与唐、宋茶具相比,明代茶具要简便得多,特别是茶具品种数量大为减少。高濂开列的23件茶具,很多与烧水、泡茶、饮茶无关,似有牵强凑数之感,这在明文震亨的长物志中已说得很明白: “吾朝”茶的“烹试之法”,“简便异常”,“宁特侈言乌府、云屯、苦节君、建城等目而已哉!” 明代张谦德的茶经中专门写有一篇“论器”,提到当时的茶具也只有茶焙、茶笼、汤瓶、茶壶、茶盏、纸囊、茶洗、茶瓶、茶炉8件。不过,明代茶具虽然简便,但也有特定要求,同样讲究制法、规格,注重质地,特别是新茶具的问世,以及茶具制作工艺的改进,比唐、宋时又有大的进展。

4、特别表现在饮茶器具上,最突出的特点是: 一是出现了小茶壶,二是茶盏的形和色有了大的变化。对茶壶,明代最为崇尚紫砂或瓷制的小茶壶。文震亨长物志云: “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张谦德茶经 说:“茶性狭,壶过大则香不聚,容一、两升足矣。”官(窑)、哥(窑)、宣(宣德窑)、定(窑)为上,黄金、白银次,铜、锡者斗试家自不用。”明代茶盏,仍用瓷烧制,但由于茶类改变,宋时盛行的茶开始消衰,饮茶方式改变,此时所用的茶盏已由黑釉盏(碗)变为白瓷或青花瓷茶盏。明代的白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史称“甜白”。白瓷茶盏造型美观,比例匀称,料精式雅,在茶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文震亨长物志中记载: “宣(指明宣得)庙有尖足茶盏,料精式雅,质厚难冷,洁白如玉,可试茶色,盏中第一。世(指明世宗)庙有坛盏,中有茶汤果酒,后有金大醮坛用等字样,亦佳。”张谦德茶经曰:“今烹点之法,与君谟(即蔡襄)不同,取色莫如宣(即宣德窑)、定(即定窑),取久热难冷,莫如官(即官窑)、哥(即哥窑)。”从中可以看出,明代以后,一些有名的烧制茶具瓷窑,继续得到发展。总的说来,与前代相比,明代有创新的茶具当推小茶壶,有改进的是茶盏,它们都由陶或瓷烧制而成。在这一时期,江西景德镇的白瓷茶具和青花瓷茶具、江苏宜兴的紫砂茶具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无论是色泽和造型、品种和式样,都进入了穷极精巧的新时期。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